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與子期的成語
高山流水
傳說先秦來的琴師伯牙自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驚道∶「善哉,子 之心而與吾心同。」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最先出自《列子.湯問》,傳說俞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音。俞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俞伯牙鼓琴而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魏魏乎泰山」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流水」 鍾子期死,俞伯牙破琴絕弦,終生不復鼓琴,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後用「高山流水」比喻知音或知己。
② 鍾子期和伯牙兩人之間的感情很好的成語有哪些
高山流水、志同道合、氣味相投、意氣相投、莫逆之交
1、高山流水
【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示例】: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得遇知音。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語法】:聯合式;作賓語;比喻樂曲高妙
【近義詞】知音難覓、流水高山
2、志同道合
【解釋】:道:途徑。志趣相同,意見一致。
【出自】:《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昔伊尹之為媵臣,至賤也,呂尚之處屠釣,至陋也,乃其見舉於湯武、周文,誠道合志同,玄漠神通,豈復假近習之薦,因左右之介哉。」
【示例】:兩人起先雖覺得~,後來子美的熱狂冷了。 ◎聞一多《杜甫》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近義詞】情投意合、莫逆之交、步調一致、同心合意、氣味相投、義結金蘭、意氣相投、並肩前進、抵足而眠、同舟共濟、惺惺相惜、息息相通、心心相印
【反義詞】道不同,不相為謀、雞同鴨講、不相為謀、各奔前程、分道揚鑣、貌合神離、同床異夢
3、氣味相投
【解釋】:氣味:比喻性格和志趣;投:投合。指人思想作風相同,彼此很合得來。
【出自】:明·馮惟敏《天香引·送陳震南》:「氣味相投,風情迥別,議論通玄。」
【示例】:前者妹子同表妹舜英進京,曾與此女中途相遇,因他學問甚優,兼之~,所以結伴同行。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六十二回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情投意合、志同道合、狼狽為奸、意氣相投、氣味相合、意氣相合
【反義詞】格格不入、針鋒相對
4、意氣相投
【解釋】:意氣:志趣性格;投:合得來。指志趣和性格相同的人,彼此投合。
【出自】:元·官大用《范張雞黍》:「咱意氣相投,你知我心憂。」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褒義
【近義詞】情投意合、志同道合、同聲相應、氣味相投、同氣相求、意氣相許、意氣相傾
【反義詞】背道而馳、臭味相投、一丘之貉
5、莫逆之交
【解釋】:莫逆:沒有抵觸,感情融洽;交:交往,友誼。指非常要好的朋友。
【出自】:《莊子·大宗師》:「四人相視而笑,莫逆於心,遂相與為友。」
【示例】:少與崔浩為~。 ◎《北史·眭誇傳》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志同道合、金蘭之契、道同志合、刎頸之交、莫逆於心、生死之交、良師諍友、良師益友
【反義詞】一面之交、素昧平生、萍水相逢、半面之交、狐朋狗友
③ 與伯牙子期有關的成語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
[釋義]
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示例]
孔聖人尚學琴於師襄,一操便知其為文王。~,得遇知音。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六回
[出處]
《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故事]
春秋時代,有個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藝高超,是當時著名的琴師。俞伯牙年輕的時候聰穎好學,曾拜高人為師,琴技達到水平,但他總覺得自己還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現對各種事物的感受。伯牙的老師知道他的想法後,就帶他乘船到東海的蓬萊島上,讓他欣賞大自然的景色,傾聽大海的波濤聲。伯牙舉目眺望,只見波浪洶涌,浪花激濺;海鳥翻飛,鳴聲入耳;山林樹木,鬱郁蔥蔥,如入仙境一般。一種奇妙的感覺油然而生,耳邊彷彿咯起了大自然那和諧動聽的音樂。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彈奏,音隨意轉,把大自然的美妙融進了琴聲,伯牙體驗到一種前所未有的境界。老師告訴他:「你已經學了。」 一夜伯牙乘船游覽。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於是又彈起琴來,琴聲悠揚,漸入佳境。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來,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知道此人是知音當即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雲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盪,好像看見滾滾的流水,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色了,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鍾子期。從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故事出自《列子·湯問》。成語「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音樂優美。
④ 關於伯牙鍾子期的成語
高山流水
釋義: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處:《列子內·湯問》:「伯牙鼓容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伯牙絕弦
釋義: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
詳解:伯牙善於演奏,鍾子期善於欣賞。這就是「知音」一詞的由來。後鍾子期因病亡故,伯牙悲痛萬分,認為這世上再也不會有知音了,天下再不會有人像鍾子期一樣能體會他演奏的意境。所以就把自己最心愛的琴摔碎,終生不再彈琴。
牙生輟(chuò )弦
解釋: 牙:伯牙;輟:中止。伯牙活著的時候不復操琴。表示對亡故的知音朋友的沉痛悼念之情。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昔匠石廢斤於郢人,牙生輟弦於鍾子,推己外求,良不虛也。」
⑤ 伯牙絕弦形容子期伯牙的友誼的話,可以用哪個成語
高山流水
這個成語出自俞伯牙和鍾子期的一個故事——《高山流水覓知音》,所以高山流水也用來形容他們兩個的深厚情誼!
⑥ 贊頌伯牙和子期友情的成語
深情厚誼 高山流水
望採納,謝謝
⑦ 東西南北,母儀天下成語下一句高山流水,伯牙子期
答非所問
dá fēi suǒ wèn
【解釋】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出處】葉聖陶《隔膜回》:「按照著次序一問一答答,沒有答非所問的弊病,就算情意格外濃厚。」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謂語;狀語。
【近義詞】文不對題
【反義詞】對答如流
【例句】考試時對問答題首先要弄清題意;否則會犯~的錯誤。
⑧ 關於伯牙和鍾子期的成語10個謝謝
高山流水,漢語成語,讀音為gāo
shān
liú
shuǐ,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專出自《列子·湯問》屬。
《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⑨ 描寫「伯牙和鍾子期」的成語有哪些
高山流水
【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造句】:高山流水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時便有了歌聲了。
伯牙絕弦
【拼音】:bó yá jué xián【解釋】: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造句】:伯牙絕弦、管鮑分金、刎頸之交、金蘭之好,同性之間友誼單純而濃烈,無可厚非。
⑩ 關於伯牙和鍾子期的成語10個謝謝
高山流水
【拼音】:gāo shān liú shuǐ
【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回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自】:《列子答·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造句】:高山流水歌唱道:我得到自由時便有了歌聲了。
伯牙絕弦
【拼音】:bó yá jué xián
【解釋】:講述知音難求的一個故事,伯牙與鍾子期是一對千古傳誦的至交典範。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善鼓琴,鍾子期善聽。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鍾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鍾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謂世再無知音,乃破琴絕弦,終身不復鼓。
【造句】:伯牙絕弦、管鮑分金、刎頸之交、金蘭之好,同性之間友誼單純而濃烈,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