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背後不能儀人的成語

背後不能儀人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24 16:13:27

❶ 背後說人是非的成語

背後說人是非的成語:
1、顛唇簸嘴
拼音:diān chún bò zuǐ
解釋:指搬弄口舌。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兩縣令競義婚孤女》:"王家若男若女,若大若小,那一個不欣羨潘小官人美貌,如潘安再出,暗暗地顛唇簸嘴,批點那飛天夜叉之丑。"
譯文:王家不論男女老少,哪一個不欣賞羨慕那一個不欣羨潘小官人美貌,如潘安再出,暗暗地搬弄口舌,批點那飛天夜叉的丑貌。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近義詞: 說長道短
2、搬弄是非
拼音:bān nòng shì fēi
解釋:把別人背後說的話傳來傳去,蓄意挑撥,或在別人背後亂加議論,引起糾紛。
出處: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許多事非。」
近義詞:挑撥離間、挑撥是非、搬口弄舌
反義詞:排難解紛
例句: 我們時刻要警惕搬弄是非的人。
3、挑撥離間
拼音:tiǎo bō lí jiàn
解釋:比喻從中搬弄是非,破壞人與人之間的情誼,甚至引起爭端之意,使別人之間產生間隔、不團結。離間:分開、分離。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39回:「這個姓胡名福,最愛挑撥離間。」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貶義。
反義詞:精誠團結
例句:一些勢利小人卑鄙無恥,慣會興風作浪,挑撥離間。
4、挑三豁四
拼音:tiǎo sān huō sì

解釋:指挑撥是非。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57回:「我們這個攪家不良,挑三豁四,丈二長的舌頭,誰家著的他罷?」
譯文:我們這個攪得家不安,挑撥是非,長舌頭的人,誰家著他道了?
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口語。

近義詞:挑三撥四、調三窩四
例句:這傢伙在挑三撥四,我去闖破她。
5、 饒舌調唇

拼音: ráo shé tiáo chún
解釋:指多嘴多舌,搬弄是非。 饒舌:多嘴。調唇:耍嘴皮子。
出處: 明·無名氏《蘇九淫奔》第一折:「我恰待饒舌調唇,怎當他拔樹尋根。」
譯文:我正好准備多嘴多舌,搬弄是非,無奈他追究到底。
近義詞: 多嘴多舌
用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說話等。
例句:他是個饒舌調唇 的人,不能相信他能為別人保守秘密。

❷ 不在背後說人的成語

不在背後說人的成語
光明正大、明明白白、義正言辭、赤膽忠心、鐵骨錚錚、忠言逆耳、大義凜然

在背後說人的成語
搬弄是非 搬弄:挑拔。把別人的話傳來傳去,有意挑拔,或在背後亂加議論,引起糾紛。

出處:《莊子·盜跖》:「搖唇鼓舌,擅生是非。」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一折:「他在平公面前,搬弄我許多事非。」
捕風捉影 風和影子都是抓不著的。比喻說話做事絲毫沒有事實根據。
出處:《漢書·郊祀志》:「聽其言,洋洋滿耳,若將可遇;求之,盪盪如系風捕景,終不可得。」《朱子全書》:「若悠悠地似做不做,如捕風捉影,有甚長進?」
訛言謊語 訛言:謠言。造謠說謊話
出處:元·無名氏《冤家債主》第三折:「俺孩兒也不曾訛言謊語,又不曾方頭不律。」
訛言惑眾 訛言:詐偽的話。用謠言欺騙迷惑群眾。
出處:《元史·世祖五》:「癸丑,初建東宮,甲寅,誅西京訛言惑眾者。」
惡意中傷 出自惡毒用心去誹謗誣陷傷害別人,中傷說壞話攻擊陷害別人。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利刀割肉瘡猶合,惡語傷人恨不銷。」
耳食之言 耳食:耳朵吃飯。指沒有確鑿的根據,未經思考分析的傳聞。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六國年表序》:「不察其始終因舉而笑之,不敢道,此與以耳食無異。」
飛短流長 飛、流:散布;短、長:指是非、善惡。指散播謠言,中傷他人。
出處:唐·沈亞之《送韓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諛言順容積微之讒,以基所毀,四鄰之地,更效遞笑,飛流短長,天下聞矣。」
飛流短長 飛、流:散布;短、長:指是非、善惡。指散播謠言,中傷他人。
出處:唐·沈亞之《送韓北渚赴江西序》:「故有諛言順容積微之讒,以基所毀,四鄰之地,更效遞笑,飛流短長,天下聞矣。」
飛謀釣謗 以流言蜚語陰相攻訐。
出處:唐·韓愈《司徒兼侍中中書令贈太尉許國公神道碑銘》:「二寇患公居間,為己不利……則飛謀釣謗,以間染我。」
飛謀薦謗 以流言蜚語陰相攻訐。同「飛謀釣謗」。
出處:清·曾國藩《畢君殉難碑記》:「忌君者日以次骨飛謀薦謗,迭相污染。」
蜚短流長 指散播謠言,中傷他人。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封三娘》:「造言生事者,蜚短流長,所不堪受。」
浸潤之譖 比喻暗中誹謗別人的壞話。
出處:《論語·顏淵》:「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
空穴來風 穴:孔、洞;來:招致。有了洞穴才進風。比喻消息和謠言的傳播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也比喻流言乘機會傳開來。
出處:戰國·楚·宋玉《風賦》:「臣聞於師:枳句來巢,空穴來風。」
口是心非 嘴裡說得很好,心裡想的卻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處:漢·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
兩面三刀 比喻居心不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
出處:元·李行道《灰闌記》第二折:「豈知他有兩面三刀,向夫主廝搬調。」
流言飛文 猶言流言蜚語。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後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
流言飛語 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後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同「流言蜚語」。
出處:清·和邦額《夜譚隨錄·修鱗》:「流言飛語,何足憑信。」
流言蜚語 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後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
出處:《禮記·儒行》:「久不相見,聞流言不信。」《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乃有蜚語,為惡言聞上。」
流言風語 猶言流言蜚語。毫無根據的話。指背後散布的誹謗性的壞話。
流言混話 無根據無道理的言語。
流言惑眾 流言:無根據的話。指製造謠言以欺騙、迷惑群眾。
出處:《漢書·翟方進傳》:「今翟義、劉信等謀反大逆,流言惑眾,欲以篡位。」
論黃數黑 數:數落,批評。背後亂加評論,肆意誹謗別人。
出處: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一折:「你入門來便鬧起,有甚的論黃數黑。」
面是背非 當面贊成,背後反對。
面諛背毀 指當面稱贊,背後誹謗。同「面譽背毀」。
面譽背非 指當面稱贊,背後誹謗。同「面譽背毀」。
面譽背毀 指當面稱贊,背後誹謗。
人面狗心 ①比喻容貌美好而才學低下的人。②猶言人面獸心。
出處:《晉書·苻朗載記》:「朗曰:『吏部為誰,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國寶美貌而才劣於弟,故朗雲然。」
人面獸心 面貌雖然是人,但心腸象野獸一樣兇狠。形容為人兇殘卑鄙。
出處:《列子·黃帝》:「夏桀、殷紂、魯醒、楚穆,狀貌七竅皆同於人,而有禽獸之心。」《漢書·匈奴傳贊》:「被發左衽,人面獸心。」
人言可畏 人言:別人的評論,指流言蜚語;畏:怕。指在背後的議論或誣蔑的話很可怕。
出處:《詩經·鄭風·將仲子》:「人之多言,亦可畏也。」
三長四短 ①特指人的死亡。同「三長兩短」。②猶閑話,壞話。
三夫之對 泛指經過多人傳播的流言。同「三夫之言」。
出處:《晉書·王濬傳》:「今臣之信行,未若曾參之著;而讒構沸騰,非徒三夫之對,外內扇助,為二五之應。」
三夫之言 泛指經過多人傳播的流言。
出處:《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
三告投杼 比喻流言數傳能使人信而轉疑。
出處:《戰國策·秦策二》:「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
三人成虎 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出處:《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三言訛虎 猶三人成虎。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出處:清·秋瑾《致琴文書》:「況三言訛虎,眾口鑠金;因積毀銷骨,致他方糊口。」
數黑論白 背後亂加評論,肆意誹謗別人。同「數黑論黃」。
數黑論黃 數:數落,批評。背後亂加評論,肆意誹謗別人。
出處: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一折:「你入門來便鬧起,有甚的論黃數黑。」
數黃道白 背後亂加評論,肆意誹謗別人。同「數黃道黑」。
淆亂視聽 視聽:看和聽。混淆是非,以擾亂人們的視聽。
出處:《先拔志始》卷下:「或巧布流言蜚語,或寫匿名文書,害正黨邪,淆亂視聽。」
陽解陰毒 指表面和解背後下毒手。
出處:明·李贄《答來書》:「蓋彼皆君子路上人,決無有匿怨友人,陽解陰毒之事。」
以訛傳訛 以:拿,把;訛:謬誤。指把本來就不正確的話又錯誤地傳出去,越傳越錯。
出處:宋·俞琰《席上腐談》:「世上相傳女媧補天煉五色石於此,故名採石,以訛傳訛。」
營蠅斐錦 比喻讒人顛倒黑白,誹謗誣陷,入人於罪。
出處:《詩·小雅·青蠅》:「營營青蠅,止於樊。豈弟君子,無信讒言。」又《詩·小雅·巷伯》:「萋兮斐兮,成是貝錦。彼譖人者,亦已大甚。」
造謠惑眾 製造謠言,迷惑群眾。
造謠生非 捏造謠言,挑起事端。同「造謠生事」。
出處:黃南丁氏《楊乃武與小白菜》第八回:「而且如今你的年紀,已是二十多了,住在這里,若再不同小大圓房,外間造謠生非的人多……說不定同我有了一手,豈不是你我二人的名譽,又將掃地。」
造謠生事 製造謠言,挑起事端。
出處:《莊子·盜跖》:「爾作言造語,妄稱文武。」
造謠中傷 中傷:攻擊和陷害別人。製造謠言,陷害別人。
曾參殺人 比喻流言可畏。
出處:《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曾母投杼 指曾參的母親聽到「曾參殺人」的傳聞接連三次,便信以為真,投杼而走,謂流言可畏。
出處:《戰國策·秦策二》:「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殺人。』織自若。……其母懼,投杼逾牆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
眾議成林 指眾人的議論可使人相信平地上出現森林。比喻流言多可以亂真。
出處:《淮南子·說山訓》:「眾議成林,無翼而飛。」高誘註:「眾人皆議平地生林,無翼之禽能飛,凡人信之以為實然也。」
嘴快舌長 指愛說長道短。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二十七回:「婦言不是花言巧語,嘴快舌長,須是不苟言,不苟笑,內言不出,外言不入,總說一句,便是『貞靜』兩個字。」
嘴甜心苦 說話和善,居心不良。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五回:「『嘴甜心苦,兩面三刀』,『上頭笑著,腳底下使絆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他都全佔了。」
三夫成市虎 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同「三人成虎」。
出處:《宋書·樂志三》:「三夫成市虎,慈母投杼趨。」
當面輸心背面笑 比喻當面顯得十分親熱,背後卻在搗鬼。

❸ 形容背後害人的成語

暗箭傷人_網路漢語
暗箭傷人 [àn jiàn shāng rén]
[釋義] 放冷箭傷害人。比喻暗地裡用回某種手段傷害人。
[出處] 陶菊答隱《北洋軍閥統治時期史話》第七十三章:「張宗章、褚玉璞也有...

❹ 形容一個人在背後說一個人讓他們不好的成語

煽風點火。口舌是非。雞腸鴨肚。落井下石。借事生非。心懷叵測。不懷好意。小人所為。突施冷箭。挑撥離間。
羨慕嫉妒恨。

❺ 形容背後說人壞話的成語

可以用人前一套,背後一套的這樣的成語來形容有的人很喜歡背後說別人的壞話,這樣的人,我們要遠離他人品素質不好。

❻ 形容背後說人壞話成語

說三道四 背後嚼舌頭 竊竊私語 指指點點 戳脊樑骨 嚼舌根 ...說三道四 ...指手畫腳 竊竊私語

❼ 背後說人的成語

說三道四 [shuō sān dào sì]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形容不負責任地胡亂議論。
出 處
清·崔灝《通俗編·言笑》:「莫學他人不知朝暮,走啟蒙鄉村,說三道四。」
近反義詞
近義詞
評頭論足 說長道短

❽ 形容背後有人成語

暗中作梗
àn zhōng zuò gěng
【解釋】暗自從中阻撓、破壞

【出處】丁寅生《孔子演義》第四回回:「殊不知地主是賢大夫,答早知成邑本屆田賦收不到,必然是公克在暗中作梗爭權,便令他的庶兄敬叔密往調查。」

【結構】偏正式

【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用於處事

【反義詞】明打明敲

【英譯】create difficulties in secret

❾ 形容背後說人壞話的成語

1、說三道四,是抄一個成語,意思是形容不負責任地胡亂議論;

2、陽奉陰違,漢語成語,指玩弄兩面派手法,表面上遵從,暗地裡違背;

3、表裡不一,漢語成語,指表面與內在不一樣;

4、指桑罵槐,成語,指著桑樹數落槐樹,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罵那個人 ;

5、兩面三刀,是一個漢語成語,比喻居心不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的人;

6、口蜜腹劍,是一個漢語成語,形容人陰險;

7、胡言亂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沒有根據,不符實際的空話,或說胡話;

8、流言蜚語,是一個成語,原指沒有根據的話,現在多指在別人背後散布的誣蔑,中傷的說法;

9、閑言冷語,指沒有根據的譏刺他人的話。

❿ 在背後害人的成語有哪些

暗箭傷人 暗箭中人 病民害國 趁火搶劫 包藏禍心 陰謀詭計 含沙射影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