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比喻與世無爭的成語

比喻與世無爭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24 23:37:00

A. 與世無爭的四字成語

安分守己 分:本分。規矩老實,守本分,不做違法的事。
出處:宋·袁文《翁牖閑評》八:「彼安分守己,恬於進取者,方且以道義自居,其肯如此僥幸乎?」
安貧守道 安於貧窮,恪守信仰。
出處:宋·蘇軾《薦布衣陳師道狀》:「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文詞高古,度越流輩,安貧守道。」
安時處順 安於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於現狀。
出處:《莊子·養生主》:「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安於現狀 對目前的情況習慣了,不願改變。
出處:劉少奇《論黨》:「另有些同志在工作中疲蹋,老一套,安於現狀。」
安於一隅 隅:角落。安心在某一個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進取。
出處:宋·陳亮《上孝宗皇帝第二書》:「臣恭惟皇帝陛下厲志復仇,不肯即安於一隅,是有功於社稷也。」
安之若素 安:安然,坦然;之:代詞,指人或物;素:平常。安然相處,和往常一樣,不覺得有什麼不合適。
出處:清·范寅《越諺·附論·論墮貧》:「貪逸欲而逃勤苦,喪廉恥而習諂諛,甘居人下,安之若素。」
避世金馬 以之比喻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
出處:《史記·滑稽列傳》:「(東方朔)時坐席中,酒酣,據地歌曰:『陸沈於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
避世金門 以之比喻身為朝官而逃避世務。
出處:見「避世金馬」。
避世離俗 指逃避濁世,超脫凡俗。
出處:漢·王充《論衡·定賢》:「以清節自守,不降志辱身為賢乎?是則避世離俗,長沮、桀溺之類也。」
遁入空門 遁:逃遁;空門:指佛教,因佛教認為世界是一切皆空的。指出家。避開塵世而入佛門。
出處:姚雪垠《李志成》第二十八章:「天下重見昇平,他自己決不留戀寶貴,功成身退,遁入空門做一個與世無爭的人。」
遁世無悶 指逃避世俗而心無煩憂。
出處:《易·乾》:「不成乎名,遁世無悶。」孔穎達疏:「謂逃遁避世,雖逢無道,心無所悶。」
遁俗無悶 指逃避世俗而心無煩憂。同「遁世無悶」。
出處:唐·王勃《彭州九隴縣龍懷寺碑》:「遁俗無悶,因時有待。」
遁逸無悶 指逃避世俗而心無煩憂。同「遁世無悶」。
出處:南朝·梁·江淹《無為論》:「欲使自天佑之,吉無不利,舒捲隨取,進退自然,遁逸無悶,幽居永貞,亦何榮乎?」
和光同塵 和、同:混合。和光:混合各種光彩;同塵:與塵俗相同。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消極處世態度。也比喻同流合污。
出處:《老子》第四章:「和其光,同其塵。」
滑泥揚波 指同流合污,隨俗浮沉。
渾俗和光 渾俗:與世俗混同;和光:混合所有光彩。比喻不露鋒芒,與世無爭。也比喻無能,不中用。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俺先人甚的是渾俗和光,真一味風清月朗。」
混俗和光 同於塵俗,不露鋒芒。指不求特異,與世無爭。
看破紅塵 舊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樂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極的生活態度。現也指受挫折後消極迴避、無所作為的生活態度。
出處:漢·班固《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
樂天安命 安於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同「樂天知命」
離世遁上 超脫世俗,迴避君上。
出處:《韓非子·八說》:「為故人行私,謂之『不棄』;以公財分施,謂之『仁人』;輕祿重身,謂之『君子』;枉法曲親,謂之『有行』;棄官寵交,謂之『有俠』;離世遁上,謂之『高傲』;交爭逆令,謂之『剛材』。」
逆來順受 指對惡劣的環境或無禮的待遇採取順從和忍受的態度。
出處:明·周楫《西湖二集·俠女散財殉節》:「若是一個略略知趣的,見家主來光顧,也便逆來順受。」
寢丘之志 相傳楚令尹孫叔敖臨終時告誡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請受瘠薄的寢丘,以保長久不失。後因謂與世無爭、知足知止之心為「寢丘之志」。
人棄我取 別人拋棄的東西我拾起來。原指商人廉價收買滯銷物品,待漲價賣出以獲取厚利,後用來表示不跟別人爭,仍然有好處。
出處:《史記·貨殖列傳》:「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
入鄉隨俗 到一個地方,就順從當地的習俗。
出處:《莊子·山木》:「入其俗,從其令。」
釋知遺形 猶言棄智忘身。指超然物外,與世無爭。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釋知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
守道安貧 堅守正道,安於貧窮。舊時用來頌揚貧困而有節操的士大夫。
守分安常 信守本分,安於故常。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三回:「你可好生用心習學, 再如不守分安常,你可仔細!」
隨波逐流 逐:追隨。隨著波浪起伏,跟著流水漂盪。比喻沒有堅定的立場,缺乏判斷是非的能力,只能隨著別人走。
出處:《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五燈會元》:「看風使舵,正是隨波逐流。」
隨寓而安 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同「隨遇而安」。
隨寓隨安 猶言隨遇而安。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隨遇而安 隨:順從;遇:遭遇。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出處:清·劉獻廷《廣陽雜記》一:「隨寓而安,斯真隱矣。」
退避三舍 舍:古時行軍計程以三十里為一舍。主動退讓九十里。比喻退讓和迴避,避免沖突。
出處:《左傳·僖公二十三年》:「晉楚治兵,遇於中原,其辟君三舍。」
與世沉浮 與:和,同;世:指世人;沉浮:隨波逐流。隨大流,大家怎樣,自己也怎樣。
出處:《史記·游俠列傳》:「豈若卑論儕俗,與世沉浮而取榮名哉。」
與世浮沉 隨波逐流,附和世俗。
出處:宋·司馬光《右班殿直傅君墓誌銘》:「然不能與世浮沉。平視貴要,若無人,故所至齟齬。」
與世俯仰 隨波逐流,附和世俗。
出處:《宋史·文苑傳六·米芾》:「[米芾]又不能與世俯仰,故從仕數困。」
與世無爭 不跟社會上的人發生爭執。這是一種消極的迴避矛盾的處世態度。
與世偃仰 偃仰:俯仰。指沒有一定的主張,隨大流。
出處:《荀子·非相》:「與時遷徙,與世偃仰。」
與物無競 指與世人無所爭競。
出處:《北史·薛辯傳》:「湖少有節操,篤志於學,專精講習,不幹時務,與物無競,好以德義服人。」
知命樂天 命:命運;天:天意。安於自己的處境,由命運安排。這是相信宿命論的人生觀。
出處:《周易·系辭上》:「樂天知命,故不憂。」
知足常樂 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經得到的利益、地位。
出處:先秦·李耳《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B. 形容人心態好與世無爭的成語

復安分守己 分:本分。規矩老實,守制本分,不做違法的事。
出處:宋·袁文《翁牖閑評》八:「彼安分守己,恬於進取者,方且以道義自居,其肯如此僥幸乎?」
安貧守道 安於貧窮,恪守信仰。
出處:宋·蘇軾《薦布衣陳師道狀》:「臣等伏見徐州布衣陳師道文詞高古,度越流輩,安貧守道。」
安時處順 安於常分,順其自然。形容滿足於現狀。
出處:《莊子·養生主》:「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

C. 形容人與世無爭詞語

與世無爭【拼音】yǔ shì wú zhēng【解釋】世:世人,周圍的人。
不跟社會上的人發生爭執。
與世無爭 相關的近義詞:
和光同塵、四大皆空、看破紅塵、置身事外、落落寡合、超然物外、超然象外

D. 與世無爭相近的成語

清心寡慾 [qīng xīn guǎ yù]
生詞本
基本釋義
清:清凈;寡:少:欲:慾望,需求。保持心地清凈,減少慾念。
褒義
出 處
《後漢書·任隗傳》:「隗字仲和,少好黃老,清靜寡慾。」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少私寡慾 無思無慮 清心少欲
反義詞
胡思亂想 欲壑難填 多多益善 貪財好色

E. 形容與世無爭的成語,類似與世無爭的成語四字詞語

類似與世無爭的成語四字詞語:

不求聞達

[釋義] 聞:有名望;達:顯達。不追求名譽和地位。
[出處] 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不求聞達於諸候。」

F. 形容與世無爭和不和人競爭的詞語或成語

超然物外、超以象外、潔身自好、孤芳自賞、獨善其身
一、超然物外 [ chāo rán wù wài ]
【解釋】:超:高超脫俗;物外:世外。超出世俗生活之外。引申為置身事外。
【出自】:宋·蘇軾《超然台記》:「予弟子由適在濟南,聞而賦之,且名其台曰『超然』。以見予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游於物之外也。」
【譯文】:我弟弟子由正在濟南,他聽說這件事後做了一篇賦,並且把這台說『超脫』。藉以看出我無論到哪裡從來沒有不快樂的,這是由於能超脫於事物之外而逍遙自在啊。
二、超以象外 [ chāo yǐ xiàng wài ]
【解釋】:以:用法等同「於」。超脫於物象之外。形容詩文意境雄渾、超脫。也比喻置身世外,脫離現實的空想。
【出自】:唐·司空圖《詩品·雄渾》:「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譯文】: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寫,掌握作品的核心內容
三、潔身自好 [ jié shēn zì hào ]
【解釋】: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萬章上》:「歸潔其身而已矣。」
【譯文】: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而已。
四、孤芳自賞 [ gū fāng zì shǎng ]
【解釋】:孤芳:獨秀一時的香花。把自己比做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賞。比喻自命清高。
【出自】: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詞:「應念嶺表經年,孤芳自賞,肝膽皆冰雪。」
【譯文】:想想我在嶺南的兩年,孤芳自賞,皎潔明凈就像冰雪
五、獨善其身 [ dú shàn qí shēn ]
【解釋】:獨:唯獨;善:好,維護。原意是做不上官就修養好自身。現指只顧自己,不管別人。
【出自】:戰國 孟子《孟子·盡心上》:「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譯文】:窮困時,獨自保持自己的善性,達則兼管理好天下。

G. 表示與世無爭的詞語有哪些

表示與世無爭的詞語有如下:

  1. 循規蹈矩[ xún guī dǎo jǔ ]:原指遵守規矩,不敢違反。現也指拘守舊准則,不敢稍做變動。

    例句:他很老實,一向循規蹈矩,沒有亂說亂動的行跡。

  2. 安分守己[ ān fèn shǒu jǐ ]:規矩老實,守本分,不做違法的事。

    例句:他自己雖然不知道是因為懶,還是因為無用,總之覺得是一個不肯運動,十分安分守己的人。

  3. 潔身自好[ jié shēn zì hào ]:保持自己純潔,不同流合污。也指怕招惹是非,只顧自己好,不關心公眾事情。

    例句:詩人把竹子比作潔身自好、高風亮節的君子。

  4. 束身自好[ shù shēn zì hào]:指保持自身純潔。

    例句:《後漢書·卓茂傳》:「束身自修,執節淳固。」

  5. 隨遇而安[ suí yù ér ān ]: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例句:他個人生活非常樸素,能隨遇而安,到野外工作,從不計較條件好壞。

H. 形容與世無爭的成語

隨遇而安
拼音 suí yù ér ān。
釋義:隨:順從;遇:遭遇。指能順應環境,在任何境遇中都能滿足。
出自 清·劉獻廷《廣陽雜記》一:「隨寓而安,斯真隱矣。」

I. 形容與世無爭的成語、

形容與世無爭的成語:世外桃源,神仙眷侶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