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表示生死關的成語有哪些

表示生死關的成語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1-01-25 16:26:28

❶ 含有「生死」的成語有哪些(至少四個)

生離死別
九死一生
生死存亡,貪生怕死
生死與共
生老病死

❷ 生死的成語有哪些

貪生怕死、
同生共死、
起死回生、
人生自古誰無死、
生死相依、
生死與共、
生離死別、
生死未卜、
生老病死、
雖死猶生、
生生死死、
醉生夢死、
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
生死關頭、
出生入死、
死裡逃生、
死而復生、
生死之交、
生死存亡、
九死一生、
求生不能,求死不得、
與死人同病者,不可生也、
生拖死拽、
置之死地而後生、
朝生暮死
半死半生、
虛生浪死、
捨生忘死、
生拽死拖、
死生淘氣、
生關死劫、
死諸葛能走生仲達、
視死若生、
雖死之日,猶生之年、
死生啕氣、
生榮死哀、
死生有命,富貴在天、
死生有命、
誓同生死、
生死長夜、
生死苦海、
日有長短,月有死生、
千生萬死、
送死養生、
死生榮辱、
不死不生、
生死骨肉、
死生未卜、
順我者生,逆我者死、
生寄死歸
死日生年、
七生七死、
十死九生、
戀生惡死、
偷生惜死、
死生不二、
死諸葛嚇走生仲達、
生死永別、
同生死,共存亡、
底死謾生、
哀死事生、
死地求生、
未卜生死、
不生不死、
生死離別、
生死有命、
捉生替死
?【哀死事生】哀慟死者,侍奉生者。
【愛生惡死】惡:厭惡。喜愛生存,厭惡死亡。
【不死不生】指超脫生死的境界。
【半死半生】①未全死。②比喻無意義、無生氣的苟且的生活。
【百死一生】形容生命極其危險,處於死亡的邊緣。
【出入生死】猶出生入死。
【長生不死】生命長存,永不死亡。
【出死入生】①從死亡里獲救。②猶出生入死。
【出生入死】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抵死瞞生】猶言竭盡思慮;千方百計。同「抵死漫生」。
【抵死漫生】猶言竭盡思慮;千方百計。
【抵死謾生】謾:謊騙。形容殫智竭慮,絞盡腦汁。
【底死謾生】底:通「抵」。竭盡全力,想盡辦法。
【弔死問生】弔祭死者,慰問生者。
【方生方死】方:正在。指萬物萬事正在在不斷地出生成長,也在不斷地死亡消失。
【回生起死】起死回生。形容醫道高明,能把垂死的人求活。也用以形容挽回了看來沒有希望的事物。
【九死一生】九:表示極多。形容經歷很大危險而倖存。也形容處在生死關頭,情況十分危急。
【戀生惡死】戀:愛慕不舍;惡:厭惡。貪戀生存,害怕死亡。
【怕死貪生】貪:捨不得。貪戀生存,畏懼死亡。指對敵作戰畏縮不前。
【破死忘生】不顧性命危險;不顧一切。
【起死回生】把快要死的人救活。形容醫術高明。也比喻把已經沒有希望的事物挽救過來。
【氣生氣死】形容極度氣憤。
【七生七死】佛數謂小乘初果者,尚須往返天上人間,受七度生死,才能證得阿羅漢果。同「七死七生」。
【七死七生】佛數謂小乘初果者,尚須往返天上人間,受七度生死,才能證得阿羅漢果。亦作「七生七死」。
【千生萬死】指歷盡艱險。
【入死出生】形容冒著生命危險。
【生不如死】活著還不如死去。指人的處境十分惡劣。
【死別生離】永久的離別或難期再見的離別。
【生別死離】猶生離死別。指很難再見的離別或永久的離別。
【死而復生】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生關死劫】生的關頭,死的劫數。泛指生死命運。
【死地求生】在極危險的境地中求取生存。
【死而復生】死去了又活過來,形容生命不息。
【生關死劫】生的關頭,死的劫數。泛指生死命運。
【死裡求生】指在極其危險的境地中求取生存。
【生離死別】分離好像和死者永別一樣。指很難再見的離別或永久的離別。
【生離死絕】分離好像和死者永別一樣。指很難再見的離別或永久的離別。
【生來死去】死接著生,生接著死,輪回不停。形容眾生在生死世界循環不已。
【死裡逃生】從極危險的境地中逃脫,倖免於死。
【生老病死】佛教指人的四苦,即出生、衰老、生病、死亡。今泛指生活中生育、養老、醫療、殯葬。
【生寄死歸】寄:暫居。生似暫寓,死如歸去。指不把生死當作一回事。
【生榮死哀】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死日生年】多用作下對上的感恩之詞。
【生榮死衰】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同「生榮死哀」。
【生死搏鬥】指生與死的激烈斗爭。
【死生不二】在什麼情況下都一樣,至死不變。指友誼的真摯、忠誠。
【生死不渝】活著還是死了都不改變。形容對理想、情誼等的忠貞不移。
【睡生夢死】整天像在睡夢里一樣。形容糊里糊塗地生活。
【生死牢關】佛家語,指生和死的緊要關口。
【生死輪回】佛教以為世俗眾生在生死世界裡循環不已,猶如車輪迴旋不停一般。是一種善惡有報的因果報應論。
【生死苦海】佛教語。指眾生輪回六道,生生死死,茫無涯際,有如大海。
【十生九死】形容歷盡艱險。
【十死九生】猶十死一生。形容生命非常危險。
【生死不易】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同「生死不渝」。
【死生存亡】生存或者死亡。常比喻情勢已到了非存即亡的關

❸ 關於生死的成語

同生共來死 出生入死 九死自一生 醉生夢死 朝生暮死 雖死猶生
生不如死 死而復生 生生死死 死裡逃生 生死相依 生死骨肉
生死關頭 生死攸關 生死長夜 生死不渝 生死存亡 生死有命
生死之交 自生自滅 捨生忘死 捨死忘生 生死未卜 生榮死衰
生予死奪 生生死死 生死離別 刎頸之交 尋死覓活

❹ 有關「生死」的成語有哪些

1、生死未卜[shēng sǐ wèi bǔ]:或生或死結果尚難測定。

2、生死有命[shēng sǐ yǒ內u mìng]:迷信指人的生死等一切遭容際皆由天命決定的。

3、生死之交[shēng sǐ zhī jiāo]:同生共死的交誼。

4、生死攸關[shēng sǐ yōu guān]:指生死存亡的關鍵。

5、生死存亡[shēng sǐ cún wáng]: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勢或斗爭的的發展已到最後關頭。

6、生死關頭[shēng sǐ guān tóu]:指極其緊要的契機或時刻。

7、生死與共[shēng sǐ yǔ gòng]:同生共死,相依為命。形容情誼極深重。

8、出生入死[chū shēng rù sǐ]:原意是從出生到死去。後形容冒著生命危險,不顧個人安危。

❺ 含生死的成語有哪些

第一類 生死**
生死存亡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勢或斗爭的的發展已到最後關頭。
生死肉骨 生、肉:用作動詞。使死人復生,白骨長肉。形容恩惠極大。
生死攸關 攸:所。關繫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關鍵。
生死相依 在生死問題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運,共存亡。
生死與共 形容情誼極深。
生死予奪 生:讓人活;死: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生死不渝 渝:改變。無論活著還是死去都不會改變。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
生死關頭 指極其緊要的契機或時刻。
生死未卜 或生或死結果尚難測定。
生死之交 同生共死的交誼。
哀死事生 哀:哀痛;事:侍奉。哀慟死者,侍奉生者

第二類 生 *死 *
生關死劫 泛指生和死。
生寄死歸 寄:暫居。生似暫寓,死如歸去。指不把生死當作一回事。
生離死別 分離好象和死者永別一樣。指很難再見的離別或永久的離別。
生榮死哀 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生榮死衰 活著受人尊敬,死了使人哀痛。用以贊譽受人崇敬的死者。
生生死死 猶言一輩子。指從生至死。
生拖死拽 形容強行拖扯。

第三類 **生死
出入生死 猶出生入死。
誓同生死 立誓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

❻ 形容生死的成語有哪些

同生共死 出生入死 九死一生 朝生暮死 雖死猶生
生不如死 死而復生 生生死死 死裡逃生 生死相依
生死關頭 生死攸關 生死不渝 生死存亡 生死有命
生死之交 自生自滅 捨生忘死 捨死忘生 生死未卜
生予死奪 生生死死 生死離別 刎頸之交 尋死覓活

❼ 和生死有關的成語

萬死一生、
生拖死拽、
回生起死、
睡生夢死、
半死半生、
生死相依、
虛生浪死、
朝生暮死、
生死與共、
視死如生、
生關死劫、
生死不易、
破死忘生、
生拽死拖、
捨生忘死、

❽ 關於生死成語有哪些

貪生怕死、
同生共死、
起死回生、
生死相依、
生死與共、
生死未卜、
生離死別、
生生死死、
生老病死、
醉生夢死、
雖死猶生、
死裡逃生、
出生入死、
死而復生、
九死一生、
生死之交、
生死關頭、
生死存亡、
萬死一生、
生拖死拽、
回生起死、
睡生夢死、
半死半生、
虛生浪死、
朝生暮死、
視死如生、
生關死劫、
生死不易、
破死忘生、
生拽死拖

❾ 關於生死的成語有哪些

同生共死 出生入死 九死一生 醉生夢死 朝生暮死 雖死猶生
生不如死 死而復生 生生死死 死裡逃生 生死相依 生死骨肉
生死關頭 生死攸關 生死長夜 生死不渝 生死存亡 生死有命
生死之交 自生自滅 捨生忘死 捨死忘生 生死未卜 生榮死衰
生予死奪 生生死死 生死離別 刎頸之交 尋死覓活

❿ 生死成語有哪些

含生死的成語
貪生怕死、
同生共死、
起死回生、
生死與共、
生死相依、
生死未卜、
生離死別、
生老病死、
生生死死、
雖死猶生、
九死一生、
死而復生、
生死存亡、
醉生夢死、
出生入死、
生死關頭、
死裡逃生、
生死之交、
朝生暮死、
半死半生、
生拽死拖、
死生淘氣、
生關死劫、
視死若生、
虛生浪死、
死生啕氣、
捨生忘死、
生拖死拽、
誓同生死、
死生有命
七生七死、
生死長夜、
生死苦海、
送死養生、
底死謾生、
生寄死歸、
生死永別、
不死不生、
生榮死哀、
千生萬死、
十死九生、
偷生惜死、
生死骨肉、
死生未卜、
死生榮辱、
戀生惡死、
死日生年、
死地求生、
哀死事生、
不生不死、
生死離別、
未卜生死、
死生不二、
生死有命、
捉生替死

生死開頭的成語
生死相依
生死予奪
出入生死
生死關頭
生死肉骨
生死未卜

生死之交
誓同生死
同生死,共存亡
生死永別
生死骨肉
生死長夜

生死不易
生死醉夢
生死無貳
生死苦海

關於生死的成語

哀死事生 哀:哀痛;事:侍奉。哀慟死者,侍奉生者
出處:西漢·司馬遷《吳太伯世家》:「哀死事生,以待天命。」
安危與共 共同享受安樂,共同承擔危難。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連。
出處:三國·魏·曹植《求自試表》:「而臣敢陳聞於陛下者,誠與國分形同氣,憂患共之者也。」
白頭偕老 白頭:頭發白;偕:共同。夫妻相親相愛,一直到老。
出處:《詩經·衛風·氓》:「及爾偕老。」明·陸采《懷香記·奉詔班師》:「孩兒,我與你母親白頭偕老,富貴雙全。」
不顧死活 顧:顧念,考慮。連生死也不考慮了。形容拚命蠻干,不顧一切。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六十三回:「這獃子不顧死活,闖上宮殿,一路鈀,築破門扇,打破桌椅,把些吃酒的傢伙之類,盡皆打碎。」
出入生死 猶出生入死。
出處:唐·韓偓《海山記》:「吾常親鋒刃,冒矢石,出入生死,與子同之。」
大節不奪 大節:臨難不苟的節操;奪:喪失。指面臨生死關頭,仍不改變其原來志向。
出處:《論語·泰伯》:「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風雨共舟 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風雨同舟 在狂風暴雨中同乘一條船,一起與風雨搏鬥。比喻共同經歷患難。
出處:《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共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甘苦與共 甘苦:歡樂和痛苦;與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歡樂與幸福,共同承擔痛苦與磨難。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弔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患難與共 共同承擔危險和困難。指彼此關系密切,利害一致。
出處:《禮記·儒行》:「儒有聞善以相告也,見善以禮相示也,爵位相先也,患難相死也。」
九死一生 九:表示極多。形容經歷很大危險而倖存。也形容處在生死關頭,情況十分危急。
出處:戰國·楚·屈原《離騷》:「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劉良註:「雖九死無一生,未足悔恨。」
看破紅塵 舊指看透人生,把生死哀樂都不放在心上的消極的生活態度。現也指受挫折後消極迴避、無所作為的生活態度。
出處:漢·班固《西都賦》:「闐城溢郭,旁流百廛,紅塵四合,煙雲相連。」
口含天憲 天憲:指朝廷法令。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
出處:《後漢書·朱穆傳》:「手握王爵,口含天憲。」
口銜天憲 比喻說話就是法律,可以決定人的生死。同「口含天憲」。
六道輪回 佛教語,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指眾生輪回的六大去處,即在這六道中輪回生死。
出處:唐·張說《唐陳州龍興寺碑》:「聖人有以見六趣輪回,是無明網,故決之以定力。」
六趣輪回 佛教語。指眾生輪回的六大去處,即在這六道中輪回生死。同「六道輪回」。
普度群生 佛教語。指廣濟一切生死苦海中的眾生。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呂洞賓飛劍斬黃龍》:「講經說法,廣開方便之門;普度群生,接引菩提之路。」
七生七死 佛數謂小乘初果者,尚須往返天上人間,受七度生死,才能證得阿羅漢果。同「七死七生」。
七死七生 佛數謂小乘初果者,尚須往返天上人間,受七度生死,才能證得阿羅漢果。亦作「七生七死」。
齊心並力 眾人一心,共同努力。亦作「齊心同力」、「朋心合力」、「齊心協力」、「齊心合力」。
齊心合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齊心同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力」。
齊心協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墨子·尚賢》:「《湯誓》曰:『聿求元聖,與之戮力同心,以治天下。』」
齊心一力 形容認識一致,共同努力。同「齊心協力」。
上下同欲 上下有共同的願望,謂眾心齊一。
捨生忘死 不把個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處: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二折:「你須索捨死忘生,建立功勛。」
捨死忘生 舍死:捨得犧牲;忘生:忘掉性命。不把個人的生死放在心上。
出處:元·無名氏《鎖魔鏡》第二折:「你須索捨死忘生,建立功勛。」
生關死劫 生的關頭,死的劫數。泛指生死命運。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昨貧今富人勞碌,春榮秋謝花折磨。似這般,生關死劫誰能躲?」
生寄死歸 寄:暫居。生似暫寓,死如歸去。指不把生死當作一回事。
出處:《淮南子·精神訓》:「生:寄也;死:歸也。」
生殺予奪 生:讓人活;殺: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出處:《韓非子·三守》:「使殺生之機,予奪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王制》:「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生生死死 猶言一輩子。指從生至死。
出處:清·周亮工《書影》卷二:「寬復灑泣訴其父母生生死死之苦日:『儻伊父母必欲歸,且隨其主母起居耳。』」
生死不渝 渝:改變。無論活著還是死去都不會改變。形容對理想、信念、友誼、盟約等忠貞不移。
生死存亡 生存或者死亡。形容局勢或斗爭的的發展已到最後關頭。
出處:《左傳·定公十五年》:「夫禮,死生存亡之體也。」
生死關頭 指極其緊要的契機或時刻。
出處:明·高攀龍《講義·仁遠乎哉章》:「此一轉念,是生死關頭,千聖都從此做成。」
生死肉骨 生、肉:用作動詞。使死人復生,白骨長肉。形容恩惠極大。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二年》:「吾見申叔夫子,所謂生死而肉骨也。」《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苟使意如得改事君,所謂生死而肉骨也。」
生死未卜 或生或死結果尚難測定。
生死相依 在生死問題上互相依靠。形容同命運,共存亡。
生死攸關 攸:所。關繫到生和死。指生死存亡的關鍵。
出處:《龍虎風雲記》:「這是千百名難友生死攸關的大事體啊!」
生死予奪 生:讓人活;死:處死;予:給予;奪:剝奪。形容反動統治者掌握生死、賞罰大權。
出處:《韓非子·三守》:「使殺生之機,予奪之要在大臣,如是者侵。」《荀子·王制》:「故喪祭、朝聘、師旅一也。貴賤、殺生、與奪一也。」
生死與共 同生共死,相依為命。形容情誼極深重。
出處:《深情憶念周伯伯》:「幾十年來,周總理與我父親生死與共,休戚相關。」
生死之交 同生共死的交誼。
出處:元·鄭德輝《縐梅香》:「晉公在槍刀險難之中,我父親挺身赴戰,救他一命,身中六槍,因此上與俺父親結為生死之交。」
誓同生死 立誓同生共死。形容十分密切,不可拆散。
誓以皦日 指誓同生死,親愛終生。
出處:語出《詩·王風·大車》:「谷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皦日。」
死生存亡 生存或者死亡。常用比喻事態已經到了決定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刻。亦作「生死存亡」。
孫龐鬥智 孫:孫臏;龐:龐涓。孫臏、龐涓各以智謀爭斗。比喻昔日友人今為仇敵,各逞計謀生死搏鬥。也比喻雙方用計較量高下。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通憂共患 共同承擔憂患。
同德一心 指全心全意為共同目標努力。
同甘共苦 甘:甜。共同享受幸福,共同擔當艱苦。
出處:《戰國策·燕策一》:「燕王弔死問生,與百姓同其甘苦。」
同生共死 生死與共,形容情誼極深。
出處:《隋書·鄭譯傳》:「鄭譯與朕同生共死,間關危難,興言急此,何日忘之。」
同心並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下》:「且天下嘗同心並力而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
同心合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書·泰誓中》:「予有亂臣十人,同心同德。」
同心協力 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台,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於茲日矣。」
同心一力 團結一致,共同努力。同「同心協力」。
同舟共濟 舟:船;濟:渡,過灑。坐一條船,共同渡河。比喻團結互助,同心協力,戰勝困難。也比喻利害相同。
出處:《孫子·九地》:「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同舟共命 比喻命運相同,利害一致。
出處:清·吳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百二回:「佔光又催著道:『我們此刻,統共一十四個人,真正同舟共命,務求大家想個法子,脫了干係才好。』」
刎頸之交 刎頸:割脖子;交:交情,友誼。比喻可以同生死、共患難的朋友。
出處:《史記·廉藺相如列傳》:「卒相與歡,為刎頸之交。」
相濡以沫 濡:沾濕;沫:唾沫。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相呴以濕 彼此以呼出的氣濕潤對方。後比喻在困難時以微小的力量,竭力互相幫助。
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成玄英疏:「呴氣相濕。」
協力齊心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協心同力」、「協力同心」。
協力同心 心:思想;協:合。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且天下嘗同心並力攻秦矣,然困於險阻而不能進者,豈勇力智慧不足哉?」《周書·崔謙傳》:「然後與宇文行台,同心協力,電討不庭,則桓文之勛,復興於茲日矣。」
休戚與共 憂喜、福禍彼此共同承擔。形容關系密切,利害相同。
出處:《晉書·王導傳》:「吾與元規休戚是同,悠悠之談,宜絕智者之口。」
呴濕濡沫 呴,慢慢呼氣。比喻同處困境,互相救助。
出處:語出《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一死一生 指有關生死的關鍵時刻。
出處:《史記·汲鄭列傳》:「太史公曰:始翟公為廷尉,賓客闐門;及廢,門外可設雀羅。翟公復為廷尉,賓客欲往,翟公乃大署其門曰:『一死一生,乃知交情。』」
一心一力 猶同心協力。團結一致,共同努力。
出處:清·魏源《聖武記》卷九:「自闔營將弁,以及士卒,無不一心一力。」
以沫相濡 沫:唾沫;濡:沾濕,濕潤。泉水幹了,魚吐沫互相潤濕。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里,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
出處:《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
有福同享 指共同分享幸福。
出處: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第二十回:「彼此兄弟,自應有福同享。」
予奪生殺 《周禮·天官、大宰》的「八柄」中有予、奪、生、誅(責備)等權力。後泛指帝王掌握的賞罰生死大權。
出處:漢·董仲舒《春秋繁露·天地陰陽》:「為人主者,予奪生殺,各當其義。」
斬頭瀝血 形容為匡扶正義而不顧生死。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十七回:「我是斬頭瀝血的人,何肯戲弄良人!」
置之度外 度:考慮。放在考慮之外。指不把個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
出處:《後漢書·隗囂傳》:「帝積苦兵間,以囂子內侍,公孫述遠據邊陲,乃謂諸將曰:『且當置此兩子於度外耳。』」
一十八層地獄 佛教指極惡眾生死後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湯、寒冰等十八種。比喻災難極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級。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陰山背後一十八層地獄。』」
同生死,共存亡 一同生,一同死。形容彼此間利害一致,生死與共。
出處:《隋書·鄭譯傳》:「鄭譯與朕同生共死,間關危難,興言急此,何日忘之。」
有福同享,有難同當 幸福共同分享,苦難共同分擔。指患難與共,和衷共濟。
出處:《官場現形記》第五回:「還有一件:從前老爺有過話,是『有福同享,有難同當』。現在老爺有得陞官發財,我們做家人的出了力、賠了錢,只落得一個半途而廢。」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