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廣漢成語
A. 形容壞事的成語
暗室虧心 在暗中做見不得人的虧心事。
出處:元·張養浩《折桂令》曲:「暗室虧心,縱然致富,天意何如。」
暗室欺心 在黑暗的屋子裡昧著良心做壞事。指偷偷地做壞事。
出處:宋·陳元靚《事林廣記·卷九·警世格言》:「人間私語,天聞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電。」
暗室私心 指在暗中做見不得人的虧心事。同「暗室虧心」。
出處:明·陸采《明珠記·卻婚》:「丈夫然諾重如山,暗室私心鬼神見。」
拔本塞原 ①比喻背棄根本。②鏟除事物發生的根源。多用於壞事。亦作「拔本塞源」。
出處:《左傳·昭公九年》:「伯父若裂冠毀冕,拔本塞原,專棄謀主,雖戎狄其何有餘一人。」
拔苗助長 比喻違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急於求成,反而壞事。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宋人有閔其苗之不長而揠之者,茫茫然歸,謂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長矣。』其子趨而往視之,苗則槁矣。」
幫狗吃食 比喻幫壞人作壞事。同「幫虎吃食」。
出處:高玉寶《高玉寶》第四章:「這個萬瞎子……專給保長溜須拍馬,對窮人卻是敲詐勒索,最能幫狗吃食。」
幫虎吃食 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七十八回:「又兼陸好善的母親、妻子幫虎吃食,狐假虎威,陪看皇姑寺,煞是有趣,……。」
褒善貶惡 褒:贊揚;貶:批評。對好人好事加以贊揚;對壞人壞事加以斥責。指分清善惡,提出公正的評價。
出處:宋·邵博《聞見後錄》:「君子為小人所勝抑者,不過祿位耳。惟有三四寸管子,向口角頭褒善貶惡,使善人貴、惡人賤,善人生、惡人死。」
暴戾恣睢 暴戾:凶惡、殘暴;恣睢:任意做壞事。形容兇殘橫暴,想怎麼干就怎麼干。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暴戾恣雎,聚黨數千人,橫行天下。」
逼良為娼 ①指強迫良家婦女賣淫。②比喻被迫做某件壞事。
出處:《文匯報》1989.5.28:「反映的文藝作品,從古到今可謂車載船裝,數不勝數。」
筆伐口誅 伐:聲討,攻打;誅:痛斥,責罰。從口頭和書面上對壞人壞事進行揭露和聲討。
出處: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壟上璠間識者羞。
B. 以間不容發開頭的成語
間不容發
【讀音】:jiàn bù róng fà
【解釋】:間:空隙。空隙中容不下一根頭發。比喻專與災禍相距極近或情勢危屬急到極點。
【出處】:漢·枚乘《上書諫吳王》:「系絕於天,不可復結,墜入深淵,難以復出,其出不出,間不容發。
C. "問牛知馬"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
問牛知馬 ( wèn niú zhī mǎ )
解釋: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版出處:《漢書·趙廣漢傳》:權「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價),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
用法:作謂語、定語;同「問羊知馬」
相近詞:問羊知馬、舉一反三
相反詞:不求甚解
故事:漢宣帝時期,潁川太守趙廣漢十分聰明能幹,治理地方軍政事務很有一套辦法,他叫家僕到牲口市場去買馬,並告訴他先問狗、羊、牛價,然後再問馬價,把價格進行比較就能夠以合適的價錢購買了。家僕十分佩服。
D. 興風作浪類似的成語
見事生風 形容遇到事情,興風作浪。
出處:清·和邦額《夜譚隨錄·棘闈志內異》:「第少年喜事容,每捕風捉影,見事生風。」
龍江虎浪 形容慣於興風作浪。
興風作浪 興、作:引起。原指神話小說中妖魔鬼怪施展法術掀起風浪。後多比喻煽動情緒,挑起事端。
出處: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一折:「嘉州有冷,源二河,河內有一健蛟,興風作浪,損害人民。」
興妖作孽 妖魔鬼怪到處鬧事作亂。比喻小人興風作浪,為非做歹。
出處:明·瞿佑《剪燈新話·永州野廟記》:「此物在世已久,興妖作孽,無與為比。」
擁霧翻波 意即興風作浪。
遇事生端 指好事者一有機會就借端興風作浪。
出處:《中國民間故事選·秧狀元》:「他常常遇事生端,專找岔子。」
遇事生風 原形容處事果斷而迅速。後指一有機會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出處:《漢書·趙廣漢傳》:「見事風生,無所迴避。」
E. 一個人頭上有個問號,還有一隻羊。什麼成語
問羊知馬
[讀音][wèn yáng zhī mǎ]
[解釋]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處]《漢書·趙廣漢傳》回:「鉤距者,設欲知馬賈(答價),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
[近義]觸類旁通問牛知馬
F. 這是什麼成語
你好一 【問羊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出處《漢書·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價),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
G. 求三十個成語
【朝令暮改】《漢書·食貨志上》:「急政暴賦,賦斂不時,朝令而暮改。」王念孫《讀書雜志·漢書四》:「『朝令而暮改』,改,本作得,言急征暴賦,朝出令而暮已得。非謂其朝令而暮改也。」後以「朝令暮改」形容政令多變。
【一顧傾城】《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延年侍上起舞,歌曰: 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後遂以「一顧傾城」形容美女的眼波,亦以喻女子的美貌。
【三人為眾】《漢書·高惠高後文功臣表序》:「三人為眾,雖難盡繼,宜從尤功。」顏師古注引孟康曰:「言人三為眾,雖難盡繼,取其功尤高者一人繼之,於名為眾矣。」後多作「三人成眾」。謂數目達到三人即可稱為眾人,已不算少數。
【不足掛齒】不值得一提。語出《漢書·叔孫通傳》:「此特群盜鼠竊狗盜, 何足置齒牙間哉?」
【千鈞一發】千鈞重物用一根頭發系著,比喻萬分危急或異常要緊。語本《 漢書·枚乘傳》:「夫以一縷之任,系千鈞之重,上懸無極之高,下垂不測之淵,雖甚愚之人,猶知哀其將絕也。」
【千載一彈】典出《漢書·王吉傳》:「吉與財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財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吉,字子陽。後以「千載一彈」極言彼此交情深厚,甚為難得。>【卑之無甚高論】《漢書·張釋之傳》:「釋之既朝畢,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論,令今可行也。』」本謂要多談當前可行的事,不要妄發過高的空論。後用來表示見解一般,沒有什麼獨到之處。
【南戶窺郎】 《漢書·廣川惠王劉越傳》:「昭信謂去(劉越孫劉去)曰:『前畫工畫望卿舍,望卿袒裼傅粉其傍。又數出入南戶窺郎吏,疑有奸。』」後因以稱女子偷看男子。
【匡鼎解頤】《漢書·匡衡傳》:「無說《詩》,匡鼎來;匡說《詩》,解 人頤。」顏師古註:「如淳曰:『使人笑不能不止也。』」後以「匡鼎解頤」謂講詩清楚明白,非常動聽。
【不屈不撓】形容頑強斗爭,在敵人或困難面前不屈服,不低頭。語本《漢 書·敘傳下》:「樂昌篤實,不橈不詘。」
【不學無術】《漢書·霍光傳贊》:「然光不學亡術,闇於大理。」亡,通「無」。本謂霍光不能學古,故所行不合於道術。後用以泛指缺乏學問、本領。
【不避斧鉞】謂不怕殺頭。斧鉞,古代用以殺人的武器。鉞,形似斧而大。語出《漢書·趙充國傳》:「愚臣伏計孰甚,不敢避斧鉞之誅,昧死陳愚,唯陛下省察。」
【屯毛不辨】《漢書·溝洫志》「河復北決於館陶,分為屯氏河」唐顏師古 註:「而隋室分析州縣,誤以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後因以「屯毛不辨」喻不能分辨相近或相似的事物。
【目不窺園】《漢書·董仲舒傳》:「扞仲舒呴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 士。下帷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後遂以「目不窺園」形容專心致志的苦學精神。
【相反相成】謂相互對立的事物有相互依賴、相互促成的一面。語出《漢書 ·藝文志》:「仁之與義,敬之與和,相反而皆相成也。」
【畫眉舉案】西漢張敞為妻描畫眉毛,見《漢書·張敞傳》。東漢孟光為夫 送飯時,把端飯的盤子舉到和眉毛一樣齊,見《後漢書·逸民傳·梁鴻》。後以「畫眉舉案」形容夫妻相互敬愛。
【當刑而王】《漢書·黥布傳》:「少時客相之,當刑而王。及壯,坐法黥, 布欣然笑曰:『人相我當刑而王,幾是乎?』」後謂先經受磨難而後飛騰黃達。
【積少成多】謂只要不斷積累,就會從少變多。語出《漢書·董仲舒傳》: 「眾少成多,積小致鉅。」
【耗矣哀哉】語本《漢書·董仲舒傳》:「秦國用之,死者甚眾,刑者相望, 秏矣哀哉!」顏師古註:「秏,虛也。言用刑酷烈,誅殺甚眾,天下空虛也。秏音呼到反。或曰,秏,不明也,言刑罰闇亂。音莫報反。」秏,同「耗」。後用以表示對政治、社會昏亂的悲憤。
【蟲葉成字】《漢書·五行志中之下》:「昭帝時,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生枝葉,有蟲食其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已立』。」病已,漢宣帝名。後以「蟲葉成字」指稱讖緯。
【竹罄南山】《漢書·公孫賀傳》:「南山之行不足受我辭,斜谷之木不足 為我械。」本言事端繁多,書不勝書,後常以「竹罄南山」謂人罪惡極多,書寫不盡。
【築壇拜將】《漢書·高帝紀上》:「漢王齊戒設壇場,拜信(韓信)為大 將軍,問以計策。」後因以「築壇拜將」指仰仗賢能。
【萬死一生】猶言九死一生。極言生命的危險。語出《漢書·司馬遷傳》:「夫人臣出萬死不顧一生之計,赴公家之難,斯以奇矣。」
【絕薪止火】《漢書·枚乘傳》:「欲湯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後用「絕薪止火」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繩鋸木斷】《漢書·枚乘傳》:「泰山之霤穿石……水非石之鑽,索非木 之鋸,漸靡使之然也。」後遂用「繩鋸木斷」比喻力量雖小,日久為之,也能做成看來很難辦到的事情。
【醉吐相茵】典出《漢書·丙吉傳》:「吉馭吏耆酒,數逋盪,嘗從吉出, 醉歐丞相車上。西曹主吏白欲斥之,吉曰:『以醉飽之失去士,使此人將復何所容?西曹地忍之,此不過污丞相車茵耳。』遂不去也。」此馭吏為邊郡人,熟悉邊事,後來為防務工作提出切實有用的建議。後以「醉吐相茵」稱這一典故。
【貢禹彈冠】 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 彈冠』。言其取捨同也。」謂貢禹與王吉(字子陽)友善,見其在位,亦願為官。後遂以「貢禹彈冠」比喻樂意輔佐志向相同的人。
【見利忘義】看到私利,而不顧道義。語出《漢書·樊噲酈商等傳贊》:「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親密無間】關系密切,沒有絲毫隔閡。語本《漢書·蕭望之傳贊》:「蕭望之歷位將相,藉師傅之恩,可謂親昵亡間。及至謀泄隙開,讒邪構之,卒為便嬖宦豎所圖,哀哉!」
【蹺足而待】踮起腳跟等待。形容短時間內便能見到事情的結果。語出《漢 書·高帝紀》:「大臣內畔,諸將外反,亡可蹻足待也。」
【連珠合璧】語本《漢書·律歷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連珠。」後以「連珠合璧」比喻美好的事物匯聚一起。
【遇事生風】語本《漢書·趙廣漢傳》:「見事風生,無所迴避。」顏師古註:「風生,言其速疾不可當也。」宋樓鑰《送周君可宰會稽》詩:「遇事勿生風,三思庶能安。」後以「遇事生風」指好事者一有機會就借端興風作浪。 【還鄉晝錦】《漢書·項籍傳》:「羽見秦宮室皆已燒殘,又懷思東歸,曰:『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顏師古註:「言無人見之,不榮顯矣。」後以「還鄉晝錦」謂富貴還歸故鄉,猶如衣錦晝行,以示榮顯。
【語妙天下】謂言語精妙無比。語本《漢書·賈捐之傳》:「君房下筆,言語妙天下。」
【雷霆萬鈞】《漢書·賈山傳》:「雷霆之所擊,無不摧折者;萬鈞之所壓,無不糜滅者。」後用「雷霆萬鈞」比喻威猛之勢,勢不可擋。
【閉門投轄】《漢書·游俠傳·陳遵》:「遵耆酒,每大飲,賓客滿堂,輒關門,取客車轄投井中,雖有急,終不得去。」轄,車軸的鍵,去轄則車不能行。後因以「閉門投轄」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問羊知馬】>《漢書·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則先問狗,已問羊,又問牛,然後及馬,參伍其賈,以類相准,則知馬之貴賤不失實矣。」後以「問羊知馬」謂從旁推究,得以明白事情真相。
【颺湯止沸】 語本《漢書·枚乘傳》:「欲湯之凔,一人炊之,百人揚之,無益也,不如絕薪止火而已。」指從鍋中舀起開水再倒回去,想制止水的沸滾。後遂以「颺湯止沸」比喻辦法不徹底,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駟馬高車】《漢書·於定國傳》:「始定國父於公,其閭門壞,父老方共 治之。於公謂曰:『少高大閭門,令容駟馬高蓋車。我治獄多陰德,未嘗有所冤,子孫必有興者。』至定國為丞相,永為御史大夫,封侯傳世雲。」後以「駟馬高車」指顯貴者所乘的駕四馬的高車。常表示地位顯赫。
【駟馬高門】《漢書·於定國傳》:「始定國父於公,其閭門壞,父老方共 治之。於公謂曰:『少高大閭門,令容駟馬高蓋車。我治獄多陰德,未嘗有所冤,子孫必有興者。』至定國為丞相,永為御史大夫,封侯傳世雲。」後以「駟馬高門」謂門第顯赫。
【龍胡之痛】《漢書·郊祀志上》:「黃帝采首山銅,鑄鼎於荊山下。鼎既 成,有龍垂胡涘下迎黃帝。黃帝上騎,群臣後宮從上龍七十餘人,龍乃上去……百姓卬望黃帝既上天,乃抱其弓與龍涘號。」後因以「龍胡之痛」指喪親之痛。
H. 第二個字是動物的成語
搏牛之虻 原意是說主要目標應像擊殺牛背上的虻.. 《史記·項羽本紀》:「夫搏牛之(虻),不可以破蟣虱。」 652
椎牛饗士 椎牛:殺牛;饗士:犒勞軍士。指慰勞.. 《後漢書·吳漢傳》:「漢將輕騎迎與之戰,不利,墮馬傷膝,還.. 517
帶牛佩犢 原指漢宣帝時渤海太守龔遂誘使持刀劍.. 《漢書·龔遂傳》:「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 590
對牛彈琴 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 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枚。非牛.. 1181
放牛歸馬 把作戰用的牛馬牧放。比喻戰爭結束,.. 《尚書·武成》:「乃偃武修文,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 657
汗牛充棟 棟:棟宇,屋子。書運輸時牛累得出汗.. 唐·柳宗元《陸文通墓表》:「其為書,處則充棟宇,出則汗牛馬.. 1335
呼牛呼馬 呼:稱呼。稱我牛也好,稱我馬也好。.. 《莊子·天道》:「昔者子呼我牛也,而謂之牛,呼我馬也,而謂.. 811
九牛二虎之力 比喻很大的力氣。常用於很費力才做成.. 元·鄭德輝《三戰呂布》楔子:「兄弟,你不知他靴尖點地,有九.. 1434
九牛拉不轉 形容態度十分堅決。 486
九牛一毛 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極大數量中.. 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假令仆伏法受誅,若九牛亡一毛,.. 964
老牛破車 老牛拉破車。比喻做事慢吞吞,一點不.. 458
老牛舐犢 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愛子女。 《後漢書·楊彪傳》:「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900
馬牛襟裾 襟、裾:泛指人的衣服。馬、牛穿著人..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詩:「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人不通.. 584
泥牛入海 泥塑的牛掉到海里。比喻一去不再回來。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八:「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如.. 1243
牽牛下井 比喻事情棘手,很難辦到。 453
如牛負重 象牛背著學生的東西一樣。比喻生活負.. 674
童牛角馬 童牛:沒有角的牛;角馬:長角的馬。.. 漢·揚雄《太玄經·更》:「童牛角馬,不今不古。」 1679
土牛木馬 泥塑的牛,木做的馬。比喻沒有實用的.. 《關尹子·八籌》:「知物之偽者,不必去物,譬如見土牛木馬,.. 657
問牛知馬 比喻從旁推究,弄清楚事情真相。 《漢書·趙廣漢傳》:「鉤距者,設欲知馬賈(價),則先問狗,.. 561
吳牛喘月 吳牛:指產於江淮間的水牛。吳地水牛..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臣猶見牛,見月而喘。」.. 2167
斗雞走狗 使公雞相鬥,使狗賽跑。指舊時剝削階..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盎病免居家,與閶里淝枕,相隨行斗.. 694
縛雞之力 捆雞的力量。比喻體弱無力。 元·《賺蒯通》第一折:「那韓信手無縛雞之力。」 769
割雞焉用牛刀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 561
家雞野鶩 比喻不同的書法風格。也比喻人喜愛新.. 晉·何法盛《晉中興書》卷七:「小兒輩厭家雞,愛野雉,皆學逸.. 490
家雞野雉 雉:野雞。原意是晉庚翼把自己的書法.. 晉·何法盛《晉中興書》第七卷:「在荊州與都下書雲:『小兒輩.. 454
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封建禮教認為,女子出嫁後,不論丈夫.. 宋·趙汝鐩《古別離》詩:「嫁狗逐狗雞逐雞,耿耿不寐展轉思。」 1338
金雞獨立 指獨腿站立的一種武術姿勢。後也指用..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四回:「我是『金雞獨立』,要一足.. 661
金雞消息 指皇帝下赦令招安的消息。 《新唐書·百官志三》:「赦日,樹金雞於仗南,竿長七丈,有雞.. 471
木雞養到 木雞:善斗的雞,看上去象木頭一樣呆.. 《莊子·達生》:「幾矣。雞雖有鳴者,已無變矣,望之似木雞矣.. 789
牝雞司晨 母雞報曉。舊時比喻婦女竊權亂政。 《尚書·牧誓》:「牝雞無晨。牝雞之晨,惟家之索。」 3154
殺雞抹脖 形容心裡著急而無法可想的神態。 479
殺雞儆猴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 1063
殺雞取卵 卵:蛋。為了要得到雞蛋,不惜把雞殺.. 《伊索寓言》 853
殺雞嚇猴 殺雞給猴子看。比喻用懲罰一個人的辦.. 843
殺雞焉用牛刀 殺只雞何必用宰牛的刀。比喻辦小事情.. 《論語·陽貨》:「子之武城,聞弦歌之聲。夫子莞爾而笑,曰:.. 571
山雞舞鏡 山雞對鏡起舞。比喻自我欣賞。 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卷三:「山雞愛其毛羽,映水則舞。很武.. 526
偷雞不著蝕把米 俗語。雞沒有偷到,反而損失了一把米.. 848
偷雞摸狗 指偷竊的行為。也指不正經的勾當。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六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 648
土雞瓦犬 用泥捏的雞,用瓦做的狗。比喻徒有虛..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曹操指山下顏良排的陣勢.. 844
聞雞起舞 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 1105
打狗看主 狗有主人,打不打它,要看給其主人留..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七十九回:「不知原來家中大小.. 574
偷狗戲雞 比喻不務正業。 546
阿狗阿貓 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引申為任何輕賤.. 魯迅《我們要批評家》:「然而新的批評家不開口,類似批評家之.. 104
幫狗吃食 比喻幫壞人作壞事。同「幫虎吃食」。 高玉寶《高玉寶》第四章:「這個萬瞎子……專給保長溜須拍馬,.. 46
蒼狗白衣 同白衣蒼狗,比喻世事變化無常。 宋·楊萬里《送鄉人余文明勸之以歸》詩:「蒼狗白衣俱昨夢,長.. 115
蒼狗白雲 比喻事物變幻無常。同「蒼狗白衣」。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春花秋月銷磨盡,蒼狗白.. 115
貂狗相屬 指真偽或優劣混雜在一起。 唐·崔倬《敘石幢事》:「倬自幼學慕習魯公書法……惜奇高蹤堙.. 45
嫁狗隨狗 比喻女子只能順從丈夫。 宋·陳造《題六幺後》:「蘭摧蕙枯昆玉碎,不如人家嫁狗隨狗雞.. 47
嫁狗逐狗 比喻女子只能順從丈夫。同「嫁狗隨狗.. 無 38
賣狗懸羊 猶言掛羊頭賣狗肉。意指名不副實。 無 42
烹狗藏弓 比喻事成之後把效勞出力的人拋棄以至.. 語出《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文種.. 75
引狗入寨 猶言引狼入室。比喻把壞人或敵人引入.. 無 40
跖狗吠堯 比喻各為其主。 西漢·劉向《戰國策·齊策》:「跖之狗吠堯,非貴跖而賤堯也,.. 55
東兔西烏 兔、烏:古代神話傳說中說,月亮里有.. 宋·吳潛《瑞鶴仙》:「愁高悵遠。身世事,但難准。況禁他,東.. 594
狐兔之悲 狐死則兔悲,兔死則狐亦悲。比喻因同.. 明·朱國楨《涌幢小品·黃叔度二誣辨》:「因視國家將傾,諸賢.. 566
見兔放鷹 看到野兔,立即放出獵鷹追捕。比喻行..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布大教網,漉人天魚,不如見兔放鷹.. 569
見兔顧犬 看到了兔子,再回頭叫喚獵狗去追捕。.. 《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927
狡兔三窟 狡猾的兔子准備好幾個藏身的窩。比喻.. 《戰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兔其死耳。」 2605
犬兔俱斃 比喻雙方同歸於盡。 《戰國策·齊策三》:「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 571
白兔赤烏 月亮和太陽的代稱。多借指時間。 唐·白居易《勸酒》詩:「天地迢迢自長久,白兔赤烏相趁走。」 68
待兔守株 比喻墨守成規不知變通或妄想不勞而獲.. 宋·張君房《<雲笈七簽>序》:「刻舟求劍,體貌何殊;待兔守株.. 52
得兔忘蹄 猶言得魚忘荃。蹄,兔罝。 語出《莊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 438
獲兔烹狗 比喻事成之後排斥以至殺害有功之臣。.. 梁啟超《論中國之將強》:「南洋一帶,敬微華人,必不有今日。.. 77
狡兔三穴 比喻隱蔽的地方或方法多。同「狡兔三.. 無 146
狡兔死,良狗烹 烹:燒煮。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 《韓非子·內儲說左下》:「狡兔盡則良犬烹,敵國滅則謀臣亡。.. 179
狡兔死,良犬烹 比喻給統治者效勞的人事成後被拋棄或.. 《東周列國志》第八三回:「吾聞『狡兔死而良犬烹』。敵國如滅.. 149
目兔顧犬 看見兔子而呼獵犬。比喻及時補救。 語出《戰國策·楚策四》:「見兔而顧犬,未為晚也。」 80
百鳥朝鳳 朝:朝見;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鳥.. 宋·李昉等《太平御覽》九百一十五卷引《唐書》:「海州言鳳見.. 657
笨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怕落後,做事比別人先..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我和你有個比喻:我似那靈禽.. 991
飛鳥驚蛇 像飛鳥入林,受驚的蛇竄入草叢一樣。.. 《法書苑》:「唐時一僧釋亞樓善草書,曾自題一聯:『飛鳥入林.. 561
飛鳥依人 依:依戀。飛來的小鳥依偎在人的身邊.. 宋·闕名《宋季三朝正要·二·理宗淳佑四年》:「今嵩之父死如.. 496
倦鳥知還 疲倦的鳥知道飛回自己的巢。比喻辭官.. 晉·陶潛《歸去來辭》:「雲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 1375
窮鳥入懷 窮鳥:困窘的鳥;懷:投入懷抱。比喻.. 《三國志·魏志·邴原傳》:「政窘急,往投原。」裴松之注引《.. 457
如鳥獸散 象一群飛鳥走獸一樣逃散。形容潰敗逃.. 《漢書·李陵傳》:「今無兵復戰,天明坐受縛矣!各鳥獸散,猶.. 611
烏鳥私情 烏鳥:古時傳說,小烏能反哺老烏。比.. 晉·李密《陳情表》:「烏鳥私情,願乞終養。」 1841
小鳥依人 依:依戀。象小鳥那樣依傍著人。形容.. 《舊唐書·長孫無忌傳》:「禇遂良學問稍長,性亦堅正,既寫忠.. 552
坌鳥先飛 比喻能力差的人做事時,怕趕不上別人.. 元·關漢卿《陳母教子》第一折:「[三末雲]:二哥,你得了官也.. 45
高鳥盡,良弓藏 比喻功成事定之後,出力的人反而見棄.. 《文子·上德》:「狡兔得而獵犬烹,高鳥盡而良弓藏,名成功遂.. 185
籠鳥池魚 關在籠里的鳥,養在池中的魚。比喻受.. 無 58
籠鳥檻猿 籠中鳥檻中猿。比喻受拘禁沒有自由的.. 唐·白居易《山中與元九書因題書後》詩:「籠鳥檻猿俱未死,人.. 94
青鳥殷勤 青鳥:古代傳說中傳送信件的使者。比.. 無 84
鴞鳥生翼 舊傳鴞鳥不孝,母哺翼成,啄母睛而去.. 無 79
越鳥南棲 從南方飛來的鳥,築巢時一定在南邊的.. 南朝·梁·蕭統《古詩十九首》:「葫馬依北風,越鳥巢南枝。」 61
鷙鳥將擊,卑飛斂翼 比喻欲擒故縱,伺機而後發。 《六韜·發啟》:「鷙鳥將擊,卑飛斂翼;猛獸將搏,弭耳俯伏。」 97
鷙鳥累百,不如一鶚 猶言諸侯百人不如天子一人。 《漢書·鄒陽傳》:「臣聞鷙鳥累百,不如一鶚。」顏師古注引如淳.. 68
白魚入舟 比喻用兵必勝的徵兆。 《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 624
鮑魚之肆 賣咸魚的店。比喻壞人成堆的地方。 漢·劉向《說苑·雜言》:「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 1203
沉魚落雁 魚見之沉入水底,雁見之降落沙洲。形.. 《莊子·齊物論》:「毛嬙、麗姬,人之所美也;魚見之深入,鳥.. 1133
池魚籠鳥 池裡的魚,籠里的鳥。比喻受束縛而失.. 晉·潘岳《秋興賦》:「譬猶池魚籠鳥,有江湖山藪之思。」 525
池魚之殃 比喻受牽連而遭到的禍害。 《剪燈新話·三山福地傳》:「汝宜擇地而居,否則恐預池魚之殃.. 703
蟲魚之學 指繁瑣的考據訂正。 唐·韓愈《讀皇甫湜公安園池詩書其後》詩:「《爾雅》注蟲魚,.. 449
得魚忘筌 筌:捕魚用的竹器。捕到了魚,忘掉了.. 《莊子·外物》:「荃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筌。」 1366
鼎魚幕燕 宛如鼎中游動的魚,帷幕上築巢的燕子..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而將軍魚游於沸鼎之中,燕巢.. 685
貫魚之次 宮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寵愛。 《後漢書·楊賜傳》:「慎貫魚之次,無令醜女有四殆之嘆,遐邇.. 536
河魚腹疾 指腹瀉。 《左傳·宣公十二年》:「河魚腹疾,奈何?」 450
枯魚銜索 穿在繩上的干魚。形容事物存在的日子.. 《韓詩外傳》卷一:「枯魚銜索,幾何不蠹?」 568
枯魚之肆 比喻無法挽救的絕境。 《莊子·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此言,曾不如早索.. 910
鯉魚跳龍門 古代傳說黃河鯉魚跳過龍門,就會變化.. 《埤雅·釋魚》:「俗說魚躍龍門,過而為龍,唯鯉或然。」 754
魯魚帝虎 指文字傳抄錯誤。 晉·葛洪《抱朴子》:「諺雲:『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 552
魯魚亥豕 把「魯」字錯成「魚」字,把「亥」字.. 晉·葛洪《抱朴子》:「諺雲:『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 811
鯰魚上竹 比喻本想前進反而後退。 宋·歐陽修《歸田錄》:「君於仕宦,亦何異鯰魚上竹竿耶?」 727
如魚得水 好象魚得到水一樣。比喻有所憑借。也..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869
魚魚雅雅 形容車駕前行威儀整肅的樣子。 唐·韓愈《元和聖德詩》:「駕龍十二,魚魚雅雅。」 1134
淵魚叢雀 把魚趕進深潭,把雀趕到叢林。原比喻.. 《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鸇也;為.. 491
白魚赤烏 為祥瑞之兆。 《史記·周本紀》:「武王渡河,中流,白魚躍入王舟中,武王俯.. 88
牧豬奴戲 對賭博的鄙稱。 《晉書·陶侃傳》:「樗蒲者,牧豬奴戲耳!」 1130
狗豬不食其餘 食:吃。狗豬都不吃他剩下的東西。形.. 東漢·班固《漢書·元後傳》:「受人孤寄,乘便利時,奪取其國.. 115
泥豬疥狗 比喻卑賤或粗鄙的人。 無 57
泥豬癩狗 比喻卑賤或粗鄙的人。同「泥豬疥狗」。 無 50
泥豬瓦狗 比喻卑賤或粗鄙的人。同「泥豬疥狗」。 無 73
指豬罵狗 猶指桑罵槐。亦作「指雞罵狗」。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一回:「百般指豬罵狗,欺侮.. 61
照貓畫虎 比喻照著樣子模仿。 1994
爭貓丟牛 比喻貪小失大。 456
阿貓阿狗 舊時人們常用的小名。引申為任何輕賤.. 魯迅《我的第一個師父》:「這和名孩子為阿貓阿狗,完全是一樣.. 158
豺狼成性 象豺狼一樣凶惡殘暴成了習性。形容為.. 唐·駱賓王《為徐敬業討武氏檄》:「加以虺蜴為心,豺狼成性。」 497
豺狼當道 當道:橫在道路中間。比喻壞人當權。 《漢書·孫寶傳》:「豺狼橫道,不宜復問狐狸。」 578
豺狼之吻 比喻殘酷貪婪的官吏。 《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註:「使百姓困於豺狼之吻,一夫有.. 443
虎狼之勢 形容極兇猛的聲勢。 《淮南子·要略》:「孝公欲以虎狼之勢而吞諸侯。」 490
如狼牧羊 如同狼放養羊一般。比喻官吏殘酷地欺.. 《史記·酷吏列傳》:「寧成為濟南都尉,其治如狼牧羊。」 700
如狼似虎 象狼和虎一樣兇狠。比喻非常凶暴殘忍。 《尉繚子·武議》:「一人之兵,如狼似虎,如風如雨,如雷如霆.. 817
引狼入室 引:招引。把狼招引到室內。比喻把壞.. 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一折:「我不是引的狼來屋裡窩,尋的蚰.. 518
豺狼當路 比喻暴虐姦邪的人掌握國政。 《三國志·魏志·杜襲傳》:「方今豺狼當路而狐狸是先,人將謂.. 42
豺狼當塗 比喻暴虐姦邪的人掌握國政。 《晉書·熊遠傳》:「孝懷皇帝宮未反,豺狼當塗,人神同忿。」 39
豺狼橫道 橫道:橫在道路中間。比喻壞人當權。 《漢書·孫寶傳》:「豺狼橫道,不宜復問狐狸。」 41
豺狼虎豹 泛指危害人畜的各種猛獸。也比喻兇殘..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八回:「實在可怕的是豺狼虎豹。天晚了.. 88
豺狼野心 比喻壞人的狠毒用心。 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而操豺狼野心,潛包禍謀。」 42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來一害。 《金史·陳規傳》:「近雖遺官謙察,治其奸濫,易其疲軟,然代.. 41
拒狼進虎 比喻一害剛去,又來一害。同「拒虎進.. 無 71
如狼如虎 形容勇猛、猛烈。 《尉繚子·武議》:「一人之兵,如狼如虎,如風如雨,如雷如霆.. 60
引狼拒虎 比喻引進另一種惡勢力來抗拒原來的惡.. 無 55
引狼自衛 猶言引虎自衛。比喻企圖依仗惡人,結.. 無 45
幫虎吃食 比喻幫助惡人做壞事。 685
暴虎馮河 暴虎:空手搏虎;馮河:涉水過河。比.. 《詩經·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馮河;人知其一,莫知.. 2474
調虎離山 設法使老虎離開原來的山岡。比喻用計..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八回:「子牙公須是親自用調虎離.. 1020
惡虎不食子 即使凶惡的老虎也不吃自己生下的小老..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杭州龍華寺靈照真覺禪師》:「山僧失口.. 700
餓虎飢鷹 比喻兇殘貪婪。 《魏書·宗室暉傳》:「侍中盧昶,亦蒙恩眄,故時人號曰:『餓.. 709
餓虎撲食 象飢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一回:「餓虎撲食最傷人,蛟龍戲水.. 700
餓虎撲羊 象飢餓的老虎撲向食物一樣。比喻動作.. 明·洪楩《清平山堂話本·五戒禪師么紅蓮記》:「一個初侵女色.. 781
餓虎之蹊 比喻非常危險的處所。 《史記·刺客列傳》:「是謂委肉當餓虎之蹊也。」 624
二虎相鬥,必有一傷 兩只凶惡的老虎爭鬥起來,其中必有一.. 明·煙霞散人《斬鬼傳》第四回:「這叫做二虎相鬥,必有一傷,.. 1003
放虎歸山 把老虎放回山去。比喻把壞人放回老巢.. 晉·司馬彪《零陵先賢傳》:「璋遣法正迎劉備,巴諫曰:『備,.. 758
放虎自衛 放出老虎來保衛自己。比喻利用壞人而.. 晉·常璩《華陽國志·公孫述劉二牧志》:「此所謂獨坐窮山,放.. 450
風虎雲龍 虎嘯生風,龍起生雲。指同類事物相互.. 《周易·乾》:「雲從龍,風從虎。」 713
伏虎降龍 伏:屈服;降:用用威力使屈服。用威.. 657
官虎吏狼 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貪暴。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夢狼》:「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 550
狐虎之威 狐狸與老虎相互勾結而表現出來的威勢.. 458
畫虎成狗 畫老虎不成,卻成了狗。比喻模仿不到.. 《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 595
畫虎畫皮難畫骨 比喻認識一個人容易,了解一個人的內.. 1783
畫虎類狗 類:象。畫老虎不成,卻象狗。比喻模.. 《後漢書·馬援傳》:「效季良不得,陷為天下輕薄子,所謂畫虎.. 785
老虎頭上撲蒼蠅 比喻自己找死。 849
老虎頭上搔癢 比喻不自量力。 487
打鴨子上架 比喻強迫去做能力做不到的事。 602
趕鴨子上架 比喻強迫去做能力達不到的事情。 1678
打鴨驚鴛 比喻打甲驚乙。也比喻株連無罪的人。 明·梅鼎祚《昆化奴》第二折:「我不是要害你性命也,則怕打鴨.. 39
非驢非馬 不是驢也不是馬。比喻不倫不類,什麼.. 《漢書·西域傳下》:「驢非驢,馬非馬,若龜茲王,所謂騾也。」 902
騎驢覓驢 騎著驢去找別的驢。原比喻一面占著一..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八:「誦經不不見有無義,真似.. 874
黔驢技窮 黔:今貴州省一帶;技:技能;窮:盡..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757
黔驢之計 比喻虛有其表,本領有限。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 488
騎驢倒墮 形容太平之世。 典出宋·邵伯溫《聞見前錄》卷七:「華山隱士陳摶……常乘白騾.. 40
騎驢風雪中 用為苦吟的典故。同「騎驢索句」。 無 141
騎驢索句 後用為苦吟的典故。 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七載:「唐相國鄭綮雖有詩名,本無廊.. 41
騎驢吟灞上 用為苦吟的典故。同「騎驢索句」。 無 66
黔驢技孤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同「黔驢之技」。 無 46
黔驢之技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 唐·柳宗元《三戒·黔之驢》:「黔無驢,有好事者船載以入…….. 93
I. 問什麼什麼的成語
問什麼什麼的成語是:問心無愧
讀音:[ wèn xīn wú kuì ]
基本解釋
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詳細解釋
1. 【解釋】:問心:問問自己。捫心自問,毫無愧色。
2. 【出自】: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二回:「就是將來外面有點風聲,好在這錢不是老爺自己得的,自可以問心無愧。」
3.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賓語、定語;含褒義。
4. 【示例】:巴金《秋》:"只要你自己做事問心無愧,別的也不用去管了。"
造句:
1,我每天努力工作,用我的熱情,我的心血去培養祖國的花朵,我覺得~。
2,走正直誠實的生活道路,定會有一個問心無愧的歸宿。
3,對於人來說,問心無愧是最舒服的枕頭。,
4,哪怕全世界的人都恨你,都相信你壞,只要你自己問心無愧,你也不會沒有朋友的。
近義詞:理直氣壯 ,俯仰無愧, 心安理得, 仰不愧天, 衾影無慚
反義詞:做賊心虛 ,心中有愧, 上下其手 ,作賊心虛 ,心懷鬼胎
J. 機會很多的成語
不失時機 失:耽誤,錯過。時機:具有時間性的機會。不錯過當前的機會。指辦事要抓住適宜的時間和有利的機會。
出處:周恩來《關於黨的「六大」的研究》:「這時離國共分裂還有兩個月,如果……努力去做,還不失時機。」
藏器待時 器:用具,引伸為才能。比喻學好本領,等待施展的機會。
出處:《周易·系辭下》:「君子藏器於身,待時而動。」
乘機打劫 指利用機會掠奪錢財。
出處:清·張少南《臨安旬制記》引明·王思任《誅馬士英疏》:「以至文選職方,乘機打劫。」
乘時乘勢 舊指人應趁著機會、時勢,做一番事業。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雖有智慧,不如乘勢,雖有鎡基,不如待時。」
觸機便發 機:弓弩上的發箭器。原指弓弩上的發箭器,一經觸發,箭便射出。後亦指人遇到機會便要發作。
出處:《舊唐書·韋思謙傳》:「吾狂鄙之性,假以雄權,觸機便發,固宜為身災也。」
當面錯過 面對面地失去了機會。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一回:「洪太尉道:『我直如此有眼不識真師,當面錯過!』」明·洪應明《菜根譚·閑適》:「一起便覺,一覺便轉,此是轉禍為福、起死回生的關頭,切莫當面錯過。」
風雲際會 風雲:比喻難得的機會;際會:遇合。比喻有能力的人遇上好機會。
出處:《周易·乾·文言》:「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萬物睹。」漢·王充《論衡·偶會》:「良輔超拔於際會。」
逢場作戲 逢:遇到;場:演戲的場地。原指舊時走江湖的藝人遇到適合的場合就表演。後指遇到機會,偶爾湊湊熱鬧。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六:「竿木隨身,逢場作戲。」
逢機遘會 遭逢機會。
出處:明·王世貞《綱鑒會纂·宋紀》:「謀取者,逢機遘會,陽施陰設,而人莫覺,宋主祖是也。」
鳳鳴朝陽 朝陽:早晨的太陽。鳳凰在早晨的陽光中鳴叫。比喻有高才的人得到發揮的機會。
出處:《詩經·大雅·卷阿》:「鳳凰鳴矣,於彼高岡;梧桐生矣,於彼朝陽。」
龜冷支床 比喻壯志未酬,蟄居待時。
出處:《史記·龜策列傳褚少孫論》:「南方老人用龜支床足,行二十餘歲,老人死,移床,龜尚生不死。」
機不可失 機:機會;時:時機。好的時機不可放過,失掉了不會再來。
出處:五代·安重榮《上石敬瑭表》:「須知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機難輕失 指機會難得,稍縱即失。
掎挈伺詐 抓住人家過錯,等待機會來陷害。
出處:《荀子·富國》:「有掎挈伺詐,權謀傾覆,以相顛倒,以靡敝之。」
將機就機 利用順便的機會。
出處:《元曲選·柳毅傳書》:「今日雖不成這樁親事,後日還要將機就機,報答他的大恩。」
將機就計 利用機會施行計謀。
交臂失之 比喻遇到了機會而又當面錯過。
出處:《莊子·田子方》:「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與?」
交臂相失 猶言交臂失之。比喻遇到了機會而又當面錯過。
蛟龍得水 傳說蛟龍得水後就能興雲作雨飛騰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也比喻擺脫困境。
出處:《管子·形勢》:「人主待得民,而後成其威,故曰:蛟龍得水,而神可立也,虎豹得幽,而威可載也。」
可乘之隙 隙:空子,機會。可以被對方利用的弱點、空隙。
出處:宋·晁補之《雞肋集》:「當是時,皆有可乘之隙,而中國不可取。」
空穴來風 穴:孔、洞;來:招致。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機會傳開來。
出處:戰國·楚·宋玉《風賦》:「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窺間伺隙 窺:暗中觀察;伺:守候,等待機會。暗中觀察,准備伺機採取行動。
出處:漢·吾丘壽王《驃騎論功論》:「(秦)內用商鞅、李斯之謀,外用白起、王翦之兵,窺間伺隙,既並海內之後,以威力為至道,以權詐為要術。」
來日方長 來日:未來的日子;方:正。將來的日子還長著呢。表示事有可為或將來還有機會。
出處:宋·文天祥《與洪端明雲岩書》:「某到郡後,頗與郡人相安,日來四境無虞,早收中熟,覺風雪如期,晚稻亦可望,惟是力綿求牧,來日方長。」
樂天任命 猶言聽天由命。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也比喻碰機會,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出處:鄭振鐸《止水的下層》:「像這樣樂天任命的民族,我們將如之何呢?」
囊里盛錐 指讓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表現自己。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千古一時 喻指難得的機會。
出處:清·劉獻廷《廣陽雜記》卷四:「今天下之機杼在王,王若出兵以臨中原,天下響應,此千古一時也。」
千歲一時 猶千載一時。一千年才有這么一個時機。形容機會極其難得。
千載難逢 一千年裡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極其難得。
出處:《南齊書·瘐杲之傳》:「臣以凡庸,謬徼(僥)昌運,獎擢之厚,千載難逢。」唐·韓愈《潮州刺史謝上表》:「當此之際,所謂千載一時不可逢之嘉會。」
千載難遇 一千年裡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同「千載難逢」。
千載一逢 一千年裡也難碰到一次。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同「千載一遇」。
出處:《梁書·任昉傳》:「千載一逢,再造難答。」
千載一合 一千年才有這么一個時機。形容機會極其難得。同「千載一時」。
出處:《漢書·王襃賈傳》:「上下俱欲,歡然交欣,千載一合,論說無疑。」
千載一會 一千年才有一次機會。形容機會難得。
出處:漢·王褒《聖主得賢臣頌》:「千載一會,論說無疑。」
千載一日 猶千載一時。一千年才有這么一個時機。形容機會極其難得。
千載一時 一千年才有這么一個時機。形容機會極其難得。
出處:晉·王羲之《與會稽王箋》:「遇千載一時之運,顧智力屈於當年。」
千載一遇 一千年才可遇到一次。形容機會難得。
出處:《東觀漢記·耿況傳》:「耿況彭寵,俱遭際會,順時乘風,列為藩輔,忠孝之策,千載一遇也。」
稍縱即逝 縱:放;逝:消失。稍微一放鬆就消失了。形容時間或機會等很容易過去。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畫雲當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少縱即逝 縱:放;逝:消失。稍微一放鬆就消失了。形容時間或機會等很容易過去。
出處:宋·蘇軾《文與可畫畫雲當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失諸交臂 指當面錯過機會。
出處:見「失之交臂」。
時不可失 時:時機,機會;失:錯過。抓住時機,不可錯過。
出處:《戰國策·秦策四》:「臣聞敵不可易,時不可失。」
時來運來 本來處境不利,遇到機會,命運開始好轉。同「時來運轉」。
出處:清·姬文《市聲》第十七回:「阿大利時來運來,首先挑著糞擔,到租界出糞。」
時來運旋 本來處境不利,遇到機會,命運開始好轉。同「時來運轉」。
出處:明·王玉峰《焚香記·相決》:「問何年是你的運來時旋?」
適逢其會 適:正,恰好;會:時機。恰巧碰上那個機會或時機。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一回:「戾死樹木,也是適逢其會。」
適逢其時 恰巧碰上那個機會或時機。同「適逢其會」。
順水人情 利用機會順便給人的好處。也指不費力的人情。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九十九回:「守將和軍卒都受了賄賂,落得做個順水人情。」
天付良緣 付:給予。上天給予的美好姻緣或緣份。也指難得的好機會。同「天假良緣」。
出處:《群英類選·〈鮫綃記·鮫綃會合〉》:「到今日天付良緣重聚首。」
天假良緣 假:借。上天給予的美好姻緣或緣份。也指難得的好機會。亦作「天付良緣」、「天假因緣」、「天假其便」。
出處:明·高攀龍《答劉念台》:「況吾輩一室之中,自有千秋之業,天假良緣,安得當面蹉過。」
天假因緣 假:借。上天給予的美好姻緣或緣份。也指難得的好機會。同「天假良緣」。
出處:清·黃宗羲《復秦燈岩書》:「然其至非言可傳,天假因緣,或在異日。」
聽天由命 由:聽從,隨順。聽任事態自然發展變化,不做主觀努力。也比喻碰機會,該怎麼樣就怎麼樣。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續集》第二回:「死活存亡,聽天由命去罷。」
萬世一時 萬世才有這么一個機會。形容機會難得。
出處:《史記·吳王濞列傳》:「慧星出,蝗蟲數起,此萬世一時,而愁勞聖人之所起也。」
無隙可乘 隙:空子、機會;乘:利用。沒有空子可鑽。
出處:《宋書·律歷志下》:「臣其歷七曜,咸始上元,無隙可乘。」
相機而動 觀察時機,看到適當機會立即行動。
出處:《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度德而處之,量力而行之,相時而動,無累後人,可謂知禮矣。」
相機行事 相:察看;機:機會。觀察時機,看具體情況靈活辦事。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二回:「如此依計,往花榮軍前,密傳將令,相機行事。」
相失交臂 比喻機會錯過。
出處:《莊子·田子方》:「吾終身與汝交一臂而失之。」
心煩技癢 煩:煩燥;技癢:指某人想表現其技藝以顯示於人。形容擅長及愛好某種技藝,一遇機會就急於表現的情態。
出處:晉·潘岳《射雉賦》:「屏發布而累息,徒心煩而技癢。」
尋瑕伺隙 尋:找;瑕:玉上的斑點,比喻缺點;何:觀察,隙:空子,機會。找別人缺點,看是否有空子可鑽。指待機尋釁。
出處:魯迅《兩地書》四九:「此校學生曾起反對校長風潮,後雖平息,而常憤憤,每尋瑕伺隙,與辦事人為難。」
一時千載 一千年才遇到一次。極言機會難得。
出處:宋·秦觀《代回呂吏部啟》:「恭維某官望重本朝,才高當世,一時千載,韋平之遇已稀;四世五公,袁楊之興未艾。」
一線生機 線:微小;生機:生存的機會。還有一點兒生存的希望。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若借溫太真之事,為小人開一線生路,借范堯夫之言,為君子憂後來之禍,則失之矣。」
穎脫而出 穎,錐芒。言錐芒全部脫出。比喻有才能的人得到機會,即能全部顯現出來。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平原君曰:『夫賢士之處世也,譬若錐之處囊中,其末立見……』毛遂曰:『臣乃今日請處囊中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穎脫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用武之地 形容地形險要,利於作戰的地方。比喻可以施展自己才能的地方或機會。
出處:《晉書·姚襄載記》:「洛陽雖小,山河四塞,亦是用武之地。」
欲擒故縱 擒:捉;縱:放。故意先放開他,使他放鬆戒備,充分暴露,然後再把他捉住。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大人這里還不要就答應他,放出一個欲擒故縱的手段,然後許其成事。」
欲取姑予 姑:暫且;與:給與。要想奪取他些什麼,得暫且先給他些什麼。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鬆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
出處:《老子·三十六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
遇事生端 指好事者一有機會就借端興風作浪。
出處:《中國民間故事選·秧狀元》:「他常常遇事生端,專找岔子。」
遇事生風 原形容處事果斷而迅速。後指一有機會就挑拔是非,引起事端。
出處:《漢書·趙廣漢傳》:「見事風生,無所迴避。」
運開時泰 指時運吉利太平。
出處:明·梁辰魚《浣紗記·宴臣》:「台殿風微,山河氣轉,欣逢運開時泰。」
運旺時盛 時運旺盛。指運道很好。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六回:「我說你們放了他回去走走罷,你們斷不依我的話,如今只等他請出個運旺時盛的人來才罷。」
遭遇際會 猶言逢遇時機。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文帝紀》:「今吾德至薄也,人至鄙也,遭遇際會,幸承先王餘業,恩未被四海,澤未及天下,雖傾倉竭府以振魏國百姓,猶寒者未盡暖,飢者未盡飽。」
遭遇運會 猶言逢遇時機。同「遭遇際會」。
出處:《後漢書·公孫述傳》:「隗囂遭遇運會,割有雍州,兵強士附,威加山東。」
鑽天打洞 比喻利用一切機會鑽營。
出處:清·曾樸《孽海花》第二十二回:「那邊漁陽伯與郭掌櫃摩拳擦掌的時候,正這邊庄燕替章風孫鑽天打洞的當兒。」
坐失機宜 白白地失掉機會。
出處:清·昭槤《嘨亭雜錄·木果木之敗》:「兵家之事,宜於乘銳直進。若不審敵勢,坐失機宜,使兵心至於潰敗。雖欲振起,不易得也。」
坐失良機 不主動及時行動而失去好機會。
出處:清·昭槤《嘯亭雜錄·木果木之敗》:「若不審敵勢,坐失良機,使兵心至於潰敗。」
坐失事機 白白地失掉機會。
出處:王闓運《丁銳義傳》:「坐失事機,誰執其咎。」
入寶山而空回 寶山:聚藏寶物的山。進入滿藏寶物的山間卻空著手而回來。比喻雖遇到了很好的機會,卻一無所得。
出處:《先撥志始》卷下:「在婿固不敢厚望,入寶山而空回,想岳亦不能忘情也。」
人生何處不相逢 指人與人分手後總是有機會再見面的。
出處:宋·歐陽修《歸田錄》卷一:「若見雷州寇司戶,人生何處不相逢。」
英雄無用武之地 比喻有才能卻沒地方或機會施展。
出處:《資治通鑒·漢紀·獻帝建安十三年》:「英雄無用武之地,故豫州遁逃至此。」
將欲取之,必先與之 要想奪取些什麼,得暫且先給些什麼。指先付出代價以誘使對方放忪警惕,然後找機會奪取。
出處:《老子》三十六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