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語言故事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語言故事有關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1-18 08:03:52

Ⅰ 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鷸蚌相爭的故事

趙國將要討伐燕國,蘇代(戰國時策士,縱橫家蘇秦的弟弟)替燕國游說趙惠文王,講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來的時候經過易水,恰好看到蚌出來曬太陽。鷸趁機啄蚌的肉,蚌把兩扇介殼一閉就夾住了鷸的喙。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針鋒相對地說:『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夾住不放),就有死鷸。』兩者誰也不肯罷休,這時過來一個漁父把兩者一起拎走了。」燕趙相對抗,都搞得很疲勞,我恐怕強大的秦國正在扮演漁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慮。惠文王贊同蘇代的意見,停止對燕國用兵。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自相矛盾的故事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韓非子曾講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見人推銷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沒有穿不透的東西;一會又向人推銷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盾,沒有什麼東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畫蛇添足的故事

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齊策二》。
楚國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壺酒,覺得幾個人一起喝嫌少,一個人獨喝又嫌多,於是讓幾個人在地上畫蛇,先畫成的就喝酒。有個人蛇先畫好了,拿起酒壺准備喝,看看其他人還沒畫好,又左手拿壺,右手給蛇畫腳,還沒等他畫好腳,另一人的蛇畫好了,奪過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麼能添上腳呢?」說完把酒喝了。那個畫蛇腳的人,終於沒有喝上酒。

量體裁衣的故事

【成語故事】南朝齊國官員張融深受齊太祖蕭道成的器重和寵愛,說他是「不可無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給張融送一件舊衣服,說是自己以前穿的,現叫裁縫根據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會合身的。張融收到後非常感激齊太祖的知遇之恩。

亡羊補牢的故事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
【成語故事】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 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 「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 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 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 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 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庖丁解牛的故事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道家代表莊周講一個故事:有個廚師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術十分嫻熟,刀子在牛骨縫里靈活地移動,沒有一點障礙,而且很有節奏。梁惠王看呆了,一個勁誇他技術高超。廚師說他解牛已經19年了,對牛的結構完全了解。

曲高和寡的故事
戰國時期,楚襄王問文學家宋玉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宋玉有意見,怎麼沒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個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陽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Ⅱ 關於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鐵杵成針 [ tiě chǔ chéng zhēn ]

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詳細釋義

【解釋】: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2葉公好龍 [ yè gōng hào lóng ]

【解釋】:葉公:春秋時楚國貴族,名子高,封於葉(古邑名,今河南葉縣)。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3畫龍點睛 [ huà lóng diǎn jīng ]

【解釋】:原形容梁代畫家張僧繇作畫的神妙。後多比喻寫文章或講話時,在關鍵處用幾句話點明實質,使內容生動有力。

4愚公移山 [ yú gōng yí shān ]

【解釋】: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5拔苗助長 [ bá miáo zhù zhǎng ]

【解釋】: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6坐井觀天 [ zuò jǐng guān tiān ]

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解釋】: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見識少。

7舉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8黔驢技窮 [ qián lǘ jì qióng ]

【解釋】:黔:今貴州省一帶;技:技能;窮:盡。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9忍辱負重 [ rěn rǔ fù zhòng ]

【解釋】: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忍受暫時的屈辱。

10司空見慣 [ sī kōng jiàn guan]

【解釋】:司空:古代官名。指某事常見,不足為奇。

Ⅲ 描寫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和寓言故事有關的詞:
鷸蚌相爭
守株待兔
畫蛇添足
自相矛盾
量體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蟬
洛陽紙貴專
草木皆兵屬
按圖索驥
後來居上
邯鄲學步
守株待兔
馬革裹屍
如火如荼
望梅止渴
探驪得珠
望洋興嘆
掩耳盜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請君入瓮
高山流水
胸有成竹
唇亡齒寒
聞雞起舞
指鹿為馬
不寒而慄

Ⅳ 寓言故事相關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坐井觀天[zuò jǐng guān tiān]

井底之蛙[jǐng dǐ zhī wā]

刻舟求劍[ kè zhōu qiú jiàn ]

狐假虎威[hú jiǎ hǔ wēi ]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揠苗助長 [yà miáo zhù zhǎng ]

Ⅳ 列舉50個與寓言故事有關的成語

【共有以下幾個】:

1、拔苗助長[ bá miáo zhù zhǎng ]

【釋義】: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郭沫若《雄雞集·關於發展學術與文藝的問題》:「命令主義就合乎中國古代的一個寓言,叫做『拔苗助長』。結果被拔起的苗不僅不能成長,反而枯槁了。」

【例句】:拔苗助長不但達不到預期的目的,反而會把事情搞壞。

2、井底之蛙[ jǐng dǐ zhī wā ]

【釋義】: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出處】:《莊子·秋水》:「井蛙不可語於海者;拘(局限)於虛(所居住的地方)也。」

【例句】:我們應該用知識來充實自己,否則就會成為井底之蛙。

3、刻舟求劍[ kè zhōu qiú jiàn ]

【釋義】:舟:船。求:尋找。比喻拘泥不知變通,不懂得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例句】:時勢已變,刻舟求劍只會成為前進的絆腳石。

4、濫竽充數[ làn yú chōng shù ]

【釋義】:濫:失實的,假的。不會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隊伍里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出處】:《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廓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悅)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效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例句】:我們不能像南郭先生那樣濫竽充數,只有擁有真才實學,將來才能在社會上有立足之地。

5、南轅北轍[ nán yuán běi zhé ]

【釋義】: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魏策》:「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

【例句】:他倆的個性南轅北轍,根本談不攏。

Ⅵ 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丞相趙高想造反,怕別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試驗一下。他把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問旁邊的人,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殺了。

2、葉公好龍

古代有個葉公,非常愛好龍,器物上畫著龍,房屋上也刻著龍。真龍知道了,就到葉公家來,把頭探進窗戶。葉公一見,嚇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3、雞鳴狗盜

戰國時,齊國孟嘗君被秦國扣留。他的一個門客裝做狗夜裡潛入秦宮,偷出本已獻給秦王的狐白裘獻給秦王的愛姬,才得釋放。孟嘗君深夜到函谷關,城門緊閉,他的另一個門客學公雞叫,騙開城門,才得脫險逃回齊國。

4、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鍾。這個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擊是有聲音的,於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為這樣就聽不見了。結果在他敲鍾的時候,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5、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後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家不利,便脫了上衣,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謝罪,請他用荊條責罰。

Ⅶ 語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狐假虎威,楚宣王問群臣,說:「聽說中原地區的諸侯都害怕楚令尹昭奚恤,果真回是這樣的嗎?」答群臣無人回答。江億回答說:「老虎捕捉各種野獸來吃。捉到一隻狐狸,狐狸對老虎說:『你不敢吃我,上天派我做群獸的領袖,如果你吃掉我,就違背了上天的命令。你如果不相信我的話,我在前面走,你跟在我的後面,看看群獸見了我,有哪一個敢不逃跑的呢?』老虎信以為真,於是就和狐狸同行,群獸見了老虎,都紛紛逃跑,老虎不明白群獸是害怕自己才逃跑的,卻以為是害怕狐狸。現在,大王擁有五千里江山,百萬雄師,都歸昭奚恤掌管。因此,北方人民之所以畏懼昭奚恤,完全是因為大王的兵權掌握在他的手裡,那也就是說,他們畏懼的其實是大王的軍隊呀!就像百獸畏懼老虎一樣。」
,,看看吧,謝謝了,望採納

Ⅷ 含有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守株待兔

[讀音][shǒu zhū dài tù]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出處]漢·王充《論衡》:「猶守株待兔之蹊;藏身破置之路也。」

[例句]美好的生活要靠自己去創造,這樣如同~,能有好日子過嗎?

2、亡羊補牢

[讀音][wáng yáng bǔ láo]

[解釋]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 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出處]《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例句]他們單位昨天發生失盜後,領導立即~,採取安全防範措施。

3、掩耳盜鈴

[讀音][yǎn ěr dào líng]

[解釋]掩:遮蔽,遮蓋;盜:偷。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出處]《呂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鍾者;欲負而走;則鍾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鍾況然有音。恐人聞之而奪己也。遽揜(掩)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聞之;悖也。」

[例句]個人主義嚴重的人,常常會干出~的蠢事,這又有什麼奇怪呢!

4、狐假虎威

[讀音][hú jiǎ hǔ wēi]

[解釋]假:借。 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出處]《戰國策·楚策一》:「虎求百獸而食之;得狐。狐曰:『子無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長百獸……子隨我後;觀百獸之見我而敢不走乎?』虎以為然;故遂與之行。獸見之皆走;虎不知獸畏己而走也;以為畏狐也。」

[例句]他哥哥當還鄉團團長,他~仗著他哥哥的勢力,橫行鄉里,無惡不作。

5、井底之蛙

[讀音][jǐng dǐ zhī wā]

[解釋]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出處]《莊子·秋水》:「井蛙不可語於海者;拘(局限)於虛(所居住的地方)也。」

[例句]一個沒有經風雨,見世面的人,就似~一樣。

Ⅸ 有關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火中取栗

【拼音】: huǒ zhōng qǔ lì

【解釋】:偷取爐中烤熟的栗子。比喻受人利用,冒險出力卻一無所得。

【出自】:十七世紀法國寓言詩人拉·封丹的寓言《猴子與貓》載:猴子騙貓取火中栗子,栗子讓猴子吃了,貓卻把腳上的毛燒掉了。

2、心服口服

【拼音】: xīn fú kǒu fú

【解釋】:服:信服。心裡嘴上都信服。指真心信服。

【出自】:《莊子·寓言》:「利義陳乎前,而好惡是非直服人之口而已矣。使人乃以心服,而不敢蘁立,定天下之定。」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