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有準備成語
Ⅰ 比喻心裡早有準備的成語
胸有成竹
【解 釋】
成:完全的。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專
比喻做事前已屬有成熟的計劃。
成竹:枝葉茂盛長成了的竹子.
【出 處】
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於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其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選自《東坡文集》卷四十九)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示 例】
清·李綠園《岐路燈》:「豈知皮匠~,早把火刀、火石摸在手中,
一敲就著。」
毛委員~,決定馬上向南去追趕部隊。
★陳伯鈞《毛主席率領我們上井崗山》
【近 義 詞】
成竹在胸、心中有數
【反 義 詞】
心中無數,茫無頭緒,糊里糊塗
Ⅱ 形容「心中早有充分准備」的成語
胸有成竹,因為心裡早已有了准備。
Ⅲ 形容一切都准備好了的成語有哪些
1、萬事俱備 [ wàn shì jù bèi ]
(1)釋義:所有的事情都已經准備好了。
(2)造句:學校運動會的准備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等明天早上八點開幕了。
(3)出處:《三國演義》四十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2、摩厲以須[ mó lì yǐ xū ]
(1)釋義: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備,等待時機。
(2)造句:至是始得以間道生還之故遷拜拾遺,得居言路,摩厲以須。 ★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五
(3)出處:《左傳·昭公十二年》:「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
3、嚴陣以待 [ yán zhèn yǐ dài ]
(1)釋義:整飭陣容,做好戰斗准備,以迎擊來犯之敵。
(2)造句:偵察員們在草叢中埋伏好,~,只等走私分子露出頭來。
(3)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請願團還未啟程北上,上海方面北軍第四師整裝待發的消息已傳到浙江來。」
4、嚴陣以待 [ yán zhèn yǐ dài ]
(1)釋義:整飭陣容,做好戰斗准備,以迎擊來犯之敵。
(2)造句:偵察員們在草叢中埋伏好,~,只等走私分子露出頭來。
(3)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5、胸有成竹 [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
(1)釋義:原意是畫竹子以前,心裡已經有了竹子的形象。後用以比喻辦事以前,已經有全面的設想和安排。成:現成。
(2)造句:我拿起筆來得意洋洋地做了起來,不到半個小時就做完了,胸有成竹在把試卷交上去。
(3)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
Ⅳ "形容提前做好准備"的成語有哪些
1、未雨綢繆
【讀音】:wèi yǔ chóu móu
【翻譯】:《詩經·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綢繆牖戶。」 意思是說,在天還沒下雨的時候,就修補好房屋的門窗。後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備。綢繆(chóumóu):修補。
【出處】: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
【示例】:如何預測這些變化,未雨綢繆,取得市場的先機,對企業的未來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
2、居安思危
【讀音】: jū ān sī wēi
【翻譯】:在平安穩定的時候要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危險災難。指時時要提高警覺,預防禍患。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譯文:在平安穩定的時候要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危險災難,這樣也有個防備,准備了就沒有顧慮防範。
【示例】:旅居國外的華僑華人也心繫祖國,居安思危,踴躍捐款,為災區人民獻上了一片愛心。
3、防患未然
【讀音】:fáng huàn wèi rán
【翻譯】:在事故或災害發生之前就加以預防。
【出處】:魯國.班固《漢書·外戚列傳下》:「事不當時固爭;防患於未然。」譯文:做事不能太固執想當然,在事故或災害發生之前就加以預防。
【示例】:如果進行順利,當然是我們所期望的,怕的是中途移宮換羽,所以不能不防患未然。
4、有備無患
【讀音】: yǒu bèi wú huàn
【翻譯】: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出處】:近代.峻青《海嘯》第二章八:「原來他早已事事防範有備無患了。」
【示例】:只有足夠地估計困難,充分地准備克服困難,有備無患,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5、積谷防飢
【讀音】:jī gǔ fáng jī
【翻譯】:儲存糧食,防備飢荒。
【出處】:元·高則誠《琵琶記·諫父》:「又道是養兒代老,積谷防飢。」譯文:又或者說養兒子來養老,儲存糧食,防備飢荒。
【示例】:俗話說,養兒防老,積谷防飢,我國的法律也明文規定子女有贍養父母的義務,但隨著「421」家庭的越來越普及,傳統觀念漸漸淡化。
Ⅳ 做事要早做准備(成語)
未雨綢繆、有備無患、防患未然
Ⅵ 表示提前做好准備的成語有哪些
1.常備不懈[ cháng bèi bù xiè ]
解釋:常:時常;備:防備,准備;懈:懈怠,放鬆。時刻准備著,毫不忪懈。
示例:常備不懈的國防力量是國家安全的保證。
語法:復句式;作主語、謂語;形容對事情有充分的准備。
2.居安思危[ jū ān sī wēi ]
解釋:居:處於;思:想。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里,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備。
出自:《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示例:得寵思辱,居安思危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3.未雨綢繆[ wèi yǔ chóu móu ]
解釋: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備工作。
出自:《詩經·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徹彼桑土,綢繆牖戶。」
示例: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
語法:復雜式;作謂語、定語;形容事先准備。
4.有備無患[ yǒu bèi wú huàn ]
解釋:患:禍患,災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出自:《尚書·說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示例:季斯預戒汶上百姓,修堤蓋屋。不三日,果然天降大雨,汶水泛濫,魯民有備無患。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七十八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勸誡人。
5.以防萬一[ yǐ fáng wàn yī ]
解釋:萬一:意外變化。用以防備難以預料的事情。
示例:我們要提高警惕,以防萬一敵人來偷襲。
6.防患未然[ fáng huàn wèi rán ]
解釋:患:災禍;未然:沒有這樣,指尚未形成。防止事故或禍害於尚未發生之前。
出自:《周易·既濟》:「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君子行》:「君子防未然。」
示例:君子防患未然,這事非同小可。
◎清·石昆玉《三俠五義》第十二回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事前預防。
Ⅶ 心中早有充分准備的成語是什麼
1、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
釋義: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後比喻做事之前已經有通盤的考慮。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即逝矣。」
2、勝券在握【shèng quàn zài wò】
釋義:比喻有勝利的把握。
出處:霍達《穆斯林的葬禮》第六章:「如果一個人感覺到自己已經飽和,已經勝券在握,就麻煩了!」
3、萬無一失【wàn wú yī shī】
釋義:失:差錯。 指非常有把握,絕對不會出差錯。
出處:《史記·淮隊侯列傳》:「以此參之,萬不失一。」漢·枚乘《七發》:「孔老覽觀,孟子持籌而算之,萬不失一。」
4、嚴陣以待【yán zhèn yǐ dài】
釋義:指做好充分戰斗准備,等待著敵人。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漢紀·光武帝建武三年》:「甲辰;帝親勒六軍;嚴陣以待之。」
5、未雨綢繆【wèi yǔ chóu móu】
釋義:綢繆:緊密纏縛。天還沒有下雨,先把門窗綁牢。比喻事先做好准備工...
出處:明·朱柏廬《治家格言》:「宜未雨而綢繆;毋臨渴而掘井。」
6、萬事俱備,只欠東風【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釋義:一切都准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颳起來,不能放火。比喻什麼都已准備好了,只差最後一個重要條件了。
出處:《三國演義》四十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Ⅷ 表示心中早有充分准備的有什麼成語
1、胸有成竹
【拼音】: xiōng yǒu chéng zhú
【解釋】: 原指畫竹子要在心裡有一幅竹子的形象。後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意。
【出處】: 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造句】: 毛委員胸有成竹,決定馬上向南去追趕部隊。
2、成竹在胸
【拼音】: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解釋】: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出處】: 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造句】: 他回答老師的問題從容不迫,成竹在胸。
3、心中有數
【拼音】: xīn zhōng yǒu shù
【解釋】: 對情況和問題有基本的了解,處理事情有一定把握。
【出處】: 《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舉例造句】: 春玲要先同儒春談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數,為她去和老東山交鋒做准備。
4、穩操勝券
【拼音】: wén cāo shèng quàn
【解釋】: 穩:有把握;操:掌握;勝券:能夠制勝的計謀。指有把握取得勝利。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傳》:「且虞卿操其兩權,事成,操右券以責。」
【造句】: 我沒想到自己覺得穩操勝券的求愛,竟得到如此的回答。
5、運籌帷幄
【拼音】: yùn chóu wéi wò
【解釋】: 籌:計謀、謀劃;帷幄:古代軍中帳幕。指擬定作戰策略。引申為籌劃、指揮。
【出處】: 《史記·高祖本紀》:「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造句】: 妙算神機說子牙,運籌帷幄更無差。
Ⅸ 形容提前做好准備的成語有哪些
1、未雨綢繆 [ wèi yǔ chóu móu ]
【翻譯】:《詩經·豳風·鴟鴞》:「迨天之未陰雨…綢繆牖戶。」 意思是說,在天還沒下雨的時候,就修補好房屋的門窗。後用以比喻事先做好准備。綢繆(chóumóu):修補。
【出處】: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四回:那是不關我教習的事,在乎你們自己未雨綢繆的。
2、居安思危 [ jū ān sī wēi ]
【翻譯】:在平安穩定的時候要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危險災難。指時時要提高警覺,預防禍患。
【出處】:春秋.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備則無患。」譯文:在平安穩定的時候要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危險災難,這樣也有個防備,准備了就沒有顧慮防範。
3、防患未然 [ fáng huàn wèi rán ]
【翻譯】:在事故或災害發生之前就加以預防。
【出處】:魯國.班固《漢書·外戚列傳下》:「事不當時固爭;防患於未然。」譯文:做事不能太固執想當然,在事故或災害發生之前就加以預防。
4、有備無患 [ yǒu bèi wú huàn ]
【翻譯】: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出處】:近代.峻青《海嘯》第二章八:「原來他早已事事防範有備無患了。」
5、積谷防飢 [ jī gǔ fáng jī ]
【翻譯】:儲存糧食,防備飢荒。
【出處】:元·高則誠《琵琶記·諫父》:「又道是養兒代老,積谷防飢。」譯文:又或者說養兒子來養老,儲存糧食,防備飢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