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志義什麼意思是什麼成語

志義什麼意思是什麼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21 17:10:54

㈠ 有勵志意義的成語典故

鐵杵磨針
【典故】

唐朝著名大詩人李白小時候不喜歡念書,常常逃學,到街上去閑逛。

一天,李白又沒有去上學,在街上東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覺到了城外。暖和的陽光、歡快的小鳥、隨風搖擺的花草使李白感嘆不已,「這么好的天氣,如果整天在屋裡讀書多沒意思?」

走著走著,在一個破茅屋門口,坐著一個滿頭白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鐵杵。李白走過去,「老婆婆,您在做什麼?」

「我要把這根鐵杵磨成一個綉花針。 」老婆婆抬起頭,對李白笑了笑,接著又低下頭繼續磨著。「綉花針?」李白又問:「是縫衣服用的綉花針嗎?」

「當然!」

「可是,鐵杵這么粗,什麼時候能磨成細細的綉花針呢?」

老婆婆反問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鐵杵為什麼不能磨成綉花針呢?」

「可是,您的年紀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別人深,沒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話,令李白很慚愧,於是回去之後,再沒有逃過學。每天的學習也特別用功,終於成了名垂千古的詩仙。

【釋讀】

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有恆心,一定會成功的,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的孩子們,如果在學業上能認真、努力、有恆心,成績好一定是沒有問題的。

聞雞起舞

【典故】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

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志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釋讀】

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水滴石穿
【典故】

宋朝時,張乖崖在崇陽當縣令。當時,常有軍卒侮辱將帥、小吏侵犯長官的事。張乘崖認為這是一種反常的事,下決心要整治這種現象。

一天,他在衙門周圍巡行。突然,他看見一個小吏從府庫中慌慌張張地走出來。張乘崖喝住小吏,發現他頭巾下藏著一文錢。那個小吏支吾了半天,才承認是從府軍中偷來的。張乘崖把那個小吏帶回大堂,下令拷打。那小吏不服氣:「一文錢算得了什麼!你也只能打我,不能殺我!」張乘崖大怒,判道:「一日一錢,千日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為了懲罰這種行為,張乘崖當堂斬了這個小吏。

【釋讀】

成語「水滴石穿」原比喻小錯不改,將會變成大錯。現比喻只要堅持不懈,總能辦成事情。

㈡ 形容人精神意志的成語 褒義詞:(要三個) 貶義詞:(要三個)

褒義:蕙心紈質、淑質英才、金玉其質
貶義:卑鄙齷齪、卑鄙無恥、狐鼠之徒

㈢ 成語見什麼志什麼

見利忘義
jiànlìwàngyì
[釋義] 見到有利可圖就不顧道義。形容人貪財自私。
[語出] 《漢書·樊酈滕灌靳周傳》:「當孝文時;天下以酈寄為賣友。夫賣友者;謂見利而忘義也。」
[正音] 見;不能讀作「xiàn」。
[辨形] 利;不能寫作「力」;忘;不能寫作「妄」。
[近義] 見錢眼開 唯利是圖
[反義] 見利思義 捨生取義
[用法] 常常用於批評人貪戀錢財、品德敗壞。一般作謂語、賓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利令智昏」;都含有「為私利而做壞事」的意思。有時可通用。不同在於:①~的「利」;一般指錢財或其他物質上的好處;「利令智昏」的「利」;一般指私利;范圍廣。②~有「忘義」;忘記正義的意思;「利令智昏」的「智昏」即頭腦糊塗的意思。
[例句]
①這樣一來;一些喪盡天良的資本家;就~;躍躍欲試。
②他是個~的小人。

[英譯] forgetfriendshipforprofit

㈣ 胸懷大志的同義成語

志向高遠 志在四海 志在四方 志在千里 宏圖大志 豪情壯志 風雲之志 鴻鵠之志 四方內之志 志向千里容 凌霄之志 壯志凌雲 雄心壯志 天道酬勤 卧薪嘗膽 抱負不凡 步月登雲 長風破浪 材劇志大 材疏志大 道不相謀 大節不奪 蹈厲之志 德輶如毛 德輶如羽 風雲之志 各奔前程 各從其志 改操易節 高顧遐視 改節易操 貢禹彈冠 好惡不同 鴻鵠之志 豪情壯志 宏圖大志 弘毅寬厚 鴻業遠圖 姱容修態 離經辨志 老驥伏櫪 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凌霄之志 凌雲之志 駑馬戀棧 貧賤不移 千里之志 求田問舍 人各有志 人窮志短 四方之志 桑弧蓬矢 大璞不完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未竟之志 問舍求田 胸無大志 胸懷大志 心雄萬夫 意廣才疏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燕雀安知鴻鵠志 燕雀豈知雕鶚志 鬱郁不得志 有志不在年高 竹柏異心 志大才疏 志得意滿 志潔行芳 志美行厲 壯心不已 志在千里 壯志未酬

㈤ 有什麼關於激勵別人志向、仁義的褒義成語

再接再厲 鬥志昂揚 發奮圖強 精益求精 笨鳥先飛 聞雞起舞 自強不息 只爭朝夕 不甘示弱 全力以赴 力爭上游 不屈不撓

㈥ 含有與志怪者也的志意義相同或相近的字的成語

博聞強志
拼音
bó wén qiǎng zhì
解釋
博:廣博。聞:見聞。識:記憶專。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也可寫屬作博聞強識) 近義詞:博學多聞,見多識廣。 反義詞:孤陋寡聞。
出處
《荀子·解蔽》:「博聞強志,不合王制,君子賤之。」《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

㈦ 形容人精神意志的成語褒義詞兩個急

堅韌不拔
寧死不屈
大義凜然
鍥而不舍
臨危不懼

㈧ 志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志在四方

【近義】雄心壯志
【反義】胸無大志、鼠目寸光
【釋義】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出處】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五回:「妾聞『男子志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

志同道合

【近義】情投意合、心心相印、莫逆之交
【反義】分道揚鑣、貌合神離、同床異夢
【釋義】道:途徑。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出處】《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乃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
【用例】兩人起先雖覺得~,後來子美的熱狂冷了。(聞一多《杜甫》)

志士仁人

【近義】耿介之士
【反義】無恥之徒
【釋義】原指仁愛而有節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出力的人。
【出處】《論語·衛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志大才疏

【近義】眼高手低、一無所能
【反義】精明強干、游刃有餘、一柱擎天
【釋義】疏:粗疏,薄弱。指人志向大而才具不夠。
【出處】《後漢書·孔融傳》:「融負其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
【用例】此人言過其實,~。
......

㈨ 形容人的精神和意志的成語褒義,貶義

褒義:赴湯蹈火,肝腦塗地,忠心耿耿,排除萬難 大義凌然,臨死不屈
貶義:苟且偷生,貪生怕死,賣主求榮,膽小如鼠,見利忘義,背信棄義

㈩ 成語解釋。

忍辱負重

rěn rǔ抄 fù zhò襲ng

【解釋】為了完成艱巨的任務,忍受暫時的屈辱。

始終如一

shǐ zhōng rú yī

【解釋】始:開始;終:結束。自始自終一個樣子。指能堅持,不間斷。

飛沙走石

fēi shā zǒu shí

【解釋】沙土飛揚,石塊滾動。形容風勢狂暴。

志在千里

zhì zài qiān lǐ

【解釋】形容志向遠大。

義無反顧

yì wú fǎn gù

【解釋】義:道義;反顧:向後看。從道義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猶豫回顧。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