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的缺點寫什麼成語是什麼成語
Ⅰ 把自己的缺點和想法主動告訴別人,用什麼成語來概括
開誠布抄公:【基本解釋】:指以誠心襲待人,坦白無私。
【拼音讀法】:kāi chéng bù gōng
【使用舉例】:上頭的公事是叫地方官時時接見商人,與商人~,聯絡一氣。(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四回)
【近義片語】:待人以誠、開誠相見、襟懷坦白
【反義片語】:勾心鬥角、爾虞我詐
【使用方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成語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評》:「開誠心,布公道。」
【歇後語】:包大人的告示
Ⅱ 描寫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的好的成語有哪些
痛改前非tòng gǎi qián fēi
【解釋】:痛:徹底;非:錯誤。徹底改正以前版所犯的錯誤。
【出自】:明權·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痴公子很使噪脾錢》:「你痛改前非,我把這所房子與你夫妻兩個住下。」在中學課文《俗世奇人》里的《好嘴楊巴》:「小的一定痛改前非!」也出現過
【示例】:在政策的感召下,他決心痛改前非,重新做人。
【近義詞】:悔過自新、改過自新
【反義詞】:不思悔改、死不改悔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Ⅲ 什麼成語或俗語形容一個人在說人家缺點,但是他自己
【成語】: 五十步笑百步
【拼音】: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解釋】: 作戰時回後退了五十步的答人譏笑後退了百步的人。比喻自己跟別人有同樣的缺點錯誤,只是程度上輕一些,卻毫無自知之明地去譏笑別人。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Ⅳ 描寫人缺點的成語
趾高氣揚、自以為是、狂悖無道、目空一切、不可一世
一、趾高氣揚
白話釋義專:形容驕傲屬自滿,得意忘形的樣子。
朝代:春秋
作者:左丘明
出處:《左傳·桓公十三年》:「舉趾高,心不固矣
翻譯:驕傲自滿,心裡得意忘形
二、自以為是
白話釋義:認為自己的看法和做法都正確,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朝代:春秋
作者:孟子
出處:《孟子·盡心下》:「謂自以為是,不受人之。」
翻譯:認為自己是對的,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三、狂悖無道
白話釋義:狂妄猖獗,蠻不講理。
朝代:清
作者:蒲松齡
出處:《漢書·五行志》:「大洪楊先生漣;微時為楚名儒;狂悖無道。」
翻譯:大洪的楊漣,年輕時是楚國的一名儒士,狂妄猖獗,蠻不講理
四、目空一切
白話釋義:一切都不放在眼裡。形容狂妄自大,誰都看不起。
朝代:清
作者:李汝珍
出處:《鏡花緣》:「但他恃著自己學問;目空一切;每每把人不放在眼內。」
五、不可一世
白話釋義:自以為在當代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形容狂妄自大到了極點。
朝代:宋
作者:羅大經
出處:《鶴林玉露補遺》第十五卷:「王荊公少年;不可一世士。」
翻譯:王荊公少年時,自以為在當代沒有一個人能比得上他
Ⅳ 用語言文字來掩蓋自己的缺點,成語形容是什麼
文過飾非
wén guò shì fēi
【解釋】文、飾:掩飾;過、非:錯誤。用專漂亮的言詞掩屬飾自己的過失和錯誤。
【出處】《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莊子·盜跖》:「辯足以飾非。」唐·劉知幾《史通·惑經》:「豈與夫庸儒末學,文過飾非,使夫問者緘辭社口,懷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結構】聯合式。
【用法】用作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正音】飾;不能讀作「sì」。
【辨形】文;不能寫作「紋」。
【近義詞】諱疾忌醫、塗脂抹粉
【反義詞】欲蓋彌彰
【辨析】~和「諱疾忌醫」都有隱瞞自己的缺點錯誤的意思。但~側重於「文」、「飾」;指用各種理由、借口來掩飾自己的錯誤和缺點;而「諱疾忌醫」側重於「忌醫」;比喻怕人批評;不肯接受幫助。
【例句】
(1)犯了錯誤不改;反而~;就會犯更大的錯誤。
(2)張明並不是那種~;拒不接受別人批評的人。
Ⅵ 描寫「認識到自己的缺點和錯誤」的成語有哪些
有:翻然改悔、知過必改、如夢初覺、悔過自新、翻然悔過
Ⅶ 有什麼成語可以形容人的缺點
好吃懶做
不勞而獲
信口開河
胡說八道
以訛傳訛
拈輕怕重
墨守陳規
頑固不化
固執己見
自私自利
唯利是圖
忘恩負義
粗心大意
半途而廢
Ⅷ 自己有缺點但不讓別人說,應該用什麼成語
諱疾忌醫,隱滿疾病不願就醫。也就是自己有缺點但不讓別人說。
Ⅸ 自己本身就有的缺點就不要嘲笑別人的成語叫做什麼
五十步笑百步
wǔ shí bù xiào bǎi bù
[釋義] 敗逃五十步的人譏笑敗逃一百步的人。比內喻缺點或錯容誤性質相同,只有情節或重或輕的區別。
[語出] 先秦·孟軻《孟子·梁惠王上》:「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後止,或五十步而後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則何如?」
[用法] 復句式;作賓語、分句;含貶義
[例句] 聞一多《什麼是儒家》:「孔子的見地還是遠點,但比起冉求,也不過是以~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