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有原則有底線成語

有原則有底線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17 19:05:30

Ⅰ 形容一個人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的成語

不偏不倚、超然物外、無黨無偏、兩袖清風、潔身自好
一、不偏不倚 [ bù piān bù yǐ ]
【解釋】: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出自】:宋·朱熹《中庸章句》題註:「中者,不偏不倚,無過不及之名。」
【譯文】:公正的人,不偏袒任何一方,沒有做太過的事情之名
二、超然物外 [ chāo rán wù wài ]
【解釋】:超:高超脫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為置身事外。
【出自】:宋·蘇軾《超然台記》:「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於物之外也。」
【譯文】:我弟弟子由正在濟南,他聽說這件事後做了一篇賦,並且把這台說『超脫』。藉以看出我無論到哪裡從來沒有不快樂的,這是由於能超脫於事物之外而逍遙自在啊。
三、無黨無偏 [ wú dǎng wú piān ]
【解釋】:形容處事公正,沒有偏向。
【出自】:周 先秦諸子《尚書·洪範》:「無黨無偏,王道平平。」
【譯文】:沒有黨派沒有偏愛,處事公正公平。
四、兩袖清風 [ liǎng xiù qīng fēng ]
【解釋】: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比喻做官廉潔。也比喻窮得一無所有。
【出自】:元·陳基《次韻吳江道中》詩:「兩袖清風身欲飄,杖藜隨月步長橋。」
【譯文】:衣袖中除清風外,別無所有身子快要飄起來,拄著藜做的杖在月下走過長橋。
五、潔身自好 [ jié shēn zì hào ]
【解釋】: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萬章上》:「歸潔其身而已矣。」
【譯文】: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而已。

Ⅱ 形容一個人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的成語有哪些

獨樹一幟
dú復shù制yīzhì
[釋義] 單獨打起一面旗號。比喻風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門戶。
[語出] 清·袁枚《隨園詩話》:「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辨形] 樹;不能寫作「豎」。
[近義] 獨具一格 獨辟蹊徑 獨具匠心 匠心獨運 標新立異
[反義] 如出一轍 蹈常襲故 依樣葫蘆 步人後塵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Ⅲ 形容人沒有原則成語

暗箭傷人
發音 àn jiàn shāng rén
釋義 放冷箭傷害人。比喻暗地裡用某種手版段傷害人。
出處 宋權·劉炎《邇言》卷六:「暗箭中人,其深次骨,人之怨之,亦必次骨,以其掩人所不備也。」
示例 有荼毒生靈的強盜,有暗箭傷人的強盜。(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八回)
近義詞 笑裡藏刀
反義詞 光明正大 明火執杖

Ⅳ 關於凡事嚴謹、認真、講究規范而堅持原則的成語和名言(有其中一點即可)急!!!!!謝謝

瓜田李下

Ⅳ 表示堅持原則的成語

不撓不折 不彎曲,不屈服。形容節操剛正,意志堅強。
出處:宋·劉炎《專邇言》:「夫觀錢塘江屬潮,猶猛士之肝膽決裂,義士之怒發沖冠。觀仙都天柱,猶直臣之氣,不撓不折,社稷之佐,拓地擎天。」
才高行潔 才智高超,操行純潔。
出處:漢·王充《論衡·逢遇》「才高行潔,不可保必尊貴,能薄操濁,不可保必卑賤。」
蒼松翠柏 蒼:青色。翠:青綠色。指四季常青的松柏。比喻具有高貴品質、堅定節操的人。
出處:清·蕭執中《勉縣定軍山武侯墓楹聯》:「古石幽香名士骨;蒼松翠柏老臣心。」
出塵不染 比喻身處污濁的環境而能保持純潔的節操。
出處:宋·周敦頤《周濂溪集·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蓮而不妖。」
大節不奪 大節:臨難不苟的節操;奪:喪失。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志向。
出處:《論語·泰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Ⅵ 形容一個人要有自己的原則和底線的成語

獨樹一幟
dúshùyīzhì
[釋義]
單獨打起一面旗號。比喻風格新奇;自成一家。也比喻自立門版戶。
[語出權]
清·袁枚《隨園詩話》:「所以能獨樹一幟者;正為其不襲盛唐窠臼也。」
[辨形]
樹;不能寫作「豎」。
[近義]
獨具一格
獨辟蹊徑
獨具匠心
匠心獨運
標新立異
[反義]
如出一轍
蹈常襲故
依樣葫蘆
步人後塵
[用法]
含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Ⅶ 與原則有關的成語

【大事不糊塗】:指在有關政治的是非問題上能堅持原則,態度鮮明。
【大是大非】:指帶有原則性、根本性的是非問題。
【動必緣義】:緣:順著,沿著;義:道義。行動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則。
【公道大明】:公道:公正的原則道理,即正義。公正的道理得到發揚。比喻正義得到伸張。
【公道難明】:公道:公正的原則道理,即正義。公正的道理難以得到伸張。
【公事公辦】:公事按公事的原則辦,不講私人情面。

Ⅷ 形容「原則」的成語有哪些

  1. 剛正不阿(gāng zhè bù ē):阿:迎合,偏袒。剛強正直,不逢迎,無偏私。——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謁者,便以為不賢。」

2. 公而忘私(gōng ér wàng sī):為了公事而不考慮私事,為了集體利益而不考慮個人得失。——郭沫若《水平線下·到宜興去》:「像他這樣不折不扣的國而忘家,公而忘私的人,泱泱的中國中,究竟能有幾個?」

3. 奉公守法(fèng gōng shǒu fǎ):奉:奉行;公:公務。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辦事守規矩。——《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君之貴,奉公如法則上下平,上下平則國強。」

4.旗幟鮮明(qí zhì xiān míng):本指軍旗耀眼,軍容整齊。現比喻立場、觀點、態度等十分明確。——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曹操指山下顏良排的陣勢,旗幟鮮明,槍刀森布,嚴整有威。」

5. 立場堅定:立場是指所信仰的原則性的;堅定是指穩定,不容易改變。總的意思就是說:一個人所信仰的東西不容易改變。

6.一塵不染(yī chén bù rǎn):原指佛教徒修行時,排除物慾,保持心地潔凈。 現泛指絲毫不受壞習慣,壞風氣的影響。也用來形容非常清潔、干凈。——唐·釋道世《法苑珠林》:「若菩薩在乾土山中經行,土不著足,隨嵐風來,吹破土山,令散為塵,乃至一塵不著佛身。

7.克己奉公(kè jǐ fèng gōng):克己:約束自己;奉公:以公事為重。 克制自己的私心,一心為公。——《後漢書·祭遵傳》:「遵為人廉約小心,克己奉公。」

8.襟懷坦白(jīn huái tǎn bái):襟懷:胸懷;坦白:正直無私。形容心地純潔,光明正大。——宋·黃榦《黃勉齋文集·七·祭李貫之》:「貫之性質粹美,襟懷坦夷,凝靜有常。」

9.堂堂正正(táng táng zhèng zhèng):堂堂:盛大的樣子;正正:整齊的樣子。原形容強大整齊的樣子,現也形容光明正大。也形容身材威武,儀表出眾。——《孫子·軍爭》:「無要正正之旗,勿擊堂堂之陳,此治變者也。」

Ⅸ 形容一個人講原則,守規矩,立場堅定的成語有哪些

  1. 剛正不阿 [ gāng zhèng bù ē ]阿:迎合,偏袒。剛強正直,不逢迎,無偏私。出自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四:「有正大不阿,不行私謁者,便以為不賢。」

    造句:他是一個剛正不阿的執法者,多年來從不徇私情。

  2. 鐵面無私 [ tiě miàn wú sī ]形容公正嚴明,不怕權勢,不講情面。出自清·無名氏《說呼全傳》:「偏偏那個包文正同他也是一般的;朝廷十分信服;果然他是鐵面無私。」

    造句:咱隊的會計可算得上~,不合乎制度的事憑誰來也休想得到通融。

  3. 執法如山 [ zhí fǎ rú shān ]執行法律象山一樣不可動搖。出自清·李綠園《歧路燈》:「本道言出如箭;執法如山;三尺法不能為不肖者宥也。」

    造句:明代的清官海瑞執法如山,不徇私情。

  4. 守文持正 [ shǒu wén chí zhèng ]遵守法度,堅持正道。出自《新唐書·姚崇宋璟傳贊》:「故唐史臣稱崇善應變以成天下之務。璟善守文持正。」

    造句:作為手握權力的黨員幹部,要潔身自好,守文持正。

  5. 公私分明 [ gōng sī fēn míng ]中華成語,意思是公家和私人的情況分得很清楚。出自於鄧小平《在中國共產黨全國代表會議上的講話》。

    造句:做官要公私分明,不拿原則換人情。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