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成語勵志故事
1、聞雞起舞的成語故事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晉書 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2、卧薪嘗膽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卧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裡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
總捫心自責:你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就這樣勾踐跟同甘共苦共同命運,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3、破釜沉舟成語故事
秦朝末年,各地人民紛紛舉行起義,反抗秦朝的暴虐統治。農民起義軍的領袖,最著名的是陳勝、吳廣,接著有項羽和劉邦。下面,講一個項羽破釜沉舟的故事。有一年,秦國的三十萬人馬包圍了趙國(那不是原來的那個趙國)的巨鹿(今河北省平鄉縣),趙王連夜向楚懷王(不是原來那個楚國的國王)求救。
楚懷王派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帶領二十萬人馬去救趙國。誰知宋義聽說秦軍勢力強大,走到半路就停了下來,不再前進。軍中沒有糧食,士兵用蔬菜和雜豆煮了當飯吃,他也不管,只顧自己舉行宴會,大吃大喝的。這一下可把項羽的肺氣炸啦。他殺了宋義,自己當了「假上將軍」,帶著部隊去救趙國。
項羽先派出一支部隊,切斷了秦軍運糧的道路;他親自率領主力過漳河,解救巨鹿。楚軍全部渡過漳河以後,項羽讓士兵們飽飽地吃了一頓飯,每人再帶三天干糧,然後傳下命令:把渡河的船(古代稱舟)鑿穿沉入河裡,把做飯用的鍋(古代稱釜)砸個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火統統燒毀。這就叫破釜沉舟。
項羽用這辦法來表示他有進無退、一定要奪取勝利的決心。楚軍士兵見主帥的決心這么大,就誰也不打算再活著回去。在項羽親自指揮下,他們以一當十,以十當百,拚死地向秦軍沖殺過去,經過連續九次沖鋒,把秦軍打得大敗。秦軍的幾個主將,有的被殺,有的當了俘虜,有的投了降。這一仗不但解了巨鹿之圍,而且把秦軍打得再也振作不起來,過兩年,秦朝就滅亡了。打這以後,項羽當上了真正的上將軍,其他許多支軍隊都歸他統帥和指揮,他的威名傳遍了天下。
4、投筆從戎的成語故事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奉獻自己。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
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5、愚公移山的成語故事
傳說古時候有兩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裡的北山住著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歲了。他每次出門,都因被這兩座大山阻隔,要繞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來,說:「我准備與你們一起,用畢生的精力來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條通向南方的大道。你們說好嗎!」
大家都表示贊成,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大家的力量加起來,還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兩座大山搬掉呢?再說,把那些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放到哪裡去呢?」
討論下來大家認為,可以把挖出來的泥土和石塊扔到東方的海邊和北方最遠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帶著兒孫們開始挖山。雖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們還是堅持挖。直到換季節的時候,才回家一次。
有個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這件事後,特地來勸愚公說:「你這樣做太不聰明了,憑你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這兩座山挖平呢?」愚公回答說:「你這個人太頑固了,簡直無法開導,即使我死了,還有我的兒子在這里。兒子死了,還有孫子,孫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兒子。子子孫孫是沒有窮盡的,而山卻不會再增高,為什麼挖不平呢?」
當時山神見愚公他們挖山不止,便向上帝報告了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動,派了兩個大力神下凡,把兩座山背走。從此,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❷ 名人勵志成語故事大全
春秋時,齊景公自從宰相晏嬰死了之後,一直沒有人當面指謫他的過失,因此心中感到很苦悶。
有一天,齊景公歡宴文武百官,席散似後,一起到廣場上射箭取樂。每當齊景公射一支箭,即使沒有射中箭鵲的中心,文武百官都是高聲喝彩:「好呀!
妙呀!」「真是箭法如神,舉世無雙。」
事後,齊景公把這件事情對地的臣子弦章說了一番。弦章對景公說:「這件事情不能全怪那些臣子,古人有話說:「上行而後下效。」國王喜歡吃什麼,群臣也就喜歡吃什麼;國王喜歡穿什麼,群臣也就喜歡穿什麼;國王喜歡人家奉承,自然,群臣也就常向大王奉承了。」
景公聽了弦章的話,認為弦章的話很有道理,就派侍從賞給弦章許多珍貴的東西。弦章看了搖搖頭,說: 「那些奉承大王的人,正是為了要多得一點賞賜,如果我受了這些賞賜,豈不是也成了卑鄙的小人了!」他說什麼也不接受這些珍貴的東西。
後人便把「上行下效」來形容上面的人喜歡怎麼做,下面的人便也跟著怎麼做。在我們的現實社會里不是正多看這樣的人和這樣的事嗎?例如一家公司的主持人經常在外吃喝玩
樂,不理業務,他的下屬也跟著不務正事,這便是「上行下效」。這成語約含義是否定的,
所以它形容的也一定是不好的事情了。
❸ 勵志成語小故事
帶有勵志的成語故事:勤能補拙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帶有勵志的成語故事:程門立雪
這個成語文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程顥死後,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天楊時去拜見程頤,程頤正在睡覺,楊時與他的朋友游酢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同學們,這是一段古人認真求學的歷史,後來人們把這個故事凝聚成一個成語———「程門立雪」,用來比喻尊敬老師,誠心求學的態度或行為。
❹ 經典:10個勵志成語背後的小故事
鐵杵磨針【典故】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內街上去閑逛。一天,李白容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 「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❺ 勵志成語.名人名言.還有解釋.出處.成語最好再說一下出自的寓言故事.
名人名言---勵志篇
您知道在世界歷史上有許許多多的名人。但是你知道他們是怎樣成為名人的呢?回答只有八個字。那就是
刻苦學習、努力奮斗!
下面我把我收集的部分名人名言送上,相信大家從中可以得到有益的啟迪。
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悲傷。 —— 漢樂府古辭《長歌行》
2、業精於勤,荒於嬉。—— 韓 愈《進學解》
3、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增廣賢文》
4、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周易•乾•象》
5、志不強者智不達。 ——《墨子•修身》
6、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冰,水為之而寒於水。——《荀子•勸學》
7、志當存高遠。—— 諸葛亮《誡外生書》
8、丈夫志四海,萬里猶比鄰。 —— 曹 植《贈白馬王彪》
9、有志者事竟成。 ——《後漢書•耿 列傳》
10、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 王之渙《登鸛雀樓》
11、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杜 甫《望岳》
12、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 ——《論語•子罕》
13、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孟子•告子下》
14、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荀子•勸學》
15、石可破也,而不可奪堅;丹可磨也,而不可奪赤。 《呂氏春秋•誠廉》
16、精誠所加,金石為開。 ——《後漢書•光武十王列傳》
17、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18、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忍不拔之志。 —— 蘇 軾《晁錯論》
19、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 屈 原《離騷》
20、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蓋棺。—— 陸 游《病起》
21、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 屈 原《卜居》
22、若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 —— 曹 學《蜀中廣記•上川南道彭山縣》
23、繩鋸木斷,水滴石穿。—— 羅大經《鶴林玉露》
24、日日行,不怕千萬里;常常做,不怕千萬事。 ——《格言聯璧•處事》
25、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 諸葛亮《出師表》
26、天下之事常成於困約,而敗於奢靡。 —— 陸 游
27、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荀子•儒效》
28、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訓俗遺規》
29、堅志而勇為,謂之剛。剛,生人之德也。——《練兵實紀•剛復害》
30、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 曹 植《白馬篇》
3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 顧炎武
32、丈夫不報國,終為愚賤人。—— 陳恭尹《射虎射石頭》
33、時危見臣節,世亂識忠良。—— 鮑 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34、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徐《赴戎登程口占示家人》
35、不為外撼,不以物移,而後可以任天下之大事。呂 坤《呻吟語•應務》
36、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莊子•漁夫》
37、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劉 備
38、傲不可長,欲不可縱,樂不可極,志不可滿。 —— 魏 徵
39、不傲才以驕人,不以寵而作威。 —— 諸葛亮
40、人生的旅途,前途很遠,也很暗。然而不要怕,不怕的人的面前才有路。—— 魯 迅
41、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找尋出路,卻是一種學習的過程,我們應當在這過程中,學習穩定、冷靜,學習如何從慌亂中找到生機。 席慕蓉
42、我們活著不能與草木同腐,不能醉生夢死,枉度人生,要有所作為。 —— 方誌敏
43、做人也要像蠟燭一樣,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熱發一分光,給人以光明,給人以溫暖。—— 蕭楚女
44、所謂天才,只不過是把別人喝咖啡的功夫都用在工作上了。魯 迅
45、人類的希望像是一顆永恆的星,烏雲掩不住它的光芒。特別是在今天,和平不是一個理想,一個夢,它是萬人的願望。 —— 巴 金
46、我們是國家的主人,應該處處為國家著想。—— 雷 鋒
47、我們愛我們的民族,這是我們自信心的源泉。 —— 周恩來
48、路是腳踏出來的,歷史是人寫出來的。人的每一步行動都在書寫自己的歷史。 —— 吉鴻昌
49、春蠶到死絲方盡,人至期頤亦不休。一息尚存須努力,留作青年好范疇。 —— 吳玉章
50、學習的敵人是自己的滿足,要認真學習一點東西,必須從不自滿開始。對自己,「學而不厭」,對人家,「誨人不倦」,我們應取這種態度。——
毛澤東
51、錯誤和挫折教訓了我們,使我們比較地聰明起來了,我們的情就辦得好一些。任何政黨,任何個人,錯誤總是難免的,我們要求犯得少一點。犯了錯誤則要求改正,改正得越迅速,越徹底,越好。
毛澤東
52、一分鍾一秒鍾自滿,在這一分一秒間就停止了自己吸收的生命和排泄的生命。只有接受批評才能排泄精神的一切渣滓。只有吸收他人的意見。我才能添加精神上新的滋養品。——
徐特立
53、知識是從刻苦勞動中得來的,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勞動的結果。
—— 宋慶齡
54、形成天才的決定因素應該是勤奮。……有幾分勤學苦練是成正比例的。 —— 郭沫若
55、自覺心是進步之母,自賤心是墮落之源,故自覺心不可無,自賤心不可有。 —— 鄒韜奮
56、在勞力上勞心,是一切發明之母。事事在勞力上勞心,變可得事物之真理。 —— 陶行知
57、入於污泥而不染、不受資產階級糖衣炮彈的侵蝕,是最難能可貴的革命品質。 —— 周恩來
58、 一知半解的人,多不謙虛;見多識廣有本領的人,一定謙虛。
—— 謝覺哉
59、驕傲自滿是我們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這個陷阱是我們自己親手挖掘的。 —— 老 舍
60、九牛一毫莫自誇,驕傲自滿必翻車。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 —— 陳 毅
61、不管發生什麼事,都請安靜且愉快地接受人生,勇敢地、大膽地,而且永遠地微笑著。—— 盧森堡
62、人要是懼怕痛苦,懼怕種種疾病,懼怕不測的事情,懼怕生命的危險和死亡,他就什麼也不能忍受了。—— 盧 梭
63、人的一生,總是難免有浮沉。不會永遠如旭日東升,也不會永遠痛苦潦倒。反復地一浮一沉,對於一個人來說,正是磨練。因此,浮在上面的,的,不必驕傲;沉在底下的,更用不著悲觀。必須以率直、謙虛的態度,樂觀進取、向前邁進。
—— 松下幸之助
64、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願意燃燒起來。
—— 奧斯特洛夫斯基
65、懶惰象生銹一樣,比操勞更能消耗身體;經常用的鑰匙,總是亮閃閃的。 —— 富蘭克林
66、生命有如鐵砧,愈被敲打,愈能發出火花。—— 伽利略
67、凡是掙扎過來的人都是真金不怕火煉的;任何幻滅都不能動搖他們的信仰:因為他們一開始就知道信仰之路和幸福之路全然不同,而他們是不能選
選擇的,只有往這條路走,別的都是死路。這樣的自信不是一朝一夕所能養成的。你絕不能以此期待那些十五歲左右的孩子。在得到這個信念之之
前,先得受盡悲痛,流盡眼淚。可是這樣是好的,應該要這樣…… —— 羅曼•羅蘭
68、一個最困苦、最卑賤、最為命運所屈辱的人,只要還抱有希望,便無所怨懼。—— 莎士比亞
69、患難可以試驗一個人的品格,非常的境遇方才可以顯出非常的氣節;風平浪靜的海面,所有的船隻都可以並驅競勝。命運的鐵拳擊中要害的時候,候,只有大勇大智的人才能夠處之泰然;……——
莎士比亞
70、當一切似乎毫無希望時,我看著切石工人在他的石頭上,敲擊了上百次,而不見任何裂痕出現。但在第一百零一次時,石頭被劈成兩半。我體會到,到,並非那一擊,而是前面的敲打使它裂開。
賈柯•瑞斯
71、瓜是長大在營養肥料里的最甜,天才是長在惡性土壤中的最好。
—— 培 根
72、失去財產的人損失很大,失去朋友的人損失更大,失去勇氣的人則損失了一切。 —— 塞萬提斯
73、不要將過去看成是寂寞的,因為這是再也不會回頭的。應想辦法改善現在,因為那就是你,毫不畏懼地鼓起勇氣向著未來前進。
—— 朗費羅
74、悲觀的人雖生猶死,樂觀的人永生不老。—— 拜 倫
75、一個有堅強心志的人,財產可以被人掠奪,勇氣卻不會被人剝奪的。 —— 雨 果
76、信仰是偉大的情感,一種創造力量。—— 高爾基
79、樂觀是一首激昂優美的進行曲,時刻鼓舞著你向事業的大路勇猛前進。—— 大仲馬
80、頑強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狄更斯
81、壯志與毅力是事業的雙翼。 —— 德國諺語
8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堅強的人,才能到達彼岸。—— 馬克思
83、黃金誠然是寶貴的,但是生氣蓬勃、勇敢的愛國者卻比黃金更為寶貴。 —— 林 肯
84、我們不得不飲食、睡眠、遊玩、戀愛,也就是說,我們不得不接觸生活中最甜蜜的事情,不過我們必須不屈服於這些事物。 —— 居里夫人
85、涓滴之水終可磨損大石,不是由於它力量大,而是由於晝夜不舍的滴墜。只有勤奮不懈的努力才能夠獲得那些技巧,因此,我們可以確切地說: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
貝多芬
86、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 —— 愛因斯坦
87、人類學會走路,也得學會摔跤,而且只有經過摔跤他才能學會走路。 —— 馬克思
88、我們的理想應該是高尚的。我們不能登上頂峰,但可以爬上半山腰,這總比待在平地上要好得多。如果我們的內心為愛的光輝所照亮,我們面前前
又有理想,那麼就不會有戰勝不了的困難。普列姆昌德
89、一個人在科學探索的道路上,走過彎路,犯過錯誤,並不是壞事,更不是什麼恥辱,要在實踐中勇於承認和改正錯誤。—— 愛因斯坦
90、成功並不能用一個人達到什麼地位來衡量,而是依據他在邁向成功的過程中,到底克服了多少困難和障礙。—— 布克•華盛頓
91、理想是指路明燈。沒有理想,就沒有堅定的方向,而沒有方向,就沒有生活。 —— 托爾斯泰
92、 成功,從失敗的土壤中頑強生出。—— 德 國
93、別因為落入了一把牛毛就把一鍋奶油潑掉,別因為犯了一點錯誤就把一生的事業扔掉。—— 蒙 古
94、危險、懷疑和否定之海,圍繞著人們小小的島嶼,而信念則鞭策人,使人勇敢面對未知的前途。 —— 泰戈爾
95、論命運如何,人生來就不是野蠻人,也不是乞討者。人的四周充滿真正而高貴的財富—身體與心靈的財富。 —— 霍勒斯•曼
96、如果只有火才能喚醒沉睡的歐洲,那麼我寧願自己被燒死,讓從我的火刑堆上發出的光照亮這漫長的黑夜,打開那些緊閉的眼睛,將人類引進光明
的的的真理的殿堂。—— 布魯諾
97、走得最慢的人,只要他不喪失目標,也比漫無目的地徘徊的人走得快。 —— 萊 辛
98、噴泉的高度不會超過它的源頭;一個人的事業也是這樣,他的成就絕不會超過自己的信念。—— 林 肯
99、朝著一定目標走去是「志」,一鼓作氣中途絕不停止是「氣」,兩者合起來就是「志氣」。一切事業的成敗都取決於此。 —— 卡內基
100、我無論做什麼,始終在想著,只要我的精力允許我的話,我就要首先為我的祖國服務。——《巴甫洛夫選集》
❻ 勵志成語故事大全10個
一、負薪掛角
漢朝時期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二、程門立雪
這個成語講的是宋朝的楊時苦心求學的故事:楊時考中了進士,卻不去做官,而是到河南潁昌拜程顥為師進行學習。
程顥死後,楊時又在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那時,他已經四十歲了。有一天,楊時去拜見程頤時,恰逢程頤正在睡覺,而楊時與他的朋友游酢為了不影響老師休息,便恭恭敬敬地站在門口等候。外面大雪紛飛,寒風刺骨,等到程頤醒來時,門外的雪已積了一尺多厚了。
三、手不釋卷
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年輕時,家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最後終於有了文化。
四、卧薪嘗膽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吳國和越國發生了戰爭。越國被吳國打敗,越國勾踐被夫差俘虜。後來,吳王夫差釋放了勾踐,讓他回到了越國國都會稽。勾踐在坐卧的地方吊了個苦膽,夜裡躺在柴草上,面對苦膽,每天吃飯時都嘗嘗苦膽。
勾踐總捫心自責:「你忘了會稽大敗之辱嗎?」就這樣勾踐跟同甘共苦共同命運,經過十年發展生產,積聚力量,又經過十年練兵,終於在公元前473年打敗夫差,滅掉了吳國。
五、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裡借書來讀。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的致力讀書,歐陽修最終成為一代名家。
六、鑿壁偷光
西漢時候,有個農民的孩子,叫匡衡。匡衡家窮買不起書,只好借書來讀。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幹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時候,才有工夫看一點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夠讀完。想要晚上讀,可是匡衡家裡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讀過的書。背著背著,突然看到東邊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多了,他就借著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
七、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
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口袋,抓了許多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晉代孫康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外面十分明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
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此後,每到下雪的夜晚,他都會在雪地里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最終功成名就。
八、精誠所至
西漢時期,有一個名將李廣。他精於騎馬射箭,作戰非常勇敢,被稱為「飛將軍」。有一次,他去冥山南麓打獵,忽然發現草叢中蹲伏著一隻猛虎。李廣急忙彎弓搭箭,全神貫注,用盡氣力,一箭射去。
李廣箭法很好,他以為老虎一定中箭身亡,於是走近前去,仔細一看,未料被射中的竟是一塊形狀很像老虎的大石頭。不僅箭頭深深射入石頭當中,而且箭尾也幾乎全部射入石頭中去了。李廣很驚訝,他不相信自己能有這么大的力氣,於是想再試一試。
他往後退了幾步,張弓搭箭,可是,一連幾箭都沒有射進去。有的箭頭破碎了,有的箭桿折斷了,而大石頭一點兒也沒有受到損傷。
人們對這件事情感到疑惑不解,於是就去請教學者揚雄。揚雄回答說:「如果誠心實意,即使像金石那樣堅硬的東西也會被感動的。」
九、不恥下問
春秋時代,孔子被人們尊為「聖人」。孔子學問淵博,可是仍虛心向別人求教。有一次,他到太廟去祭祖,一進太廟,就覺得新奇,向別人問這問那。
有人笑道:「孔子學問出眾,為什麼還要問?」孔子聽了說:「每事必問,有什麼不好?」他的弟子問他:「孔圉死後,為什麼叫他孔文子?」孔子道:「聰明好學,不恥下問,所以稱之為『文』。」
十、投筆從戎
班超是東漢一個很有名氣的將軍,他從小就很用功,對未來也充滿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寫文件的時候,寫著寫著,突然覺得很悶,忍不住站起來,丟下筆說:大丈夫應該像傅介子、張騫那樣,在戰場上立下功勞,怎麼可以在這種抄抄寫寫的小事中浪費生命呢!
傅介子和張騫兩個人,生在西漢,曾經出使西域,替西漢立下無數功勞。因此,班超決定學習傅介子、張騫,為國家奉獻自己。後來,他當上一名軍官,在對匈奴的戰爭中,得到勝利。接著,他建議和西域各國來往,以便共同對付匈奴。
朝廷採取他的建議,就派他帶著數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著智慧和膽量,度過各式各樣的危機。班超一生總共到過五十多個國家,和這些國家保持和平,也同時宣揚了漢朝的國威。
❼ 簡短的勵志成語歷史典故,20個勵志成語背後的小故事
退避三舍:春秋時期,晉國內亂,晉獻公的兒子重耳逃到楚國。楚成王收留並款待他,他許諾如晉楚發生戰爭晉軍將退避三舍(一舍為三十里)。後來重耳在秦穆公的幫助下重回晉國執政。晉國支持宋國與楚國發生矛盾,兩軍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誘敵深入而大勝。 一鳴驚人:相傳楚莊王(另一說為齊威王)臨政三年終日作樂,不理朝政。一臣下對庄王說:「聽說國中有一隻大鳥,三年不飛,三年不鳴,是怎麼回事?」庄王說:「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然後整頓朝政,富國強兵,短短數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嘗膽:春秋時期,吳王夫差打敗並俘虜了越王勾踐。勾踐給夫差餵了三年的馬,受盡折磨,回國後立志報仇復國,請范蠡幫助訓練軍隊,任用有賢能的人,自己親自參加勞動並堅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飯前均要嘗一個苦膽,後來終於滅掉吳國。 老馬識途:春秋時期,齊桓公應燕國請求,帶兵打敗了山戎國的侵犯;山戎國國王密盧逃到孤竹國請求救兵,管仲跟隨齊桓公打敗了孤竹國的援兵。在回國途中,因假向導引入迷谷,使齊軍受困。管仲建議用一匹老馬帶路而化險為夷。 負荊請罪:戰國時,趙國有兩位重臣廉頗與藺相如,因藺相如多次立功,趙王封他為相國,廉頗不服氣,認為自己的武功蓋過他的嘴。藺相如為了國家,對廉頗多次避讓,廉頗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後慚愧不已,便背著荊條,到藺相如家門請罪,從此兩人和好,成為同生共死的交情。 紙上談兵:戰國時,戰國名將趙奢的兒子趙括飽讀兵書,能健談用兵之道,連父親也難不倒他,自認為是天下無敵。趙奢認為他是紙上談兵不知交通。後來趙奢死了,趙括頂替廉頗帶兵,藺相如等人極力反對,趙王堅持,趙括在長平之戰中損兵40萬。 三令五申:孫武流寓於吳,吳王想試試孫武的軍事才能,就將180名年輕宮女交給孫武操練。孫武將宮女分作兩隊,讓吳王的寵姬當隊長。孫武向宮女們交代了口令之後擊鼓傳令,宮女們一陣鬨笑,隊伍亂成一片。孫武再一次下達命令,宮女們只覺得好玩,根本不聽命令。孫武說號令既然已經明白又不聽令,這是頭領之罪,下令將兩名隊長處死。吳王急忙叫人傳令不能斬殺王妃,孫武仍然殺了兩個王妃。然後,孫武重新操練宮女,這回沒人敢不聽號令了。 圍魏救趙:戰國時,魏軍圍困趙國京城邯鄲。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威王命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出兵救趙。田忌原想直接引兵去救趙國的邯鄲,孫臏主張引兵去圍攻魏國的京城大梁,魏必回兵自救,這樣,不但能解除趙國的圍困,還能使魏軍疲勞不堪。田忌採納了孫臏的策略,引兵直奔大梁。魏軍聞訊急忙撤回圍攻邯鄲的部隊,星夜回軍援救大梁。走到桂陵,齊軍以逸待勞迎擊魏軍。魏軍大敗,幾乎全軍覆沒。 胡服騎射:戰國時,趙國國君武靈王決心變革圖強。武靈王見胡人(少數民族)身著窄袖短褂便服,騎著戰馬,邊跑邊射箭,行動迅疾,十分靈活,便決定向胡人學習,改革士兵服裝,發展騎兵。不到一年功夫,趙國擁有一支強大的騎兵,經過南征北戰,趙國成了當時有數的強國之一。 竊符救趙:戰國時,秦國派兵圍攻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向魏國求救,魏國派兵前去救趙。秦國聽說魏國派兵救趙一事,派人去魏國威脅魏王,魏王屈服於秦國,下令讓前去救趙的魏兵按兵不動。趙王向魏國公子信陵君寫信求救。信陵君曾為魏王的寵妃如姬報了殺父之仇,信陵君請求如姬從魏王那裡盜出了兵符,從而奪取了兵權,率領幾萬精兵,奔赴邯鄲,打敗了秦軍,解了邯鄲之圍。 還有很多,說不完。
❽ 勵志成語故事,積極向上正能量
勤能補拙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復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 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 「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偉大的成功和辛勤的勞動是成正比的,有一分勞動就有一分收獲,日積月累,從少到多,奇跡就可以創造出來。
❾ 勵志的成語故事都有什麼
勵志的成語故事
比較常見的有這些:
優質解答
聞雞起舞
說的是祖逖小時候的刻苦練功長大報效國家的事情
聞雞起舞
說的是祖逖小時候的刻苦練功長大報效國家的事情
過門不入
禹是鯀的兒子.堯命鯀治水,鯀的治水方法不對頭,積土阻水,結果失敗.新帝舜命禹繼續治水.禹經過整整十三年,終於制服了洪水.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展開大戰.項羽渡漳河後,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四面楚歌
劉邦把項羽圍困垓下.項羽夜裡聽見四面漢軍唱起楚地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心情沮喪.虞姬自刎,項羽英雄末路,帶殘兵逃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❿ 成語故事勵志篇
聞雞起舞
說的是祖逖小時候的刻苦練功長大報效國家的事情
聞雞起舞
說的是祖逖小時候的刻苦練功長大報效國家的事情
過門不入
禹是鯀的兒子.堯命鯀治水,鯀的治水方法不對頭,積土阻水,結果失敗.新帝舜命禹繼續治水.禹經過整整十三年,終於制服了洪水.
破釜沉舟
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展開大戰.項羽渡漳河後,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巨鹿一戰,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四面楚歌
劉邦把項羽圍困垓下.項羽夜裡聽見四面漢軍唱起楚地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心情沮喪.虞姬自刎,項羽英雄末路,帶殘兵逃至烏江,最終自刎於江邊.
三顧茅廬
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劉備三次誠心拜訪,終於打動諸葛亮,全力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皇朝.
鑿壁借光
匡衡,字稚圭.他出身農家.他年輕時家裡貧窮,白天給人做僱工來維持生計,晚上才有時間讀書.可是家裡窮得連燈燭也點不起.鄰家燈燭明巒,卻又照不過來.匡衡就想出個法子,在貼著鄰家的牆上鑿穿一個孔洞,「偷」它一點光亮,讓鄰家的燈光照射過來.他就捧著書本,在洞前映著光來讀書
囊螢映雪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
懸梁刺骨
國時期蘇秦把頭發用繩子紮起來,懸在樑上,如果自己一打盹,頭發就把自己揪醒.夜深的時候,如果覺得自己困了,就拿錐子刺自己的大腿,這樣就能保持清醒.這就是成語「頭懸梁,錐刺股」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