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比喻成熟低調成語

比喻成熟低調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24 20:07:43

『壹』 形容低調的成語有哪些

  1. 不驕不躁(bùjiāobù zào):不驕傲,不急躁。

  2. 功成不居(gōng chéngbù jū):任其自然存在回,不去占為答己有。後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

  3. 不亢不卑(bù kàngbù bēi):指對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也不傲慢自大。

  4. 長揖不拜(zhǎng yī bù bài):對長者或尊者只彎腰行拱手禮,不跪拜磕頭。

  5. 不露圭角(bù lù guī jiǎo):喻才幹不外露。

  6. 不露鋒芒(bù lù fēng máng):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貳』 形容一個人很厲害但不張揚,很低調有什麼詞語或成語

默默無聞
深藏不露
藏龍卧虎
卧虎藏龍
高深
隱士
幽深

『叄』 形容低調 成語

虛懷若谷
xū huái ruò gǔ
【解釋】虛:謙虛;谷:山谷。胸懷象山谷一樣深廣。形版容十分謙虛,權能容納別人的意見。

【出處】《老子》:「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褒義。多用來形容人非常謙虛。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辨形】若;不能寫作「苦」。

【近義詞】謙虛謹慎、大智若愚

【反義詞】自高自大、目空一切

【例句】敬愛的總理對群眾誠懇熱情;~;使每個見過他的人都深受感動。

『肆』 形容低調有實力的成語 形容低調有實力的詩句

1、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雲處仍虛心。——北宋 徐庭筠《詠竹》

白話譯文:還沒有從土裡生長出來的時候已經是一節一節的了,即使生長到很高的的高度也保持虛心謙卑的態度。

2、不露鋒芒[ bù lù fēng máng ]

基本釋義:鋒芒:比喻銳氣或才幹。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幹。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器,不露鋒芒。」

白話譯文:寇準能斷大事,不拘泥於小事情;有干大事的才能,但不顯露出才幹。

3、大智若愚[ dà zhì ruò yú ]

基本釋義:也說大智如愚。形容聰明的人,不炫耀自己,從表面看好像很愚笨。

出處:宋·蘇軾《賀歐陽修致仕啟》:「大勇若怯;大智如愚。」

白話譯文:最勇敢的人看外表好像很膽怯的樣子,有大智慧的人表面看好像很愚笨。

4、不露圭角[ bù lù guī jiǎo ]

基本釋義:圭角:圭玉的稜角。比喻才幹不外露。

出處:宋·歐陽修《張子野墓誌銘》:「遇人渾渾,不見圭角。」

白話譯文:遇到人都顯得渾渾噩噩的,才幹不外露。

5、虛懷若谷[ xū huái ruò gǔ ]

基本釋義:胸懷像山谷那樣的深廣。形容十分謙虛,能容納別人的意見。 谷:山谷。

出處:戰國 老子《老子》:「敦兮其若朴,曠兮其若谷。」

白話譯文:純朴得好像未經雕琢,曠達得好像高山空谷 。

『伍』 形容很低調的成語

形容低調成語:
不露圭角 不露鋒芒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虛懷若谷
不矜不伐 不卑不亢 戒驕戒躁 不驕不躁 功成不居
一謙自益 益謙虧盈 謙虛謹慎 不亢不卑 長揖不拜

『陸』 形容很低調的成語

不露鋒芒 鋒芒:比喻銳氣或才幹。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幹。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寇準)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器,不露鋒芒。」
不露鋒鋩 比喻才幹不外露。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寇準)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器,不露鋒芒。」
不露圭角 圭角:圭玉的稜角。比喻才幹不外露。
出處:宋·歐陽修《張子野墓誌銘》:「遇人渾渾,不見圭角。」
藏龍卧虎 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出處: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卧龍。」
鋒芒不露 鋒芒:刀劍的尖端,比喻顯露出來的才幹或心機;露:顯露。有才幹或心機卻不外露。形容滿腹才幹或心機,表面上看不出來。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補》:「宋寇準拜相時,朝廷所下詔書有:『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
圭角不露 圭角:圭之鋒芒有稜角。指深沉不露鋒芒。
出處:《禮記·儒行》「毀方而瓦合」漢鄭玄註:「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孔穎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恆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晦跡韜光 晦、韜:隱藏;跡:蹤跡;光:指才華。指將自己的才華隱藏起來,不使外露。
出處:《隋書·薛道衡傳》:「粵若高祖文皇帝,誕聖降靈則赤光照室,韜神晦跡則紫氣騰天。」
潛光匿曜 隱藏光采。常指隱居。同「潛光隱耀」。
弢跡匿光 指隱藏行跡與光采,不使外露。
出處:晉·陸機《漢高祖功臣頌》:「彭越觀時,弢跡匿光,人具而瞻,翼爾鷹揚。」
韜光晦跡 韜光:把才華隱藏起來;晦跡:不讓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處:《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
韜光斂跡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韜光晦跡」。
韜光滅跡 指隱藏自己行跡,不使外人得知。
韜光養晦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處:《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
韜光隱晦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韜光養晦」。
韜光隱跡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韜光晦跡」。
韜光用晦 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同「韜光養晦」。
韜光韞玉 隱匿光采,韞藏寶玉。比喻隱藏才華,不露光芒。
出處:《隸釋·漢小黃門譙敏碑》:「君商時度世,引己倍權,守靜徹冗,韜光韞玉,以遠悔咎。」
韜晦之計 韜:把才華隱藏起來;晦:不讓人知道自己的蹤跡。指隱藏才能,不使外露。
出處:《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
韜神晦跡 指隱藏蹤跡。
卧虎藏龍 指隱藏著未被發現的人才,也指隱藏不露的人才。
出處:北周·庾信《同會河陽公新造山地聊得寓目》詩:「暗石疑藏虎,盤根似卧龍。」
養晦韜光 指隱藏行跡和才能,不露鋒芒。
隱跡埋名 隱藏行蹤、埋沒名姓以求不使人知。
遵時養晦 遵:遵循,按照;時:時勢;晦:隱藏。原為頌揚周武王順應時勢,退守待時。後多指暫時隱居,等待時機。
出處:《詩經·周頌·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
遵養時晦 遵:遵循,按照;時:時勢;晦:隱藏。原為頌揚周武王順應時勢,退守待時。後多指暫時隱居,等待時機。
出處:《詩經·周頌·酌》:「於鑠王師,遵養時晦。」
真人不露相 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現於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臉或暴露身分。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九回:「悟空,這里人家,識得我們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恐為久淹,失了大事。」

『柒』 形容一個人低調的成語

不露鋒芒 [bù lù fēng máng]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鋒芒:比喻銳氣或才幹。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幹。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出 處
宋·呂祖謙《呂東萊文集·雜說》第二十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
例 句
1. 他雖滿腹經綸,但所到之處,~。
近反義詞
近義詞
不露圭角 不見圭角
反義詞
鋒芒畢露 大言不慚 錐處囊中

『捌』 形容“一個人很厲害但不張揚,很低調”有什麼詞語或成語

形容「一個人很厲害但不張揚,很低調」的成語有深藏若虛、深藏不露。

1、深藏若虛,讀音是shēn cáng ruò xū。意思是把寶貴的東西藏起來,好像沒有這東西一樣。比喻人有真才實學,但不愛在人前賣弄。

出自《史記·老莊申韓列傳》:「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譯文:我聽說,一個好的商人,他有很多的錢財,但表面上卻看不出來;一個有修養的人,內心藏著盛大的德行,外表卻看起來很愚笨無知。

2、深藏不露,讀音是shēn cáng bú lù。比喻人有知識才能但性格內斂,不愛在別人面前賣弄自己的才能。

例句:他總是深藏不露一心一意干自己的事業。

(8)比喻成熟低調成語擴展閱讀:

與形容「一個人很厲害但不張揚,很低調」相反的是脫穎而出。

脫穎而出的讀音是tuō yǐng ér chū,意思是錐尖透過布囊顯露出來。穎:尖子。比喻本領全部顯露出來。

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使遂早得處囊中,乃脫穎而出,非特其末見而已。」

譯文:假使我毛遂早能像錐子放在布袋裡似的,一定會脫穎而出,豈止是僅僅冒個刀尖而已?

例句:改革開放以來,不少有才華的青年脫穎而出。

『玖』 形容低調的成語

不露圭角
不露鋒芒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虛懷若谷
不矜不伐
不卑不亢
戒驕戒躁
不驕不躁
功成不居
一謙自益
益謙虧盈
謙虛謹慎
不亢不卑
長揖不拜
滿招損,謙受益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