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控尺度成語
① 形容「控制」的成語有哪些
果不其然、不出所料、料事如神、先見之明、先知先覺
一、果不其然guǒ bù qí rán
【解釋】: 果然如此。指事物的發展變化跟預料的一樣。
【出處】: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二十二回:「昨日人去請我,我就說嫂子有個好意,果不其然。」
二、不出所料 bù chū suǒ liào
【解釋】: 事由變化,在預料之中。形容原先預料的准確。
【出處】: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回:「見你不在,我就猜著到這里來了,所以一直趕來,果然不出所料。」
三、料事如神 liào shì rú shén
【解釋】: 料:預料。預料事情象神仙一樣准確。形容預料事情非常准確。
【出處】: 宋·楊萬里《提刑徽猷檢正王公墓誌銘》:「公器識宏深,襟度寬博,議論施加人數等,料事如神,物無遁情。」
【譯文】:公氣量好見識深廣,胸襟度廣博,討論受益人數很多,預料事情象神仙一樣准確,事物在他面前沒有隱情。
四、先見之明 xiān jiàn zhī míng
【解釋】: 明·指眼力。事先看清問題的能力。指對事物發展的預見性。
【出處】: 南朝 范曄《後漢書·楊彪傳》:「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
【譯文】:慚愧沒有金日磾的事先看清問題的能力,還懷有老一輩愛小一輩的情誼
五、先知先覺 xiān zhī xiān jué
【解釋】:知:認識;覺:覺悟。指認識事理較一般人為早的人。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萬章下》:「使先知覺後知,使先覺覺後覺也。」
【譯文】:要想要先認清事情的真相,就要先覺悟才能察覺。
② 形容會把控感情的成語
張弛有度,收放自如,見好就收
③ 形容控制的成語
【把持不住】抄:把:掌握。指意志比較薄弱,把握或控制不住自己。
【閉口捕舌】:猶言甕中捉鱉。比喻敵方已被控制,無法逃脫。
【不能自已】: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④ 含有「控」字的成語有哪些
控名責實
扼襟控咽
砌詞捏控
⑤ 控的成語有哪些
控的成語有:
控名責實 控:引;責:求。使名聲與實際相符。
扼襟控咽 比喻據守險要之地。
砌詞捏控 捏造事實來控告。
⑥ 控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控名責實(控名責實)
【拼音】kòng míng zé shí
【出處】名家苛察繳繞,使人不得反其意版,專決於權名而失人情,故曰『使人儉而善失真。』若夫控名責實,參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 《史記·太史公自序》
【釋義】控:引;責:求。使名聲與實際相符。
【用法】作謂語;指引名以求實
【近義詞】按名責實
【押韻詞】溢於文辭、徑廷之辭、龍騰虎躑、心動神馳、大張其詞、片語只詞、東盪西馳、危而不持、鷸蚌相持、珊珊來遲
⑦ 嚴格對待自己,還把控別人的成語
嚴於律己
【拼音】: yán yú lǜ jǐ
【解釋】: 律:約束。嚴格地約內束自己。
【出處】: 宋·陳容亮《謝曾察院君》:「嚴於律己,出而見之事功;心乎愛民,動必關天治道。」
【拼音代碼】: yylj
【近義詞】: 嚴以律己
【反義詞】:寬以待人
【用法】: 作謂語、補語;指嚴格地約束自己
【英文】: be severe with oneself
⑧ 把控時機是成語嗎
不是
見機行事抄jiànjīxíngshì
[釋義] 機:時機;行事:辦事。看準時機立即辦事。
[語出] 《周易·系辭下》:「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君子見幾而作;不俟終日。」
[正音] 行;不能讀作「hánɡ」。
[辨形] 事;不能寫作「是」。
[近義] 見機而作 相機行事
⑨ 表示控制的成語
關於控制的成語及來解釋如自下:
【把持不住】:把:掌握。指意志比較薄弱,把握或控制不住自己。
【閉口捕舌】:猶言甕中捉鱉。比喻敵方已被控制,無法逃脫。
【不能自已】: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不由自主】: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操縱如意】:如意:滿意。形容十分自如地用不正當的手段對某事某人進行控制,處理。
⑩ 關於控制的的成語
按納不住 按納:剋制。指激動、憤怒等感情無法抑制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第28卷:「不想遇著許仙,春心盪漾,按納不住,一時冒犯天條。」
按捺不下 按捺:抑制,忍耐。無法抑制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23卷:「舜美身心按捺不下,急忙關閉房門,徑往夜來相遇之處。」
按捺不住 按捺:壓抑,忍耐。心裡急燥,剋制不住。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白娘子水鎮雷峰塔》:「不想遇著許宣……按捺不住,一時冒范天條。」
閉口捕舌 猶言甕中捉鱉。比喻敵方已被控制,無法逃脫。
出處:《晉書·張玄靚傳》:「旋謂基曰:『綝擊其東,我等絕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閉口捕舌也。』」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無法控制自己,使激動的情緒平靜下來。
出處:唐·盧照鄰《寄裴舍人書》:「慨然而詠『富貴他人合,貧賤親戚離』,因泣下交頤,不能自已。」
不由自主 由不得自己,控制不住自己。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一回:「我也不很記得了,但覺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麼人,拉拉扯扯,要我殺人才好。」
長轡遠馭 用長韁繩遠遠地駕馭拉車的馬。比喻遠距離操縱,控制另外的人或物。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通變》:「是以歸略文統,宜宏大體,先博覽以精閱,總綱紀而攝契,然後拓衢路,置關鍵,長轡遠馭,從容按節。」
楚界漢河 楚、漢相爭中雙方控制地區之間的地界與河流。後常比喻戰爭的前線。
出處: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十六回:「霎時間煙焰沖霄……彷彿槍林彈雨,依稀楚界漢河。」
寸轄制輪 比喻控制事物的關鍵雖小而極重要。轄,固定車輪與車軸位置,插入軸端孔穴的銷釘。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故事得其要,雖小成績,譬寸轄制輪,尺樞運關也。」
抵背扼喉 抵:按住;扼:掐住。按住脊背,掐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之地。
出處:唐太宗李世民《賜詔》:「抵背扼喉,塞其歸路。」
獨立自主 多指國家或政黨維護主權,不受別人的控制或支配。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無論處於怎樣復雜、嚴重、慘苦和環境,軍事指導者首先需要的是~地組織和使用自己的力量。」
扼喉撫背 撫:按,捺。掐住咽喉,按住脊背。比喻控制敵方的要害,使其喪失反抗的能力。
出處:隋·盧思道《為北齊檄陳文》:「巨艦高艫,順流東指江都、壽春之域;扼喉撫背之兵,飛龍赤馬,絕水南越。」
扼襟控咽 比喻據守險要之地。
出處:宋·周邦彥《汴都賦》:「扼襟控咽,屏藩表裡,名城池為金湯,役諸侯為奴隸。」
扼亢拊背 扼:用力掐著。亢:通「吭」,喉嚨。拊:擊,拍擊。掐住喉嚨,捺住背脊。比喻控制要害,制敵於死命。同「扼吭拊背」、「扼骯拊背」。
扼吭拊背 扼:用力掐著;吭:咽喉;拊:拍擊。掐著喉嚨,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敵死命。
出處:《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
分而治之 ①分別治理。②利用手段使國家、民族或宗教等產生分裂,然後對其進行控制和統治。
出處:清·俞樾《群經平議·周官二》「巫馬下士二人醫四人」:「凡邦之有疾病者,疕瘍者造焉,則使醫分而治之,是亦不自醫也。」
拊背扼喉 掐著喉嚨,捺住脊背。比喻控制要害,制敵死命。
出處:《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斗,不扼其吭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
拊背扼吭 吭,喉嚨。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
出處:語出《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按,亢,同「吭」。
拊背搤吭 按住脊背,拤住咽喉。比喻控制要害。亢,同「吭」。
出處:語出《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夫與人斗,不搤其亢,拊其背,未能全其勝也。今陛下入關而都,案秦之故地,此亦搤天下之亢而拊其背也。」
股掌之上 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縱、控制的范圍之內。
出處:《國語·吳語》:「大夫種勇而善謀,將還玩吳國於股掌之上,以得其志。」
關門打狗 比喻將對方控制在自己勢力范圍內,然後進行有效打擊。
後發制人 發:發動;制:控制,制服。等對方先動手,再抓住有利時機反擊,制服對方。
出處:《荀子·議兵》:「後之發,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
據高臨下 憑借高處俯控低處,指憑仗優勢地位足以控制別人。
出處:清·鄭觀應《盛世危言·邊防一》:「蓋有土壘,則據高臨下,敵必不克驟攻。」
訖情盡意 指盡量滿足自己的情感和心意,不加控制。
情不自禁 禁:抑制。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強調完全被某種感情所支配。
出處:南朝梁·劉遵《七夕穿針》詩:「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
情不自已 猶情不自禁。感情激動得不能控制。強調完全被某種感情所支配。
忍俊不禁 忍俊:含笑;不禁:無法控制自己。指忍不住要發笑。
出處:唐·趙璘《因話錄》卷五:「櫃初成,周戎時為吏部郎中,大書其上,戲作考詞狀:『當有千有萬,忍俊不禁,考上下。』」
受制於人 制:控制。被別人控制。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吾不能舉全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於人。」
脫韁之馬 比喻脫離羈絆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
席捲八荒 席捲:像卷席子一樣把東西捲起;八荒:八方荒遠的地方。形容力量強大,控制整個天下。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席捲天下 形容力量強大,控制了全國。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囊括四海之意,並吞八荒之心。」
喜不自勝 勝:能承受。喜歡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興。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小生去時,承夫人親自餞行,喜不自勝。」
先發制人 發:開始行動;制:控制,制服。原指丟動手的牌主動地位,可以控制對方。後也泛指爭取主動,先動手來制服對方。
出處:《漢書·項籍傳》:「先發制人,後發制於人。」
心不由主 為情感所激動,指神智不能由自己控制。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張協貧女團圓》:「張協本意無心娶你,在窮途身自不由己。況天寒舉目又無親,亂與伊家相娶。」
心猿意馬 心意好象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形容心裡東想西想,安靜不下來。
出處:漢·魏伯陽《參同契》註:「心猿不定,意馬四馳。」唐·許渾《題杜居士》詩:「機盡心猿伏,神閑意馬行。」
欣喜若狂 欣喜:快樂;若:好象;狂:失去控制。形容高興到了極點。
出處:清·霽園主人《夜譚隨錄·護軍女》:「少年得其應答,驚喜若狂。」
養鷹颺去 比喻懷有野心的人不易控制,當其得意之時就不再為主人所用。
出處:語出《後漢書·呂布傳》:「譬如養鷹,飢即為用,飽則颺去。」
以一持萬 持:把握。形容抓住關鍵,可以控制全局。
出處:《荀子·儒效》:「法先王,統禮義,一制度,以淺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萬。」
以夷治夷 利用外族或外國之間的矛盾,使其互相沖突,削減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出處:《明史·張祐傳》:「以夷治夷,可不煩兵而下。」
意馬心猿 形容心思不定,好象猴子跳、馬奔跑一樣控制不住。
出處:漢·魏伯陽《參同契》註:「心猿不定,意馬四馳。」唐·許渾《題杜居士》詩:「機盡心猿伏,神閑意馬行。」
欲揚先抑 要發揚、放開,先控制、壓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