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上鉤心情好成語
⑴ 姜太公釣魚猜一成語
願者上鉤復,比喻心甘情願地上制當。
出處:《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立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 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釋義「姜太公」,即西周初的姜尚,又稱姜子牙。姜太公用直鉤不掛魚餌垂釣,願意上鉤的魚,就自己上鉤。比喻心甘情願地中別人設下的圈套。
(1)魚上鉤心情好成語擴展閱讀:
姜太公釣魚是發生於商周時期的歷史傳說故事。商紂暴虐,周文王決心推翻暴政。太公姜子牙受師傅之命,下界幫助文王。
但姜子牙覺得自己半百之齡、又和文王沒有交情,很難獲得文王賞識。於是在文王回都途中,在河的一邊,用沒有魚餌的直鉤釣魚。大家知道,魚鉤是彎的,但是姜子牙卻用直鉤(那其實也不能叫鉤了)、不用魚餌,釣到了很多魚。
文王見到了,覺得這是奇人(古代人對奇人都很尊敬的),於是主動跟他交談,發現這真是個大有用之才,招入帳下。後來姜子牙幫助文王和他的兒子推翻商紂統治,建立了周朝。
⑵ 與「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相關的成語有哪些
1心甘情願xīn gān qíng yuàn完全出於自願,是很樂意的。
2沽名釣譽 gū míng diào yù 沽:撈內取,故意做作以謀取容;釣:用餌引魚上鉤,比喻騙取。
3 太平盛世 tài píng shèng shì 比喻非常興盛安定的社會。
4 天下太平tiān xià tài píng,意思是指處處平安無事,整個社會祥和安寧,比喻國泰民安。
5沽名釣譽 gū míng diào yù,比喻騙取,用某種不正當的手段撈取名譽。
⑶ 形容魷魚嘴讒必會上鉤的成語
釣名沽譽:釣:用餌引魚上鉤,比喻騙取;沽:買。用某種不正當的手段撈取名譽。
⑷ 求一個四字成語:一個人在那裡釣魚,魚還沒和別人說我釣到魚了,然而魚馬上上鉤了,被他這一說
謎底:願者上鉤。
願者上鉤
yuàn zhě shàng gōu
【解釋】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版
【出處】《武王伐權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負命者上鉤來!』」
【用法】作賓語、分句;比喻心甘情願地上圈套
【近義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例句】這有何妨,~。(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齣)
【英譯】willingly fall into the snare
【成語故事】商朝末年,姜子牙隱居在渭水邊,他在渭水邊用筆直的魚鉤,不掛魚餌,魚鉤離水面還有三尺高開始釣魚。有人笑他100年也釣不到一條魚,他則念念有詞地說:「不想活的魚兒自己上鉤吧。」結果周文王聽說後親自請他輔助朝政,消滅商朝。
⑸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成語嗎
是成語
詞目: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讀音:jiāng tài gō版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釋義:姜太公權:姜尚,字子牙,西周初年幫助武王伐紂的功臣之一。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用法:作賓語、分句;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相近詞:心甘情願
⑹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成語啟示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的成語告訴我們要使別人臣服自己,首先必須提升自己,使自己具有很強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吸引更多有才能的人來相助。
⑺ 一個人釣魚下面有3條魚什麼成語
一個人釣魚下面有3條魚什麼成語——願者上鉤。
願者上鉤
yuàn zhě shàng gōu
【解釋】回比喻心甘情答願地上當。
【出處】清·邗上蒙人《風月夢》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賈老爺若是愛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愛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這里。」
【結構】復句式
【用法】作賓語、分句;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近義詞】心甘情願
【例句】據傳說他[姜太公]心腸好人公正,魚若從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餌,那是魚自己的過錯。普通說『~』便是此意。 ◎林語堂《蘇東坡傳》第六章
【英譯】the fish rising to Jiang Taigong's hookless and tless line
【成語故事】商紂王殘暴統治,百姓十分痛苦。姜尚退隱在渭河邊,經常河邊釣魚,他釣魚的方式很特別,釣桿很短,釣線只有三尺長,釣鉤是直的,而且不放魚餌,人們譏笑他,他說「願者上鉤」。後來姬昌前來請他出山輔佐他推翻商紂王的殘暴統治。
⑻ 故意先讓對方占點便宜,故意釣魚上鉤,然後再反擊。這可以用什麼成語
可以叫欲擒故縱
⑼ 瘋狂猜成語等到魚兒上鉤時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⑽ 等著魚兒上鉤來 (打成語一)燈謎大全及答案
揭竿而起
jiē gān ér qǐ
[釋義]
揭:高舉;竿:竹竿,代旗幟。砍了樹干當武專器,舉起竹竿當旗幟,進行屬反抗。指人民起義。
[出處]
漢·賈誼《過秦論》:「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例句]
在中國歷史上,農民無數次揭竿而起,結果大多都失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