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組詞什麼成語
1. 平字組詞有哪些成語
一:四平八穩[ sì píng bā wěn ]
1. 【解釋】:原形容身體各部位勻稱、結實。後常形容說話做事穩當。也形容做事只求不出差錯,缺乏積極創新精神。
2. 【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四回:「戴宗、楊林看裴宣時,果然好表人物,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穩,心中暗喜。」
3. 【示例】:總而言之,現在倘再發那些四平八穩的「救救孩子」似的議論,連我自己聽去,也覺得空空洞洞了。 魯迅《而已集·答有恆先生》
二:風平浪靜[ fēng píng làng jìng ]
1. 【解釋】:指沒有風浪。比喻平靜無事。
2. 【出自】: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八回:「有孩兒在這里,不要怕他,包管風平浪靜。 」
3. 【示例】:海闊天空,風平浪靜,紅日照遍了東方,白鷗在前後飛翔。田野《火燒島》
三:平分秋色[ píng fēn qiū sè ]
1. 【解釋】:比喻雙方各得一半,不分上下。
2. 【出自】:宋·李朴《中秋》詩:「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雲衢千里明。」(意思:月亮像一面鏡子般升起來,遙望天上中秋之夜的滿月,美得可以和整個天際相媲美。)
3. 【示例】:這場足球賽,兩隊勢均力敵,平分秋色,最後以1:1握手言和。
四:一馬平川[ yī mǎ píng chuān ]
1. 【解釋】:平川:地勢平坦的地方。能夠縱馬疾馳的一片廣闊平地。指廣闊的平原。
2. 【出自】:馮德英《苦菜花》第十章:「敵人圍得甚緊,村外又是一馬平川,敵人展開重火力,我們幾次沖鋒都被敵人壓回來了。」
3. 【示例】:這里一馬平川,連座小山也沒有。
五:歌舞昇平[ gē wǔ shēng píng ]
1. 【解釋】:昇平:太平。邊歌邊舞,慶祝太平。有粉飾太平的意思。
2. 【出自】:清·曾樸《孽海花》第六回:「但一班醉生夢死的達官貴人,卻又個個興高采烈,歌舞昇平起來。」
3. 【示例】:新年到了,大家歌舞昇平,普天同慶。
2. 則的組詞有哪些成語
否則、
實則、
守則、
四則、
分則、
附則、
細則、
罰則、
法則、
雖則、
准則、
定則、
通則、
鐵則
3. 待的組詞有哪些成語
待的組詞有哪些成語 :
嚴陣以待、
迫不及待、
以逸待勞、
拭目以待、
坐以待斃、
虛左以待、
嗷嗷待哺、
嚴以律己,寬以待人、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待價而沽、
企足而待、
指日可待、
守株待兔、
整裝待發、
待人接物、
以禮相待、
接人待物、
倚馬可待、
同等對待、
藏器待時、
韞玉待價、
待字閨中、
推誠相待、
掃榻以待、
不待蓍蔡、
蓄勢待發、
嗷嗷待食、
更待何時
4. 組詞有什麼成語有哪些
不成器 成王敗寇
成日成夜 成千成萬
成年累月 操翰成章
泛濫成災 得失成敗
滴水成冰 聚沙成塔
橛守成規 駕鶴成仙
積土成山 積少成多
積沙成灘 百無一成
抱成一團 畫虎不成
綠葉成陰 馬上功成
5. 識組詞有哪些成語
識組詞:見多識廣、不識大體、目不識丁、遠見卓識、一般見識。
識
部首:訁
筆畫:7
五行:金
繁體:識
五筆:YKWY
基本釋義:
1、認得:~字。相~。
2、知識:常~。學~。
3、見解;辨別力:很有見~。遠見卓~。
(5)准組詞什麼成語擴展閱讀:
說文解字:
片語詳解:
一、見多識廣
白話釋義:閱歷深,經驗多。
出處:《古今小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見多識廣,比男子漢眼力倒勝十倍。」
朝代:明
作者:馮夢龍
翻譯:閱歷深,經驗多。比男子漢眼睛力倒強十倍。
二、不識大體
白話釋義:大體:關系全局的道理。不懂得從大局考慮。
出處:《後漢紀》:「臣愚淺,不識大體。」
朝代:晉
作者:袁宏
譯文:微臣愚蠢,不懂得考慮大局。
三、目不識丁
白話釋義:後來形容人不識字說「不識一丁」或「目不識丁」。
出處:《容齋俗考》:「今人多用不識一丁字;謂祖《唐書》。」
朝代:宋
作者:洪邁
譯文:現在的人經常都用不識一丁字的說法。
四、遠見卓識
白話釋義:遠大的眼光,高明的見識。
出處:《玉堂叢話·調護》:「然遠見卓識,朔不可及也。」
朝代:明
作者:焦靖
譯文:遠大的眼光,高明的見識,還無法到達他的程度。
五、一般見識
白話釋義:同樣的見識、修養。不跟知識、修養較差的人爭執,叫做不跟他一般見識。
出處:《魯齋郎》第一折:「若知是我,怎麼敢罵,我不和你一般見識。」
朝代:元
作者:關漢卿
6. 錦字組詞有哪些成語
錦(漢字信息):。本意是中國漢字信息指絲織品,原意為精緻絲織品,多有美麗圖案。也泛指比喻色彩鮮艷華美的。
讀音:jǐn
中文名
錦
外文名
brocade, tapestry; embroidered[1]
字音
jǐn
注音
ㄐㄧㄣˇ
部首
釒
部外
8
筆畫
13
字形結構
左右結構
統一碼
9526
GBK
BDF5
鄭碼
PNLI
造字法
形聲
五筆
QRMH
筆順
ノ一一一フノ丨フ一一丨フ丨
四角
86727
筆順編號
3111532511252
漢字首尾分解
釒帛
基本字義:
1、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旗。~屏。~標。~綉(精美鮮艷的紡織品,喻美麗或美好,如「~~山河」、「~~前程)」。~上添花。
2、鮮明美麗:~霞。~緞。~箋。~雞(鳥,形狀和雉相似,雄的頭上有金色的冠毛,頸橙黃色,背暗綠色,雜有紫色,尾長,雌的羽毛暗褐色。飼養供玩賞)。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帛,金聲。本義:有彩色花紋的絲織品
錦,襄邑織文。——《說文》。朱駿聲按,染絲織成文章也。漢襄邑縣貢織文。」
皆奉玉錦束請覿。——《儀禮·聘禮》。註:「玉錦,錦之文纖縟者也。」
衣錦尚絅。——《禮記·中庸》
錦衣狐裘。——《詩·秦風·終南》
又如:錦囊(錦制的袋子);錦衾(錦制的大被);錦帆(錦制的帆);錦覆(以織錦遮掩羞丑,喻作美言庇護)
2、古指錦袍,引申為獎賞。
如:錦襕衣(華美的袈裟);錦衣紈絝(指華美服裝,也指豪華生活)
宋黃公紹《瀟湘神 端午競渡棹歌》十首錄三「最是玉蓮堂上好,躍來奪錦看吳兒。
」陳毅《贛南遊擊詞》「此日准備好身手,他年的戰場獲錦歸。」
3、舊時書信中的敬詞
如:錦念;錦注(書信用語。敬稱對方的關注。也稱錦念);錦郎(書軸的別名);錦素(書信)
魯迅《書信·致楊霽雲(一九三五年一月廿九日)》「此差足以慰錦注者也」
形容詞
1、比喻鮮艷華美的
沙鷗翔集,錦鱗游泳。——范仲淹《岳陽樓記》
又如:錦文(鮮明華麗的花紋);錦石(有色彩花紋的石頭);錦瑟(裝飾華麗的瑟);錦幣(鮮麗的彩帛)
2、在錦上綉花的
如:錦字
錦組詞:錦標 錦標賽 錦囊妙計 錦披 錦雞 錦衣衛 錦綉香山
帶錦字的成語:
衣錦還鄉 衣錦夜行 操刀制錦 穿花納錦
膏粱錦綉 迴文織錦 錦簇花團 錦囊還矢
7. 四組詞有哪些成語
四組詞的成語有:五湖四海、四平八穩、挑三揀四、丟三落四、四通八達
1、五湖四海
讀音:wǔ hú sì hǎi
釋義:指全國各地,有時也指世界各地。現有時也比喻廣泛的團結。
出處: 唐·呂岩《絕句》:「斗笠為帆扇作舟;五湖四海任遨遊。」
譯文:斗笠作為帆扇作為小舟,世界各地任君遨遊。
例句:來自五湖四海的人們,為了實現四化這個共同的目標,走到一起來了。
2、四平八穩
讀音:sì píng bā wěn
釋義:形容說話、做事、寫文章穩當,有時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錯,缺乏創新精神。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生得面白肥胖;四平八穩。」
譯文:長得白白胖胖,說話、做事穩當。
例句:這種四平八穩,怕出差錯的工作態度是不可取的。
3、挑三揀四
讀音:tiāo sān jiǎn sì
釋義:指挑挑揀揀,嫌這嫌那。
出處:近代徐特立《讓革命的紅旗世代相傳》:「他們一旦了解了過去的痛苦,就會懂得今天我們對工作挑三揀四是多麼不對!」
例句:不要養成挑三揀四的習慣。
4、丟三落四
讀音:diū sān là sì
釋義:形容馬虎或記憶力不好而好忘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七回:「俗話說的:『夯雀兒先飛』;省的臨時丟三落四不齊全。」
譯文:俗話說:「笨鳥先飛」,省的到跟前丟三落四忘事而記不齊全。
例句:老年人記憶力衰退,做事常常丟三落四,年輕人應體諒。
5、四通八達
讀音:sì tōng bā dá
釋義:四面八方都有路可通。形容交通方便。
出處:唐房玄齡《晉書·慕容德載記》:「滑台四通八達;非帝王之居。」
譯文:滑台交通方便,不是帝王居住的地方。
例句:武漢是中南地區交通樞紐,鐵道、公路、航線、水道,交通極為便利,四通八達。
8. 用「德」組詞,「德」字怎麼組詞,帶「德」字的成語有哪些
德的詞語
1、道德,;品行
2、:德意 ; 善意
3、;德政 ;良好的政治措施或政績
4、;德法 ;儒家謂合乎仁德的禮法
5、德厚;仁厚
德的成語
1、德薄望淺;謙詞 品德低下,名望輕微
2、德被四方;品德高尚,滿布天下
9. 成語組詞
迫不及待 急成語(點擊查看詳解) 解釋
心存芥蒂 〖解釋〗芥蒂:本指細小的梗塞物,後比喻心裡的不滿或不快。指心裡對人對事有怨恨或不愉快的情緒。
若釋重負 〖解釋〗形容緊張心情過去以後的的輕松愉快。同「如釋重負」。
愀然無樂 〖解釋〗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愀然不樂 〖解釋〗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怡志養神 怡養神志,使之安適愉快。
怡性養神 怡悅精神,使之安適愉快。
消愁釋憒 指消除煩悶,愉快身心。
爽心悅目 謂景色美麗,令人心情愉快。
神懌氣愉 形容歡欣愉快。
神頭鬼臉 ①形容不愉快的臉色。②喻蓬頭亂發,不加修飾。
開眉展眼 高興愉快的樣子。
不知老之將至 不知道老年即將來臨。形容人專心工作,心懷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安心樂業 指心緒安定,生活愉快。
安土樂業 安居本土,愉快地從事自己的職業。
安生樂業 猶安居樂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
走馬觀花 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走馬看花 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怡情悅性 怡:和悅愉快;悅:高興,愉快。使心情舒暢愉快。
娛心悅目 娛、悅: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暢。
怡然自得 怡然:安適愉快的樣子。形容高興而滿足的樣子。
一室生春 整個房間里充滿了愉快歡樂的氣氛。
心寬體胖 原指人心胸開闊,外貌就安詳。後用來指心情愉快,無所牽掛,因而人也發胖。
心曠神怡 曠:開闊;怡:愉快。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心悅誠服 悅:愉快,高興;誠:硬實。由衷地高興,真心地服氣。指真心地服氣或服從。
心廣體胖 廣:寬廣,坦率;胖:安泰舒適。原指人心胸開闊,外貌就安詳。後用來指心情愉快,無所牽掛,因而人也發胖。
說來話長
陶情適性
賞心悅目
如釋重負 。
滿面春風
哭喪著臉 。
歡聚一堂 。
和顏悅色。
怫然不悅
春風滿面 。
安居樂業
安家樂業
目不轉盯
專心致志
全神貫注
聚精會神
目不轉睛
一心一意
目不斜視、
一絲不苟
孜孜不倦
廢寢忘食
專心致志
手不釋卷
10. 組詞(要求:組成成語)
被發佯狂 (pī fà yáng kuáng)
解釋:佯:假裝。披頭散發,假做顛狂。多指古時避世超俗的狂士。
出處:《史記·宋世家》:「箕子被發佯狂而為奴。」
示例:王子比干,非不知箕子~以免其身也,然而樂直行盡忠以死節,故不為也。 ★《淮南子·齊俗訓》
解發佯狂 (jiě fà yáng kuáng)
解釋:解發:把頭發散開;佯:假裝。散開頭發假裝癲狂。
出處:漢·韓嬰《韓詩外傳》第六卷:「比干諫而死。箕子曰:『知不用而言,愚也;殺身以彰君之惡,不忠也。二者不可然且為之,不祥莫大焉!』遂解發佯狂而去。」
示例:
徙倚仿佯 (xǐ yǐ fǎng yáng)
解釋:徙倚:徘徊;仿佯:游盪不定。徘徊,游盪不定。
出處:《楚辭·哀時命》:「然隱憫而不達兮,獨徙倚而仿徉。」
示例:
佯風詐冒 (yáng fēng zhà mào)
解釋:猶言裝瘋賣傻。故意裝成瘋瘋癲癲,傻里傻氣。
出處: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你個弟子孩兒,吃了兩鍾酒,佯風詐冒,手之舞之的打我,你敢再來打我么?」
示例:
佯狂避世 (yáng kuáng bì shì)
解釋:佯:假裝;避世:指隱居不仕。假裝瘋顛,逃避世事。指封建士大夫逃避現實的一種消極處世態度。
出處:晉·常璩《華陽國志》卷十中:「費貽,字奉君,南安人也。公孫述時,漆身為厲,佯狂避世。」
示例:少不得借鑒著~,放浪形骸,以為遮飾地步。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四十一回
更多相關內容(同義詞、反義詞、歇後語、典故、成語故事、英文、日文等......)
佯輪詐敗 (yáng lún zhà bài)
解釋:指故意敗陣。
出處:
示例:
佯輸詐敗 (yáng shū zhà bài)
解釋:佯、詐:假裝。假裝敗下陣來,引人上當。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明日吾自引一千兵搦戰,卻佯輸詐敗,誘到北山之前,放炮為號,三面夾攻,必獲大勝。」
示例:劉、龔二人~,四散去了,雲長奪得州縣,安民已定,班師回許昌。 ★《三國演義》第二六回
佯為不知 (yáng wéi bù zhī)
解釋:佯:假裝。假裝不知道。
出處:《吳子·論將》:「其追北佯為不及,見其利佯為不知。」
示例:玉娘暗解其意,~,坐在廚下。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九
佯羞詐鬼 (yáng xiū zhà guǐ)
解釋:佯:假裝;詐鬼:騙人。假裝出一副害羞的樣子來騙人。形容作風造作,不老實。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七回:「幸他是個知書達禮的,雖是女兒,還不是那種佯羞詐鬼、一味輕薄造作之輩。」
示例:
詐敗佯輸 (zhà bài yáng shū)
解釋:詐、佯:假裝。假裝敗陣,引人上當。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五回:「林沖、花榮佔住吊橋,回身再戰,詐敗佯輸,誘引盧俊義搶入城中。背後三軍,齊聲吶喊。城中宋江等諸將,一齊兵變,接應入城。四方混殺,人人束手,個個歸心。」
示例:豬八戒料道不得贏他,對沙僧丟了個眼色,二人~,各拖兵器,回頭就走。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九回
2.俊
登崇俊良 (dēng chóng jùn liáng)
解釋:登:舉薦,推舉;崇:尊崇,尊重;俊良:才智優秀的人。推舉尊重有才識的人。
出處:唐·韓愈《進學解》:「拔去凶邪,登崇俊良。」
示例:
典則俊雅 (diǎn zé jùn yǎ)
解釋:端莊高雅而標致。
出處:《紅樓夢》第十四回:「一切張羅款待,都是鳳姐一人周全承應……[鳳姐]灑爽風流,典則俊雅,真是『萬綠叢中一點紅』了,——那裡還把眾人放在眼裡,揮霍指示,任其所為。」
示例:
俊傑廉悍 (jùn jié lián hàn)
解釋:俊秀出眾,廉潔不貪,精明強悍。
出處:唐·韓愈《柳子厚墓誌銘》:「俊傑廉悍,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示例:
賣弄俊俏 (mài nòng jùn qiào)
解釋:指婦女故意賣弄容貌美麗的輕佻行為。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扭捏著身子兒百般做作,來往向人前賣弄俊俏。」
示例:滕生~,連忙趨到跟前,劈面拜下去。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六
旁求俊彥 (páng qiú jùn yàn)
解釋:旁:廣;俊彥:才智過人的人。向各方面徵求賢才。
出處:《尚書·太甲上》:「旁求俊彥,啟迪後人。」
示例:
清麗俊逸 (qīng lì jùn yì)
解釋:指詩文清美新穎,不落俗套。
出處: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示例:工詞章,才思涌溢,發為歌詩,~。 ★《元史·吳師道傳》
清新俊逸 (qīng xīn jùn yì)
解釋:指詩文清美新穎,不落俗套。
出處:唐·杜甫《春日憶李白》詩:「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
示例:~,庾子山、鮑明遠也只如此。 ★明·梅鼎祚《玉合記·參成》
忍俊不禁 (rěn jùn bù jìn)
解釋:忍俊:含笑;不禁:無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發笑。
出處:唐·趙璘《因話錄》卷五:「櫃初成,周戎時為吏部郎中,大書其上,戲作考詞狀:『當有千有萬,忍俊不禁,考上下。』」
示例:大熊貓憨態可掬,小猴子頑皮可愛,使得周圍的大人們~,孩子們更是笑得前仰後合。
忍俊不住 (rěn jùn bù zhù)
解釋:忍不住笑。
出處:鄒韜奮《萍蹤寄語》二:「張君幽默健談,追述去年和他的夫人往甘肅時途中遇盜情形,令人忍俊不住。」
示例:
識時務者為俊傑 (shí shí wù zhě wéi jùn jié)
解釋:意思是能認清時代潮流的,是聰明能乾的人。認清時代潮流勢,才能成為出色的人物。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裴松之注引晉習鑿齒《襄陽記》:「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
示例:語曰:「~。」我願今日的三民主義者記取此語。 ★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
3.峻
崇山峻嶺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解釋:崇:高;峻:山高而陡。高大險峻的山嶺。
出處:晉·王羲之《蘭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
示例:唐敖一心記掛夢神所說名花,每逢~,必要泊船,上去望望。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回
崇山峻嶺 (chóng shān jùn lǐng)
解釋:連綿起伏的高山。
出處:《宣和畫譜·趙令穰》:「使周覽江、浙、荊、湘重山峻嶺,江湘溪澗之勝麗,以為筆端之助,則亦不減晉宋流輩。」
示例:周而復《白求恩大夫》二:「第二天,這一小隊人馬進入~的雁北。」
崇山峻嶺 (cóng shān jùn lǐng)
解釋:無數高大險峻的山嶺。
出處: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在礦井裡》:「煤礦的空中索道,越過了叢山峻嶺。」
示例:鐵路穿過~,來到這個小山村。
叢山峻嶺 (cóng shān jùn lǐng)
解釋:叢:聚集;竣:高大。無數高大險峻的山嶺
出處:吳運鐸《把一切獻給黨·在礦井裡》:「煤礦的空中索道,越過了叢山峻嶺。」
示例:鐵路穿過~,來到這個小山村
砥廉峻隅 (dǐ lián jùn yú)
解釋:峻:高峭。通過磨礪,使可分解更加分明。比喻磨煉自己使品行更加端正。
出處:《禮記·儒行》:「近文章,砥礪廉隅。」
示例:汝之守,足以~,而不刓於玩也。 ★明·唐順之《方硯銘》
雕牆峻宇 (diāo qiáng jùn yǔ)
解釋:彩繪的牆壁和高大的屋宇。形容居處豪華奢侈。同「峻宇雕牆」。
出處:《周書·武帝紀下》:「非直雕牆峻宇,深戒前王,而締構弘敞,有逾清廟。」
示例:是有~,列冠蓋於宜城;塞陌填街,考春秋於太學。 ★唐·楊炯《遂州長江縣孔子廟堂碑》
風骨峭峻 (fēng gǔ qiào jùn)
解釋:峭峻:山又高又陡。形容人很有骨氣,剛直不阿。也比喻詩文書畫雄健有力的風格。
出處:唐·韓愈《感春》詩:「孔丞別我適臨汝,風骨峭峻遺塵埃。」
示例:
風儀嚴峻 (fēng yí yán jùn)
解釋:風儀:風度和儀容。風度儀容莊重嚴肅。
出處:
示例:
高風峻節 (gāo fēng jùn jié)
解釋:高風:純潔清高的風格;峻節:堅定不移的節操。形容高尚堅貞的風骨節操。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從話後集》卷一:「余謂淵明高風峻節,固已無愧於四皓,然猶仰慕之,尤見其好賢尚友之情也。」
示例:
高山峻嶺 (gāo shān jùn lǐng)
解釋:峻:山高而陡。又高又險的山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八十六回:「眾人打一看時,四面盡是高山,左右是懸崖峭壁,只見高山峻嶺,無路可登。」
示例:三峽之中,唯巫峽最長。兩岸都是~,古木陰森,映蔽江面,止露得中間一線的青天。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五卷
4.竣
清曹竣府 (qīng cáo jùn fǔ)
解釋:曹:官府。庄嚴肅靜的官府。
出處:宋·王讜《唐語林·方正》:「朝廷上下相蒙,善惡同政。清曹竣府,為鼠輩養資,豈所以裨政邪?」
示例:
5.戳
戳脊樑骨 (chuō jí liáng gǔ)
解釋:在背後指責議論。
出處:
示例:小心別人在背後~。
戳無路兒 (chuō wú lù ér)
解釋:搗鬼,無中生有的挑撥。
出處:
示例:請不要~了。
戳心灌髓 (chuō xīn guàn suǐ)
解釋:刺心並深入骨髓。形容刻毒得使人難以忍受。
出處:宋文茂《李班長學文化》:「秀英見祝懷成坐在一邊戳心灌髓地說風涼話,怕又挑起事來。」
示例:
指指戳戳 (zhǐ zhǐ chuō chuō)
解釋:指在人背後用手指點講說。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四十一回:「改扮停當,就從開封府角門內,大搖大擺的出來,招的眾人無不嘲笑……三三兩兩。在背後指指戳戳。」
示例:
6.戮
鞭墓戮屍 (biān mù lù shī)
解釋:鞭:鞭打;戮:殺戮。把死人從墓里挖出來,加以鞭打和殺戮。形容報恨雪恥的極端舉動。
出處:《史記·伍子胥列傳》:「及吳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屍,鞭之三百,然後已。」
示例:~,以舒其憤。 ★《後漢書·蘇不韋傳》
朝施暮戮 (zhāo shī mù lù)
解釋:施:施行;戮:殺戮。早上發令晚上殺戮。形容實行高壓手段。
出處:《新唐書·柳澤傳》:「故政不常、令不一,則奸詐起而暴亂生焉,雖朝施暮戮,而法不行矣。」
示例:
殫謀戮力 (dān móu lù lì)
解釋:竭盡智謀和精力。
出處:《誠意伯文集·贈謚太師文成誥》附《禮部會議》:「誠意伯劉基……同徐達、湯和輩殫謀戮力,奉翊我太祖高皇帝,削平海內,奄有中原。」
示例:
杜郵之戮 (dù yóu zhī lù)
解釋:杜郵:古地名,在今陝西省咸陽市;戮:殺。指忠臣無辜被殺。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白起王翦列傳》:「武安君既行,出咸陽西門十里,至杜郵……秦王乃使使者賜之劍,自裁。」
示例:夫孝子疑於屢至,市虎成於三夫,若不詳察真偽,忠臣將復有~矣。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傅燮傳》
戮力齊心 (lù lì qí xīn)
解釋:戮力:並力,合力。指齊心協力。同「戮力同心」。
出處:《梁書·王僧辯傳》:「卿志格玄穹,精貫白日,戮力齊心,芟夷逆丑。」
示例:
戮力同心 (lù lì tóng xīn)
解釋:戮力:並力;同心:齊心。齊心合力。
出處:《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示例:以為足下當~,匡翼漢室,而陰謀不軌,以身試禍,豈不痛哉。 ★《三國志·魏志·袁術傳》
戮力一心 (lù lì yī xīn)
解釋:戮力:並力,合力。指齊心協力。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國語·晉語四》:「吾先君武公與晉文侯戮力一心,股肱周室,夾輔平王。」
示例:中國籌邊之要,在中外上下~,精求自強之術而勉行之。 ★清·薛福成《籌洋芻議·邊防》
戮力壹心 (lù lì yī xīn)
解釋:戮力:並力,合力。指齊心協力。同「戮力同心」。
出處:《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臧昭伯率從者將盟,載書曰:『戮力壹心,好惡同之。』」
示例:
明刑不戮 (míng xíng bù lù)
解釋:指刑罰嚴明,人民就很少犯法而被殺。
出處:《商君書·賞刑》:「故禁奸止過,莫若重刑;刑重而必得,則民不敢試,故國無刑民。國無刑民,故曰:『明刑不戮。』」
示例:
駢首就戮 (pián shǒu jiù lù)
解釋:指一並被殺。
出處:明·徐復祚《投梭記·哭友》:「可憐周戴二兄,不聽吾言,果然駢首就戮。」
示例:我偏師一出,即望風奔潰,~,曾未見有抗螳臂以當車轍者。 ★清·宋學洙《張文忠公遺事》
7.銳
被甲執銳 (pī jiǎ zhí ruì)
解釋:被:通「披」,穿戴;甲:鎧甲;執:拿著;銳:兵器。穿著堅固的盔甲,拿著銳利的武器。
出處:漢·荀悅《漢紀·文帝紀》:「已而之細柳軍,軍吏被甲執銳,榖弓弩持滿。」
示例:
被堅執銳 (pī jiān zhí ruì)
解釋:穿堅固甲胄,握銳利武器。謂上陣戰斗或作好戰斗准備。
出處:漢·班固《漢書·高帝紀》:「前日天下大亂,兵革並起,萬民苦殃,朕親被堅執銳,自帥士卒,犯危難,平暴亂,立諸侯,偃兵息民,天下大安,此皆太公之教訓也。」
示例:其將帥首鼠兩端,唯利是視,孰能~,長驅深入,系馬埋輪,奮不顧命,以先士卒者乎!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六十九
避其銳氣 (bì qí ruì qì)
解釋:其:他的;銳氣:勇猛的氣勢。避開敵人的旺盛氣勢,等敵人疲憊鬆懈時再狠狠打擊。
出處:春秋·齊·孫武《孫子·軍爭》:「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示例:我們要~,智取這個無名高地。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bì qí ruì qì,jī qí ò guī)
解釋:其:他的;銳氣:勇猛的氣勢;惰:鬆懈善於用兵之人,總是避開敵人初來時的氣勢,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
出處:春秋·齊·孫武《孫子·軍爭》:「故善用兵者,避其銳氣,擊其惰歸,此治氣者也。」
示例:孫子說的『~』,就是指的使敵疲勞沮喪,以求減殺其優勢。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藏鋒斂銳 (cáng fēng liǎn ruì)
解釋:比喻不露鋒芒。同「藏鋒斂鍔」。
出處:清·李漁《比目魚·竊發》:「俺山大王前次出兵……被他伏下火攻,燒壞我許多猛獸,只得逃入深山,藏鋒斂銳,休息了半年,才覺得精還力復。」
示例:
長他人銳氣,滅自己威風 (zhǎng tā rén ru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
解釋:長:助長。指助長別人的聲勢,輕視自己的力量。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110回:「吾何畏彼哉,公等休長他人銳氣,滅自己威風。」
示例:
齒少氣銳 (chǐ shǎo qì ruì)
解釋:指年輕氣盛,銳意進取。
出處:宋·王禹偁《答丁謂書》:「夫剛直之名,吾誠有之。蓋嫉惡過當,而賢、不肖太分,亦天性然也。而又齒少氣銳,勇於立事,今四十有三矣。」
示例:
齒少心銳 (chǐ shǎo xīn ruì)
解釋:指年輕氣盛,銳意進取。
出處:唐·柳宗元《上門下李夷簡相公陳情書》:「宗元曩者齒少心銳,徑行高步,不知道之艱以陷於大厄。」
示例:
沖鋒陷銳 (chōng fēng xiàn ruì)
解釋:猶言沖鋒陷陣。
出處:清·王韜《瓮牖餘談·張秉中事》:「前隊二千人皆用洋槍,沖鋒陷銳,發無不中,號之曰:『此張家背嵬軍也。』」
示例:
沖堅毀銳 (chōng jiān huǐ ruì)
解釋:沖破敵人堅固的營壘,摧毀敵人精銳的部隊。形容軍隊銳不可當。也形容攻克難關。
出處:《孫臏兵法·威王問》:「錐行者,所以沖堅毀銳也。」
示例:
8.蛻
殘屍敗蛻 (cán shī bài tuì)
解釋:殘:破損的;敗:敗壞了的;蛻:昆蟲脫的皮。殘損的屍體,敗壞了的軀殼。形容腐爛的骸骨。
出處:清·洪升《長生殿·冥追》:「就是果然埋下呵,還只怕這殘屍敗蛻……」
示例:
蟬蛻龍變 (chán tuì lóng biàn)
解釋:蟬蛻:幼蟬化為成蟬時所脫下的皮。比喻解脫而進入更高境界。
出處:晉·夏侯湛《<東方朔畫贊>序》:「蟬蛻龍變,棄俗登仙。」
示例:
蟬蛻蛇解 (chán tuì shé jiě)
解釋:蟬蛻:幼蟬化為成蟬時所脫下的皮;解:脫。蟬脫殼,蛇換皮。比喻解脫而進入更高境界。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精神訓》:「若此人者,抱素守精,蟬蛻蛇解,游於太清,輕舉獨往。」
示例:
今蟬蛻殼 (jīn chán tuì ké)
解釋:金蟬脫殼。今,通「金」。指使用計謀而逃脫。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回:「被小將使一個金蟬脫殼之計,撤身得空,把這和尚拿來,奉獻大王,聊表一餐之敬。」
示例:他使用~之計才得以脫身
蛻故孳新 (tuì gù zī xīn)
解釋:蛻:脫去;孳:新芽。指去舊生新。
出處:黃人《<清文匯>序》:「有一代之政教風尚,則有一代之學術思想,蛻故孳新,瞬息不可復省,而有為之攝影者曰史,而有為之留聲者曰文。」
示例:
蛻化變質 (tuì huà biàn zhì)
解釋:蛻化:蟲類脫皮變化。比喻人墮落變壞。
出處:魏巍《東方》第六部第13章:「最後還說我是什麼蛻化變質分子,被糖衣炮彈擊中的分子,把我一腳踢出門外。」
示例:他已經~,晚節不保。
9.悅
勃然不悅 (bó rán bù yuè)
解釋:勃然:突然地;悅:高興。形容人突然不高興的樣子。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告子下》:「慎子勃然不悅曰:『必則滑厘所不識也。』」
示例:他~,讓我們感到莫明其妙。
怫然不悅 (fú rán bù yuè)
解釋:怫然:憂愁或憤怒的樣子;悅:愉快,高興。憤怒,很不愉快。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曾西艴然不悅。」
示例:他~地走出了教室
艴然不悅 (fú rán bù yuè)
解釋:非常生氣。艴fú然,也作怫然,生氣時表現一付臉色難看的樣子。
出處:典自《孟子·公孫丑上》[孟子]曰:「然則吾子與管仲孰賢?」曾西艴然不悅,曰:「爾何曾比予於管仲!……」
示例:
和容悅色 (hé róng yuè sè)
解釋:形容和善可親。同「和顏悅色」。
出處:《紅樓夢》第六八回:「那鳳姐卻是和容悅色,滿嘴裡『好妹妹』不離口。」
示例:[張姑娘]先~,低聲下氣的叫了聲姐姐。 ★《兒女英雄傳》第二五回
和顏悅色 (hé yán yuè sè)
解釋:顏:面容;悅:愉快;色:臉色。臉色和靄喜悅。形容和善可親。
出處:《論語·季氏》:「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損也。」邢昺疏:「善柔,謂面柔,和顏悅色以誘人者也。」
示例:申子平急上前,~的把原委說了一遍。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八回
近悅遠來 (jìn yuè yuǎn lái)
解釋:使近處的人受到好處而高興,遠方的人聞風就會前來投奔。舊指當權者給人恩惠,以便籠絡人心。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子路》:「葉公問政,子曰:『近者說(悅),遠者來。』」
示例:民間客店門外經常寫著『安寓客商,仁宦行台』與『~,賓至如歸』之類的字樣。 ★李克非《京華感舊錄·千里客來投》
兩心相悅 (liǎng xīn xiāng yuè)
解釋:兩心:雙方的心意。形容兩相愛悅。
出處:漢·焦延壽《易林·小過》:「兩心相悅,共其柔筋。」
示例:
眉飛色悅 (méi fēi sè yuè)
解釋:形容人非常得意興奮的樣子。
出處:臧克家《迎春辭》:「大夥兒聚在一塊把希望敘說,激情滿懷,眉飛色悅,打倒了『四人幫』,心裡多麼快活!」
示例:
悶悶不悅 (mèn mèn bù yuè)
解釋:悶悶:心情不舒暢,心煩;悅:愉悅。形容心情煩悶不快活。
出處:明·郭勛《英烈傳》第24回:「『只可惜他落在別國,倒在此處做了對頭。奈何,奈何!』悶悶不悅,這也不題。」
示例:惟蒯公~。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18卷
目挑心悅 (mù tiāo xīn yuè)
解釋:指眉眼傳情,兩心相悅。
出處:明·汪道昆《高唐夢》:「說甚麼目挑心悅;便教他毛嬙、西子,總非同列。」
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