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形容成不了事實的成語

形容成不了事實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8 07:55:51

1. 形容一件事物不太好的成語

美中不足
【拼音】:měizhōngbù zú
【解釋】:大體很好,但還有不足。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七:「破鏡重圓,離而復合,固是好事;但王夫人所遭不幸,失身為妾,又不曾根究奸人,報仇雪恨,尚為美中不足。」
【示例】:嘆人間,~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
【近義詞】:白璧微瑕
【反義詞】:十全十美
【歇後語】:嫦娥臉上長痣;西施臉上出天花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大體很好

白璧微瑕
【拼音】:bái bì wēi xiá
【解釋】:潔白的玉上有些小斑點。比喻很好的人或物有些小缺點,美中不足。
【出處】:南朝·梁·蕭統《陶淵明集序》:「白璧微瑕,惟在《閑情》一賦。」
【示例】: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然而這小毛病只是~而已。
【近義詞】:美中不足、遐不掩瑜
【反義詞】:完美無缺、白璧無瑕
【語法】:作主語、賓語、分句;表示缺點不足掩蓋優點

2. 求形容「事實不是這樣的」的成語

混淆是非[hùn xiáo shì fēi]
【解釋】: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確的說成錯誤的回,把答錯誤的說成正確的。

【出自】:清·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系》:「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示例】:他們顛倒黑白,~,結幫營私,橫行霸道。
◎巴金《一封信》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3. 形容不如當年的成語有哪些

1、今不如昔(jīn bù rú xī)是漢語詞彙,指現在不如過去,多表示對世內事的感嘆。出處 宋·吳曾容《能改齋漫錄·冷齋不讀書》:「洪覺范《冷齋夜話》,謂山谷嫡宜州,殊坦夷,作詩曰:『老色日上面,歡宗日去心,今既不如昔,後當不如今。」

2、每況愈下,讀音為měi kuàng yù xià,漢語成語,釋義:指情況越來越壞,與「每下愈況」實為兩個截然不同的成語。出處: 源出南宋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蓍龜卜筮》。原文是:「人人自以為君平,家家自以為季主,每況愈下。」意思是說,人人都自以為是,家家都自以為貴,情況越來越糟糕了。

3、東風人面:指一年一度的春風依舊,而當年邂逅含情之人卻不得重2,撫今悼昔: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對往事的追思;撫今思昔: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對往事的追思。同「撫今悼昔」。

4、撫今痛昔:因眼前事物而引起對往事的追思。同「撫今悼昔」;撫時感事;指感念時事,傷懷往事。;感今惟昔:對當前的事物有所感觸而懷念過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4. 一件事情己經定了不會改變了用什麼樣成語來形容

形容一件事情己經定了不會改變了的成語:
覆水難收、反水不收、木已成舟、駟馬難追、一言九鼎
一、覆水難收
【解釋】:覆:倒。倒在地上的水難以收回。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出自】:漢·范曄《後漢書·何進傳》:「國家之事易可容易?覆水不收,宜深思之。」
【譯文】:國家的事情容易容易?覆水不收,應該深思的。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分句;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挽回
【近義詞】木已成舟、反水不收、潑水難收、馬前潑水、駟馬難追
【反義詞】鸞飄鳳泊、破鏡重圓
二、反水不收
【解釋】:水已潑出去,不能再收回。比喻不可挽回。
【出自】:《後漢書·光武帝紀上》:「反水不收,後悔無及。」
【譯文】:返水不收,後悔也來不及。
【語法】:主謂式;作賓語、補語;比喻不可挽回
【近義詞】潑水難收、覆水難收
三、木已成舟
【解釋】:樹木已經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無法改變。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分句;中性詞
【近義詞】覆水難收、已成定局、米已成炊、木已成桌
【反義詞】變幻莫測
四、駟馬難追
【解釋】:一句話說出了口,就是套上四匹馬拉的車也難追上。指話說出口,就不能再收回,一定要算數。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顏淵》:「夫子之說君子也,駟不及舌。」《鄧析子·轉辭》:「一言而非,駟馬不能追;一言而急,駟馬不能及。」
【示例】:大丈夫一言既出,~,豈有翻悔之理! ◎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三折
【語法】:主謂式;作分句;用於人
【近義詞】駟不及舌、一言九鼎、覆水難收
【反義詞】蝸行牛步、言而無信
五、一言九鼎
【解釋】:九鼎:古代國家的寶器,相傳為夏禹所鑄。一句話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說話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平原君列傳》:「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趙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於百萬之師。勝不敢復相士。」
【譯文】:毛先生一到楚國而使趙國重於九鼎大呂。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我不敢再看過。
【語法】:主謂式;作主語、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金口玉言、言出如山、一諾千金、出言如山、一言為定、九鼎大呂、一字千鈞、片言九鼎、駟馬難追
【反義詞】人微言輕、一言難盡

5. 形容看待事物不全面的成語

形容看待事物不全面的成語:
1、管中窺豹
【拼音】:
guǎn
zhōng
kuī
bào
【解釋】:
從竹管的小孔內里看豹,只看到豹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舉例造句】:
向管中窺豹尋知外,坐井觀天又出來,運斧般門志何大,出削個好歹。
2、窺豹一斑
【拼音】:
kuī
bào

bān
【解釋】:
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舉例造句】:
有的人孤陋寡聞,窺豹一斑,卻喜歡誇誇其談,炫耀自己。
3、以管窺天
【拼音】:

guǎn
kuī
tiān
【解釋】:
管:竹管;窺:從小孔或縫隙里看。通過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見聞狹隘或看事片面。
【出處】:
戰國·宋·莊周《莊子·秋水》:「是直用管窺天,用錐指地也,不亦小乎?」
【舉例造句】:
夫子之為方也,若以管窺天。以郄視文。

6. 形容說自己好,而事實卻並不好的成語

形容事實如此,不可狡辯的成語——不容置疑、千真萬確、無可置疑。
不容置疑

róng
zhì

【解釋】不允許有什麼懷疑。表示論證嚴密,無可懷疑。
【出處】宋·陸游《嚴州烏龍廣濟廟碑》:「蓋其靈響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結構】動賓式。

7. 形容事實如此,不可狡辯的成語

形容事實如此,不可狡辯的成語——不容置疑、千真萬確、無可置疑。

不容置疑
bù róng zhì yí
【解釋】不允許有什麼懷疑。表示論證嚴密,無可懷疑。

【出處】宋·陸游《嚴州烏龍廣濟廟碑》:「蓋其靈響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結構】動賓式。

【用法】含褒義。形容真實正確;絕對可信。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正音】置;不能讀作「zhǐ」。

【辨形】置;不能寫作「至」或「質」。

【近義詞】千真萬確、無可置疑

【反義詞】荒誕不經、無稽之談

【例句】
(1)他所說的;千真萬確;~。
(2)我們一定能成功;這是~的事。

8. 求形容「事實不是這樣的」的成語

混淆是非[hùn xiáo shìcopy fēi]
【解釋】:混淆:使界限不清。故意把正確的說成錯誤的,把錯誤的說成正確的。

【出自】:清·陶曾佑《論文學之勢力及其關系》:「錮蔽見聞,淆混是非。」
【示例】:他們顛倒黑白,~,結幫營私,橫行霸道。
◎巴金《一封信》
【語法】:動賓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9. 形容事物不是完美的,總會有缺漏的成語或是名言警句有哪些

  1. 甘瓜苦蒂,天下物無全美。

  2.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

  3.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4.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

10. 形容「不願接受事實」的成語有哪些

難以置信,信不由衷,半疑半信,言而不信,無征不信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