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摘抄成語解釋

摘抄成語解釋

發布時間: 2021-01-18 20:53:20

成語 摘抄

拔山舉鼎 形容力量超人或氣勢雄偉。
拔山扛鼎 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嘗鼎一臠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臠:切成塊的肉。嘗鼎里一片肉,就可以知道整個鼎里的肉味。
春秋鼎盛 春秋:指年齡;鼎盛:正當旺盛之時。比喻正當壯年。
大名鼎鼎 鼎鼎:盛大的樣子。形容名氣很大。
刀鋸鼎鑊 刀、鋸:古刑具,也指割刑和刖刑;鼎鑊:古炊具,也指烹刑。指古代刑具。也泛指各種酷刑。
調和鼎鼐 鼎:古代烹調食物的器具,三足兩耳;鼐:大鼎。於鼎鼐中調味。比喻處理國家大事。多指宰相職責。
鼎鐺有耳 鼎、鐺:均為兩耳三足的金屬炊具。電鼎和鐺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響大,凡是長耳朵的都應該聽說、知道。
鼎鐺玉石 視鼎如鐺,視玉如石。形容生活極端奢侈。
鼎成龍去 指帝王去世。
鼎成龍升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龍去」。
鼎鼎大名 形容名氣很大。
鼎鼎有名 鼎鼎:盛大的樣子。非常有名。
鼎分三足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鼎足三分」。
鼎湖龍去 指帝王去世。同「鼎成龍去」。
鼎鑊刀鋸 鼎:古代烹用的青銅器物。鑊:大鍋。鼎鑊:是古代的酷刑刑具,用以把人煮死。指古代四種酷刑的刑具,引用指稱最殘酷的刑罰。
鼎鑊如飴 飴:麥芽糖,糖漿。受酷刑像吃糖一樣。形容無所畏懼,視死如歸。
鼎鼐調和 比喻處理國政。
鼎食鳴鍾 鼎:古代炊器;鍾:古代樂器。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
鼎食鳴鍾 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生活排場。同「鼎食鳴鍾」。
鼎食鍾鳴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鼎新革故 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掉舊的,建立拳的。
鼎魚幕燕 宛如鼎中游動的魚,帷幕上築巢的燕子。比喻處於極危險境地的人或事物。
鼎玉龜符 舊指傳國之寶及受命之符籙。
鼎折覆餗 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災禍。
鼎折餗覆 比喻力薄任重,必致災禍。
鼎足而居 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樣。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鼎足而立 象鼎的三隻腳一樣,三者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分立相持的局面。
鼎足而三 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也泛指三個方面。
鼎足三分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鼎足之勢 比喻三方面並立的局面。
負衡據鼎 指身居高位,肩負重任。
革故鼎新 革:改變,革除;故:舊的;鼎:樹立。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
革舊鼎新 舊指朝政變革或改朝換代。現泛指除去舊的,建立新的。同「革故鼎新」。
瓜分鼎峙 比喻國土分裂,群雄對立。
海內鼎沸 鼎沸:比喻局勢不安定,如同鼎水沸騰。形容天下大亂。
擊鍾陳鼎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擊鍾鼎食 打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或富人生活奢華。
禁鼎一臠 御用鼎器中的一塊肉。比喻珍美之物。
九鼎大呂 九鼎:古傳說,夏禹鑄九鼎,象徵九州,是夏商周三代的傳國之寶;大呂:周廟大鍾。比喻說得話力量大,分量重。
九鼎一絲 同千鈞一發,比喻非常危急。
舉鼎拔山 能將大鼎舉起,能將高山拔動。比喻力大氣壯。
舉鼎絕臏 絕:折斷;臏:脛骨。雙手舉鼎,折斷脛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負擔重任。
扛鼎拔山 扛:雙手舉起。拔起大山,舉起重鼎。形容力氣很大。
扛鼎抃牛 扛鼎:把鼎舉起來。抃牛:把兩頭相鬥的牛位開。能把鼎舉起來,能把相鬥的兩頭牛拉開。形容勇武有力,超越常人。
匡鼎解頤 指講詩清楚明白,非常動聽。
力能扛鼎 扛:用雙手舉起沉重的東西;鼎:三足兩耳的青銅器。形容氣力特別大。亦比喻筆力雄健。
列鼎而食 列:陳列;食:吃。形容豪門貴族的奢侈生活。
龍去鼎湖 指帝王去世。
鳴鍾列鼎 鍾,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著樂器,眼前列著鼎器。後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鳴鍾食鼎 鍾,打擊樂器,泛指一般樂器;鼎,盛物食器。謂用食時身邊響著樂器,眼前列著鼎器。形容古代貴族高官生活的豪奢。
幕燕鼎魚 比喻處境極危,即將覆滅。
牛鼎烹雞 用煮一頭牛的大鍋煮一隻雞。比喻大材小用。
群情鼎沸 形容群眾的情緒異常激動,平靜不下來。
染指於鼎 鼎:古代用青銅製成的炊具,多為圓形,三足兩耳。把手指伸到鼎里蘸點湯。比喻沾取非分的利益。
人聲鼎沸 鼎:古代煮食器;沸:沸騰。形容人群的聲音吵吵嚷嚷,就象煮開了鍋一樣。
三分鼎立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三分鼎足 鼎:古代炊具,三足兩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三牲五鼎 原形容祭品豐盛。現形容食物豐富美好。
三足鼎立 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商彝夏鼎 夏商的青銅禮器。泛稱極其珍貴的古董。
商彝周鼎 彝、鼎:古代祭祀用的鼎、尊等禮器。商周的青銅禮器。泛稱極其珍貴的古董。
笙歌鼎沸 形容樂聲歌聲熱鬧非常。
四海鼎沸 四海:古人以為中國四境有海環繞,用以指全國各地;鼎沸:比喻局勢不安定,如同鼎水沸騰。形容天下大亂。
問鼎輕重 問鼎的大小輕重。指妄圖奪取天下。
問鼎中原 問:詢問,鼎:古代煮東西的器物,三足兩耳。中原:黃河中下游一帶,指疆域領土。比喻企圖奪取天下。
五鼎萬鍾 指高官厚祿。
夏鼎商彝 夏代的鼎,商代的彝器。泛指古董。
言重九鼎 形容說話有分量,比較比來九鼎也不算重。
一代鼎臣 一個時代中大家所景仰的大臣。同「一代宗臣」。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彝鼎圭璋 比喻典雅出眾。
魚游沸鼎 魚在鍋里游。比喻處境十分危險,有行將滅亡之虞。
折鼎覆餗 ?鉑鼎內食物。比喻力不能勝任,必至敗事。
鍾鼎人家 富貴宦達之家。同「鍾鼎之家」。
鍾鼎山林 比喻富貴和隱逸。
鍾鼎之家 富貴宦達之家。
鍾鳴鼎列 指官高位重。同「鍾鳴鼎重」。
鍾鳴鼎食 鍾:古代樂器;鼎:古代炊器。擊鍾列鼎而食。形容貴族的豪華排場。
鍾鳴鼎重 謂官高位重。
重裀列鼎 喻指生活富貴,位居高官。

㈡ 成語摘抄

螳臂當車,飛鵝撲火,不自量力,班門弄斧
關公門前耍大刀
請給我分吧,謝謝你!我找了很久,願好心人平安!
提供一些成語給你哈!!!!!!!!!!!!!!!!!!!!!!!!!!!!!!!!!!!!!!!!!!!!!!!!!!!!!!!!!!!!!!!!!!!
春天的成語
筆底春風 白雪陽春 春冰虎尾 長春不老 寸草春暉
春蠶到死絲方盡 春風得意 春風風人 春風和氣 春風化雨
春風滿面 春風夏雨 春風一度 春風野火 春風雨露
春風沂水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
春和景明 春寒料峭 春華秋實 春花秋實 春花秋月
春蘭秋菊 春露秋霜 春滿人間 春夢無痕 春暖花開
春暖花香 春葩麗藻 春秋筆法 春秋鼎盛 春去秋來
春秋無義戰 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 春樹暮雲 春筍怒發
春生秋殺 春蛇秋蚓 春山如笑 觸手生春 春深似海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誦夏弦 春蛙秋蟬 春宵一刻 春意盎然
齒牙春色 春意闌珊 春蚓秋蛇 春雨如油 吹皺一池春水
大地春回 大地回春 富於春秋 回春妙手 回春之術
寒木春華 虎尾春冰 鴻爪春泥 口角春風 枯木逢春
枯樹逢春 枯枝再春 臘盡春回 柳暖花春 料峭春寒
漏泄春光 漏泄春光 麗藻春葩 馬耳春風 滿臉春風
滿臉春色 滿面春風 妙手回春 滿袖春風 滿園春色
暮雲春樹 皮裡春秋 瓊島春雲 秋實春華 秋月春風
秋月春花 如登春台 如坐春風 桃李春風 萬古長春
杏花春雨 陽春白雪 一場春夢 陽春有腳 月旦春秋
雨後春筍 有腳陽春 一年之計在於春 沂水春風
一室生春 著手成春
描寫夏天的成語:春風夏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誦夏弦。冬寒抱冰,夏熱握火。冬裘夏葛。冬日夏雲。冬扇夏爐。冬溫夏凊。冬溫夏清。冬箑夏裘。廣夏細旃。秋行夏令。隨車夏雨。三冬二夏。霜凋夏綠。商彝夏鼎。無冬歷夏。五冬六夏。無冬無夏。無間冬夏。夏蟲不可以語冰。夏蟲疑冰。夏蟲語冰。夏蟲朝菌。夏鼎商彝。夏爐冬扇。夏日可畏。夏五郭公。夏雨雨人。用夏變夷。子夏懸鶉。
描寫秋天的成語:冰壺秋月,冰壼秋月,百歲千秋,春華秋實,春花秋實,春花秋月,春蘭秋菊,春露秋霜,春秋筆法,春秋鼎盛,春去秋來,春秋無義戰,春生秋殺,春蛇秋蚓,春生夏長,秋收冬藏,春蛙秋蟬,春蚓秋蛇,洞察秋毫,多故之秋,多事之秋,獨有千秋,富於春秋,各有千秋,華屋秋墟,華星秋月,疾風掃秋葉,兼葭秋水,琨玉秋霜,老氣橫秋,臨去秋波,凜若秋霜,利析秋毫,落葉知秋,明察秋毫,明察秋毫,不見輿薪,明察秋毫之末,而不見輿薪,平分秋色,皮裡春秋,皮里陽秋,秋波盈盈,秋風過耳,秋風落葉,秋風掃落葉,秋風掃葉,秋風團扇,秋風紈扇,秋高馬肥,秋高氣和,秋高氣爽,秋高氣肅,秋毫不犯,秋毫見捐,秋後算賬,秋毫無犯,秋毫勿犯,秋毫之末,秋豪之末,千秋人物,千秋萬代,千秋萬古,千秋萬歲,千秋萬世,秋實春華,秋收東藏,秋收冬藏,秋扇見捐,秋色平分,秋水伊人,秋水盈盈,秋荼密網,秋行夏令,秋月春風,秋月春花,秋月寒江,霜氣橫秋,社燕秋鴻,微察秋毫,望穿秋水,萬代千秋,萬古千秋,危急存亡之秋,望秋先零,萬歲千秋,萬載千秋,遺臭千秋,月旦春秋,葉落知秋,一日不見,如隔三秋,一日三秋,有事之秋,一葉報秋,一葉落知天下秋,盈盈秋水,一葉知秋,一字千秋。
描寫冬天的成語:殘冬臘月,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冬寒抱冰,夏熱握火,冬烘頭腦,冬烘先生,冬裘夏葛,冬日可愛,冬日夏雲,冬扇夏爐,冬溫夏凊,冬溫夏清,冬箑夏裘,肥冬瘦年,寒冬臘月,秋收冬藏,三冬二夏,十冬臘月,無冬歷夏,五冬六夏,無冬無夏,無間冬夏,夏爐冬扇。
歷史故事成語:完璧歸趙、圍魏救趙、退避三舍、毛遂自薦、負荊請罪、紙上談兵、一鼓作氣、千金買骨、諱疾忌醫、 卧薪嘗膽、殺妻求將、驚弓之鳥、高山流水
神話故事成語:百發百中、半途而廢、杯弓蛇影、鞭長莫及、賓至如歸、病入膏肓、伯樂識馬、不恥下問、出爾反爾、出奇制勝
寓言故事成語:開卷有益、博而不精、百發百中、捕風捉影、必恭必敬、百感交集、兵貴神速、杯弓蛇影、不寒而慄、不合時宜、不自量力、不拘一格、不可多得、不堪回首、不可救葯、別開生面
一刀兩斷 一了百了 一干二凈 一寸丹心 一之謂甚 一馬平川 一無所長 一無是處
一日之長 一氣呵成 一毛不拔 一心一意 一本萬利 一目瞭然 一發千鈞 一如既往
一步一鬼 一身是膽 一言九鼎 一應俱全 一板三眼 一枕黃梁 一呼百應 一敗塗地
一命嗚呼 一刻千金 一視同仁 一樹百獲 一揮而就 一差二錯 一語破的 一筆勾銷
一唱百合 一竅不通 一盤散沙 一望無際 一擲千金 一息尚存 一筆抹殺 一語道破
一舉成名 一覽無遺 一面之交 一張一馳 一波三折 一念之差 一知半解 一呼百諾
一事無成 一板一眼 一窮二白 一言為定 一佛出世 一步登天 一勞永逸 一字千金
一片冰心 一手一足 一日之雅 一木難支 一無所有 一馬當先 一無長物 一無所知
一日三秋 一見如故 一手包辦 一仍舊貫 一孔之見 一龍一豬 一片丹心 一絲不苟
一成不變 一帆風順 一團和氣 一決雌雄 一字之師 一抔黃土 一串驪珠 一飯千金
一言以蔽之 一改故轍 一表非凡 一拍即合 一鳴驚人 一往無前 一貧如洗 一瀉千里
一行作吏 一塵不染 一場春夢 一成一旅 一絲一毫 一葉知秋 一龍一蛇 一心一德
一相情願 一面之詞 一鬨而散 一舉兩得 一誤再誤 一笑置之 一家之言 一唱一和
一琴一鶴 一落千丈 一得之功 一家眷屬 一唱三嘆 一錢不值 一諾千金 一脈相承
一面如舊 一柱擎天 一定不易 一狐之腋 一往情深 一敗如水 一國三公 一枕南柯
一紙空文 一言難盡 一飲一啄 一針見血 一技之長 一字褒貶 一衣帶水 一字一珠
一網打盡 一掃而空 一絲不掛 一丘之貉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反常態 一手遮天
一見鍾情 一日千里 一無所能 一無可取 一朝一夕 一傅眾咻 一饋十起 一寒如此
一鼓作氣 一概面論 一路平安 一辭莫贊 一籌莫展 一角即發 一解即潰 一意孤行
一模一樣 一暴十寒 一瞑不視 一箭雙雕 一潭死水 一薰一蕕 一臂之力 一蹶不振
一蹴而就 一鱗半爪 一夔已足
千呼後擁 東倒西歪 眼高手低 口是心非 頭重腳輕 有頭無尾 前倨後恭 東逃西散
南轅北轍 左顧右盼 積少成多 同甘共苦 半信半疑 大材小用 先人後己 有口無心
天經地義 弄假成真 舉足輕重 南腔北調 聲東擊西 轉危為安 東倒西歪 反敗為勝
對了,我少了個寓言,沒看到,對不起,現在我補上去....
寓言成語太多了:
http://www.pep.com.cn/hycyyy/
· 開卷有益 · 博而不精 · 百發百中 · 捕風捉影
· 必恭必敬 · 百感交集 · 兵貴神速 · 杯弓蛇影
· 不寒而慄 · 不合時宜 · 不自量力 · 不拘一格
· 不可多得 · 不堪回首 · 不可救葯 · 別開生面
· 不可同日而語 · 不倫不類 · 伯樂相馬 · 班門弄斧
· 白面書生 · 八面威風 · 不名一錢 · 拔苗助長
· 不屈不撓 · 不求甚解 · 髀肉復生 · 病入膏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拔山舉鼎 · 博士買驢 · 冰山難靠
· 背水一戰 · 半途而廢 · 不貪為寶 · 白頭如新
· 百聞不如一見 · 不為五斗米折腰 · 抱薪救火 · 標新立異
· 不學無術 · 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 不遠千里 · 不因人熱
· 別有天地 · 不遺餘力 · 百折不撓 · 百丈竿頭
· 不自量力 · 不知所雲 · 賓至如歸 · 拔幟易幟
· 殘杯冷炙 · 寸草春暉 · 草船借箭 · 乘風破浪
· 才高八斗 · 城狐社鼠 · 滄海桑田 · 草菅人命
· 草木皆兵 · 程門立雪 · 長驅直入 · 車水馬龍
· 乘興而來 · 沉魚落雁 · 乘人之危 · 車載斗量
· 大筆如椽 · 打草驚蛇 · 雕蟲小技 · 大材小用
· 多多益善 · 大腹便便 · 大公無私 · 當局者迷
· 大逆不道 · 大器晚成 · 當務之急 · 開誠布公
· 不得要領 · 拋磚引玉 · 二桃殺三士 · 爾虞我詐
· 罰不當罪 · 奮不顧身 · 分崩離析 · 風吹草動
· 覆巢無完卵 · 分道揚鑣 · 奉公守法 · 負荊請罪
· 發奸擿伏 · 返老還童 · 發蒙振落 · 風聲鶴唳
· 覆水難收 · 赴湯蹈火 · 分庭抗禮 · 防微杜漸
· 負隅頑抗 · 負重致遠 · 管鮑之交 · 各得其所
· 感恩圖報 · 過河拆橋 · 刮目相看 · 瓜田李下
· 高枕無憂 · 各自為政 · 華而不實 · 好好先生
· 狐假虎威 · 汗流浹背 · 後來居上 · 合浦珠還
· 後起之秀 · 後生可畏 · 火樹銀花 · 堅壁清野
· 間不容發 · 井底之蛙 · 雞口牛後 · 江郎才盡
· 見獵心喜 · 雞鳴狗盜 · 九牛一毛 · 膠漆相投
· 舉一反三 · 開誠布公 · 空洞無物 · 沆瀣—氣
· 克己奉公 · 開卷有益 · 侃侃而談 · 口蜜腹劍
· 開門揖盜 · 空前絕後 · 克勤克儉 · 曠日持久
· 困獸猶斗 · 開天闢地 · 口若懸河 · 空中樓閣
· 刻舟求劍 · 膾炙人口 · 狼狽不堪 · 力不從心
· 兩敗俱傷 · 樂不思蜀 · 老當益壯 · 勞而無功
· 論功行賞 · 老馬識途 · 老牛舐犢 · 老嫗能解
· 老生常談 · 樑上君子 · 藍田生玉 · 濫竽充數
· 狼子野心 · 芒刺在背 · 買櫝還珠 · 馬革裹屍
· 門可羅雀 · 名落孫山 · 孟母三遷 · 馬首是瞻
· 毛遂自薦 · 門庭若市 · 木人石心 · 牛鼎烹雞
· 怒發沖冠 · 鳥盡弓藏 · 南柯一夢 · 弄巧成拙
· 窮兵黷武 · 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 難兄難弟 · 南轅北轍
· 天真料漫 · 千變萬化 · 七步之才 · 慶父不死魯難未已
· 曲高和寡 · 曲盡其妙 · 千金市骨 · 千鈞一發
· 千里鵝毛 · 黔驢技窮 · 千慮一得 · 巧取豪奪
· 七擒七縱 · 杞人憂天 · 曲突徙薪 · 千萬買鄰
· 犬牙交錯 · 千人所指 · 千載難逢 · 氣壯山河
· 日不暇給 ·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 · 人給家足 · 如火如荼
· 人傑地靈 · 日暮途窮 · 入木三分 · 人琴俱亡
· 人棄我取 · 忍辱負重 · 任人為賢 · 人人自危
· 如釋重負 · 入吾彀中 · 人心如面 · 如魚得水
· 人言可畏 · 孺子可教 · 手不釋卷 · 士別三日
· 死不旋踵 · 師出無名 · 三寸之舌 · 水滴石穿
· 死而不朽 · 傷風敗俗 · 三顧茅廬 · 雙管齊下
· 死灰復燃 · 十行俱下 · 四海之內皆兄弟 · 屍居余氣
· 司空見慣 · 水落石出 · 三令五申 · 四面楚歌
· 三遷之教 · 三人成虎 · 殺身成仁 · 水深火熱
· 識時務者為俊傑 · 三生有幸 · 屍位素餐 · 塞翁失馬
· 上下其手 · 上行下效 · 隨月讀書 · 守株待兔
· 三折其肱 · 土崩瓦解 · 同仇敵愾 · 同仇敵愾
·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 同甘共苦 · 同工異曲 · 天經地義
· 天下無雙 · 天涯海角 · 天衣無縫 · 一夔已足
· 窮兵黷武 · 莊周夢蝶 · 曾參殺人 · 以強凌弱
· 完壁歸趙 · 韋編三絕 · 無出其右 · 為虎作倀
· 刎頸之交 · 無可奈何 · 望梅止渴 · 五日京兆
· 危如累卵 · 萬死不辭 ·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 五色無主
· 亡羊補牢 · 未雨綢繆 · 妄自尊大 · 下筆成章
· 下車泣罪 · 先發制人 · 興高采烈 · 心曠神怡
· 朽木不雕 · 休戚相關 · 先聲奪人 · 小巫見大巫
· 小時了了 · 小心翼翼 · 一敗塗地 · 有備無患
· 一不做、二不休 · 一傅眾咻 · 一傅眾咻 · 以強凌弱
· 飲醇自醉 · 一代楷模 · 一發千鈞 · 約法三章
· 以古非今 · 葉公好龍 · 以管窺天 · 言過其實
· 一國三公 · 以規為滇 · 愚公移山 · 一鼓作氣
· 一揮而就 · 與虎謀皮 · 異軍突起 · 有腳陽春
· 以卵擊石 · 以鄰為壑 · 夜郎自大 · 一毛不拔
· 一鳴驚人 · 一木難支 · 以貌取人 · 羽毛未豐
· 有名無實 · 一諾千金 · 一暴十寒 · 一竅不通
· 一錢不值 · 予取予求 · 一丘之貉 · 一日千里
· 一日三秋 · 一絲不拘 · 一身是膽 · 以身試法
· 一事無成 · 一網打盡 · 義無反顧 · 一問三不知
· 一誤再誤 · 月下老人 · 憂心如焚 · 一衣帶水
· 一意孤行 · 一葉障目 · 有志竟成 · 一字千金
· 有恃無恐 · 飲鴆止渴 · 自慚形穢 · 專橫跋扈
參考資料:http://www.hj.cn/chinafable/
夠了嗎?不夠我再給你點吧...
歷史成語:1.草木皆兵2.卧薪嘗膽3.三顧茅廬4.負荊請罪,5.背水一戰6.百發百中7.半途而廢8.杯弓蛇影 9.完璧歸趙10. 網開三面11. 味如雞肋12. 未能免俗13. 先發制人14. 笑裡藏刀15. 胸有成竹16. 因勢利導17. 飲水思源18. 有備無患19. 有恃無恐20. 愚公移山21. 欲速不達 22.月下老人23. 約法三章24. 朝三暮四25. 招搖過市26. 爭先恐後27. 紙上談兵28. 專心致志29. 自相矛盾 30. 自知之明
自然成語:1.冰消雪融2. 風和日麗3. 山光水色4. 草長鶯飛5. 山明水秀6. 明月清風7. 奇花異草8. 鳥語花香9. 千山萬水10. 跋山涉水11. 山光水色 12.山明水秀13. 山高水長14. 山高水低15. 窮山惡水16. 水秀山明17. 一碧千里18. 翠色慾流19. 千山一碧20. 碧波盪漾 21.翠綠欲滴 22.綠草如茵23. 萬紫千紅24. 花紅柳綠25. 奼紫嫣紅26. 一碧千里27. 翠色慾流28. 翠色慾滴29. 五彩繽紛30. 五光十色
寓言成語:
1.井底之蛙2.刻舟求劍2.投鼠忌器4.拔苗助長5.守株待兔6.望梅止渴7.囫圇吞棗8.愚公移山9. 開卷有益 10. 博而不精 11. 百發百中12. 捕風捉影
13. 必恭必敬 14. 百感交集 15. 兵貴神速16. 杯弓蛇影
17.不寒而慄 18. 不合時宜 19. 不自量力 20. 不拘一格
21. 不可多得 22. 不堪回首23. 不可救葯24. 別開生面
25.不可同日而語26. 不倫不類27. 伯樂相馬28. 班門弄斧29.白面書生 30. 八面威風 31. 不名一錢

㈢ 優美成語及解釋

光明磊落:比抄喻胸懷坦白,正大光襲明。
不屈不撓:比喻在壓力和困難面前不屈服,表現十分頑強。
料事如神:形容預料事情非常准確。
足智多謀:比喻富有智慧,善於謀劃。形容人善於料事和用計。
集思廣益:比喻集中群眾的智慧,廣泛吸收有益的意見。
出類拔萃:比喻超出同類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舉一反三: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懸梁刺股:形容刻苦學習。
孜孜不倦:比喻工作或學習勤奮不知疲倦。
廢寢忘食:比喻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聞雞起舞: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文質彬彬:形容人文雅有禮貌。
風度翩翩:形容人舉止文雅優美。
意氣風發: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容光煥發:形容身體好,精神飽滿。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飽滿,容光煥發。
欣喜若狂:形容高興到了極點,失去了控制。

請樓主給答復!請點贊!

㈣ 成語摘抄大全加解釋要有分類

愛屋及烏àiwūjíwū
[釋義] 烏;烏鴉。喜愛那所房屋;連房屋上的烏鴉也一並喜愛。比喻由於喜愛某人也連帶地喜愛與他有關系的人或物。
[語出] 《尚書大傳》卷三:「紂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
[正音] 及;不能讀作「jǐ」。
[辨形] 烏;不能寫作「鳥」。
[近義] 相濡以沫
[反義] 愛莫能助 殃及池魚
[用法] 含褒義;比喻愛這個而兼愛與此有關的人或物;形容過分偏愛或愛得不當。一般作謂語、定語、分句。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他一直珍藏著學生製作的紀念品;~;這正是教師的愛心

㈤ 摘抄成語意思及出自哪裡

樂不思蜀
三國時期,劉備占據蜀地,建立蜀國。他死後,兒子劉禪繼位,又稱劉阿斗。劉禪昏庸無能,在那些有才能的大臣死後,公元263年,蜀國就被魏所滅。劉禪投降後,魏王曹髦(máo)封他一個食俸祿無實權的「安樂公」稱號,並將他遷居魏國京都許昌居住。
魏王自己也無實權,掌大權的是司馬昭。在一次宴會上,司馬昭當著劉禪的面故意安排表演蜀地的歌舞。劉禪隨從人員想到滅亡的故國,都非常難過,劉禪卻對司馬昭說:「此間樂,不思蜀。」他一點兒也不想念蜀國。
人們根據這個故事,引申出「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來形容有些人安於現狀,樂而忘返。還形容有些人樂而忘本。

卧薪嘗膽
公元前496年,長江下游的吳國和越國因小怨而爆發了一場戰爭! 年輕的越王勾踐以范蠡為軍師,使吳軍大敗,年老的吳王也因傷重而亡! 年輕的夫差登上了王位。他發誓消滅越國。三年後,夫差率領雄兵攻伐越國。雙方交戰後,越敗吳勝,吳國大軍攻至越都會稽。 文種買通離間吳國大臣伯嚭與夫差極力周旋,終於讓夫差動了懷仁之心,不滅越國。越國得以保存。勾踐率王後與范蠡入吳為奴。為奴三年後,夫差生病。范蠡抓住良機,讓勾踐為夫差嘗糞而尋找病源,此舉徹底感化了夫差,從而釋放了勾踐。 回到越國的勾踐,睡在柴草上,在房梁吊下一根繩子,繩子一端栓著一隻奇苦無比的豬苦膽,每天醒來,勾賤第一件事就是先嘗一口奇苦無比的苦膽!二十年,他雷打不動,天天如此。 公元前473年,勾踐秘起藏於民間的三萬雄兵,一舉將姑蘇城團團圍困。此時,夫差還有五萬兵馬,卻因糧草難濟而不敢出城一戰。 勾踐創下了人類君王史的奇跡!他苦心勵志,發憤強國,創下了以小打大,以弱勝強,以卵擊石的人間神話!卧薪嘗膽的典故被稱為中國幾千年文明史中經典中的經典,勾踐的超人意志或許更有人類意義!

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領部隊去討伐張綉,天氣熱得出奇,驕陽似火,天上一絲雲彩也沒有,部隊在彎彎曲曲的山道上行走,兩邊密密的樹木和被陽光曬得滾燙的山石,讓人透不過氣來。到了中午時分,士兵的衣服都濕透了,行軍的速度也慢下來,有幾個體弱的士兵竟暈倒在路邊。
曹操看行軍的速度越來越慢,擔心貽誤戰機,心裡很是著急。可是,眼下幾萬人馬連水都喝不上,又怎麼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來向導,悄悄問他:「這附近可有水源?」向導搖搖頭說:「泉水在山谷的那一邊,要繞道過去還有很遠的路程。」曹操想了一下說,「不行,時間來不及。」他看了看前邊的樹林,沉思了一會兒,對向導說:「你什麼也別說,我來想辦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隊加快速度也無濟於事。腦筋一轉,辦法來了,他一夾馬肚子,快速趕到隊伍前面,用馬鞭指著前方說:「士兵們,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裡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們快點趕路,繞過這個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們一聽,彷彿已經吃到嘴裡,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許多。
故事出自《世說新語·假譎》。成語「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哀鴻遍野
解釋:比喻到處都是呻吟呼號、游離失所的災民。哀鴻:哀鳴的大雁.
《詩經·小雅》中有一篇題為《鴻雁》的詩。其中有兩句是:「鴻雁於飛,哀嗚嗷嗷。」
它的意思是說:鴻雁找不到安棲的地方,沒有目的地飛著,悲哀地叫著。形容流離失所的難民呻吟呼救的凄慘景象。
由於這兩句詩,後來人們就把不得安居的難民叫作「哀鴻」;形容受難的人民極多,幾乎到處都有,就說是「哀鴻遍野」或「遍地哀鴻」。
原詩中「哀嗚嗷嗷」的「嗷嗷」兩字,後來還常常用來形容啼飢叫餓的嘈雜之聲,例如「嗷嗷待哺(哭哭嚷嚷地急切盼望給點吃的)」。

安步當車
出處《戰國策·齊策四》
曰:「蜀願得歸,晚食為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清靜貞 正以自虞。」
釋義 表示慢慢地走,當作坐車
故事 戰國時,齊國有位高士,名叫顏蜀。齊宣王慕他的名,把他 召進宮來。顏蜀隨隨便便地走進宮內,來到殿前的階梯處,見宣王正 等待他拜見,就停住腳步,不再行進。宣王見了很奇怪,就呼喚說: 「顏蜀,走過來!」 不料顏蜀還是一步不動,呼喚宣王說:「大王,走過來!」 宣王聽了很不高興,左右的大臣見顏蜀目無君主口出狂言,都 說:「大王是君主,你是臣民,大王可以叫你過來,你也叫大王過來, 怎麼行呢?」 顏蜀說:「我如果走到大王面前去,說明我羨慕他的權勢;如果 大王走過來,說明他禮賢下士。與其讓我羨慕大王權勢,還不如讓大 玉禮賢下士的好。」 齊宣王惱怒他說:「到底是君王尊貴,還是士人尊貴?」 顏蜀不假思索他說:「當然是士人尊貴,君王並不尊貴!」 宣王說:「你說這話有根據嗎?」 顏蜀神色自若他說:「當然有。從前秦國進攻齊國的時候,秦王 曾經下過一道命令:有誰敢在高士柳下季墳墓五十步以內的地方砍 柴的,格殺勿論!他還下了一道命令:有誰能砍下齊王的腦袋,就封 他為萬戶侯,賞金干鎰,由此看來,一個活著的君主的頭,竟然連一 個死的士人墳墓都不如啊。」 齊宣王無言以對,滿臉不高興。大臣們忙來解圍:「顏蜀,過來! 顏蜀,過來!我們大王擁有千乘(一千輛戰本)之國,東西南北誰敢不 服?大王想要什麼就有什麼,老百姓沒有不俯首聽命的。你們士人大 卑鄙了!」 顏蜀駁斥道:「你們說得不對!從前大禹的時候,諸侯有萬國之 多。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尊重士人。到了商湯時代,諸侯有三千之 多。如今,稱孤道寡的才二十四個。由此看來,重視士人與否是得失 的關鍵。從古到今,沒有能以不務實事而成名於天下的。所以君父要 以不經常向人請教為羞恥,以不向地位低的人學習而慚愧。」 宣王聽到這里,才覺得自己理虧,說:「我是自討沒趣。聽了您的 一番高論,才知道了小人的行徑。希望您接受我為您的學生,今後您 就住在我這里,我保證您飲食有肉吃,出門必有車乘,您夫人和子女 個個會衣著華麗。」 顏蜀卻辭謝說:「玉,原來產於山中,如果一經匠人加工,就會破 壞;雖然仍然寶貴,但畢竟失去了本來的面貌。士人生在窮鄉僻壤, 如果選拔上來,就會享有利祿;不是說他不能高貴顯達,但他外來的 風貌和內心世界會遭到破壞。所以我情願希望大王讓我回去,每天 晚點吃飯,也像吃肉那樣香,安穩而慢慢地走路,足以當作乘車;平 安度日,並不比權貴差。清靜無為,純正自守,樂在其中。命我講話的 是您大王,而盡忠宣言的是我顏蜀。」 顏蜀說罷,向宣王拜了兩拜,就告辭前去。
安居樂業
出處《老子》
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釋義 表示生活美滿、安定。
故事 春秋時,有一位著名的哲學家和思想,他姓李,名耳,字 聃。據說他剛生下來的時候,就是一個白頭發。白鬍子的小老頭兒; 所以人們稱他「老子」;還說他是在一棵李樹下出世的,所以姓李;又 因為他耳朵長得特別大,所以名「耳」。其實,老子是人們對他的尊 稱。 老於對當時的現實不滿,並反對當時社會上出現的革新浪潮, 想走回頭路。他懷戀著遠古的原始社會,認為物質的進步和文化的 發展毀壞了人民的淳樸,給人們帶來了痛苦,所以渴望出現「小國寡 民」的理想社會。 老於是這樣描繪他所設想的「小國寡民」社會的: 國家很小,人民稀少。即使有許許多多的器具,也不去使用它 們。不要讓人民用生命去冒險,也不向遠處遷移,即使有車輛和船 只,也無人去乘坐它們,即使有兵器裝備,也無處去使用它們。要使 人民重新使用古代結繩記事的方法,吃得很香甜,穿得很舒服,住得 很安適,滿足於原有的風俗習慣。鄰近各國互相望得見。雞鳴狗叫互 相聽得見,但是人們直到老死,也不互相往來。
安然無羔
解釋:平安無事,沒有遭受損害或發生意外。恙,疾病,借指災禍。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於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後負責處理。趙威後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後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後再出兵。趙威後捨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後。威後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
齊國使者聽了心裡很不高興,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後面嗎?」
威後微微一笑,說:「不是的。如果沒有收成,怎麼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麼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這則「無恙」的典故,後來演化出成語,「安然無恙」。
安如泰山
解釋:
安穩的像泰山一樣。形容十分穩固,不可動搖。
這個成語來源於西漢枚乘《上書諫吳王》,能聽忠臣之言百舉必悅。必若所欲為,危於累卵,難於上關;變所欲為,易於反掌,安於泰山。
枚乘,字叔,西漢淮陰(今屬江蘇)人,是漢代著名的文學家。漢景帝時,他在吳王劉濞府中擔任郎中。
關國是當時諸侯中的大國,吳王劉濞(bi)野心很大,對中央政權心懷怨望,暗中圖謀叛亂。漢景帝任用富有才能的政治家晁錯為御史大夫,晁錯主張削減各諸侯國的領地,加強中央的權力和威信,鞏固國家的統一。劉濞看到一些諸侯王紛紛被削減了領地,知道自己也在所難免,於是聯絡楚、趙、膠西、膠東等國的諸侯王陰謀策劃叛亂。
枚乘清醒地看到劉濞陰謀反叛的禍害,寫了《上書諫吳王》對劉濞進行勸諫。在諫書中,他說:「您要是能夠聽取忠臣的話,一切禍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樣去做,那是比疊雞蛋還要危險,比上天還要艱難的;不過,如果能盡快改變原來的主意,這比翻一下手掌還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還穩固。」
但劉濞執迷不悟,加緊進行陰謀活動。於是,枚乘只得離開吳國,到梁孝王劉武府中做了賓客。公元前154年,劉濞聯絡楚、趙、膠西、膠東等諸侯王,以「清君側、殺晁錯」為名,起兵叛亂。歷史上稱「吳楚七國之亂」。
漢景帝聽信讒言,殺了晁錯,向諸侯王們表示歉意。這時,枚乘又寫了《上書重諫吳王》,勸劉濞罷兵。劉濞還是不肯回頭。不久,漢朝大將周亞夫率領軍隊打敗了吳楚叛軍。楚王劉戊自殺,吳王劉濞逃到東越被殺,其餘五個王也落得自殺或被殺。這場叛亂只有三個月就徹底失敗了。七國之亂平定之後,枚乘因寫了《上書諫吳王》,具有遠見卓知而名聲大振。
後來漢武帝即位,派人徵召他進京做官,可惜他還沒到京城,死於途中。
成語小故事----疑鄰盜斧
從前有個鄉下人,丟了一把斧子。他以為是鄰居家的兒子偷去了,於是處處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越看越覺得那人像是盜斧的賊。後來,丟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來是前幾天他上山砍柴時,一時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後,他又碰見了鄰居的兒子,再留心看看他,怎麼也不像賊了。
疑鄰盜斧:不注重事實根據,對人、對事胡亂猜疑。

2.揠苗助長

春秋時期,宋國有一個農夫,他總是嫌田裡的莊稼長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覺得禾苗好像總沒有長高。他心想:有什麼辦法能使它們長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來到田裡,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費了不少的力氣,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經累得筋疲力盡了,可是他心裡卻很高興。回到家裡還誇口說:「今天可把我累壞了,我幫助禾苗長高了好幾寸!」他兒子聽了,趕忙跑到田裡去看,發現田裡的禾苗全都已經枯死了

3.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4.乘風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時候,宋國有位將軍姓宗名愨,他從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負。有一天,宗愨的叔父問他有什麼志向,宗愨回答道:「願乘長風,破萬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礙,勇往直前,干一番事業。宗愨經過勤學苦練,努力奮斗,終於成為一位能征善戰的將軍。

後來,人們就用「乘風破浪」來形容不怕困難,奮勇前進的精神

5.一衣帶水
南北朝的時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陳國以長江為界。
北周的宰相楊堅,廢了周靜帝,自己當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決心要滅掉陳國,曾說:「我是全國老百姓的父母,難道能因為有一條像衣帶那樣窄的長江隔著,就看著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們嗎?
後來人們就用「一衣帶水」來比喻只隔了一條狹窄水域的,靠得非常近的兩地。

6.高山流水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7.一字之師

指改正文章中一個非常關鍵的字的老師。
該語出自宋代陶岳《五代史補》。
唐朝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中一個非常繁榮的時期,文學藝術也很發達,其中以詩最具有代表性。當時,不僅詩人多,創作的詩多,而且在藝術上、內容水平上都很高。
在當時眾多的詩人中,有一個詩人叫齊已,某年冬天,他在大雪後的原野上,看到傲雪開放的梅花,詩興大發,創作了一首《早梅》詩,詠誦在冬天裡早開的梅花。詩中有兩句這樣寫道: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寫好後,他覺得非常滿意。
有一個叫鄭谷的人,看到齊已寫的這首詩後,認為這首詩的意味未盡。於是,他經過反復思考推敲,將這兩句詩改為:前村深雪裡,昨夜一枝開。因為他認為既然數枝梅花都開了,就不能算是早梅了。
鄭谷的這一改動,雖然只將數字改為一字,只有一字之改,但卻使《早梅》更貼切題意了,詩的意境也更完美了。齊已對鄭谷的這一改動非常佩服,當時即稱鄭谷為自己的一字師。

8.專心致志

從前有一個下棋能手名叫秋,他的棋藝非常高超。
秋有兩個學生,一起跟他學習下棋,其中一個學生非常專心集中精力跟老師學習。另一個卻不這樣,他認為學下棋很容易,用不著認真。老師講解的時候,他雖然坐在那裡,眼睛也好像在看著棋子可心裡卻想著:「要是現在到野外射下一隻鴻雁,美餐一頓該多好。」因為他總是胡思亂想心不在焉,老師的講解一點也沒聽進去。
結果,雖然兩個學生同是一個名師傳授,但是,一個進步很快,成了棋藝高強的名手,另一個卻沒學到一點本事。
回答者:_雯_WEN_ - 見習魔法師 二級 2-25 13:29

按圖索驥

孫陽有個兒子,看了父親寫的《相馬經》,以為相馬很容易,就拿著這本書到處找好馬。他按照書上所繪的圖形去找,一無所獲。又按書中所寫的特徵去找,最後發現有一隻癩蛤蟆很像書中寫的千里馬的特徵,便高興地把癩蛤蟆帶回家,對父親說:「爸爸,我找到一匹千里馬,只是蹄子稍差些。」父親一看,哭笑不得,沒想到兒子竟如此愚笨,便幽默地說:「可惜這馬太喜歡跳了,不能用來拉車。」接著感嘆道:「所謂按圖索驥也。」

南柯一夢
成語釋疑: 形容一場大夢,或比喻一場空歡喜。
成語出處: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傳》
成語故事: 淳於棼是唐朝人。有一次,因為他喝醉酒,忍不住在庭院的槐樹下休息起來,沒想到他因此就睡著了。在夢里,他看到槐安國的國王派人接他到槐安國去,隨後把自己心愛的公主嫁給了他,並且派他擔任南柯郡的太守。
在這段時間里,淳於棼把南柯治理得很好,國王也很欣賞他。他五個兒子都有爵位,兩個女兒也嫁給王侯,所以,他在槐安國的地位非常高。
後來,檀蘿國攻打南柯郡,淳於棼的軍隊輸了,接著他的妻子也因重病死了。這一切的不幸,讓淳於棼不想在南柯郡繼續住下去,就回到京城。可是,在京城裡,有人在國王面前說淳於棼的壞話,國王沒有查證,就把他的孩子抓起來,還把他送回原來的家鄉。一離開槐安國,淳於棼就醒了,才知道原來這是一場夢。
不久,淳於棼發現庭院里的槐樹下有一個螞蟻洞,洞里有泥土推成的宮殿漢城池等等,他才恍然大悟,夢中所見到的槐安國,應該就是這個螞蟻洞。而槐樹的最高的樹枝,可能就是他當太守的南柯郡。
淳於棼想起夢里南柯的一切,覺得人世非常無常,所謂的富貴功名實在很容易就消失,於是,他最後就歸隱道門了。

故事出自明朝楊慎的《藝林伐山》。成語「按圖索驥」,比喻機械地照老辦法辦事,不知變通;也比喻按照某種線索去尋找事物。(完)

班門弄斧

採石江邊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來來往往一首詩,魯班門前弄大斧。

這是明朝一個詩人《題李白墓》。李白是舉世聞名的唐代大詩人,死後名傳千古。多少文人墨客經過李白墓前,都想停留片刻,吟詩抒發內心感受。而他們這種行為只能是附庸風雅,「魯班門前班門弄斧」,太不自量力了。

魯班是戰國時代的魯國人。他是一個善於製作精巧器具的能手,人們叫他「巧人」,民間歷來把他奉為木匠的始祖。誰敢在魯班門前賣弄使用斧子的技術,也就是說,想在大行家面前顯示自己的本領,這種太不謙虛的可笑行為,就叫做「魯班門前弄大斧」,簡稱「班門弄斧」。這和俗語所說的「關公面前耍大刀」的意思差不多。

其實,「班門弄斧」這句成語早在唐朝就有它的雛形了。文學家柳宗元在一篇序文中就有這樣一句:「操斧於班郢之門,斯顏耳!」意思是說,在魯班和郢人(也是一個操斧能手)的門前表現用斧子的本事,臉皮也太厚了。

這句成語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不敢在行家面前賣弄自己的小本領。

杯弓蛇影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裡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裡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裡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裡想:「酒杯里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裡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伯樂相馬

傳說天上管理馬匹的神仙叫伯樂。在人間,人們把精於鑒別馬匹優劣的人也稱為伯樂。

第一個被稱作伯樂的人本名孫陽,他是春秋時代的人。由於他對馬的研究非常出色,人們便忘記了他本來的名字,乾脆稱他為伯樂,一直到現在。

一次,伯樂受楚王的委託,購買能日行千里的駿馬。伯樂向楚王說明,千里馬少有,找起來不容易,需要到各地巡訪,請楚王不必著急,他盡力將事情辦好。

伯樂跑了好幾個國家,仔細尋訪盛產名馬的燕趙一帶,辛苦倍至,但還是沒發現中意的良馬。一天,伯樂從齊國返回,在路上,看到一匹馬拉著鹽車,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進。馬累得呼呼喘氣,每邁一步都十分艱難。伯樂對馬向來親近,不由走到跟前。馬見伯樂走近,突然昂起頭來瞪大眼睛,大聲嘶鳴,好像要對伯樂傾訴什麼。伯樂立刻從聲音中判斷出,這是一匹難得的駿馬。

不可多得

東漢末年,有個名士禰衡,才華出眾。當時,太中大夫孔融對他特別賞識,把他推薦給漢獻帝。他寫道:「帝室皇居,必蓄非常之寶。若衡等輩,不可多得。」

漢獻帝不敢作主,把孔融的薦表交給曹操。曹操愛才,就召見禰衡。哪知禰衡蔑視曹操,對他很不禮貌。曹操就派禰衡當鼓吏,在大宴賓客時,命他擊鼓助興。誰知禰衡一邊擊鼓,一邊大罵曹操,使曹操十分難堪。曹操派禰衡去荊州勸降劉表,想借劉表之手殺他。想不到劉表把禰衡當作上賓,每次議事或發布文告,都得由禰衡表態。後來禰衡又對劉表不恭。劉表就派他到部將黃祖那裡當書記。禰衡恃才傲慢,非常狂妄,後來,終於被黃祖所殺。

成語「不可多得」由此而來,形容非常稀少、非常難得。多用於贊揚有才能的人

不可救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詩才,而且善於治理國事。後來,他在周厲王身邊輔佐朝政。可是,周厲王飛橫跋扈,枉法斷事。奸臣則百般謅媚討好。凡伯直言相勸,列數朝政弊端,奸臣卻在周厲王耳邊說他的壞話。周厲王對凡伯十分厭煩,從此,奸臣出入宮廷,不把凡伯放在眼裡。凡伯十分憤慨,寫了一首詩,後來收入《詩經》。詩中抨擊奸臣說:「作惡多端,不可救葯!」

「不可救葯」:病重到不能用葯救活。後比喻事物壞到無法挽救的地步。

不學無術

漢武帝在位的時候,大將軍霍光是朝廷舉足輕重的大臣,深得武帝信任。武帝監死前,把幼子劉弗陵(昭帝)託付給霍光輔佐。昭帝去世後,霍光立劉詢做皇帝(宣帝)。霍光掌握朝政大權四十多年,為西漢王朝立下了不小的功勛。

劉詢繼承皇位以後,立許妃做皇後。霍光的妻子霍顯是個貪圖富貴的女人,她想把自己的小女兒成君嫁給劉詢做皇後,就乘許娘娘有病的機會,買通女醫下毒害死了許後。毒計敗露,女醫下獄。此事霍光事先一點也不知道,等事情出來了,霍顯才告訴他。霍光非常驚懼,指責妻子不該辦這種事情。他也想去告發,但又不忍心妻子被治罪,前思後想,還是把這件傷天害理的事情隱瞞下來了。霍光死後,有人向宣帝告發此案,宣帝派人去調查處理。霍光的妻子聽說了,與家人、親信商量對策,決定召集族人策劃謀反,不想走漏了風聲,宣帝派兵將霍家包圍,滿門抄斬。

東漢史學家班固在《漢書霍光傳》中評論霍光的功過,說他「不學無術,暗於大理」,意思是霍光不讀書,沒學識,因而不明關乎大局的道理。成語「不學無術」,指沒有學問,沒有本領

㈥ 成語摘抄意思和例句150個

【旁午走急】旁午:交錯,紛繁.縱橫交錯,往來奔赴.
【不知輕版重緩急】指人辦事不知事情權有主要的、次要的,急辦的和可緩辦的區別.
【促忙促急】匆匆忙忙,慌慌張張.
【存亡危急之秋】指生存、滅亡、危險、緊急的關鍵時刻.
【楚越之急】以之泛指面臨外敵入侵,國事危急.
【操之過急】操:做,從事.處理事情,解決問題過於急躁.
【當務之急】當務:指應當辦理的事.當前任務中最急切要辦的事.
【倒懸之急】倒懸:象人被倒掛著一樣.比喻處境極端困難.
【扶急持傾】扶:幫助;持:握,把握.指能夠挽回顛危的局面,使之轉危為安.
【風急浪高】形容風浪很大.
【繁絲急管】繁:雜;絲:弦樂器;管:管樂器.指管弦之音繁密而急促.

㈦ 摘抄積累15個成語典故

1、雪中送炭
【成語故事】南宋時期,著名的詩人范成大一生寫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歌,深受人們的喜愛,晚年退居故鄉石湖,自號石湖居士,他著作被編為《石湖居士詩集》,其中有一首《大雪送炭與芥隱》詩:「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
2、畫餅充飢
【成語故事】曹操的孫子曹睿當上皇帝後急於找一個「中書郎」,讓大臣盧毓推薦一個真有本事的人,並告誡他推薦人才不能只看名聲,名聲就像畫在地上的一張餅,飢餓時不能吃。盧毓經過仔細挑選為曹睿選中中書郎。
3、囫圇吞棗
【成語故事】從前一個自作聰明的人,聽說人們吃梨子對牙好但傷脾,吃棗子卻剛好相反。他想了很久終於想出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是吃梨只嚼不咽,吃棗只吞不嚼,這樣就不會傷牙與傷脾了,人家笑他是囫圇吞棗。
4、爾虞我詐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強大的楚國包圍了弱小的宋國都城,宋國大帥華元誓死守城不降,楚軍存糧不多,車夫申叔向楚莊王獻計,要士兵蓋房種地,裝做長住的樣子。華元急了,偷偷潛入楚軍統帥子反的營帳,說城裡缺糧人們易子而食。於是兩軍講和。
5、草船借箭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曹操率大軍攻打東吳,孫權劉備聯合抗曹,周瑜心胸狹隘,很忌妒諸葛亮,設計讓諸葛亮三天之間完成造箭十萬支。諸葛亮向魯肅借了20隻船及草人,趁夜色大霧之機,開船向曹營,曹操率軍拚命向草人上射箭,圓滿完成任務。
6、嫦娥奔月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天空中有10個太陽同時出來,大地被烤成焦土,後羿為民除害射掉了9個太陽,西天的王母娘娘獎賞他長生不老的仙葯。他的妻子嫦娥趁後羿不注意時偷吃了這些葯,突然她就成仙飛向天宮,王母娘娘懲罰她,讓她在廣寒宮里思過。
7、恃才傲物
【成語故事】南朝時期,齊武帝的侄子蕭子顯從小聰慧過人,文思敏捷。在任梁國國子博士時,把梁武帝寫的《經義》作太學的教材授課。他寫成《後漢書》100卷,《齊史》60卷。他深得梁武帝的信任。梁武帝認為他恃才傲物,在他死後賜他謚號「驕」。
8、捨生取義
【成語故事】春秋末期,大夫趙襄子殺了大夫智伯。智伯的心腹豫讓發誓捨身取義要殺趙襄子,他潛入趙襄子的宅內行刺未遂。趙襄子佩服他的義氣放了他。後來他把全身漆成癩子,吞下燒紅的炭使聲音變啞,再次去行刺未遂而自殺。
9、收買人心
【成語故事】三國時期,趙雲與劉備的兩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後,四處打聽,終於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曹操的追兵趕到,趙雲英勇殺敵,突出重圍終於到達劉備身邊,哭訴沒有救下糜夫人,劉備感動得痛哭流涕,當場要摔死阿斗,被眾將勸止。
10、聲東擊西
【成語故事】楚漢相爭時,劉邦派大將韓信去攻打投靠項羽的魏王豹,魏王豹派柏直為大將率軍在黃河東岸蒲坂駐守,封鎖渡口。韓信發現蒲坂易守難攻,表面裝作調兵遣將強行渡河,暗地將主力部隊從夏陽渡河直搗安邑,消滅了魏王豹大部分兵力。
11、大公無私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晉平公問大夫祁黃羊誰擔任南陽縣令合適,祁黃羊推薦解狐,晉平公問他怎麼推薦仇人,他說任人唯賢,解狐不負眾望。朝廷缺一個軍中尉,祁黃羊推薦兒子祁午,祁午也幹得相當出色。孔子說祁黃羊推薦人才真是大公無私。
12、神武掛冠
【成語故事】南朝時期,梁國的陶弘景,自幼家貧,經過苦讀而入仕,他沒有當上大官,在一次求一個縣官失敗後,對官場的爾虞我詐十分厭倦,就於永明十年,他就脫下朝服掛在神武門,上表辭官。辭官後,他就隱居山林。
13、草木皆兵
【成語故事】東晉時期,前秦國王苻堅企圖消滅東晉,東晉宰相謝安派謝石為征討大都督,分兵三路夾擊秦軍。苻堅登上壽陽城,看見晉君陣容整齊有些畏懼。晉軍用計圍攻苻堅的秦軍,秦軍大敗,在潰逃的過程中看到後邊山上草木的陰影,都以為是追兵。
14、聲色犬馬
【成語故事】隋煬帝的長子楊昭死後,次子楊湅就成為理所當然的太子,他遠不及兄長那樣有修養,他平時驕縱恣肆,行為不端,經常沉湎於聲色犬馬之中,同時好女色,同達奚通的小妾王氏勾搭成奸,又霸佔妻子的姐姐元氏,真是無惡不作。
15、李郭同舟
【成語故事】南朝時期,太原界休人郭太字林宗,出身貧寒,但他積極好學,到處游學。游學到洛陽見到河南尹李膺。李膺十分喜歡與他交往,一時傳為佳話。後來郭太要回家,京師很多學者來送行,郭太只與李膺兩人乘船而行,送行的人說他們像一對神仙。

㈧ 關於摘抄詞語內容

五言長城

成語發音:

wǔ yán cháng chéng

成語解釋:

稱譽善於作五言詩的好回手。

成語出處:

《新唐書·秦系答傳》:「長卿自以為五言長城,系用偏師攻之,雖老益壯。」

成語繁體:

五言長城

感情色彩:

中性成語

成語用法:

作賓語、定語;指善於作五言詩的好手

成語結構:

偏正式成語

產生年代:

古代成語

㈨ 摘抄四字詞語100句

紅紅火火、火耕流種、種玉藍田、田連阡陌、陌上桑間

一、紅紅火火

白話釋義:形容旺盛或經濟優裕的生活。

出處:《平凡的世界》第二卷第30章:「把事辦得紅紅火火,熱熱鬧鬧!沒錢?借!」

朝代:近代

作者:路遙

二、火耕流種

白話釋義:古代一種原始的耕種方式。先用火燒去雜草,然後引水播種。猶言火耕水耨。

出處:《後漢書·文苑傳上·杜篤》:鐇钁株林,火耕流種。

朝代:南宋

作者:范曄

譯文:用大鋤株林,用火燒去雜草,然後引水播種。

三、種玉藍田

白話釋義:謂為締結良緣創造條件。藍田古以出產美玉出名。種玉於藍田,比喻長得其所。

出處《龍膏記·錯媾》:從今後天長地遠,還願取,還願取種玉藍田。

朝代:明

作者:楊珽

譯文:從今後天長地太遠,還希望取得,還希望取得藍田的種玉。

四、田連阡陌

白話釋義:阡陌:田間小路。形容田地方袤,接連不斷。

出處:《漢紀·武帝紀四》:「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朝代:漢

作者:荀悅

譯文:有錢的人田地方袤,接連不斷,貧窮的人沒有立足的地方。

五、陌上桑間

白話釋義:

田間小道和桑樹之間。古時多指男女幽會之所。

出處:《龍膏記·邂逅》:「況廣庭大廈,又非陌上桑間,。」

朝代:明

作者:楊珽

譯文:況且是這么大又寬敞的房子,又不是男女幽會之所。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