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lt斬草除根gt的成語
『壹』 斬草除根這成語的含義是什麼
斬草除根
[讀音][zhǎn cǎo chú gēn]
[解釋]除草時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長。比喻除去禍專根,以免後患屬。
[出處]《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例句]1. 消滅蚊蠅要打掃、清理蚊蠅孳生地,做到~。
[近義]一網打盡一掃而空雞犬不留消滅凈盡除惡務盡寸草不留抽薪止沸趕盡殺絕削株掘根斬盡殺絕養虎遺患不留餘地剪草除根
[反義]姑息養奸養虎自齧為虺弗摧
『貳』 斬草除根都有哪些成語快點快點
斬草除根
【近義】剪草除根、削株掘根
【反義】放虎歸山、養癰貽患
【釋義】除專草時屬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長。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後患。
【出處】《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薀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用例】~,萌芽不發;斬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再發。(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七)
『叄』 類似斬草除根的詞語
魑魅魍魎 酸甜苦辣 吃碰杠胡 妖魔鬼怪 春夏秋冬 點燒悶拉 說學逗唱 生老病死 筆墨專紙硯 東西南北 喜怒屬哀樂 梅蘭竹菊 琴棋書畫 吹拉彈唱 風雷雨電 江河湖海 坑蒙拐騙 漂泊盪漾 閃轉騰挪 躥蹦跳躍 吃喝嫖賭 瓜果梨桃 油糧蛋菜 兵馬糧草 青紅皂白 是非曲直 貓狗雞鴨 煎炒烹炸 虎狼蛇蠍 衣食住行 古今中外 日月星辰 山川河嶽 生殺予奪 愛恨情仇 酒色財氣 望聞問切 分崩離析 鰥寡孤獨 男女老少 車馬舟楫 水火冰炭 君臣將相 詩詞歌賦 花鳥魚蟲
0
『肆』 <<列那狐的故事>>有什麼成語
得意洋洋、勾心鬥角、大搖大擺、萬無一失、景色優美、咬牙切齒、不速之客、機智過人、暗暗吃驚、一聲不吭、風言風語、搖頭擺尾、不慌不忙、垂頭喪氣、 唉聲嘆氣
『伍』 斬草除根的成語的故事
【斬草除根成語故事】:
隱公六年,衛國與陳國聯合討伐鄭國。鄭庄公戰敗,向陳桓公求和。陳桓公不同意。他的弟弟勸他:「跟善人處好關系,跟鄰國友好相處,這是立國根本,你就與他和好了吧!」陳桓公生氣地說:「宋、衛是大國,我們陳國不是他們的對手,不打還說得過去;可是鄭國是個小國,為什麼不攻打它呢?」於是陳桓公堅持繼續攻伐鄭國。兩年以後,鄭國國力強大了起來,派兵攻打陳國。陳國大敗,陳國的鄰國都沒有前來救助。就此事,百姓紛紛議論,說:「陳國自作自受,自討苦吃,這就是長期做惡事卻不知道悔過的結果。古書上說,做惡事很容易,惡事就如同草原上突然燃起的大火,無法撲滅,最後燒到自己的頭上。周朝有一位大夫名叫周任,他就講過這樣的一個道理:作為一國的國君,要能做到當機立斷,對待惡人、惡事,就像農夫在田間鏟草一樣,一定要連根挖掉,不讓它們有再生長的可能。」
【成語】: 斬草除根
【拼音】: zhǎn cǎo chú gēn
【解釋】: 除草時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長。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後患。
【出處】: 《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薀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近義詞】: 剪草除根、削株掘根
【反義詞】: 放虎歸山、養癰貽患
【用法】: 作謂語、賓語。
【舉例造句】:我們要徹底清理蚊蠅滋生的場所,做到斬草除根。
『陸』 斬草除根成語典故
「斬草除根」這copy則成語的意思是割草要連同根一齊除掉。比喻除禍要除去禍根,不留後患。
這則成語來源於《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隱公六年,衛國與陳國聯合討伐鄭國。鄭庄公戰不過,向陳桓公求和。陳桓公不同意。桓公之弟勸桓公:「跟善人處好關系,跟鄰國友好相處,這是立國根本,和好了吧!」陳桓公生氣地說:「宋、衛是大國,我們陳國不是他們的對手,不打還說得過去;可是鄭國是個小國,為什麼不打它呢?」於是陳繼續伐鄭。
兩年以後,鄭國國力強大了起來,派兵來攻打陳國。陳國大敗,陳國的鄰國都不來救助。
就此事,百姓紛紛議論,說:「陳國自作自受,自討苦吃,這就是長期做惡事卻不知道悔過的結果。古書上說,做惡事很容易,惡事就如同草原上突然燃起的大火,無法撲滅,最後燒到自己的頭上。周朝有一位大夫名叫周任,他就講過這樣的一個道理:作為一國的國君,要能做到當機立斷,對待惡人、惡事,要像農夫在田間鏟草一樣,一定要連根挖掉,不讓它們有再生長的可能。這樣,善事才會多起來。
『柒』 斬草除根的成語解釋
【成語】: 斬草除根
【拼音】: zhǎn cǎo chú gēn
【解釋】: 除草時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長。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後患。
『捌』 斬草除根成語故事
「斬草除根」這則成語的意思是割草要連同根一齊除掉。比喻除禍要除版去禍根,不留後患。
這則成語來源於《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隱公六年,衛國與陳國聯合討伐鄭國。鄭庄公戰不過,向陳桓公求和。陳桓公不同意。桓公之弟勸桓公:「跟善人處好關系,跟鄰國友好相處,這是立國根本,和好了吧!」陳桓公生氣地說:「宋、衛是大國,我們陳國不是他們的對手,不打還說得過去;可是鄭國是個小國,為什麼不打它呢?」於是陳繼續伐鄭。
兩年以後,鄭國國力強大了起來,派兵來攻打陳國。陳國大敗,陳國的鄰國都不來救助。
就此事,百姓紛紛議論,說:「陳國自作自受,自討苦吃,這就是長期做惡事卻不知道悔過的結果。古書上說,做惡事很容易,惡事就如同草原上突然燃起的大火,無法撲滅,最後燒到自己的頭上。周朝有一位大夫名叫周任,他就講過這樣的一個道理:作為一國的國君,要能做到當機立斷,對待惡人、惡事,要像農夫在田間鏟草一樣,一定要連根挖掉,不讓它們有再生長的可能。這權樣,善事才會多起來。
『玖』 斬草除根,為民除害,勤學苦練,拜師學藝,這些成語都是形容什麼的人物,請再寫三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語: 守株待兔,亡羊補牢,坐井觀天,刻舟求劍
表示神話故事的成語: 八仙過海 誇父追日 精衛填海
表示歷史故事的成語:三顧茅廬;指鹿為馬;濫竽充數;孟母三遷;掩耳盜鈴;
『拾』 斬草除根的成語典故
【出處】:
往年,鄭copy庄公請求與陳國講和,陳桓公不答應。五父勸諫說:「親近仁義而和鄰國友好,這是國家可寶貴的措施,您還是答應鄭國的請求吧!」陳侯說:「宋國和衛國才是真正的禍患,鄭國能做什麼?」於是就沒有答應。
君子說:「善不可丟失,惡不可滋長,這說的就是陳桓公吧!滋長了惡而不悔改,馬上就得自取禍害。縱是挽救,何能辦得到!《商書》說:『惡的蔓延,如同遍地大火,不可以靠攏,難道還能撲滅?』周任有話說:『治理國和家的人,見到惡,就要像農夫急於除雜草一樣,鋤掉它聚積起來肥田,挖掉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生長,那麼善的事物就能發展了。』」
原文:
往歲,鄭伯請成於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鄭何能為?」遂不許。
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従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於原,不可鄉邇(ěr),其猶可撲滅?』周任有言曰:『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左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