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用數字表示什麼意思是什麼成語是什麼意思
『壹』 看數字猜成語是什麼意思
比如一個3一個2,就是三心二意
『貳』 看圖猜成語數字4567是什麼意思
心中有數
xīn zhōng yǒu shù
【解釋】對情況和問題有基本的了解,處理事情有一定把握回。
【出處】馮德英《迎春答花》第八章:「春玲要先同儒春談一次,摸摸他的底,心中有數,為她去和老東山交鋒做准備。」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
【正音】數;不能讀作「sù」。
【近義詞】知己知彼、胸有成竹
【反義詞】心中無數、一無所知
【例句】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做到~;只有這樣;才有成功的可能。
【英譯】know what's what
『叄』 含有數字的成語有哪些意思是什麼
1 四紛五落 形容分散零亂。同「四分五落」。
2 五尺豎子 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稱。
3 五勞七傷 泛指虛弱多病。
4 五色無主 五色:指人臉上的神采;無主:無法主宰。
5 四通五達 四通八達。形容交通暢達無阻。
6 三智五猜 比喻用盡心思,多方猜測。
7 折腰五斗 折腰:彎腰。五斗:五斗米。為五斗米而彎腰。比喻忍受屈辱。亦作「折腰升斗」。
8 五羖大夫 羖:公羊。特指春秋虞有賢才的大夫百里奚。
9 五經掃地 五經:借指文人。把文人的臉都丟盡了。
10 五行並下 形容閱讀的速度極快。
11 五行俱下 指讀書敏捷神速。
12 三葷五厭 泛指葷腥食物。
13 五尺之僮 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稱。同「五尺之童」。
14 五鬼鬧判 許多小鬼戲弄判官。劇目名。舊時也比喻居上位者被對自己不滿或輕蔑的人所戲弄。
15 五陵英少 指京都富豪子弟。同「五陵年少」。
16 五體投誠 比喻佩服到了極點。同「五體投地」。
17 三環五扣 形容捆綁結實。
18 三回五次 指多次。
19 五親六眷 指各種關系的親眷。
20 五心六意 形容心思不定。
21 五穀不升 莊稼不生長。指災荒之年。
22 五冬六夏 猶言不論寒暑。不管什麼時候。
23 五短身材 指人的身材矮小。
24 五尺童子 五尺:古代尺短,所以以五尺指兒童的身高。
25 五侯七貴 泛指達官顯貴。
26 五合六聚 比喻屢次聚合到一起。
27 伸手不見五指 形容光線非常暗,看不見四周圍的事物。
28 四山五嶽 泛指四面八方各個地區。
29 三牲五鼎 舊時形容祭品豐盛。後來也形容食物美好。
30 五申三令 三令五申。指再三告誡。
31 五雀六燕 比喻雙方輕重相差不多。
32 三屍五鬼 比喻奸佞之臣。
33 五尺之童 指尚未成年的兒童。古尺短,故稱。
34 四分五剖 四分五裂。形容分散,不統/一。
35 五陵年少 指京都富豪子弟。 尹雪艷總也不老。
36 五里霧中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37 五行八作 泛指各行各業。
38 五內如焚 五內:五臟;俱:都;焚:燒。五臟都象著了火一樣。形容象火燒得一樣。比喻非常焦急。
39 十風五雨 十天一刮風,五天一下雨。形容風調雨順,氣候適宜。
40 三貞五烈 封建社會用來贊譽婦女的貞烈。同「三貞九烈」。
41 五鼎萬鍾 指高官厚祿。
42 連三接五 猶言接連不斷。
43 一目五行 猶一目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44 咸五登三 指帝德廣被,同於五帝而超於三王。
45 三湯五割 泛指烹飪之事。也指各種餚饌。
46 五石六鷁 後用以比喻記述准確或為學縝密有序。
47 三老五更 相傳古代統治者設三老五更,以尊養老人。
48 五大三粗 形容人高大粗壯,體格魁梧。
49 五世其昌 世:代;其:時間副詞,交要。五世之後,子孫昌盛。舊時用於祝人新婚。
50 三朝五日 指三、五天。
『肆』 「數字成語」是什麼意思
表示實實在在,不可更改時用 ( 一是一,二是二 )
表示做事考慮不周到,幹了再說時用 ( 一不做,二不休 )
表示一樣東西兩人平分時用 ( 二一添作五 )
表示某人幹事麻利時用 ( 三下五除二 )
表示差不多時用 ( 八九不離十 )
表示某人打小算盤時用 ( 小九九 )
表示歸根到底時用 ( 九九歸一 )
表示把握大時用 ( 十有八九 )
表示很不容易時用 ( 九牛二虎之力 )
表示信心十足時用 ( 十拿九穩 )
表示距離遠時用 ( 十萬八千里 )
一心一意、一分為二、不三不四(三心二意)、四面八方、四通八達、 五光十色(五顏六色)、六神無主、七零八落(七上八下)、五花八門、半斤八兩、九牛一毛、九死一生、九牛二虎之力
(2)十全十美(十萬火急)、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千軍萬馬(千載難逢)、萬紫千紅(萬水千山)
一目十行 一心一意 一五一十 一刀兩斷 一言為定 一字千金 一朝一夕 一字之師 一葉知秋 一路平安 一路順風 一箭雙雕 三心二意 三長兩短 四面八方 四通八達 五顏六色 五湖四海 五光十色 五花八門
五穀豐登 七上八下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萬眾一心 成千上萬 萬古流芳 萬紫千紅 五馬分屍 萬人空巷 萬馬奔騰 一言九鼎 五十步笑百步
1. 絕大多數是表示非確指的,只有極少數是表示確數,如:一字之師、二豎為虐、三綱五常、三足鼎立、三元及第、三從四德、三皇五帝、三姑六婆、四時八節、四大皆空、四體不勤、五穀不分、五體投地、六神無主、七竅生煙、七擒七縱、八仙過海、九鼎大呂、十惡不赦,等等。
2. 有的是表示「多」的意思,以含有「三、五、百、千、萬」的部分成語最有代表性,如接二連三、三番五次、三令五申、九死一生、百煉成鋼、百孔千瘡、千方百計、千夫所指、千頭萬緒、萬變不離其宗、億萬斯年,等等。
3. 有的是表示「少」的意思,以含有「一」的部分成語最有代表性,如一絲一毫、一毛不拔、一點一滴、一朝一夕、一針一線、一知半解、一鱗半爪、三三兩兩、三言兩語、九牛一毛,等等。
4. 有的是表示「繁雜、凌亂」的意思,以含有「七、八」的部分成語最具有代表性,如七零八落、橫七豎八、七上八下、亂七八糟、七手八腳、七嘴八舌、七拼八湊、雜七雜八、七折八扣、五花八門、五光十色、千頭萬緒,等等。
5. 有的是表示強調突出,如一模一樣、一絲一毫、獨一無二、一清二楚、一干二凈、一刀兩斷、一落千丈、五大三粗、九九歸一、十拿九穩、十全十美、百戰百勝、千真萬確、萬無一失,等等。
6. 有的明顯地含有貶義,以含有「三、四」的大部分成語最具有代表性,如說三道四、不三不四、低三下四、丟三落四、朝三暮四、推三阻四、顛三倒四、欺三瞞四、調三窩四,等等。這些成語中的數字多少含有一點「是非好壞」或「這樣、那樣」等意思。
從這類成語的語法結構來看,其中的數字可以充當各種成分:
1. 作主語,如:一了百了、一之謂甚、萬無一失;
2. 作謂語,如:言行不一、氣象萬千、人一己百;
3. 作賓語,如:舉一反三、殺一儆百、略知一二;
4. 作定語,如:八面玲瓏、百家爭鳴、萬象更新;
5. 作狀語,如:耳目一新、勢不兩立、三思而行;
6. 作補語,如:低三下四、推三阻四、行百里者半九十。
另外,成語中的數字還有一定的修辭作用,它們可以構成多種修辭格。例如: 1. 摹形;十字街頭、八字打開; 2. 誇張:入木三分,垂涎三尺; 3. 緊縮:三姑六婆、三綱五常; 4. 襯托:千鈞一發,一本萬利; 5. 鑲嵌:四平八穩,一干二凈; 8. 疊詞:三三兩兩,千千萬萬; 6. 頂真;一而再再而三,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7. 同語:一物降一物,一是一,二是二;等等。
『伍』 跟數字有關成語很多,這些數字都有什麼含義嗎
這些數字往往同其後所跟名詞緊密相關,用於表示事物的特定種類或泛指品類繁多。
1、表示人體器官和情緒,如五官、五臟、六腑、七竅、七情、六欲。“五臟六腑”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這個成語短小精闢,四個字包含了人體“心、肺、脾、肝、腎“五臟和“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六腑,也是人體器官的統稱,有時也用來比喻事物的內部情況。“七竅”其實是眼耳口鼻這四個器官的孔,相關成語如“一竅不通”,器官都不貫通證明心竅也就不通,用來比喻一點兒也不懂。與此類似的例子還有“一心一意”、“七情六慾”、“五大三粗”、“六神無主”、“五體投地”等。
“千秋萬代”指世世代代,用於表示時間很長;“百花齊放”、“萬紫千紅”里的數字就是指各種各樣的花卉齊相綻放。類似的例子還有“百口莫辯”、“千篇一律”、“百戰百勝”等。
『陸』 看數字猜成語是什麼意思
雞口牛後jī kǒu niú hòu
[釋義] 寧願做小而潔的雞嘴,而不願做大而臭的牛肛門。比喻寧在局面小的地方自主,不願在局面大的地方聽人支配。
『柒』 數字成語99801是什麼意思
九九歸一
jiǔ jiǔ guī yī
【解釋】歸根到底。
【出處】秦兆陽《回答》:「我這個糟老頭子撿點破爛,雖說有點霸道,九九歸一,也是生活逼的。」
【結構】主謂式成語
【用法】主謂式;作分句;指歸根到底
【近義詞】九九歸原、歸根到底
【例句】陸文夫《為讀者想》:「最後才九九歸一。」
『捌』 成語中數字的實際意義是什麼
成語是漢語廣袤的詞林中的瑰寶,在漫長的歷史進展過程中,它不僅形成了自己固定的結構,尤其沉澱了漢民族的社會傳統和文化傳統,顯示了意在言外的深厚的價值。有些語言學家認為,成語在句子中的作用相當於一個詞,這是從語法角度加以審視的結果。若從詞義的角度看,一個成語的語義容量遠比一個詞要豐富得多。尤其是成語中的數詞,眾所周知,這類含有數詞的成語在漢語成語詞典中約有四百多條,從一到十、百、千、萬都有分布,其中含有一、三、十、百、萬的成語數量最大,每類都有幾十條,甚至幾百條。成語中的許多數詞往往不是指一個數字的詞義,它所表述的實際內容,很多時候,我們需要從修辭的角度,而且必須從修辭的角度加以研究,才能揭示出其本來面貌,從而順利解讀成語。
一、數詞修辭的基礎是數字的玄化、虛化帶來的象徵意義
也就是說,數詞虛化了原來表示數量的含義,保留了一種象徵意義。
據史料記載,數詞在我國古代很早就產生了。早在原始社會仰韶文化中便有數的刻劃符號,甲骨文中的數詞已相當完備,從一到十,數目齊全,而且已有十進位制,有十、百、千、萬等。李約瑟在《中國科學技術史》中對商代得記數法給予很高的評價:「總的說來,商代的數字系統比古巴比倫和古埃及及同一時代的字體更為先進,更為科學。」
數詞的基本功能用於計算,表示事物的數量關系。然而,在中國傳統的歷史文化背景下,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漢語的數詞除了表示數量功能外,有些還兼有神秘的意義色彩,成為「玄數」,有些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中也含有不同的意義。
由於陰陽五行理論的作用,古人把十以內的數分為兩大數列,奇數—一三五七九為陽數,偶數—二四六八為陰數。這兩大不同的數列被附上不同的色彩。比如一三五九的玄化:
(一)「一」的象徵。中國古代三大教之一道教的創始人,先秦時期思想家,老子在其著作《老子》四十二章里提出了其思想體系的核心——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里的「一」就是「有」的一般,「有」的開始。由無到有,一切始於一。中國東漢時的道家經典《老子想爾注》以道家思想注釋《老子道德經》。以道為最高信仰,宣稱道是有意志有人格的最高神靈。道既是「一」。中國古代哲學史上講對立統一關系的命題。一是統一物,二是指統一物的可分性。朱熹認為一分為二,「節節如此,以至於無窮」。王夫之進一步闡發了一與二的關系肯定「一分為二」是「合二為一」的基礎。由此把「一」作為一切的本源,有開始和存在的內涵。並由此引申了多種含義如相同、少許。體現在成語系統,帶數詞「一」的成語約有二百四十條之多,是數詞成語中量最多的。可見一斑、嘗鼎一臠、一葉知秋、聞一知十、舉一反三,其中的一斑、一臠、一葉、一都是事物存在的象徵,存在就是一,有一就有二,有另外的一切;而長短不一、言行不一、心口如一、始終如一、一視同仁、莫衷一是、萬眾一心、表裡如一、如出一轍、不可一世、不拘一格、別具一格則體現了相同、同一、一樣的含義;百里挑一、不一而足、不識一丁、不名一錢、九牛一毛、一字之師、滄海一粟、千里大堤毀於一穴、不越雷池一步、曇花一現、養兵千日,用兵一時、一寸光陰一寸金,其中的一、一丁、一錢、一毛、一字、一粟、一穴、一步、一現、一時、一寸就是少許的象徵。
(二)「三」的象徵。由三辰——日月星衍化而來。人類早期對自然界有很大的依賴作用,而不論到哪裡,盡管自然界千變萬化,但日月星辰總是伴隨著他們,因此產生了崇拜心理。並且由此推及氣象有「三時」——春夏秋,自然界有三川,宇宙有三材——天地人,人間有三世——往世今生來世,王有三皇,祭祀有三禮。於是《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白虎通義.封公侯》說,王者立「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順天道。」其中九、二十七、八十一全是三的倍數,既然是「三生萬物」王朝要興盛自然要以三為法。「三」既是變化的象徵又是多的象徵。比如:入木三分、三頭六臂、三思而行、三六九等、三令五申、三顧茅廬、三番五次、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狡兔三窟、繞梁三日、約法三章、三過其門而不入。其中的數字不是表示數量的三次、三天、三回、三個等,而是象徵了「多」的概念。
(三)「五」的象徵。與五行說有密切關系,可能是遠古人觀察星象運行的結果,認為天上有金、木、水、火、土五星,比附地上提出五材,五方——東、西、南、北、中,人倫有五常,人體有五臟,飲食有五味 逐漸形成對「五」的崇拜,「五」象徵無所不包的觀念,也代表各種觀念、屬性、功能。比如:五花八門、五彩繽紛、五光十色、五勞七傷、五顏六色、五臟六腑。其含義是修辭意義上象徵的全部的表現、色彩、損傷、內臟。
(四)「九」的象徵。與遠古的圖騰崇拜有關,蚩尤部落一向以強悍、善戰著稱,其圖騰就是九頭龍。據說這是強大、兇猛、人口繁盛的象徵。由此人們用於比喻強大的部落,漸漸「九」成為所指、高、大、多的象徵。比如九霄雲外、九牛一毛、九泉之下、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從詞彙含義中去理解成九重天、九頭牛,而應該從修辭意義上理解為高、多。
(五)「十」、「百」、「千」、「萬」的象徵。《漢書.律歷志》孔穎達稱「十者,樹之極」故有表示完備甚至達到極點的意思。如:十拿九穩、十惡不赦、聲價十倍、神氣十足、勝讀十年書。其中的「十拿」表示完全函蓋;「十惡」所有達到極點的惡行;「十倍」、「十足」象徵聲價和神氣達到了極點。都帶有完全、完備達到極點的意思。
既然「十」已經達到了極點,已經是圓滿、完備的象徵,那麼其倍數,其倍數的倍數自然也就有了「多」、「極點」、「包攬無余」的象徵。
「百」,《說文.白部》解:「百,十十也。」是十的倍數,含有多的意思。百折不撓、百戰百勝、百依百順、百無聊賴、百業凋敝、百無禁忌、百思不解、百聞不如一見、百煉成鋼、百里挑一、百發百中、百廢待舉、百讀不厭、百川歸海、百般刁難、百孔千瘡、破綻百出。
「千」,《說文》解釋:「千,十百也。」故含有表示多的意思如:千金一笑、千姿百態、千載難逢、千言萬語、千山萬水、千人所指。
「萬」,《玉篇.方部》解釋「萬,十千也。」所以,象「百」、「千」這些「十」的倍數一樣,凡有萬的詞其含義都有多的象徵。萬象更新、萬物復甦、萬死不辭、萬壽無疆、萬事大吉、萬全之策、萬念俱灰、萬馬齊喑、萬馬奔騰、萬里長城、萬古長青、萬不得已、萬般無奈、萬無一失、萬紫千紅、萬變不離其宗。
二、修辭方法的具體表現
(一)鑲嵌作用
「逃之夭夭」只是因「逃」與「桃」諧音,用「爍爍其華」的桃花諧音為「逃跑」,而「之夭夭」只是在讀音上起了把兩個音節的詞變成四個音節的作用。這種修辭手法就是為了使話語表述的舒緩或者鄭重些,故意在原結構中加幾個無關緊要的字來加以襯托。這些數詞本身並失去了所屬的實際含義,只在音節上體現出一種勻稱、整齊。比如:一干二凈(干凈)、一差二錯(差錯)、四通八達(通達)、四平八穩(平穩)、四分五裂(分裂)、說三道四(說道)、七零八落(零落)、七拼八湊(拼湊)、百依百順(依順)、千奇百怪(奇怪)、千嬌百媚(嬌媚)、千呼萬喚(呼喚)、千變萬化(變化)、千錘百煉(錘煉)。如括弧里內容所示,完全可以去掉數字,而剩餘的詞依舊絲毫不差地保留了原來的意義。
(二)借代作用
借某個具體的事物去代替另一與此事物有關的事物或概念,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質,使表述更加凝練、形象。比如:四海為家、四海昇平、志在四方、四面楚歌、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六親不認、一日三秋、耳目一新。其中,四海、四方、四方代指天下所有的地方,五穀代指所有的糧食作物六親代指所有的親屬,三秋指三年,這里採用的是部分代全體的借代方法;三過家門而不入、繞梁三日、三思而行、七嘴八舌、三寸之舌、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十年寒窗、一針一線中,「三」代指多,「嘴」、「三寸之舌」代指說話,四體乃四肢代指身體,「十年寒窗」指在寒窗下艱苦的學習生活。這里採用的是具體代抽象、處所代本體的借代方法。
(三)比喻作用
正如「破釜沉舟」不能從字面上理解為把鍋砸破,把船沉沒,而是比喻為一種決心,有些具體的數字本身並不體現數量的含義,只是承擔著比喻的作用,為了把道理說得淺顯、具體、形象化。比如:一衣代水——一條衣帶那樣窄的水流,比喻極其鄰近;一潭死水——用於形象地比喻沉悶的局面;略見一斑——看到一個斑點,比喻事情的一個方面;十指連心——十個手指和心相連,比喻關系密切,感情深厚;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用十年的時間培養一棵樹,用一百年的時間培養一個人。比喻培養人更需要時間、經歷和耐心;一寸光陰一寸金——在公認為最寶貴的黃金和「光陰」之間劃等號,比喻時間的寶貴;十步九回頭——走十步,回九次頭,形象的再現了戀戀不舍的心情;一盤散沙——粘不到一起的沙子,比喻力量分散,不團結;一石兩鳥——一塊石頭打下兩只鳥,比喻做事情很有收效;曇花一現——用曇花開花的時間短暫來比喻某事的不長久,或另人留戀,或感到惋惜。一葉障目,不見泰山——一片葉子擋住視線,連高大的泰山也看不見,比喻被細小事物所蒙蔽,看不到全貌、本質。
(四) 誇張作用
數字的含義是對某事物或某概念加以誇大或縮小,進行藝術上的渲染,從而生動地揭示事物的本質,增強語言的感染力。所體現的是誇張的意義,不表現具體的數字含義。出現在三、十、百、千、萬的數字中,多體現為誇大渲染比如:垂涎三尺、三人成虎、十萬火急、十全十美、聲價十倍、百折不撓、百戰百勝、百無聊賴、百業凋敝、百無禁忌、百思不解、百煉成鋼、百發百中、百廢待舉、百讀不厭、百般刁難、百孔千瘡、破綻百出。千真萬確、千載難逢、千言萬語、千人所指、千軍萬馬、千家萬戶、千方百計、千恩萬謝、氣象萬千、萬象更新、萬物復甦、萬死不辭、萬壽無疆、萬事大吉、萬全之策、萬念俱灰、萬馬齊喑、萬馬奔騰、萬古長青、萬不得已、萬般無奈、萬紫千紅、萬變不離其宗。還有誇小渲染,亦稱縮小:千鈞一發、功虧一簣、千里大堤毀於一穴、一毛不拔、滄海一粟。其中用「一根頭發」承擔「千均」的重量渲染形勢的危機;用「一筐土」和「一個蟻穴」的漏洞渲染問題再小也會釀成大禍;用「一根毫毛」也不捨得拔說明吝嗇的程度;用茫茫大海里的「一粒穀子」形象地表現微小的分量。
(五)對比作用
用兩組具體的數字進行對比。一般是以表示多的「十」、「百」、「千」、「萬」和表示少的「一」放在一起產生。「烘雲托月」映襯出鮮明的效果,給人以深刻的感受。比如:一暴十寒、千鈞一發、千慮一失、萬無一失、萬眾一心、聞一知十、殺一儆百、一曝十寒、掛一漏萬、千軍易得一將難求、百聞不如一見、百里挑一、九死一生、九牛一毛、一刻千金、一倡百和、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千里大堤毀於一穴、一張一弛、千金一擲。用兩組數量懸殊的數詞予以對比映襯象「千軍」對「一將」充分顯示出「將」的價值,「養兵千日」對「用兵一時」強調了用兵「時」的關鍵作用,「九牛」對「一毛」極其生動地表現了「毛」所佔比例的微小。
三、修辭的效果
成語的形式凝練、勻稱、典雅,內容含蓄、生動、深邃。這些都與修辭的使用有著緊密的關系。「零落」、「奇怪」、「嬌媚」用鑲嵌的修辭後表現為「七零八落」、「千奇百怪」、「千嬌百媚」,音節舒緩、勻稱體現出典雅的美。「功虧一簣」四字組成的主謂結構,採用誇張闡釋了社會進步、人類發展的真諦:即不要放棄最後的一點,否則就會前功盡棄。「一葉知秋」,從某一現象就能看到本質:即透過現象看本質,這一有著深刻的哲學內涵的寓意,就這樣被成語中「一片」飄落在秋天裡的葉子淺顯、生動地比喻出來了。「一寸光陰一寸金」形象地用比較表述出時間的寶貴。「千里大堤,毀於一穴」犀利地對比出「防微杜漸」的道理。「滄海一粟」則含蓄地對比出雙方力量的懸殊。「三人成虎」中正是由於借代的使用,「人言可畏」、「眾口鑠金」的道理才一目瞭然。
以上漢語成語中的數詞修辭的基礎、方法和效果幾方面對成語中修辭的具體情況進行了分析,旨在探討成語——這一源遠流長的語言形式的使用問題。我們認為,成語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形成了固定的形式結構模式,也形成了固定的修辭風格,達到了意在言外的效果。如果說語法中的詞彙意義是從語言的表面上去理解的話,成語中的數詞,不僅要從字詞的語法層面上去理解其詞彙含義,更要從修辭的角度去理解詞的特殊含義。對於語法層面上的詞彙意義,修辭有可能視而不見,有時候還要越語法的「雷池」;如果勉為其難地去解釋只能會鬧出笑話。對於成語這一中華民族的文化遺產,我們一定要善待它,從歷史傳統、文化傳統、從語言內容方面、也從語言的形式方面進行深入的、全面的研究,以便予以更加科學的掌握運用。
『玖』 132457698這串數字是什麼意思(打一成語
顛三倒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