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舟對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成語

舟對什麼意思是什麼意思是什麼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19 16:55:55

A. 舟的成語是什麼

帶舟字的成語較多,舉一些常見的例子:
風雨同舟
【拼音】:fēng yǔ tóng zhōu

【解釋】: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一起與風雨搏鬥。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出處】:《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示例】:諸公熱誠毅力,十倍仲愷,當有善法,濟此艱難。庶幾~,危亡共拯。 ★廖仲愷《辭財政部長職通電》
【近義詞】:同舟共濟、休戚相關

【反義詞】:過河拆橋、背信棄義
【歇後語】:一條船上的難友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共患難

刻舟求劍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解釋】:比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靜止地看問題。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示例】: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膠柱鼓瑟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歇後語】:楚人過江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頭腦不靈活

木已成舟
【拼音】:mù yǐ chéng zhōu

【解釋】:樹木已經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示例】:事情到了這樣,可說~。姑少爺再不好,大小姐也只得耐著好好活下去。 ★巴金《春》二十
【近義詞】:覆水難收
【反義詞】:變幻莫測

【語法】:作謂語、定語、分句;指已成定局

逆水行舟
【拼音】:nì shuǐ xíng zhōu

【解釋】: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

【出處】:清·梁啟超《蒞山西票商歡迎會學說詞》:「夫舊而能守,斯亦已矣!然鄙人以為人之處於世也,如逆水許舟,不進則退。」

【示例】:即使目下還有點~,也只好拉纖。 ★魯迅《且介亭雜文·門外文談》
【近義詞】:知難而進、逆流而上
【反義詞】:知難而退、一帆風順

【歇後語】:向上游撐船
【語法】:作謂語、賓語;常與「不進則退」連用

破釜沉舟
【拼音】:pò fǔ chén zhōu
【解釋】: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

【示例】:只要我們有~的決心,就能克服學習上的各種困難。
【近義詞】:義無反顧、背水一戰、決一死戰

【反義詞】:優柔寡斷、瞻前顧後、舉棋不定
【歇後語】:項羽砸鍋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做事的決心很大
順水推舟
【拼音】:shùn shuǐ tuī zhōu

【解釋】: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順著某個趨勢或某種方便說話辦事。

【出處】:元·關漢《竇娥冤》第三折:「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原來也這般順水推船。」
【示例】:他若留我,樂得~。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回
【近義詞】:因勢利導、趁風使舵、順水推船
【反義詞】:橫生枝節、節外生枝
【歇後語】:懶漢不拉纖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順便行事

同舟共濟
【拼音】:tóng zhōu gòng jì

【解釋】:舟:船;濟:渡,過灑。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處】:《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示例】:通常在林海里人與人相遇,和在遠洋航海中~一樣,為什麼他竟這樣勢不兩立。 ★曲波《林海雪原》二十七

【近義詞】:患難與共、風雨同舟、同舟而濟
【反義詞】:反目成仇、各行其事
【歇後語】:一個船上的難友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齊心協力

載舟覆舟
【拼音】:zài zhōu fù zhōu

【解釋】:民眾猶如水,可以承載船,也可以傾覆船。比喻人民是決定國家興亡的主要力量。

【出處】:《荀子·王制》:「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此之謂也。」
【示例】:怨不在大,可畏惟人。~,報宜深慎。
★唐·魏徵《諫太宗十思疏》
【近義詞】: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語法】:作定語、分句;比喻民心向背的重要性
舟車勞頓
【拼音】:zhōu chē láo dùn

【解釋】:舟車:船與車,泛指一切水陸交通工具。勞頓:勞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勞困頓。

【出處】:錢鍾書《圍城》第二章:「那兩位記者都說:『今天方博士舟車勞頓,明天早晨到府聆教。』」

【示例】:等回到保定,因為~,公事又多,曾國藩的眼疾,越發重了,而歲尾年頭,不如意的事,紛至沓來。 ★高陽《慈禧全傳》第二部二七

......

B. 舟什麼妙什麼成語

沒有「舟什麼妙什麼」的成語。
舟中敵國 同船的人都成的敵人。比喻大家反對,十分孤立。
舟車勞頓 舟車:船與車,泛指一切水陸交通工具。勞頓:勞累疲倦。形容旅途疲勞困頓。
舟水之喻 舟:船。對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載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幫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來反抗推翻朝廷。

莫明其妙 說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情很奇怪,說不出道理來。
莫名其妙 說不出其中的奧妙。指事情很奇怪,說不出道理來。
曲盡其妙 曲:委婉,細致;盡:全部表達。把其中微妙之處委婉細致地充分表達出來。形容表達能力很強。
運用之妙,存乎一心 意思是擺好陣勢以後出戰,這是打仗的常規,但運用的巧妙靈活,全在於善於思考。指高超的指揮作戰的藝術。
匠心獨妙 匠心:精巧的構思。獨妙:獨到的巧妙。形容巧妙而獨具一格的藝術構思。亦作「匠心獨出」、「匠心獨運」。
見勢不妙 看到形勢不好。
埒才角妙 比才藝,爭最妙。
埒材角妙 比才藝,爭美妙。
窮極要妙 形容精妙到極點,多形容音樂。亦作「窮極其妙」、「窮妙極巧」。
曲盡奇妙 形容表達的技巧很高明。
談玄說妙 談論玄妙的事理。
體貼入妙 指體會領悟深刻細致,而使描寫或模仿巧妙逼真。
惟肖惟妙 形容描摹得十分生動逼真。
造微入妙 形容達到微妙的境界。

C. 一什麼舟的成語

風雨同舟 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一起與風雨搏鬥。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鴻毳沉舟 毳:鳥獸的細毛。鴻雁細毛雖輕,堆積過多也能使船沉沒。比喻小問題不解決,積累多了就要出大問題。
積羽沉舟 羽毛雖小,積多了也能把船壓沉。比喻小小的壞事積累起來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濟河焚舟 渡過了河,把般燒掉。比喻有進無退,決一死戰。
木已成舟 樹木已經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逆水行舟 逆著水流的方向行船。比喻不努力就要後退。
飄瓦虛舟 比喻憑空加害於人而又無從追究的事物。
破釜沉舟 比喻下決心不顧一切地干到底。
水可載舟,亦可覆舟 比喻在平時要想到可能發生的困難和危險。
順水推舟 順著水流的方向推船。比喻順著某個趨勢或某種方便說話辦事。
網漏吞舟 網:漁網,比喻法網;吞舟:吞舟的大魚,比喻大奸。網里漏掉吞舟大魚。比喻法律太寬,使重大的罪犯也能漏網...
吳越同舟 吳越:指吳國人和越國人。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
載舟覆舟 民眾猶如水,可以承載船,也可以傾覆船。比喻人民是決定國家興亡的主要力量。
中河失舟,一壺千金 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珍貴。
白魚登舟 為殷亡周興之兆。同「白魚入舟」。
敵國通舟 同船的人都成了敵人。比喻眾叛親離。

D. 成語,什麼舟什麼劍,葉什麼好什麼

答案:刻舟求劍,葉公好龍。
刻舟求劍

zhōu
qiú
jiàn
【解釋】比版喻不懂事物已發展變化而仍權靜止地看問題。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結構】連動式。
【用法】含貶義。多指做事不知進退;墨守成規;不懂得隨著客觀情況的變化來處理事情。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刻;不能讀作「kē」;劍;不能讀作「jiǎn」。
【辨形】劍;不能寫作「箭」。
【近義詞】守株待兔、墨守成規
【反義詞】看風使舵、見機行事
【辨析】~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變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重於「刻」和「求」;強調雖然主觀上努力;但不注意變化了的客觀情況;不能相應地採取適當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強調主觀上不努力;僅想坐守等待;僥幸得到意外收獲。
【例句】我們應當記取~的教訓;使我們的思想適應客觀形勢的變化。

E. 什麼什麼舟什麼成語

鹽梅舟楫 [yán méi zhōu jí]
生詞本
基本釋義
鹽和梅調和,舟和楫配合。比喻輔佐的賢臣。
出 處
元柯丹邱《荊釵記·春科》:「際風雲,鹽梅舟楫,一德務臣君。」

F. 風什麼什麼舟成語

風雨同舟
fēng yǔ tó來ng zhō自u
【解釋】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一起與風雨搏鬥。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出處】《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結構】偏正式。

【用法】多用作褒義。一般可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舟;不能讀作「dān」。

【辨形】舟;不能寫作「丹」。

【近義詞】同舟共濟、休戚相關

【反義詞】過河拆橋、背信棄義

【辨析】~和「同舟共濟」;都有「利害相同;同心協力;共度難關」的意思。但~偏重在「風雨」;共度難關;「同舟共濟」偏重在「共濟」;同心協力;互相幫助。

【例句】這對老夫妻已~幾十年;互相已深深了解。

G. 什麼什麼舟四字成語

風雨同舟、
破釜沉舟、
木已成舟、
朽竹篙舟、
小隙沉版舟、
騎馬乘舟、
載舟覆舟、
李郭同舟、
濟河焚權舟、
鴻毳沉舟、
吳越同舟、
虛船觸舟、
絕渡逢舟、
罔水行舟、
敵國通舟、
積羽沉舟、
一葉扁舟、
逆水行舟、
網漏吞舟、
一葉孤舟、
白魚入舟

H. 舟可以組什麼成語

與舟有關的成語

[鄭昭宋聾]鄭昭宋聾..
[舟水之喻]舟:船。對船和水的比喻,即水可以載舟,也可覆舟。老百姓可以幫助君王建立朝廷,也可以起來反抗推翻朝廷。
[中流失舟,一壺千金]壺:匏:一種瓜,形似葫蘆,佩帶在腰間可以渡河,南方稱為腰舟。比喻東西雖然輕微,用得到的時候便十分寶貴。

I. 舟字在水裡什麼成語

舟字在水裡的成語是:刻舟求劍

作者簡介

《呂氏春秋》是秦國丞相呂不韋主編的一部古代類網路全書似的傳世巨著,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二十多萬言。《呂氏春秋》是戰國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後)秦國丞相呂不韋組織屬下門客們集體編撰的雜家(儒、法、道等等)著作,又名《呂覽》。此書共分為十二紀、八覽、六論,共十二卷,一百六十篇,二十餘萬字。呂不韋自己認為其中包括了天地萬物古往今來的事理,所以號稱《呂氏春秋》。

呂不韋(292—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戰國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後任秦國丞相,衛國濮陽(今河南省濮陽縣城西南)人。前251年,秦昭襄王嬴稷薨,太子安國君繼位,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儲君嬴子楚繼位,即秦莊襄王,前249年以不韋為相國,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陽十萬戶,門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萬人。庄襄王卒,年幼的太子政立為王,呂不韋為相邦,號稱「仲父」,專斷朝政。命食客編著《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有八覽、六論、十二紀共20餘萬言,匯合了先秦各派學說,「兼儒墨,合名法」,故史稱「雜家」。書成之日,懸於國門,聲稱能改動一字者賞千金。此為「一字千金」。執政時曾攻取周、趙、衛的土地,立三川、太原、東郡,對秦王政兼並六國的事業有重大貢獻。後因嫪毐集團叛亂事受牽連,被免除相邦職務,出居河南封地。不久,秦王政復命讓其舉家遷蜀,呂不韋恐誅,乃飲鴆而死。(譯自《史記·呂不韋列傳》)

成語用法

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變通的人。多含貶義。

典故出處

在戰國時期由呂不韋組織門客編撰《呂氏春秋·察今》(又名《呂覽》全書的內容較雜,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學說,共分八覽、六論、十二紀。)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似你這樣尋根究底,便是刻舟求劍,膠柱鼓瑟了!

茅盾《致陳瑜清》:「有人提出新的解釋,蓋咬住一、二字,~以駁難,似已成風氣,真令人啼笑皆非也。」

成語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做事很死板,書上怎麼寫的他就怎麼做,甚至遇到事情別人怎麼做的,他也學著怎麼做,從沒想過變通一下。

有一次,他經過山林,看見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頭從手上飛脫,掉進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然後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著山上L的標記,很快在草叢里找到了斧頭。這位楚國人對樵夫仰慕不已。

這位楚國人喜愛劍術,總是隨身佩帶一把寶劍。一天,他搭乘一條渡船過江。他立在船舷邊,江兩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於美景的他不小心,讓那把寶劍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見他緊盯著劍掉下去的地方發呆。旁人勸他趕緊跳下江去打撈,這位楚國人卻笑著搖搖頭.他眼前浮現出樵夫刻記號的一幕。接著便鎮定地說:「別慌張!我自有妙法。」

只見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並且自言自語道:「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繼續前行,待船家停船時,這位楚人站起身,面對驚訝的目光,從容不迫地脫了衣服,從船舷邊所刻記號處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於是浮出水面撫摸著船邊的記號,如夢游般喃喃著:「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麼找不到了呢?」

這個可憐的楚國人就這樣被人們談論到今天。這是他的幸運呢,還是他的不幸?至少,知道了這個故事的我們是幸運的。

出處:《呂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逮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近義詞

守株待兔、墨守成規、鄭人買履、表水涉澭、引嬰投江、按圖索驥

反義詞

看風使舵、見機行事、隨機應變

成語辨析

「刻舟求劍」和「守株待兔」;都含有「拘泥不知變通;做根本做不到的事」的意思。但「刻舟求劍」重於「刻」和「求」;強調雖然主觀上努力;但不注意變化了的客觀情況;不能相應地採取適當的措施;「守株待兔」重在「守」和「待」;強調主觀上不努力;僅想坐守等待。

成語寓意

刻舟求劍是一個寓言故事演化而成的成語,一般比喻死守教條,拘泥成法,固執不知變通的意思。以靜止的眼光來看待變化發展的事物,必將導致錯誤的判斷。文中的楚人正是犯了這樣的錯誤。揭示道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世界上的事物,總是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不能憑主觀做事情。人不能死守教條。情況變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手段也要隨之變化,否則就會失敗。告誡人們不能片面、靜止、狹隘地看待問題。

J. 「什麼舟求什麼」是什麼成語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