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肉體痛苦的成語
❶ 比喻身體疼痛的成語。
腰酸背痛
讀音:yao suan bei tong
釋義:.脊柱骨和關節及其周圍軟組織等病損的一種症狀。常用內以形容勞累容過度。
造句:
1.大熱天的這次負重遠足活動,同學們盡管頭昏眼花、腰酸背痛,仍齊心協力,決不放棄。經過一晚的養精蓄銳,大家勇往直前,互相鼓勵,邁向目標。
2.其間,他經歷了渾身時冷時熱、腰酸背痛、全身發癢、整夜失眠等症狀,體重也從160斤減到130斤。
❷ 表示痛苦的成語
痛哭流涕、黯然銷魂、肝腸寸斷、萬箭攢心、聲淚俱下
一、痛哭流涕 [ tòng kū liú tì ]
【解釋】:涕:眼淚。形容傷心到極點。
【出自】:德英《迎春花》第六章:我怎能忍心告訴他,使這個老人痛哭流涕呢?
二、黯然銷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解釋】:黯然:心懷沮喪、面色難看的樣子;銷魂:靈魂離開肉體。心懷沮喪得好像丟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傷或愁苦。
【出自】:郭楓《且飲一杯寂寞》:「無言獨上西樓」,深閨的空寥,彌漫在漠漠的冥色里,離情別緒,黯然銷魂!
三、肝腸寸斷 [ gān cháng cùn àn ]
【解釋】:肝腸一寸寸斷開。比喻傷心到極點。
【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三》:「吾要且死,子腸亦且寸絕。」
【翻譯】:「我要將死去,兒子肝腸一寸寸斷開,傷心到極點。
四、萬箭攢心 [ wàn jiàn cuán xīn ]
【解釋】:攢:聚集。象萬枝箭聚在心上。形容萬分傷痛。
【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一回:聽得秦氏說了這些話,如萬箭攢心 ,那眼淚不覺流了下來。
【翻譯】:聽到秦氏說了這些話,象萬枝箭聚在心上,那眼睛眼淚不知不覺流了下來。
五、聲淚俱下 [ shēng lèi jù xià ]
【解釋】:一邊說一邊哭。形容極其悲慟。
【出自】:鄒韜奮《經歷·高等法院》:他講到激昂時,聲淚俱下 。
❸ 形容極其痛苦的成語
阿鼻地獄 阿鼻:梵語的譯音,意譯為「無間」,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常用來比喻黑暗的社會和嚴酷的牢獄。又比喻無法擺脫的極其痛苦的境地。
出處:語出《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獄。」
阿毗地獄 阿毗:梵語的譯音,意譯為「無間」,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常用來比喻黑暗的社會和嚴酷的牢獄。又比喻無法擺脫的極其痛苦的境地。
出處:見「阿鼻地獄」。
噯聲嘆氣 因傷感、煩悶或痛苦而發出嘆息的聲音。
愛別離苦 佛家語,指親愛的人離別的痛苦。
出處:《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一:「雲何愛別離苦?當知此苦,亦由五相。」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問:『如何是至極之談?』曰:『愛別離苦。』」
百般折磨 用各種方式使人在肉體上、精神上遭受痛苦。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精察二·孟簡》:「土豪又叫村裡的二十多個婦女……然後揪著她的頭發把頭往地上碰,百般折磨污辱,包君的妻子本來就瘦弱多病,並且懷有身孕,回到船上就死了。」
悲天憫人 悲天:哀嘆時世;憫人:憐惜眾人。指哀嘆時世的艱難,憐惜人們的痛苦。
出處:唐·韓愈《爭臣論》:「彼二聖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
剝床及膚 剝: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剝落、爛;及:到。原指損害及於肌膚。後形容迫切的災害或深切的痛苦。
出處:《周易·剝》:「剝床以膚,凶。」
剝膚之痛 剝:剝去。膚:皮膚。指受害極深而引起的痛苦。
出處:《周易·剝》:「剝床以膚,凶。」
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顧,回憶。指對過去的事情想起來就會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憶。
出處:唐·戴叔倫《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處,九泉煙冷樹蒼蒼。」
不能自拔 拔:擺脫。不能主動地從痛苦、錯誤或罪惡中解脫出來。
出處:《宋書·劉義恭傳》:「世祖前鋒至新亭,劭挾義恭出戰,恆錄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蒼生塗炭 塗: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進火坑那樣痛苦。
出處:《尚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晉書·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塗炭。」
纏綿悱惻 悱惻:悲苦的樣子。舊時形容內心痛苦難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轉凄涼。
出處:晉·潘岳《寡婦賦》:「思纏綿以瞀亂兮,心摧傷以愴惻。」
楚楚可憐 楚楚:植物叢生的樣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纖弱可愛,後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松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永無棟梁之用耳。」
創巨痛深 創:創傷;痛:疼痛。受了很大創傷,痛苦很深。原指哀痛父母之喪,猶如體受重創。後多比喻遭受很大的傷害和痛苦。
出處:《禮記·三年問》:「創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三年者,稱情而立文,所以為至痛極也。」
創鉅痛深 比喻受到巨大的創傷,痛苦之極。鉅。同「巨」,大。
創劇痛深 指創傷大、痛苦深。
出處:郭末若《蘇聯游記·七月十日》:「斯大林城市可雲創劇痛深,全市無一家完整房屋。」
摧心剖肝 摧:折。剖:劃開。心肝斷裂剖開。比喻極度悲傷和痛苦。
出處:晉·潘岳《為任子咸妻作孤女澤蘭哀辭》:「耳存遺響,目想余顏,寢度伏枕,摧心剖肝。」
大慈大悲 慈:用愛護心給予眾生以安樂;悲:用憐憫心解除眾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語,救人苦難。形容人心腸慈善。
出處:《妙法蓮花經·譬喻品》:「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恆求善事,利益一切。」
額蹙心痛 極度憂愁傷心的樣子。
出處:明天放道人《〈四聲猿〉序》:「《漁陽》意氣,泉路難灰,世人假慈悲學大菩薩,而勤王斷國之徒,多在塗脂調粉之輩,此文長所為額蹙心痛者乎。」
甘苦與共 甘苦:歡樂和痛苦;與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歡樂與幸福,共同承擔痛苦與磨難。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弔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甘心如薺 薺:甜菜。荼菜雖苦,但是和內心的痛苦相比,覺得就像薺菜一樣甜美。後比喻人只要心安理得,即使承受再大的痛苦也覺得很甜美。
出處:《詩經·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甘之如薺 薺:甜菜。荼菜雖苦,但是和內心的痛苦相比,覺得就像薺菜一樣甜美。後指事如樂意為之,雖苦亦甜。同「甘心如薺」。
出處:《晉書·劉沈傳》:「投袂之日,期之必死。葅醢之戮,甘之如薺。」
甘之如飴 甘:甜;飴:麥芽糖漿。感到象糖那樣甜。指為了從事某種工作,甘願承受艱難、痛苦。
出處:《詩經·大雅·綿》:「堇茶如飴。」鄭玄箋:「其所生菜,雖有性苦者,甘如飴也。」
吼天喊地 吼:大聲叫。大聲喊叫,形容極為煩躁痛苦。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3章:「她甚至對吼天喊地的玉亭抱著一種嘲笑的態度。」
呼天號地 哭叫天地。形容極為冤屈、怨恨或痛苦。亦作「呼天叫地」。
❹ 比喻身體疼痛的成語
痛不欲生:悲痛得不想活下去。形容悲痛到極點。
撕心裂肺:形容某事令人極度悲傷。內有時也可做疼痛到了容極點。
心如刀絞:內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樣。
悲痛欲絕:指極度悲哀,萬分傷心的樣子。形容悲哀傷心到了極點。
欲:將近,快要。 絕:氣息終止,死亡。
悲從中來:指悲痛的感情從 內心湧出來。
肝腸寸斷:肝和腸斷成一寸一寸。 比喻傷心到極點。
苦不堪言:痛苦或困苦到了極點,已經不能用言語來表達。堪:能。
心如刀割:內心痛苦得像刀割一樣。形容極其痛苦 。
切膚之痛:親身經受的痛苦。切膚:切身,親身,與自身關系極密切。
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極點,悲傷到極點。
痛徹心扉:痛這種傷害,直接沖擊到內心的最深處,形容非一般的痛。
痛心入骨:形容傷心到了極點。
透骨酸心:形容極度傷心
哀毀骨立:因為過分悲傷而異常消瘦,身體好像只剩下一副骨架子支撐著。形容孝子在守 孝期間由於過分悲哀而損傷了身體。
呼天搶地:大聲叫天,用頭撞地。形容極度悲傷。
❺ 形容痛苦到極點的成語
泣不成聲、吞聲忍淚、悲不自勝、悲痛欲絕、痛哭流涕、撕心裂肺、呼天搶地、黯然銷魂、嘔心抽腸、人琴俱亡、凄入肝脾、情凄意切、哀毀骨立、兔死狐悲、摧心剖肝、狐兔之悲
一、泣不成聲 [ qì bù chéng shēng ]
【解釋】:哭得噎住了,出不來聲音。形容非常傷心。
【出自】:漢·趙曄《吳越春秋》:「堯崩;禹服三年之喪;如喪考妣;晝哭夜泣;氣不屬聲。」
【譯文】:堯去世;禹守喪三年;就像喪父母;日夜痛哭;氣不成聲
二、悲不自勝 [ bēi bù zì shèng ]
【解釋】:勝:能承受。悲傷得自己不能承受。形容極度悲傷。
【出自】:漢·荀悅《漢紀·平帝紀》:「太後因號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百萬不自勝。」
【譯文】:太後因哭泣而說,左右的人沒有不流淚,舜悲傷得自己不能承受
三、痛哭流涕 [ tòng kū liú tì ]
【解釋】:涕:眼淚。形容傷心到極點。
【出自】:漢 班固《漢書·賈誼傳》:「臣竊惟事勢,可為痛哭者一,可為流涕者二,可為長太息者六。」
【譯文】:我認為形勢,應該為之痛哭的一,可以為流鼻涕的二,可以為長嘆息
四、呼天搶地 [ hū tiān qiāng dì ]
【解釋】:搶地:觸地。大聲叫天,用頭撞地。形容極度悲傷。
【出自】: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肖雲仙呼天搶地,盡哀盡禮,治辦喪事,十分盡心。」
【譯文】:肖雲仙大聲叫天,用頭撞地,盡哀盡禮,治辦喪事,十分盡心
五、黯然銷魂 [ àn rán xiāo hún ]
【解釋】:黯然:心懷沮喪、面色難看的樣子;銷魂:靈魂離開肉體。心懷沮喪得好像丟了魂似的。形容非常悲傷或愁苦。
【出自】:南朝·梁·江淹《別賦》:「黯然銷魂者,惟別而已矣。」
【譯文】:心懷沮喪得好像丟了魂似的,沒有別的辦法了。
❻ 形容很痛苦的樣子的成語
成語標題 成語解釋
阿鼻地獄 阿鼻:梵語的譯音,意譯為「無間」,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常用來比喻黑暗的社會和嚴酷的牢獄。又比喻無法擺脫的極其痛苦的境地。
出處:語出《法華經·法師功德品》:「下至阿鼻地獄。」
阿毗地獄 阿毗:梵語的譯音,意譯為「無間」,即痛苦無有間斷之意。常用來比喻黑暗的社會和嚴酷的牢獄。又比喻無法擺脫的極其痛苦的境地。
出處:見「阿鼻地獄」。
噯聲嘆氣 因傷感、煩悶或痛苦而發出嘆息的聲音。
愛別離苦 佛家語,指親愛的人離別的痛苦。
出處:《瑜伽師地論》卷六十一:「雲何愛別離苦?當知此苦,亦由五相。」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二十三:「問:『如何是至極之談?』曰:『愛別離苦。』」
百般折磨 用各種方式使人在肉體上、精神上遭受痛苦。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精察二·孟簡》:「土豪又叫村裡的二十多個婦女……然後揪著她的頭發把頭往地上碰,百般折磨污辱,包君的妻子本來就瘦弱多病,並且懷有身孕,回到船上就死了。」
悲天憫人 悲天:哀嘆時世;憫人:憐惜眾人。指哀嘆時世的艱難,憐惜人們的痛苦。
出處:唐·韓愈《爭臣論》:「彼二聖一賢者,豈不知自安佚之為樂哉?誠畏天命而悲人窮也。」
剝床及膚 剝: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剝落、爛;及:到。原指損害及於肌膚。後形容迫切的災害或深切的痛苦。
出處:《周易·剝》:「剝床以膚,凶。」
剝膚之痛 剝:剝去。膚:皮膚。指受害極深而引起的痛苦。
出處:《周易·剝》:「剝床以膚,凶。」
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顧,回憶。指對過去的事情想起來就會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憶。
出處:唐·戴叔倫《哭朱放》:「最是不堪回首處,九泉煙冷樹蒼蒼。」
不能自拔 拔:擺脫。不能主動地從痛苦、錯誤或罪惡中解脫出來。
出處:《宋書·劉義恭傳》:「世祖前鋒至新亭,劭挾義恭出戰,恆錄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蒼生塗炭 塗: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進火坑那樣痛苦。
出處:《尚書·仲虺之誥》:「有夏昏德,民墜塗炭。」《晉書·苻丕載記》:「先帝晏駕賊庭,京師鞠為戎穴,神州蕭條,生靈塗炭。」
纏綿悱惻 悱惻:悲苦的樣子。舊時形容內心痛苦難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轉凄涼。
出處:晉·潘岳《寡婦賦》:「思纏綿以瞀亂兮,心摧傷以愴惻。」
楚楚可憐 楚楚:植物叢生的樣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纖弱可愛,後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松樹子非不楚楚可憐,但永無棟梁之用耳。」
創巨痛深 創:創傷;痛:疼痛。受了很大創傷,痛苦很深。原指哀痛父母之喪,猶如體受重創。後多比喻遭受很大的傷害和痛苦。
出處:《禮記·三年問》:「創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遲;三年者,稱情而立文,所以為至痛極也。」
創鉅痛深 比喻受到巨大的創傷,痛苦之極。鉅。同「巨」,大。
創劇痛深 指創傷大、痛苦深。
出處:郭末若《蘇聯游記·七月十日》:「斯大林城市可雲創劇痛深,全市無一家完整房屋。」
摧心剖肝 摧:折。剖:劃開。心肝斷裂剖開。比喻極度悲傷和痛苦。
出處:晉·潘岳《為任子咸妻作孤女澤蘭哀辭》:「耳存遺響,目想余顏,寢度伏枕,摧心剖肝。」
大慈大悲 慈:用愛護心給予眾生以安樂;悲:用憐憫心解除眾生的痛苦;慈悲:佛家語,救人苦難。形容人心腸慈善。
出處:《妙法蓮花經·譬喻品》:「大慈大悲,常無懈倦,恆求善事,利益一切。」
額蹙心痛 極度憂愁傷心的樣子。
出處:明天放道人《〈四聲猿〉序》:「《漁陽》意氣,泉路難灰,世人假慈悲學大菩薩,而勤王斷國之徒,多在塗脂調粉之輩,此文長所為額蹙心痛者乎。」
甘苦與共 甘苦:歡樂和痛苦;與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歡樂與幸福,共同承擔痛苦與磨難。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弔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甘心如薺 薺:甜菜。荼菜雖苦,但是和內心的痛苦相比,覺得就像薺菜一樣甜美。後比喻人只要心安理得,即使承受再大的痛苦也覺得很甜美。
出處:《詩經·邶風·谷風》:「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宴爾新昏,如兄如弟。」
甘之如薺 薺:甜菜。荼菜雖苦,但是和內心的痛苦相比,覺得就像薺菜一樣甜美。後指事如樂意為之,雖苦亦甜。同「甘心如薺」。
出處:《晉書·劉沈傳》:「投袂之日,期之必死。葅醢之戮,甘之如薺。」
甘之如飴 甘:甜;飴:麥芽糖漿。感到象糖那樣甜。指為了從事某種工作,甘願承受艱難、痛苦。
出處:《詩經·大雅·綿》:「堇茶如飴。」鄭玄箋:「其所生菜,雖有性苦者,甘如飴也。」
吼天喊地 吼:大聲叫。大聲喊叫,形容極為煩躁痛苦。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3章:「她甚至對吼天喊地的玉亭抱著一種嘲笑的態度。」
呼天號地 哭叫天地。形容極為冤屈、怨恨或痛苦。亦作「呼天叫地」。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嘉定寶璽》:「我祖我父,一心王寶……不死於虜,則死於盜賊;若子若孫,呼天號地,此恨難磨。」
呼天喚地 哭天叫地,形容極為痛苦。
出處: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回來說,湯富海在屋子裡呼天喚地叫痛。」
呼天叫地 形容極為冤屈、怨恨或痛苦。同「呼天號地」。
出處:清·唐訓方《里語徵實》卷下引《暗室燈》:「[韓魏公曰]百姓多愚,或為枉斷,抱憾終身,早夜呼天叫地,我豈安乎?」
回腸百轉 形容內心痛苦焦慮已極。同「回腸九轉」。
回腸九轉 好象腸子在旋轉。形容內心痛苦焦慮已極。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
己飢己溺 別人挨餓、落水就象自己挨餓、落水一樣。舊時形容在位者關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對別人的痛苦深表同情,並將解除別人的痛苦為己任。
出處:《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己溺己飢 視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們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責任。
出處:語出《孟子·離婁下》:「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也;稷思天下有飢者,由己飢之也,是以如是其急也。」
交臂歷指 交臂:兩手反縛;歷指:古代拶指的刑罰。象罪犯兩手反縛、受拶指的刑罰一般。形容痛苦萬狀,毫無自由。
出處:《莊子·天地》:「則是罪人交臂歷指,而虎豹在於囊檻,亦可以為得矣。」
叫苦連天 不住地叫苦。形容十分痛苦。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五十五回:「你怎麼正戰到好處,卻就叫苦連天的走了?」
九回腸斷 形容痛苦、憂慮、愁悶已經到了極點。同「九回腸」。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元·無名氏《玩江亭》第三折:「昐望的我九回腸斷,思量的我兩眉僝僽。」
九曲回腸 形容痛苦、憂慮、愁悶已經到了極點。
出處:漢·司馬遷《報任少卿書》:「是以腸一日而九回,居則忽忽若有所忘。」
酒食地獄 陷入終日為酒食應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出處:宋·朱彧《萍洲可談》卷三:「東坡倅杭,不勝杯酌……疲於應接,乃號杭倅為酒食地獄。」
咳聲嘆氣 因憂傷、煩悶或痛苦而發出嘆息的聲音。
出處:《負曝閑談》第六回:「江裴度無法,只得咳聲嘆氣的出得行門,偏偏包車夫又不知去向,把他恨得跺腳。」
苦不堪言 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極點,已經不能用言語來表達。
出處:宋·李昌齡《樂善錄·劉貢父》:「晚年得惡疾,須眉墮落,鼻樑斷壞,苦不可言。」
苦不可言 痛苦或困苦到了極點,已經不能用言語來表達。
出處:宋·李昌齡《樂善錄·劉貢父》:「晚年得惡疾,須眉墮落,鼻樑斷壞,苦不可言。」
苦難深重 遭受的痛苦和災難既深又重。
出處:羅廣斌、楊益言《紅岩》第四章:「苦難深重的農民,怎能再忍受反動派的蹂躪。」
勞筋苦骨 指勞動繁重,使筋骨疲勞痛苦。
亂箭攢心 攢:積聚。亂箭身在心上。比喻內心極度痛苦。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第二十卷:「見父親倒在一個壁角邊亂草之上……淹淹止存一息。二子一見,猶如亂箭攢心,放聲號哭。」
民不堪命 堪:忍受;命:命令。民眾負擔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出處:《左傳·桓公二年》:「宋殤公立,十年十一戰,民不堪命。」
七死八活 如同多次死去活來一般。形容受盡痛苦。
出處:元·吳昌齡《張天師》楔子:「今日弄的我一個身子,七死八活。仙子,你那裡是報恩,分明害殺小生也。」
切膚之痛 切膚:切身,親身。親身經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冤獄》:「帶一名於紙尾,遂成附骨之疽,受萬罪於公門,競屬切膚之痛。」
水深火熱 老百姓所受的災難,象水那樣越來越深,象火那樣越來越熱。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如水益深,如火益熱,亦運而已矣。」
酸甜苦辣 指各種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種境遇。
出處:《鶡冠子·環流五》:「陰陽不同氣,然其為和同也;酸咸甘苦之味相反,然其為善均也。」
酸咸苦辣 指各種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種境遇。同「酸甜苦辣」。
同病相憐 憐:憐憫,同情。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闔閭內傳》:「子不聞河上之歌乎?同病相憐,同憂相救。」
痛定思痛 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後,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來之意。
出處:唐·韓愈《與李翱書》:「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當痛之時,不知何能自處也。」
痛心切骨 傷痛透到骨頭里。形容悲憤之至。亦形容痛苦的程度極深。
出處:清·和邦額《夜譚隨錄·白萍》:「子負心太甚,即王魁、李益,有不逮焉……思之痛心切骨,街非一朝一夕矣。」
心如刀銼 猶心如刀割。內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樣。
心如刀銼 猶心如刀割。內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樣。
出處:元·周文質《蝶戀花·悟迷》曲:「病魔,心如刀銼,對青銅知鬢皤。」
心如刀割 內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樣。
出處: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一折:「待著些粗糲,眼睜睜俺子母各天涯,想起來我心如刀割。」
心如刀絞 內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樣。
出處:元·秦簡夫《趙禮讓肥》第一折:「待著些粗糲,眼睜睜俺子母各天涯,想起來我心如刀割。」
心如刀攪 猶心如刀割。內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樣。
出處:元·湯氏《賽鴻秋·北》套曲:「廢了經史,棄了霜毫,每日家悶懨懨如痴似醉魂暗消,額似錐剜,心如刀攪,無語寂寥。」
心如刀鋸 猶心如刀割。內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樣。
出處:明·羅貫中《風雲會》第二折:「不刺則俺這歹名兒怎地了,驚急列心如刀鋸,顫篤速身如火燎。」
咬定牙根 忍受痛苦而堅持到底,或意志堅定不移。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六十六回:「李逵渾身脫剝,咬定牙根,手雙斧,從城濠里飛殺過來。」
咬緊牙關 盡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難。
出處:清·韓邦慶《海上花列傳》第十三回:「一面問個著落,一面咬緊牙關把朴齋腿膀狠命的摔一把。朴齋忍不住叫聲『阿呀』。」
飲泣吞聲 眼淚只能往肚裡流,不敢哭出聲來。形容受壓迫時,忍受痛苦,不敢公開表露。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八回:「瓊英知了這消息,如萬箭攢心,日夜吞聲飲泣,珠淚偷彈,思報父母之仇,時刻不忘。」
油煎火燎 形容痛苦或焦灼。
出處: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他覺著,像有個什麼東西,在胸口上劇烈地涌動,鬧得血管里的血,也加快了流速。繼而,心裡又油煎火燎,陣陣劇疼。」
摘膽剜心 摘:取。剜:用刀剜。用刀子將膽和心取出。形容非常痛苦。
❼ 形容疼痛的成語有哪些
疼痛的成語
1、摧心剖肝:摧:折。剖:劃開。心肝斷裂剖開。比喻極度悲傷和痛苦。
2、齜牙咧嘴:齜:露齒。張著嘴巴,露出牙齒。形容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
3、亂箭攢心:攢:積聚。亂箭身在心上。比喻內心極度痛苦。
4、酸甜苦辣:指各種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種遭遇。
5、創劇痛深:指創傷大、痛苦深。
6、楚楚可憐:楚楚:植物叢生的樣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纖弱可愛,後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7、不能自拔:拔:擺脫。比喻限入很深,不能從痛苦、錯誤等中解脫出來。
8、痛心切骨:傷痛透到骨頭里。形容悲憤之至。亦形容痛苦的程度極深。
9、回腸百轉:形容內心痛苦焦慮已極。同「回腸九轉」。
10、頭痛治頭:指針對疼痛部位醫治,不追究病因。比喻做事缺乏通盤計劃,被動應付,不從根本上徹底的解決。
11、回腸九轉:好象腸子在旋轉。形容內心痛苦焦慮已極。
12、勞筋苦骨:謂勞動繁重,使筋骨疲勞痛苦。
13、呼天叫地:形容極為冤屈、怨恨或痛苦。同「呼天號地」。
14、咬緊牙關:謂盡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難。
15、民不堪命:民眾負擔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16、愛別離苦:佛家語,指親愛的人離別的痛苦。
17、呼天號地:哭叫天地。形容極為冤屈、怨恨或痛苦。亦作「呼天叫地」。
18、同病相憐:憐:憐憫,同情。比喻因有同樣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19、百般折磨:用各種方式使人在肉體上、精神上遭受痛苦。
20、咨牙咧嘴:張著嘴巴,露出牙齒。形容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
21、水深火熱:老百姓所受的災難,象水那樣越來越深,象火那樣越來越熱。比喻人民生活極端痛苦。
22、剝膚之痛:剝:剝去。膚:皮膚。指受害極深而引起的痛苦。
23、苦不可言:指痛苦得無非用言語來形容。
24、摘膽剜心:摘:取。剜:用刀剜。用刀子將膽和心取出。形容非常痛苦。
25、創鉅痛深:比喻受到巨大的創傷,痛苦之極。鉅。同「巨」,大。
26、頭痛灸頭,腳痛灸腳:指針對疼痛的部位治療,不追究病根。比喻只解決具體問題,不深究產生問題的根源。
27、悲天憫人:悲天:哀嘆時世;憫人:憐惜眾人。指哀嘆時世的艱難,憐惜人們的痛苦。
28、咳聲嘆氣:因憂傷、煩悶或痛苦而發出嘆息的聲音。
29、心如刀割:內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樣。
30、徹心徹骨:徹:通、透。通心透骨。形容疼痛達到了極點。
31、酒食地獄:陷入終日為酒食應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32、酸咸苦辣:指各種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種境遇。同「酸甜苦辣」。
33、七死八活:如同多次死去活來一般。形容受盡痛苦。
34、死去活來:指因極度的疼痛或悲哀,暈過去,又醒過來。多形容被打得很慘,或哭得很厲害。
35、苦不堪言: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極點,已經不能用言語來表達。
36、九回腸斷:形容痛苦、憂慮、愁悶已經到了極點。
37、呼天喚地:哭天叫地,形容極為痛苦。
38、飲泣吞聲:眼淚只能往肚裡流,不敢哭出聲來。形容受壓迫時,忍受痛苦,不敢公開表露。
39、苦難深重:遭受的痛苦和災難既深又重。
40、油煎火燎:形容痛苦或焦灼。
41、切膚之痛:切膚:切身,親身。親身經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42、九曲回腸:形容痛苦、憂慮、愁悶已經到了極點。
43、悼心疾首:心裡傷感,頭部疼痛。形容悲痛到了極點。
44、叫苦連天:不住地叫苦。形容十分痛苦。
45、瘡好忘痛:瘡疤好了就忘了疼痛。比喻情況見好以後就忘記了從前的痛苦經歷和教訓。
46、痛定思痛:指悲痛的心情平靜以後,再追想當時所受的痛苦。常含有警惕未來之意。
47、創巨痛深:創:創傷;痛:疼痛。受了很大創傷,痛苦很深。原指哀痛父母之喪,猶如體受重創。後多比喻遭受很大的傷害和痛苦。
❽ 形容身體疼痛的成語有哪些
皮開肉綻、皮破肉爛、皮破血流、頭破血淋、齜牙咧嘴
一、皮開肉綻 [ pí kāi ròu zhàn ]
【解釋】:綻:裂開。皮肉都裂開了。形容傷勢嚴重。多指受殘酷拷打。
【出自】:元·鄭廷玉《楚昭王疏者下船》:「打得皮開肉綻碎了骨頭。」
【翻譯】:打得皮肉都裂開了,骨頭都碎了。
二、皮破肉爛 [ pí pò ròu làn ]
【解釋】:形容傷勢很重。
【出自】:李季 《王貴與李香香》第二部:「滿臉渾身血道道,皮破肉爛不忍瞧。」
三、皮破血流 [ pí pò xuè liú ]
【解釋】:形容傷勢嚴重。
【出自】:藏族民歌《沒有一顆米的權利》:「在小米田薅草的時候,手指磨得皮破血流;當小米收割以後,連一顆米的權利也沒有。」
四、頭破血淋 [ tóu pò xuè lín ]
【解釋】:頭被打破,流出了血。形容受到嚴重打擊或遭到慘敗的樣子。
【出自】:瞿秋白《文藝雜著續輯·和國貨年》:受降的主顧那麼多,又都是世界上的頭等惡霸,豈有不互相打得頭破血淋的道理。
五、齜牙咧嘴 [ zī yá liě zuǐ ]
【解釋】:齜:露齒。張著嘴巴,露出牙齒。形容兇狠或疼痛難忍的樣子。
【出自】:峻青《秋色賦·故鄉雜憶》:兩岸上的狗,吃死屍都吃紅了眼,見了生人就齜牙咧嘴。
❾ 比喻身體痛苦的成語
苦不可言 指痛苦得copy無非用言語來形容
悲天憫人 悲天:哀嘆時世;憫人:憐惜眾人。指哀嘆時世的艱難,憐惜人們的痛苦。
剝床及膚 剝: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剝落、爛;及:到。原指損害及於肌膚。後形容迫切的災害或深切的痛苦。
剝膚之痛 剝:剝去。膚:皮膚。指受害極深而引起的痛苦。
不堪回首 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顧,回憶。指對過去的事情想起來就會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憶。
蒼生塗炭 塗: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進火坑那樣痛苦。
纏綿悱惻 舊時形容內心痛苦難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轉凄涼。
楚楚可憐 楚楚:植物叢生的樣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纖弱可愛,後形容女子嬌弱的樣子。
創巨痛深 創:創傷;痛:疼痛。受了很大創傷,痛苦很深。原指哀痛父母之喪,猶如體受重創。後多比喻遭受很大的傷害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