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寓言成語出處

寓言成語出處

發布時間: 2021-01-18 09:20:30

1. 出自寓言故事成語有哪些

1 鷸蚌相爭【 yù bàng xiāng zhēng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省語。比喻雙方相持不下,而使第三者從中得利。出自清·湘靈子《軒亭冤·哭墓》:「波翻血海全球憫,問誰敢野蠻法律罵強秦?笑他鷸蚌相爭演出風雲陣。」

2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 】 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出自《韓非子·五蠹》記載:戰國時宋國有一個農民,看見一隻兔子撞在樹根上死了,便放下鋤頭在樹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 畫蛇添足【huà shé tiān zú 】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出自《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而外學其文,雖有賢師良友,若畫脂鏤冰,費日損功。」

4 杯弓蛇影【bēi gōng shé yǐng】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出自 《晉書·樂廣傳》記載有人作客飲酒,見酒杯里有條蛇,喝後嚇得病了。後來知道這蛇原來是屋角上一張弓照在杯里的影子,他的病就好了。

5 亡羊補牢【 wáng yáng bǔ láo 】亡:逃亡,丟失;牢:關牲口的圈。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出自《戰國策·楚策》:「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而補牢,未為遲也。」

2.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50個

坐井觀天
井底之蛙
刻舟求劍
狐假虎威
守株待兔
揠苗助長
葉公好龍
自相矛盾
掩耳盜鈴
南轅北轍
畫蛇添足
濫竽充數
亡羊補牢
杯弓蛇影
買櫝還珠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夜郎自大
黔驢技窮
杞人憂天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
畫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興嘆
杞人憂天
愚公移山
濫竽充數
鄭人買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樹木的根和莖。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守候在樹旁,等著撿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存著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邯鄲學步: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
百發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槍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
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
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
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
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
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
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
濫竽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
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
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
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
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3.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坐井觀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劍、狐假虎威、守株待兔

4. 20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1、望梅止渴,意思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故事:魏武帝(曹操)行軍途中,找不到水源,士兵們都非常口渴,於是他傳令道:" 前邊有一片梅子林,結了很多果子,梅子酸甜可以解渴。" 士兵聽了後,嘴裡的口水都流了出來,曹操利用這個辦法促使部隊盡快趕到了前方,找到了水源。

2、三顧茅廬,現常用來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拜訪有專長的賢人。

故事:公元206年冬至公元207年春,當時屯兵新野的劉備,帶著大將關羽、張飛,三次到南陽郡鄧縣隆中請諸葛亮輔佐的故事。

3、四面楚歌,讀音為sì miàn chǔ gē,形容人們遭受各方面攻擊或逼迫的人事環境,而致陷於孤立窘迫的境地。

故事:相傳項羽被劉邦帶領的軍隊困在垓下,沒有糧食的支撐,士兵也越來越少,夜裡包圍他的軍隊唱起了楚地的民歌,項羽心裡喪失了鬥志,後來騎馬逃走,自刎江邊。

4、卧薪嘗膽,讀音是wò xīn cháng dǎn,漢語成語,意思是形容一個人忍辱負重,發憤圖強。

故事:越王勾踐在兵敗吳國之後,受盡屈辱,三年後回國,為了不貪圖享樂,在吃飯時嘗一口苦膽,日日睡在薪草上,勵精圖治,最後打敗吳國。

5、背水一戰,拼音是bèi shuǐ yī zhàn,意思是背後臨近河水擺陣;或布下的陣勢。

故事: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命手下大將韓信領兵攻打趙國。趙王帶了二十萬大軍在太行山的井陘關迎擊。當時,韓信只帶了一萬二千人馬。為了打敗趙軍,他將一萬人駐扎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外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周圍。

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漢軍面臨大敵,後無退路,只能拚死奮戰。這時潛伏的那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

趙軍遭到前後夾擊,很快被韓信打敗。 戰後有人問韓信:「背水列陣乃兵家大忌,將軍為何明知故犯?」韓信笑著說:「置之死地而後生,這也是兵書上有記載的呀。」

5. 出自古代寓言的成語有什麼出自哪裡

一、揠苗助長

出處:戰國時期孟子《孟子·公孫丑上》

揠苗助長

【解釋】:揠:拔。把苗拔起,以助其生長。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對學生的教育既不能揠苗助長,也不能放任自流。

【語法】:連動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適得其反、拔苗助長、欲速不達、斷鶴續鳧

【反義詞】順其自然、循序漸進、放任自流

二、自相矛盾

出處:戰國時期韓非《韓非子·難一》

自相矛盾

【解釋】: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示例】:這些理論自相矛盾。

【近義詞】格格不入、漏洞百出、前後抵觸、首尾乖互、相互抵觸、鬻矛譽盾

【反義詞】並行不悖、天衣無縫、滴水不漏、順理成章、自圓其說、言行一致、無懈可擊

三、鄭人買履

出處:戰國時期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

鄭人買履

【解釋】: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生搬硬套、死搬教條

四、守株待兔

出處:戰國時期韓非《韓非子·五蠹》

守株待兔

【解釋】:株:露出地面的樹根。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語法】:連動式;作賓語、定語;含貶義

【近義詞】好逸惡勞、守株緣木、刻舟求劍、墨守成規、緣木求魚、坐享其成、固守成規

【反義詞】除舊布新、通權達變、借坡下驢、通達權變、隨機應變、見風使舵、標新立異

五、刻舟求劍

出處:戰國末期呂不韋的《呂氏春秋·察今》

刻舟求劍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近義詞】按圖索驥、依樣葫蘆、墨守成規、膠柱鼓瑟

【反義詞】通權達變、借坡下驢、審時度勢、隨機應變

6.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
百發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槍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
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
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
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
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
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
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
濫竽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
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
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
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
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7.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望梅止渴、
三顧茅廬、
四面楚歌、
卧薪嘗膽、
背水一戰、
圍魏救趙、
負荊請罪、
紙上談兵、
完璧歸趙、
草木皆兵、
唇亡齒寒、
指鹿為馬

8. 出自寓言的成語

來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黔驢技窮、抱薪救火、愚公移山、杯弓蛇影、打草驚蛇、買櫝還珠、葉公好龍、畫龍點睛、伯樂相馬、畫蛇添足、濫竽充數、自相矛盾、驚弓之鳥等

9.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

狐假虎威
鷸蚌相爭
畫蛇添足
井底之蛙
庖丁解牛
望洋興嘆
杞人憂天
愚公移山
濫竽充數
鄭人買履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守株待兔:守是
守候、等候
的意思

「株」是指
露在地面上的樹木的根和莖。這個成語的意思是:
守候在樹旁,等著撿撞死的兔子。比喻不主動地努力,存著僥幸的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收獲。
邯鄲學步:故事出自《莊子·秋水》。成語「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邯鄲學步:比喻生搬硬套,機械地模仿別人,不但學不到別人的長處,反而會把自己的優點和本領也丟掉。
·
狐假虎威: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勢。比喻依仗別人的勢力欺壓人。
·
百發百中:
形容射箭或打槍准確,每次都命中目標。也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
·
捕風捉影: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
杞人憂天:杞國有個人怕天塌下來。比喻不必要的或缺乏根據的憂慮和擔心。
·
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
望梅止渴: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會流涎,因而止渴。後比喻願望無法實現,用空想安慰自己。
·
杯弓蛇影: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誤認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懼。
·
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
不合時宜:不適合時代形勢的需要。也指不合世俗習尚。
·
守株待兔:原比喻希圖不經過努力而得到成功的僥幸心理。現也比喻死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
·
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
·
曲突徙薪:把煙囪改建成彎的,把灶旁的柴草搬走。比喻事先採取措施,才能防止災禍。
·
拋磚引玉:拋出磚去,引回玉來。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見或作品引出別人更好的意見或好作品。
·
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
濫竽充數:比喻無本領的冒充有本領,次貨冒充好貨。
·
刻舟求劍: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
葉公好龍:比喻口頭上說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
·
亡羊補牢:羊逃跑了再去修補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問題以後想辦法補救,可以防止繼續受損失。
·
畫蛇添足:畫蛇時給蛇添上腳。比喻做了多餘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
·
掩耳盜鈴:偷鈴鐺怕別人聽見而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己欺騙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法子掩蓋。
·
買櫝還珠:買下木匣,退還了珍珠。比喻沒有眼力,取捨不當。

10. 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有那些

杯弓蛇影。畫蛇添足,南轅北轍、狐假虎威、削足適履、刻舟求劍等等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