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交流經驗的成語
『壹』 表達交流的成語有哪些
各抒抄己見[gè shū jǐ jiàn]
抒:抒發,發表。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眾說紛紜[zhòng shuō fēn yún]
紛紜:多而姑亂。人多嘴雜,議論紛紛。
築舍道傍[zhù shè dào bàng]
傍:通「旁」。 在路旁蓋房子,同路人討論事情。比喻人多口雜,辦不成事。
質疑問難[zhì yí wèn nàn]
質疑:請人解答疑難;癌難:對於疑問反復討論、分析或辯論。 提出疑難,請教別人或一起討論。
議事日程[yì shì rì chéng]
議事:討論或辦理事情;日程:時間進度表。在計劃之內的討論、辦理事情的日期。
津津樂道[jīn jīn lè dào]
津津:興趣濃厚的樣子;樂道:喜歡談講。 很有興趣地說個不停。
妙語連珠[miào yǔ lián zhū]
連珠:串珠。巧妙風趣的話一個接一個。
侃侃而談[kǎn kǎn ér tán]
侃侃:理直氣壯,從容不迫。
『貳』 形容 大家共同交流探討發表見解的成語都有哪些
1、各抒己見
gè shū jǐ jiàn
成語解釋抒:抒發,發表。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成語出處清 李汝珍《鏡花緣》第74回:「據我主意,何不各抒己見,出個式子,豈不新鮮些?」
2、各執己見
gè zhí jǐ jiàn
成語解釋各人都堅持自己的意見。
成語出處《人民文學》1976年第3期:「兩人爭辯到這兒,就有點各執己見,擱不下來。」
3、暢所欲言
chàng suǒ yùyán
成語解釋暢:盡情;痛快;欲:想要。把心裡要講的話痛快地全部講出來。也作「盡所欲言」。
成語出處清 方苞《游豐台記》:「少長不序,卧起坐立,惟所便人,暢所欲言,舉酒相屬,向夕猶不能歸。」
4、高談闊論
gāo tán kuò lùn
成語解釋高:大聲地;闊:廣闊。指志趣高雅、范圍廣泛的談論。多含褒義。也指大發議論或不著邊際地談論。多含貶義。
成語出處唐 呂岩《徽宗齋會》:「高談闊論若無人,可惜明君不遇真。」
5、求同存異
qiú tóng cún yì
成語解釋尋求彼此的共同處;保留彼此的分歧處。
成語出處《人民日報》1965.3.23:「共同點是基本的,分歧是局部的,可以求同存異。」
6、議論紛紛
yì lùn fēn fēn
成語解釋紛紛:眾多、雜亂的樣子。表明各種意見的言論多而雜亂。意見不一;說法眾多。
成語出處明 馮夢龍《東周列國志》:「新令既出,百姓議論紛紛,或言不便,或言便。」
『叄』 形容有很多經驗的成語有哪些
學富五車駕輕就熟見多識廣
老馬識途老於世故身經百戰
『肆』 形容相互交流學習的成語有哪些
1.促膝長談
[ cù xī cháng tán ]
促,靠近。促膝,膝碰膝,坐得很近。
例句:昨天夜裡他們促專膝長談了屬一宿。
2.娓娓而談
[ wěi wěi ér tán ]
連續不倦地談論著。
例句:能與自己娓娓而談的人決不會感到孤獨。
3.直言不諱
[ zhí yán bù huì ]
諱:避忌,隱諱。說話坦率,毫無顧忌。
例句:他直言不諱地指出了我的缺點。
4.直抒胸臆
[ zhí shū xiōng yì ]
胸臆:胸腔,內心,引申為心意。 直率地抒發自己的思想感情。
例句:這首詩直抒胸臆,明白易懂。
5.各抒己見[ gè shū jǐ jiàn ]
抒:抒發,發表。各人充分發表自己的意見。
例句:人大代表各抒己見,共同商討國家大事。
『伍』 經驗交流用成語如何形容
取長補短 切磋琢磨
『陸』 形容「善於總結經驗」的成語有什麼
舉一反三、融會貫通、觸類旁通 、聞一知十、溫故知新
一、舉一反三 [ jǔ yī fǎn sān ]
【解釋】:反:類推。比喻從一件事情類推而知道其他許多事情。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述而》:「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進行了。
二、融會貫通 [ róng huì guàn tōng ]
【解釋】:融會:融合領會;貫通:貫穿前後。把各方面的知識和道理融化匯合,得到全面透徹的理解。
【出自】:宋 朱熹《朱子全書·學三》:「舉一而三反,聞一而知十,乃學者用功之深,窮理之熟,然後能融會貫通,以至於此。」
【譯文】:舉一而三次,聽說一而知十,於是學者用功之深,窮理的成熟,然後能融會貫通,才落到這一步。
三、觸類旁通 [ chù lèi páng tōng ]
【解釋】:觸類:接觸某一方面的事物;旁通:相互貫通。掌握了某一事物的知識或規律,進而推知同類事物的知識或規律。
【出自】:西周 周文王《周易·系辭上》:「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能事畢矣。」
【譯文】:再引申其義,觸動類推而增長,天下所能之事皆無所遺了。
四、聞一知十 [ wén yī zhī shí ]
【解釋】:聽到一點就能理解很多。形容善於類推。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公冶長》:「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
【譯文】:我怎麼敢指望回?顏回聽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我聽到一個一可以了解第二個
五、溫故知新 [ wēn gù zhī xīn ]
【解釋】:溫:溫習;故:舊的。溫習舊的知識,得到新的理解和體會。也指回憶過去,能更好地認識現在。
【出自】:春秋 孔子《論語·為政》:「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廣泛地熟讀典籍,復習所學的知識,進而從中獲得新的領悟,做到這樣的程度了,才可稱為老師啊
『柒』 形容交流的成語
令人陶醉、滔滔不絕、談吐不凡、仗義執言、傾心交談、促膝長談、意味深長、娓娓而談、 直言不諱、直抒胸臆
『捌』 形容非常熟練,有經驗的成語有哪些
如臂使指、游刃有餘、手到擒來、得心應手、輕車熟路
一、如臂使指
白話釋義:比喻指揮如意。
朝代:唐·
作者:獨孤及
出處:《唐丞相故江陵尹御史大夫呂湮謚議》:「且訓其三軍;如臂使指。」
翻譯:訓練三軍的戰士,就像手臂指揮手指一樣
二、游刃有餘
白話釋義:比喻經驗豐富,技術熟練,解決問題毫不費力
朝代:春秋
作者:莊子
出處:《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游刃必有餘地矣。」
翻譯:那節的有機會,而刀的不好。因為沒有厚到有機會,看上去它們在刀刃會有空餘的地方了
三、手到擒來
白話釋義:手一到就把敵人捉拿過來,比喻做事很有把握或毫不費力就能成功。
朝代:明
作者:·吳承恩
出處:《西遊記》「我共師兄去;手到擒來。」
四、得心應手
白話釋義:心裡怎樣想,手裡就能怎樣做。比喻技藝純熟,心手相應
朝代:春秋
作者:莊子
出處:《莊子·天道》:「不徐不疾;得之於手而應於心;口不能言;有數存焉於其間。」
翻譯:這裡面有規律,但我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五、輕車熟路
白話釋義:比喻任務不重,又有經驗,做起來容易。
朝代:唐
作者:韓愈
出處:·《送石處士序》:「若駟馬駕輕車;就熟路;而王良造父為之先後也。」
翻譯:就如同四匹馬駕駛著輕車走熟路,而歷史著名駕御高手王良、造父也與他不相上下啊
『玖』 經驗交流用成語如何表示
傳經送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