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不達山成語神話
神話故事成語有:無縫天衣,女媧補天。
【成語】: 天衣無縫
【拼音】: tiān yī wú fèng
【解釋】: 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出處】: 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舉例造句】: 這篇文章立意明確,論述周到、深刻,真可謂天衣無縫。
【近義詞】: 完美無缺、渾然一體
【反義詞】: 千瘡百孔、漏洞百出
【燈謎】: 密雲
【用法】: 作謂語、狀語、定語;指周密完善
【英文】: be completely natural without defects as the divine garments
【故事】: 傳說古代太原人郭翰在夏夜裡乘涼,見一個仙女從天上下來,她身穿白衣,美麗絕倫。她告訴他她名叫織女。郭翰仔細欣賞織女的衣裳渾然一體,竟看不出一絲線縫,好奇問織女。織女答道:「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成語】: 女媧補天
【拼音】: nǚ wā bǔ tiān
【解釋】: 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出處】: 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舉例造句】: 傳說雨花石是女媧補天留下的石頭。
【近義詞】: 煉石補天
【燈謎】: 最大的女工
【用法】: 作主語、定語;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
【故事】: 傳說盤古開天用四根「不周山」大柱子支撐天地,共工與顓頊爭奪帝位將不周山撞倒,天地裂了一條大縫,女媧氏在高山上架起神火,煉了36501塊五彩石把天的裂縫補了起來,砍大鰲腿支撐天,從此天地就永久牢固了。
2. 關於神話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關於神話故事的成語:誇父逐日、精衛填海、女媧補天、牛郎織女、八仙過海。
一、誇父逐日
【解釋】:誇父:古傳說中的人名。誇父拚命追趕太陽。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自】:戰國列子《列子·湯問》:「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 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誇父自不量力,打算要追趕太陽。他追到太陽降落的隅谷的時候,感到口渴要喝水,於是他就趕往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他又准備到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有趕到大湖,他就因為口渴死去了。
【語法】:主謂式;作定語;形容自不量力
【近義詞】自不量力、誇父追日
二、精衛填海
【解釋】: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出自】:戰國作者不詳《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在東海游泳,被淹沒無法回歸(回家),於是化為精衛,時不時銜西山的木、石,來堵塞東海。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近義詞】矢志不移、移山倒海、愚公移山、堅韌不拔
【反義詞】虎頭蛇尾、有頭無尾
三、女媧補天
【解釋】:神話故事,伏羲的妹妹女媧煉五色石補天。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和大無畏的斗爭精神。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覽冥訓》:「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
於是女媧用五色石來填補蒼天。
【示例】:傳說雨花石是女媧補天留下的石頭。
【語法】:主謂式;作主語、定語;形容改造天地的雄偉氣魄
【近義詞】煉石補天
四、牛郎織女
【解釋】: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出自】:兩漢:佚名《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那遙遠而亮潔的牽牛星,那皎潔而遙遠的織女星。織女正擺動柔長潔白的雙手,織布機札札不停地響個不停。因為相思而整天也織不出什麼花樣,她哭泣的淚水零落如雨。只隔了道清清淺淺的銀河,他倆相界離也沒有多遠。相隔在清清淺淺的銀河兩邊,含情脈脈相視無言地痴痴凝望。
【語法】:聯合式;作主語、分句、賓語;含貶義
五、八仙過海
【解釋】: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民間因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諺語。後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出自】: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二折:「則俺這八仙過海神通大,方顯這眾聖歸山道法強,端的萬古名揚。」
【示例】:說得好,咱們就八仙過海 吧! 老舍《茶館》第一幕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形容各人使出自己的本事
【近義詞】各顯其能、大顯神通、各顯神通、八仙過海
3. 古代神話中的不周山
《山海經· 西山經》:「又西北三百七十里曰不周之山。」郭註:「此山形有缺,不周市處,因名雲。」《大荒西經》又雲「西北海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看來,此山名並非共工氏觸之後才得名的,而是它本身就有些問題。
《楚辭·離騷》:「路不周以左轉兮」。王逸註:「不周,山名,在昆侖西北。」《山海經·大荒西經》雲:「西北海之外,大荒之隅,有山而不合,名曰不周(原「不周」下有「負子」二字,系衍文從郝懿行校刪)。」郭璞註:「《淮南子》曰:『昔者共工與顓頊爭帝,怒而觸周之山,天維絕,地柱折(今本《淮南子·天文篇》作「天柱折、地維絕」)。』故今此山缺壞不周幣也。」此山原為天柱,經共工觸壞,始有「不周」之名。又《呂氏春秋·本味》雲:「飯之美者,玄山之禾,不周之粟。」《山海經·西次三經》雲:「不周之山……,爰有嘉果,其實如桃,其葉如棗,黃華而赤柎,食之不勞。」則此山以產美味見稱。參見「天柱」、「共工」。
《淮南子· 天文訓》:「 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 。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 焉。」
據《山海經·海內經》:「炎帝之妻,赤水之子聽襖生炎居,炎居生節並,節並生戲器,戲器生祝融,祝融降處於江水,生共工。」宋羅泌《路史、後紀二》注引《歸藏·啟筮》:「共工人面蛇身朱發。」相傳共工為水神。《左傳·昭公十七年》:「共工氏以水紀,故為水師而水名。《管子·揆度》:「共工之王,水處什之七,陸處什之三,乘天勢以隘制夫下。」《淮南子·本經訓》:「舜之時,共工振滔洪水,以薄空桑。」共工神話最著者,為共工與顓頊之戰。《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為帝,怒而觸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維絕,天傾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歸焉。」顓頊,黃帝之裔(《山海經·海內經》)。故此戰實為黃炎戰爭之繼續。此戰又或傳為共工與高辛(《淮南子·原道》);與神農(《雕玉集·壯力》);與祝融(《史記,補三皇本紀》);與女媧(《路史·太吳紀》)之爭。其他如禹逐共工,禹殺共工之臣相柳等傳說,由禹為黃帝系統人物,當亦系黃炎戰爭之餘緒。今河南杞縣流傳的「女媧補天」則謂:共工、祝融,女媧、棺人為兄妹。共工與祝融因吃天鵝蛋之爭,共工撞不周山,天塌洪水泛濫,女媧乃有補天之舉,似更原始。參見「杞人憂天
4. 關於神話故事的成語大全
後羿射日:古時候天上有十個太陽,人們難耐高溫。後羿力大無比,射掉了九個太陽,剩下現在的一個太陽,使溫度適宜人們居住。
誇父追日:誇父與太陽賽跑,追趕到太陽落下的地方。他口渴,想要喝水,到黃河、渭水去喝水,黃河、渭水的水量不夠他喝,向北到大湖去喝水。誇父還沒有到,在半路因口渴而死。他丟棄他的手杖,手杖化作了桃林。
含沙射影:傳說江淮間出產一種很特別的甲蟲,名叫蜮,又有人稱做射工、射影、短狐、水狐。這種蟲常常傷害人,形狀很是奇怪,背上長著硬殼,頭上有角,身上長有翅膀,可以飛到上空,在人的頭上施行襲擊。它沒有眼睛,但耳朵聽覺特別靈敏,口中有一橫物,形狀像弩,只要聽到人聲便知道人的所在方向和距離,然後用口中所含的沙當作矢,向人射擊。被蜮射中的人,會染上一種毒質而生瘡;就算人的身體能夠射避,而影子被蜮射中,也會生病。
八仙過海:有一天,八仙要去東海遊玩,他們一起乘著船過海。可東海龍王的兒子喜歡上了荷仙姑,就把船給弄沉了。張果老翻身爬到了毛驢的背上,曹國舅腳踏巧板,沒有掉到海里。韓湘子騎在仙笛上,漢鍾離站在了蒲扇上,也沒有掉到海里。藍采和攀住了花籃邊,鐵拐李抱著葫蘆,浮在了海上。只有呂洞賓被弄得渾身濕透,而荷仙姑卻被搶到了海底龍宮中。龍王兒子一會變成巨鯨、一會又變成海蛇,和七仙打了起來。七仙用各自的寶貝大顯神通,最後把龍王兒子打死了,救出了荷仙姑。「八仙過海」就是說,不同的人可以用不同的辦法和本領去做事。
牛郎織女:從前,有個聰明忠厚的小夥子叫牛郎,他有一頭感情很要好的牛。一天,牛郎出去放牛,正好遇到了七仙女下凡洗澡。牛郎很喜歡最小的七仙女,小七仙女也喜歡他,兩人結成了夫妻。牛郎和織女結婚後,男耕女織,還生了兩個孩子。可是不久,王母娘娘下凡來,強行把織女帶回了天上。老牛看到牛郎非常傷心,要牛郎把自己的皮做成鞋穿著飛上天。牛郎很無奈地答應了,他拉著自己的兒女,飛上天去追織女。可是,王母娘娘變了一條河,將他們隔開了,兩人非常傷心。喜鵲被他們感動了,都飛來搭成鵲橋讓他們相會。王母娘娘很無奈,只好允許兩人在每年七月七日於鵲橋相會。
精衛填海:說的是中國上古時期一種叫精衛的鳥努力填平大海。《山海經》記述有一種鳥。它的名字叫精衛。精衛原來是炎帝寵愛的女兒,有一天她去東海玩,可是突然風暴襲來,她死了。女娃變成了鳥,名字就叫作「精衛鳥」。精衛鳥去西山銜來石子兒和樹枝,一次又一次投到大海里,想要把東海填平。
葉公好龍:講述了葉公愛龍成癖,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葉公一看是真龍,嚇得轉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比喻表面上愛好某事物,實際上並不真愛好,含貶義。
井底之蛙:在一口淺井裡,住著一隻青蛙。一天,青蛙在井邊碰上了一隻從海里來的大龜。青蛙對海龜誇口說:「你看,我住在這里多快樂呀!」青蛙形容道:「我安靜時泡在水裡,開心時在泥漿里散步,多自由自在!」青蛙邀請海龜下去玩,可是海龜卻只能伸進去一隻腳。海龜搖了搖頭,往後退了一步,跟青蛙講起了大海的情形。 「海的廣大,哪止千里;海的深度,哪止千來丈。」「無論水災還是乾旱,都影響不到海水,住在那樣的大海里,才是真的快樂呢!」井蛙聽了海龜的一番話,再也沒話可說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人的見識不能短淺,不能盲目自大。
天衣無縫:原指神話中仙女穿的天衣,不用針線製作,沒有縫兒。現比喻事物非常完美自然,不露任何痕跡。
涸轍之魚:莊子只要借一升半斗糧食,就可以解決家裡揭不開鍋的問題,監河侯卻說等收到租稅後可以借給他三百兩黃金,就如同鯽魚只要一升涼水,就可以活命一樣,哪裡能等到遙遠的西江之水,解決問題,要從現實的時間、地點、條件出發。空話、大話、漂亮話,除了勾勒出說話人的嘴臉以外,不解決任何實際問題。
女媧補天:水神共工造反,與火神祝融交戰,共工被祝融打敗了,他氣得用頭去撞西方的世界支柱不周山,導致天塌陷,天河之水注入人間。女媧不忍人類受災,於是煉出五色石補好天空,折神鱉之足撐四極,平洪水殺猛獸,人類始得以安居。
海市蜃樓:在登州的海上,有時候會出現雲霧空氣,象宮殿居室、台閣景觀、城牆垣堞、人物、車馬、樓屋頂蓋,清晰可見,把它叫做「海市」。有人說:「這是蛟龍吐氣而形成的。」我懷疑不是這樣的。歐陽文忠曾經河朔去出使 ,路過高唐縣,在驛館的房屋中夜間聽到有鬼神從天空而經過,車馬人畜的聲,都一一可分辨出.他說的非常詳細,這里不詳細摘錄了。詢問本地的老人,說:「二十年前曾在白天路過這個縣,也清楚可以看見人與物。」當地人也稱這為「海市」。同登州所看見的大致上相同。
女媧造人:傳說女媧用泥土仿照自己創造了人,創造了人類社會。又替人類建立了婚姻制度,使青年男女相互婚配,繁衍後代,因此被傳為婚姻女神。是中華民族偉大的母親,她慈祥地創造了我們,又勇敢地照顧我們免受天災。是被民間廣泛而又長久崇拜的創世神和始祖神。
開天闢地:古時候流傳著一個盤古開天地的神話,說的是在天地開辟之前,宇宙不過是混混沌沌的一團氣,裡面沒有光,沒有聲音。這時候,出了一個盤古氏,用大斧把這一團混沌劈了開來。輕的氣往上浮,就成了天;重的氣往下沉,就成了地。
火眼金睛:比喻眼光十分犀利,能夠識別真偽。火眼金睛是孫悟空的專利,是孫悟空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爐中鍛燒的意外收獲,孫悟空常說他老孫有火眼金睛,可以識得妖怪。
滄海桑田:有個叫王遠的神仙,坐在五條龍拉的車子上從天上飛下來。他戴著帽子,衣服上的綬帶飄呀飄的,一直飛到了叫蔣經的家裡。蔣經給神仙准備了飯菜,王遠覺得一個人吃有點寂寞。於是,他把仙女麻姑也叫了下來。麻姑穿的衣服顏色鮮艷又好看,那是什麼布都做不出來的。麻姑說:「上次見面後,我看到東海變成桑田,桑田又變回東海足足有三次了。」「現在蓬萊海水也比以前少了一半,是不是要變成陸地呢?」麻姑接著說。王遠回答說:「是啊,都說那裡又會揚起塵土了。」吃過飯聊過天,兩位仙人各自招來車子飛回天上去了。從此,「滄海桑田」就用來比喻世界上的事物變化很大很大。
5. 神話成語 記住要是 「成語」 除了 開天闢地 精衛填海 還要至少兩個
誇父逐日
這是我國最早的著名神話之一,講的是誇父奮力追趕太陽、長眠虞淵的故事內.誇父是古代神話傳說容中的一個巨人,是幽冥之神後土的後代,住在北方荒野的成都載天山上.他雙耳掛兩條黃蛇、手拿兩條黃蛇,去追趕太陽.當他到達太陽將要落入的禺谷之際,覺得口乾舌燥,便去喝黃河和渭河的水,河水被他喝乾後,口渴仍沒有止住.他想去喝北方大湖的水,還沒有走到,就渴死了.誇父臨死,拋掉手裡的杖,這杖頓時變成了一片鮮果累累的桃林,為後來追求光明的人解除口渴.
八仙過海
女媧補天
愚公移山
劈山救母
葉公好龍
涸轍之魚
農神後稷
願者上鉤
三頭六臂
火眼金睛
金蟬脫殼
女媧造人
6. 神話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至少21個)
天衣無縫、火眼金睛、八仙過海、牛郎織女、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誇父逐日、葉公好龍、開天闢地、十日並出、嫦娥奔月、煉石補天、東曦既駕、太公釣魚,願者上鉤、紫氣東來、騰雲駕霧、水漫金山、興風作浪、玉宇瓊樓、雲錦天章。
一、誇父逐日
釋義:誇父拚命追趕太陽。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出處:戰國·列子《列子·湯問》:「誇父不量力,欲追日影,逐之於隅谷之際。渴欲 得飲,赴飲河渭。河渭不足,將走北飲大澤。未至,道渴而死。」
譯文:誇父自不量力,打算要追趕太陽。他追到太陽降落的隅谷的時候,感到口渴要喝水,於是他就趕往黃河、渭水喝水,黃河、渭水的水不夠,他又准備到北方的大湖喝水,還沒有趕到大湖,他就因為口渴死去了。
二、精衛填海
釋義: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出處:戰國作者不詳《山海經·北山經》:「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於東海,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東海。」
譯文:炎帝的小女兒名叫女娃,女娃在東海游泳,被淹沒無法回歸(回家),於是化為精衛,時不時銜西山的木、石來堵塞東海。
三、天衣無縫
釋義:神話傳說,仙女的衣服沒有衣縫。比喻事物周密完善,找不出什麼毛病。
出處:前蜀·牛嶠《靈怪錄·郭翰》:「徐視其衣並無縫,翰問之,曰:『天衣本非針線為也。』」
譯文:(郭翰)緩緩地看了看她的衣服,都沒有用線縫。郭翰問她為什麼,織女說:「天衣本來就不是用針線織的。」
四、牛郎織女
釋義: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出處:漢·佚名《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譯文:看那遙遠的牽牛星,明亮的織女星。織女伸出細長而白皙的手 ,擺弄著織機(織著布),發出札札的織布聲。一整天也沒織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淚如同下雨般零落。這銀河看起來又清又淺,他倆相界離也沒有多遠。只隔一條清澈的河流,但他們只能含情凝視,卻無法用語言交談。
五、開天闢地
釋義: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後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出處:三國·吳·徐整《三五歷紀》:「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
譯文:世界開辟以前,天和地混混沌沌地成一團,像個雞蛋一樣,盤古就生在這當中。過了一萬八千年,天地分開了,輕而清的陽氣上升為天,重而濁的陰氣下沉為地,盤古在天地中間
7. 關於神話故事的成語有那些
關於神話的成語 :八仙過海、牛郎織女、女媧補天、精衛填海、愚公移山、誇父逐日、葉公好龍、開天闢地
1、八仙過海
八仙過海是一種流傳最廣的中國民間傳說。八仙分別為漢鍾離、張果老、韓湘子、鐵拐李、呂洞賓、何仙姑、藍采和及曹國舅。
八仙最膾炙人口的故事之一,最早見於雜劇《爭玉板八仙過海》中。相傳白雲仙長有回於蓬萊仙島牡丹盛開時,邀請八仙及五聖共襄盛舉,回程時鐵拐李建議不搭船而各自想辦法,就是後來「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或「八仙過海、各憑本事」的起源。
後來,人們把這個典故用來比喻那些依靠自己的特別能力而創造奇跡的事。
2、女媧補天
傳說天地開辟之初後,女媧用泥捏了人類。後女媧登基了皇位,鎮守冀方的水神共工十分不滿,就興風作浪,女媧即令火神祝融迎戰。經過殊死搏鬥,共工大敗,惱羞成怒,一頭向擎天柱不周山撞去,竟將擎天大柱撞折了,霎時天塌了個大窟窿。
天地相通,脈氣失常,洪水泛濫,大火蔓延,萬物陷入災難之中。女媧見她的兒女們即將失去生存條件,著急萬分,就決心煉石補天。可要去哪裡煉石,女媧遍涉群山,選擇了天台山。這里山高頂闊,水足石多,是煉石的理想地方。
女媧在天台山上煉了九九八十一天,煉了塊厚12丈、寬24丈的五色巨石,眾神稱好。於是依照此法,又用整整4年的時間,煉了36500塊五色石,連同前面的那塊共36501塊。眾神仙和眾將官幫女媧補天,用了36500塊。因石是五色的,形成了天上的彩虹、彩霞。
且說天補好後,女媧擔心天塌下來。這時有一大龜游來,獻出了自己的腿。女媧過意不去,將自己的衣服送與它,從此龜游水不用腿而用鰭了。
女媧用龜的四腿做擎天柱。因西、北兩面的短些,故有「天傾西北」的說法。女媧補天後,洪水歸道,烈火熄滅,天地定位,普天同慶,人們在天台山迎女媧歸朝,女媧也十分歡喜。到天台山後,大家看天下的兒女們生活安然,高興地吹起了笙簫。
3、精衛填海
精衛填海,是中國上古神話傳說之一。相傳精衛本是炎帝神農氏的小女兒,名喚女娃,一日女娃到東海遊玩,溺於水中。死後其不平的精靈化作花腦袋、白嘴殼、紅色爪子的一種神鳥,每天從山上銜來石頭和草木,投入東海,然後發出「精衛、精衛」的悲鳴,好像在呼喚著自己。
4、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兩座山,方圓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來在冀州南邊,黃河北岸的北邊。北山下面有個名叫愚公的人,年紀快到90歲了,在山的正對面居住。他苦於山區北部的阻塞,出來進去都要繞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說:「我跟你們盡力挖平險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達漢水南岸,好嗎?」大家紛紛表示贊同。
他的妻子提出疑問說:「憑你的力氣,連魁父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麼樣呢?再說,往哪兒擱挖下來的土和石頭?」眾人說:「把它扔到渤海的邊上,隱土的北邊。」
於是愚公率領兒孫中能挑擔子的三個人上了山,鑿石頭,挖土,用箕畚運到渤海邊上。鄰居京城氏的寡婦有個孤兒,剛七八歲,蹦蹦跳跳地去幫助他。
冬夏換季,才能往返一次。河灣上的智叟譏笑愚公,阻止他干這件事,說:「你簡直太愚蠢了!就憑你殘余的歲月、剩下的力氣連山上的一棵草都動不了,又能把泥土石頭怎麼樣呢?」
北山愚公長嘆說:「你的心真頑固,頑固得沒法開竅,連孤兒寡婦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還有兒子在呀;兒子又生孫子,孫子又生兒子;兒子又有兒子,兒子又有孫子;子子孫孫無窮無盡,可是山卻不會增高加大,還怕挖不平嗎?」河曲智叟無話可答。
握著蛇的山神聽說了這件事,怕他沒完沒了地挖下去,向天帝報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誠心感動,命令大力神誇娥氏的兩個兒子背走了那兩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東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從這時開始,冀州的南部直到漢水南岸,再也沒有高山阻隔了
5、誇父逐日
《誇父逐日》是中國上古時代神話傳說故事,故事出自於《山海經·海外北經》。
相傳在黃帝王朝的時代,誇父族其中一個首領想要把太陽摘下,放到人們的心裏面,於是就開始逐日。他口渴的時候喝乾了黃河、渭水,准備往北邊的大湖(或大海)去喝水,奔於大澤路途中被渴死。他的手杖化作鄧林,成為桃花園;而他的身軀化作了誇父山。
8. 神話故事的成語 觸山
神話故事的成語 ??觸山——共工觸山。
據傳說,顓頊(zhuān xū)是黃帝的孫子,號高陽氏,居子帝五(今河南濮(pú)陽附近)。他聰明敏慧,有智謀,在民眾中有很高的威信。他統治的地盤也大了很多,北到現在的河北一帶,南到南嶺以南,西到現在的甘肅一帶,東到東海中的一些島嶼,都是他統治的地城。古代歷史書上描寫說,傾項視察所到之處,都受到部落民眾的熱情接待。
但是顓頊(zhuān xū)也辦過不合情理的事情。有這么一條律令就是他定的:規定婦女在路上和男子相遇,必須避讓一旁;如果不這樣做,就被拉到十字路口打一頓。這條法律雖然是傳說,但是說明了在顓頊(zhuān xū)(zhuān xū)那個時期,由於生產方式的變化,男子成了氏族中的主導力量,婦女的地位己經低於男子,父系氏族社會過取代了母系氏族社會,男子在社會上的權威已經確立。
與顓頊(zhuān xū)同時,有個部落領袖,叫做共工氏。傳說他是人首蛇身,長著滿頭的赤發,他的坐騎是兩條龍。
據說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代。他的部落在現在今天的河南北部。他對農耕很重視,尤其對水利工作更是抓緊,發明了築堤(dī)蓄(xù)水的辦法。那個時候,人類主要從事農業生產,水的利用是至關重要的。共工氏是神農氏以後,又一個為發展農業生產做出過貢獻的人。
共工有個兒子叫後土,對農業也很精通。他們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把水利的事辦好,就一起考察了部落的土地情況,發現有的地方地勢太高,田地澆水很費力;有的地方地勢太低,容易被淹。由於這些原因,非常不利於農業生產。因此共工氏制訂了一個計劃,把土地的高處的土運去墊高低地,認為挖下窪地墊高可以擴大耕種面積,高地去平,利於水利灌溉(guàn gài),對發展農業生產大有好處。
顓頊(zhuān xū)部不贊成共工氏的做法。顓頊(zhuān xū)認為,在部族中至高無上的權威是自己,整個部族應當只聽從他一個人的號令,共工氏是不能自作主張的。他用這樣做會讓上天發怒為理由,反對共工氏實行他的計劃。於是,顓頊(zhuān xū)與共工氏之間發生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斗爭,表面上是對治土、治水的爭論,實際上是對部族領導權的爭奪。
要說這兩個人比起來,力氣上,共工氏要強;論機智,他卻不如顓頊(zhuān xū)。顓頊(zhuān xū)利用鬼神的說法,煽(shān)動部落民眾,叫他們不要相信共工氏。當時的人對自然知識缺少了解,對鬼神之事都極為相信,不少人上了顓頊(zhuān xū)的當,認為共工氏一平整土地,真的會觸怒鬼神,引來災難,因此顓頊(zhuān xū)得到了多數民眾的支持。
共工氏不能得到民眾的理解和支持,但他堅信自己的計劃是正確的,堅決不肯妥協。為了天下人民的利益,他決心不惜犧牲自己,用生命去殉自己的事業。他來到不周山(今昆侖山),想把不周山的峰頂撞下來,來表示自己的堅強決心。
共工氏駕起飛龍,來到半空,猛地一下撞向不周山。剎時間,一聲震天巨響,只見不周山被共工氏猛然一撞,立即攔腰折斷,整個山體轟隆隆地崩塌(bēnɡ tā)下來。天地之間發生巨變,天空中,日月星辰都變了位置;大地上,山川移動,河川變流。原來這不周山是天地之間的支柱,天柱折斷了,使得系著大地的繩子也崩斷了,只見大地向東南方向塌陷。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因為天空向西北方向傾倒,日月星辰就每天都從東邊升起,向西邊降落;因為大地向東南塌陷(tā xiàn),大江大河的水就都奔騰向東,流入東邊的大海里去了。
共工氏英勇的行為得到了人們的尊敬。在他死後,人們奉他為水師 (司水利之神),他的兒子後土也被人們奉為社神(即土地神),後來人們發誓時說"蒼天後土在上",就談的是他,由此可見人們對他們的敬重。
9. 共工怒觸不周山的一個成語
Gong龔艷血統。據「山海經家經」:「艷妻,紅的兒子聽襖生炎行列,炎居生科和科和原劇,話劇誕生火神,在河火神降,一共有衛生工作者「。宋犖分泌「路史後紀二」注引「歸藏·啟筮」:「共工面臨著朱蛇發。」相傳,共工為水神。 「左傳·昭公十七年」:「陸雲共工氏的水,它是海軍和水中的名字。」管Kuio「:」共工之王,水,甚至七,土地,甚至之三,乘縮小系統當天在加的夫的潛力。 「」通過培訓淮南子·本「:」當太陽,職工甄套洪水,空氣稀薄頭的總和。 「龔汞神話大多數作者,作為同事和顓頊爭奪戰。」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奪皇帝,憤怒和不良觸控山,天柱折,到一定的尺寸,天傾西北,故日月星移焉;不滿東南,故水潦塵埃回報焉。 「顓頊,黃帝的後裔(」山海經家裡「),所以,真正的戰斗還在繼續這場戰爭黃壓嗯戰爭或傳遞的同事和地高辛(」淮南子·原道「);與神農(」雕玉集·強大的力量「);和火神(」記載,補三皇本紀「);爭和女神(」其他如太吳實紀「)宇通過同事,同事殺與宇柳部長,從黃帝禹系統的數字,當戰爭也超過了「女媧補天」河南杞縣流傳Xu黃鴉嗯部的其他傳說是:共工,祝融,女媧,棺人類兄弟姐妹共工和火神爭吃天鵝蛋後生病的工人撞山,天空是洪水,有天空的舉動女神,似乎更原始。參見「杞人憂天」。
BR>火神聯合工戰「記錄填滿心靈的君主」:「總共有龔氏首領,騷擾任何智慧,而不處罰地王;以水乘木,是火神的戰爭。得勝和憤怒,是國內最早接觸患病山體滑坡,天柱折維度完善。 「這場戰爭或另一傳說顓頊,神農,女媧,共工爭地高辛見。」同工「,」杞人憂天「
它。」山海經家經「:」艷妻赤水出生的兒子聽夾克居炎症,炎症和人居健康節,藝術節和原劇,話劇誕生火神,在河火神降,一共有衛生工作者。 「宋犖分泌」路史後紀兩個「注引」歸藏·啟筮「:」同事面對蛇朱毛「據傳說,水同事的上帝」左傳·昭公。十七年「:」陸雲共工氏的水,它是海軍和水中的名稱為「管道Kuio」:「共王的工作,甚至在七水,陸,即使在為期三天的車程通。潛在的降低系統丈夫「」淮南子·本經訓「:」當順總工甄陶洪水,空氣稀薄頭。 「龔汞神話大多數作者,作為同事和顓頊的戰爭。」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奪皇帝,憤怒和不良觸控山,天柱折,到一定的尺寸,一天倒西北,故日月星移焉;不滿東南,故水廖押嗯灰塵的回報。 「顓頊,黃帝的後裔(」山海經家和「)(淮南子·原道」),所以,真正的戰斗還在繼續黃押嗯戰爭這場戰爭或者同事和地高辛的轉移。「和神農(」雕玉集·強大的力量「);和火神(」記載,填補了百年的君主「);與女媧(」路太吳屍記「)的爭端其他如禹逐共工,殺。陳郁溜同事和相位等傳說,從黃帝宇,黃炎培系統的數字時,戰爭部擁有超過線程「女媧補天」的河南杞縣流傳的是:共工,火神,女神,棺材的人的兄弟姐妹。同事,吃天鵝蛋後,火神爭議生病的工人撞山,天空是洪水,有天空的舉動女神,似乎更原始。參見「毫無根據的。 「
祝融共工之戰」記錄填滿心靈的君主「:」總共有龔氏首領,騷擾任何智慧,而不處罰地王;以水乘木,是勝利的戰斗火神和憤怒。 ,是第一次接觸患病山體滑坡,天柱折維度完善。 「這場戰爭或另一傳說顓頊,神農,女媧,地高辛合工糾紛
。」國語·魯語「載:。主要合作者九有還有是首要9霸九州宮龔氏其實是說,一旦九州小學(PA)主,即中原部落聯盟的領袖。這反映了九個氏族住在九個領域中,同事的主導地位。許須繩說同事的住所在輝縣, 。今河南省郭說,當地伊拉克今天水和洛水流域豫西的共工氏長期活動這個地方叫古九州,可以從同事的9的衍生後來,在山上。西邊這里有九州戎紅龔氏可能殘存的繼承
龔宮神話大多數作者,作為同事和顓頊的戰爭「淮南子·天文訓」:「昔者共工與顓頊爭奪皇帝,憤怒和虐待觸控山,天柱折,到一定的尺寸,天傾西北,故日月星移焉;不滿東南,故水廖押嗯灰塵的回報。 「顓頊,黃帝的後裔(」山海經家和「)(淮南子·原道」),此戰或同事與地高辛的轉移。「和神農(」雕玉集·強大的力量」);及火神(「三皇記錄補充千年」);與女媧(「路太吳十記」)的爭端其他如禹逐共工,殺陳羽龔紅侑和其他傳說上記載,「心靈史補三皇」火神聯合工階段
戰爭:「共有龔的首領,騷擾任何智慧,而不處罰地王;以水乘木,是火神的戰爭。得勝和憤怒,是國內最早接觸患病山體滑坡,天柱折維度完善。 「這場戰爭或另一傳說顓頊,神農,女媧,地高辛聯合工人發生爭執。
同事都是神農的古老傳說的後裔,屬於燕家,為水神,龔紅誰家臉,手,腳和蛇的身體。在黃帝的繼承人顓頊治世的時代反叛被擊敗了顓頊總勞動憤怒和用頭撞不周山(世界的傳奇支柱),造成世界向東南傾斜。同事後,仍然繼續亂(代表洪水的),最後殺羽(指洪水成功)。
10. 寫出幾個關於神話故事的成語
答:關於神話故事的成語
1、火眼金睛:原指《西遊記》中孫悟空能識別妖魔鬼怪的眼睛。後用以形容人的眼光銳利,能夠識別真偽。
2、牛郎織女:牛郎織女為神話人物,從牽牛星、織女星的星名衍化而來。比喻分居兩地的夫妻。也泛指一對戀人。
3、點石成金:比喻修改文章時稍稍改動原來的文字,就使它變得很出色。
4、杜鵑啼血:傳說杜鵑晝夜悲鳴,啼至血出乃止。常用以形容哀痛之極。
5、海市蜃樓:蜃:大蛤。原指海邊或沙漠中,由於光線的反射和折射,空中或地面出現虛幻的樓台城郭。現多比喻虛無縹渺的事物。
6、盤古開天地:指人類開始有了歷史。
7、涸轍之魚:比喻在困境中急待援助的人。
8、八仙過海:相傳八仙過海時不用舟船,各有一套法術。民間因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諺語。後以比喻各自拿出本領或辦法,互相競賽。
9、誇父逐日:誇父:古傳說中的人名。誇父拚命追趕太陽。比喻人有大志,也比喻不自量力。
10、百鳥朝鳳:朝:朝見;鳳:鳳凰,古代傳說中的鳥王。舊時喻指君主聖明而天下依附,後也比喻德高望重者眾望所歸。
11、井底之蛙: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麼大的一塊天。比喻見識狹窄的人。
12、精衛填海:精衛:古代神話中的鳥名。精衛銜來木石,決心填平大海。舊時比喻仇恨極深,立志報復。後比喻意志堅決,不畏艱難。
13、東兔西烏:兔、烏:古代神話傳說中說,月亮里有玉兔,太陽里有三足金烏,所以用烏、兔代表日月。月亮東升,太陽西落。表示時光不斷流逝。
14、開天闢地: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後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15、愚公移山:比喻堅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堅定不移地進行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