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備了很長時間的成語
❶ 形容「一件事准備好久,終爆發」的成語有哪些
1、厚積薄發 [ hòu jī bó fā ]
【翻譯】: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形容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
【出處】:宋.蘇軾「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譯文:指要經過長時間有準備的積累即將大有可為,施展作為。
2、揎拳捋袖 [ xuān quán luō xiù ]
【翻譯】:揎:捲起袖子;捋:拉起。伸出拳頭,拉起袖子。形容怒氣沖沖准備動武的樣子。
【出處】: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三折:他看著我~,舒著拳頭要打我。
3、整裝待發 [ zhěng zhuāng dài fā ]
【翻譯】:整理收拾好行裝,等待出發。
【出處】:近代.陶菊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23章:「但是浙江公民代表請願團還未啟程北上,上海方面北軍第四師整裝待發的消息已傳到浙江來。」
4、養精蓄銳 [ yǎng jīng xù ruì ]
【翻譯】:養足精神,積蓄力量。銳:銳氣,力量。
【出處】:近代.郭超人《登上地球之巔》:「其他隊員們撤回到8100米的營地,養精蓄銳,以便在需要的時候為突擊頂峰的隊員提供各種支援。」
5、以逸待勞 [ yǐ yì dài láo ]
【翻譯】:多指作戰時採取守勢,養精蓄銳,讓敵人來攻,然後乘其疲勞,戰而勝之。原作「以佚待勞」。
【出處】:近代.毛澤東 《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五章第三節:「這種時候,敵軍雖強,也大大減弱了;兵力疲勞,士氣沮喪,許多弱點都暴露出來。紅軍雖弱,卻養精蓄銳,以逸待勞。」
❷ 形容為某活動准備了很久,改用什麼成語來
1,弓調馬服 [gōng diào mǎ fú]
弓調馬服,成語,讀音為 gōng diào mǎ fú,釋義為辦任何事情,應先做好准備,出自《荀子·哀公》。
中文名
弓調馬服
拼 音
gōng diào mǎ fú
出 處
《荀子·哀公》
釋 義
比喻辦任何事情,應先做好准備
釋 義: 比喻辦任何事情,應先做好准備工作。
出 處: 《荀子·哀公》:「弓調而後求勁焉,馬服而後求良焉。」
2,萬事俱備
漢語成語
成語,表示所有的事情都已經安排好了。
中文名
萬事俱備
外文名
all is ready
釋義
所有的事情都已經准備好了
拼音
wàn shì jù bèi
全稱
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❸ 關於為了某事而准備很久的成語
蓄謀已久_金山詞霸
【拼 音】:
xù móu yǐ jiǔ
【解 釋】:
為了某件事情謀劃很久,處心積慮的意思.
【示 例】:
他這樣做顯然是蓄謀已久的挑釁.
❹ 求形容准備工作時間很長,最終取得成功,類似於「十年磨一劍」的成語或俗語.
台上一分鍾台下十年功?厚積薄發?
冰出於水而寒於水
滴水穿石
寶劍鋒自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❺ 默默准備很長時間,准備在某個階段釋放出來,可用哪個成語
不事聲張
【詞目】 不事聲張
【拼音】bù shì shēng zhāng
【釋義】形容做事時保持低調,不擴大聲勢。
❻ 形容為某活動准備了很久,改用什麼成語
蓄謀已久,為了某件事情謀劃很久,處心積慮的意思。 練兵秣馬
拼音: liàn bīng mò mǎ 簡拼: lbmm
近義詞: 厲兵秣馬 反義詞: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指作好戰斗准備
解釋: 訓練士兵,喂飽戰馬.指作好戰斗准備
出處: 宋·蘇洵《幾策·審敵》:「將遂練兵秣馬以出於實,實而與之戰,破之易爾.」
摩厲以須
拼音: mó lì yǐ xū 簡拼: mlyx
近義詞: 摩厲以需、摩礪以須 反義詞: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比喻做好准備,等待時機
解釋: 磨快刀子等待.比喻做好准備,待時而動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昭公十二年》:「摩厲以須,王出,吾刃將斬矣.」
例子: 至是始得以間道生還之故遷拜拾遺,得居言路,~.(清·無名氏《杜詩言志》卷五)
謁後語: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拼音: bīng mǎ wèi dòng, liáng cǎo xiān xíng 簡拼: bmwx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解釋: 指出兵之前,先准備好糧食和草料.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准備工作.
出處: 林占財《森林中的遠征》:「是的,『兵馬未動,糧草先行』,這是自古以來用兵的老規矩,你們沒有糧食怎麼走這么遠的路!」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
拼音: fán shì yù zé lì,bù yù zé fèi 簡拼: fsyf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復句式;作分句;指有準備就會成功
解釋: 預:預先,指事先作好計劃或准備;立:成就;廢:敗壞.不論做什麼事,事先有準備,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會失敗.
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中庸》:「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
例子: 「~」,沒有事先的計劃和准備,就不能獲得戰爭的勝利.(《毛澤東選集·論持久戰》)
居安思危
拼音: jū ān sī wēi 簡拼: jasw
近義詞: 常備不懈、安不忘危、防患未然 反義詞: 高枕無憂、及時行樂、刀槍入庫
用法: 聯合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褒義
解釋: 雖然處在平安的環境里,也想到有出現危險的可能.指隨時有應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備.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十一年》:「《書》曰:『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例子: 得寵思辱,~(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回)
杅穿皮蠹
拼音: yú chuān shuǐ dù 簡拼: ycpd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解釋: 杅:飲水器.比喻事先充分准備,謀定而後行動.
枕戈待旦
拼音: zhěn gē dài dàn 簡拼: zgdd
近義詞: 枕戈坐甲、枕戈以待 反義詞: 醉生夢死、高枕無憂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解釋: 戈:古代的一種兵器;旦:早晨.意思是立志殺敵,枕著武器睡覺等天亮.形容時刻准備作戰,
出處: 《晉書·劉琨傳》:「吾枕戈待旦,志梟逆虜,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例子: 我先前只知道武將大抵通文,當「~」的時候,就會做駢體電報,這回才明白雖是文官,也有深諳韜略的了.
患至呼天
拼音: huàn zhì hū tiān 簡拼: hzht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解釋: 患:禍患;呼:喊.形容事前不作準備,災禍臨頭,求天救助.
出處:
例子: 如果不早作準備,來年汛期~,就來不及了.
謁後語:
急來報佛腳
拼音: jí lái bào fó jiǎo 簡拼: jlbj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解釋: 比喻事到臨頭才慌忙准備.
出處:
例子: 學習要靠平時的積累,~,應付考試,那是不鞏固的.
渴而掘井
拼音: kě ér jué jǐng 簡拼: kejj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解釋: 到口渴才掘井.比喻事先沒有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臨陣磨槍
拼音: lín zhèn mó qiāng 簡拼: lzmq
近義詞: 臨陣磨刀、措手不及、臨渴掘井 反義詞: 常備不懈、防患未然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比喻事到臨頭才匆忙准備
解釋: 到了快要上陣打仗的時候才磨刀擦槍.比喻事到臨頭才匆忙准備.
出處: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0回:「『臨陣磨槍』也不中用!有這會子著急,天天寫寫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例子: 學習要靠平時努力,不要~,到考試前才用功.
臨難鑄兵
拼音: lín nàn zhù bīng 簡拼: lnzb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連動式;作謂語;比喻平時不作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解釋: 臨到危難時,方才鑄造兵器.比喻平時不作準備,臨時才想辦法.
出處: 春秋·齊·晏嬰《晏子春秋·雜上二十》:「溺者不問隊,迷者不問路.溺而後問隊,迷而後問路,譬之猶臨難而遽鑄兵,臨噎而遽掘井,雖速,亦無及已.」
例子:
平時不燒香,急來抱佛腳
拼音: píng shí bù shāo xiāng,jí lái bào fó jiǎo 簡拼: psbj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解釋: 諺語.原比喻平時不往來,遇有急難才去懇求.後多指平時沒有準備,臨時慌忙應付
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拼音: qī nián zhī bìng,qiú sān nián zhī ài 簡拼: qnza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解釋: 病久了才去尋找治這種病的干艾葉.比喻凡事要平時准備,事到臨頭再想辦法就來不及.
出處:
大寒索裘
拼音: dà hán suǒ qiú 簡拼: dhsq
近義詞: 反義詞:
用法:
解釋: 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時沒有準備,事到臨頭十分慌亂
❼ 准備了很久,只用一時成語怎麼說
養兵千日,用兵來一時自
yǎng bīng qiān rì,yòng bīng yī shí
【解釋】平時供養、訓練軍隊,以便到關鍵時刻用兵打仗。指平時積畜力量,在必要時一下用出來。
【出處】《南史·陳暄傳》:「兵可千日而不用,不可一日而不備。」
【結構】復句式成語
【用法】復句式;作主語、分句;可分開使用
【正音】一,不能讀作「yì」。
【辨形】時,不能寫作「拾」。
【近義詞】有備無患、養兒防老
【反義詞】養虎傷身、養虎遺患、養癰成患
【例句】這意思很明白:~;大敵壓境,你們不說打仗,反到逃跑,好,留下槍支,交給我們,看我們的吧。(孫犁《光榮》)
❽ 關於「為了某事而准備很久」的成語
蓄謀已抄久。
❾ 准備了好長時間的成語是什麼
蓄謀已久,xù móu yǐ jiǔ,
成語,蓄,謀劃。謀,計劃。
指為了某件事情謀劃了很久。
❿ 形容「為一次成果而准備很久」的成語有哪些
韜光養晦, 蓄勢待發,翹首以盼,頓學累功,鍥而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