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表達生氣時的成語有哪些

表達生氣時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1-25 05:52:14

㈠ 形容生氣時成語

怒發沖冠、
怒不可遏、
怒火中燒、
惱羞成怒、
勃然大怒、
火冒三丈、
大發雷版霆、
怒氣沖權沖、
暴跳如雷、
咬牙切齒、
七竅生煙、
義憤填膺、
憤憤不平、
天怒人怨、
雷霆之怒、
怒氣填胸、
戟指怒目、
赫然而怒、
怒猊渴驥、
雷嗔電怒、
瞋目切齒、
狂風怒號、
發指眥裂、
眾怒難犯、

㈡ 表示非常生氣的成語有哪些

義憤填膺
怒發沖冠

希望能幫到你, 祝你學習進步,不理解請追問,理解請及時採納!(*^__^*)

㈢ 表示「生氣」的成語有哪些

1、怒發沖冠

讀音:[ nù fà chōng guān ]

釋義: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2、勃然大怒

讀音:[ bó rán dà nù ]

釋義:勃然:突然。突然變臉大發脾氣。

出處:《漢書·谷永傳》:「是故皇天勃然發怒。」

3、抓耳搔腮

讀音:[ zhuā ěr sāo sāi ]

釋義:形容焦急、苦悶,生氣時想不出辦法的樣子。也形容高興得不知怎麼辦才好的樣子。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五回:「多九公道:『那送禮人說:國舅因今日王妃進宮,送這禮物,預備王妃賞賜宮人。豈非送給林兄么?』唐敖聽了,只急的抓耳搔腮。」

4、咬牙切齒

讀音:[ yǎo yá qiè chǐ ]

釋義:切齒:咬緊牙齒,表示痛恨。 形容極端仇視或痛恨。也形容把某種情緒或感覺竭力抑制住。

出處:元·孫仲章《勘頭巾》第二折:「為甚事咬牙切齒;唬得犯罪人面色如金紙。」

5、恨之入骨

讀音:[ hèn zhī rù gǔ ]

釋義:恨到骨頭里去。 形容痛恨到極點。

出處:《東周列國志》十七回:「蔡哀侯始知中了息侯之計;恨之入骨。」

㈣ 表示生氣的成語有哪些

勃然大怒
【拼音】:ó
rán


【解釋】:勃然:突然。突然變臉大發脾氣。
【出處】:漢·班固《漢書·谷永傳》:「是故皇天勃然發怒,甲乙之間,暴風三溱拔樹折木。」
【示例】:周瑜聽罷,勃然大怒。★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
【近義詞】:雷霆大發、暴跳如雷、怒發沖冠
【反義詞】:和顏悅色
【語法】:作謂語;用於人突然生氣變臉色
大發雷霆
【拼音】:dà

léi
tíng
【解釋】:霆:極響的雷,比喻震怒。比喻大發脾氣,大聲斥責。
【出處】:《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
【示例】:不知說了一句甚麼話,符老爺登時大發雷霆起來,把那獨腳桌子一掀。(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四回)
【近義詞】: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怒形於色
【反義詞】:平心靜氣、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歇後語】:暴雨前的閃電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大發脾氣,大聲斥責
暴跳如雷
【拼音】:bào
tiào

léi
【解釋】: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樣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發脾氣的樣子。
【出處】:《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示例】:他哥哥知道了,氣得暴跳如雷。叫了他去罵。★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三回
【近義詞】:大發雷霆、火冒三丈、氣急敗壞
【反義詞】:心平氣和、奴不變容、和顏悅色
【語法】:作謂語、狀語、定語;形容人盛怒時的樣子
火冒三丈
【拼音】:huǒ
mào
sān
zhàng
【解釋】:冒:往上升。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示例】:他愛發脾氣,動輒火冒三丈。
【近義詞】:怒氣沖沖、火冒三尺
【反義詞】:心平氣和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憤怒到極點

㈤ 表達「生氣還笑」的成語有哪些

怒發沖冠 勃然變色 憤憤不平 息怒停瞋 艴然不悅 吹鬍子瞪眼 抓耳搔腮 咬牙專切齒

㈥ 形容生氣的成語有哪些

憤怒、負氣、慪氣、發火、動怒
一、憤怒 [ fèn nù ]
解釋:因極度不滿而情緒激動:~的人群。~聲討侵略者的罪行。
引證:魯迅 《華蓋集·雜感》:「勇者憤怒,抽刃向更強者;怯者憤怒,卻抽刃向更弱者。」
二、負氣 [ fù qì ]
解釋:賭氣:~出走。
引證:茅盾 《曇》四:「即使是不可耐地無聊與寂寞, 張女士也負氣地不肯再讓這兩位闖進來伴她的孤獨。」
三、慪氣 [ òu qì ]
解釋:鬧別扭,生悶氣:不要~。慪了一肚子氣。
引證:魏巍 《東方》第三部第十三章:「沒想到把我分到後方,我就慪氣,覺得上級瞧不起我。」
四、發火 [ fā huǒ ]
解釋:發脾氣:有話好好說,不要~。
引證: 沙汀 《過渡》:「這個人一向脾氣很好,最後一次可發火了!」
五、動怒 [ dòng nù ]
解釋:發怒。
引證: 曹禺 《王昭君》第三幕:「你先不要為我動怒,你就說吧!別叫我著急了。」

㈦ 形容「十分生氣,並且聲音很大」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十分生氣,並且聲音很大」的成語有暴跳如雷、大肆咆哮、大發雷霆、怫然而怒和咆哮如雷。

㈧ 表示生氣的成語有哪些

勃然大怒
【拼音】:bó rán dà nù
【解釋】:勃然:突然。突然變臉大發脾氣。
【出處】:漢·班固《漢書·谷永傳》:「是故皇天勃然發怒,甲乙之間,暴風三溱拔樹折木。」
【示例】:周瑜聽罷,勃然大怒。★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
【近義詞】:雷霆大發、暴跳如雷、怒發沖冠
【反義詞】:和顏悅色
【語法】:作謂語;用於人突然生氣變臉色

大發雷霆
【拼音】:dà fā léi tíng
【解釋】:霆:極響的雷,比喻震怒。比喻大發脾氣,大聲斥責。
【出處】:《三國志·吳書·陸遜傳》:「今不忍小忿而發雷霆之怒。」
【示例】:不知說了一句甚麼話,符老爺登時大發雷霆起來,把那獨腳桌子一掀。(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四回)
【近義詞】:勃然大怒、暴跳如雷、怒形於色
【反義詞】:平心靜氣、心平氣和、和顏悅色
【歇後語】:暴雨前的閃電
【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大發脾氣,大聲斥責

暴跳如雷
【拼音】:bào tiào rú léi
【解釋】:暴:暴烈,急躁。急怒叫跳,象打雷一樣猛烈。形容又急又怒,大發脾氣的樣子。
【出處】:《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我有親父兄,性行暴如雷。」
【示例】:他哥哥知道了,氣得暴跳如雷。叫了他去罵。★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三回
【近義詞】:大發雷霆、火冒三丈、氣急敗壞
【反義詞】:心平氣和、奴不變容、和顏悅色
【語法】:作謂語、狀語、定語;形容人盛怒時的樣子

火冒三丈
【拼音】:huǒ mào sān zhàng
【解釋】:冒:往上升。形容憤怒到極點。
【出處】:周而復《上海的早晨》第一部:「她一句話把他說得跳起來,火冒三丈。」
【示例】:他愛發脾氣,動輒火冒三丈。
【近義詞】:怒氣沖沖、火冒三尺
【反義詞】:心平氣和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憤怒到極點

㈨ 形容很生氣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很生氣的成語有:怒發沖冠、怒不可遏、惱羞成怒、疾言厲色、令人發指。

1、怒發沖冠[nù fà chōng guān]:指憤怒得頭發直豎,頂著帽子。形容極端憤怒。

[出處]《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上沖冠。」

2、怒不可遏[nù bù kě è]:遏:止。 憤怒地難以抑制。形容十分憤怒。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七回:「卻說賈大少爺正在自己動手掀王師爺的鋪蓋;被王師爺回來從門縫里瞧見了;頓時氣憤填膺;怒不可遏。」

3、惱羞成怒[nǎo xiū chéng nù]:因又惱又羞而大發脾氣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六回:「知道王協台有瞧他不起;一時惱羞成怒。」

4、疾言厲色[jí yán lì sè]:疾:急速。說話急躁,臉色嚴厲。形容對人發怒說話時的神情。

[出處]《後漢書·劉寬傳》:「雖在倉卒;未嘗疾言遽色。」

5、令人發指[lìng rén fà zhǐ]:發指:頭發豎起來,形容極為憤怒。使人頭發都豎起來了。形容使人極度憤怒。

[出處]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傑》:「歷年以來;不知害了我們多少同志;說來真真令人發指!」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