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通今是成語嗎
Ⅰ 類似「博古通今」的成語有哪些
1.學貫中西
【拼音】: xué guàn zhōng xī
【解釋】: 形容學問貫通了中國和西方的種種知識。
【出處】: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八十一回:「本領事久聞這位某觀察,是曾經某制軍保舉過他留心時務、學貫中西的。」
2.滿腹經綸
【拼音】: mǎn fù jīng lún
【解釋】: 經綸:整理絲縷,引伸為人的才學、本領。形容人極有才乾和智謀。
【出處】: 《周易·屯》:「雲雷屯,君子以經綸。」
3.博聞強識
【拼音】: bó wén qiáng zhì
【解釋】: 聞:見聞。形容知識豐富,記憶力強。
【出處】: 《荀子·解蔽》:「博聞強志,不合王制,君子賤之。」《禮記·曲禮上》:「博聞強識而讓,敦善行而不怠,謂之君子。」《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博聞強志,明於治亂,嫻於辭令。」
Ⅱ 博古通今成語故事
博古通今
【漢語拼音】 bó gǔ tōng jīn
【名詞解釋】
學問淵博,通曉古今。語本《孔子家語.卷三.觀周》。
【典故來源】
《孔子家語.卷三.觀周》
孔子謂南宮敬叔曰:「吾聞老聃博古知今,通禮樂之原,明道德之歸,則吾師也。今將往矣。」對曰:「謹受命。」遂言於魯君曰:「臣受先臣之命,雲孔子,聖人之後也,滅於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國而授厲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三命茲益恭。故其鼎銘曰:『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饘於是,粥於是,以糊其口。其恭儉也,若此。』」臧孫紇有言:「聖人之後,若不當世,則必有明君而達者焉。孔子少而好禮,其將在矣。」屬臣曰:「汝必師之,今孔子將適周,觀先王之遺制,考禮樂之所極,斯大業也,君盍以乘資之,臣請與往。」公曰:「諾。」與孔子車一乘,馬二疋,堅其侍御。敬叔與俱至周,問禮於老聃,訪樂於萇弘,歷郊社之所,考明堂之則,察廟朝之度。
【註解】
(1) 南宮敬叔:孔子弟子,孟僖子之子,春秋魯人,生卒年不詳。
(2) 老聃:李耳,生卒年不詳。字伯陽,諡曰聃,春秋時楚國苦縣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無為之說,後世以為道家始祖。孔子嘗往問禮。著有《道德經》五千餘言。
(3) 往:前往拜訪。
博古通今
【典故說明】
「博古通今」原作「博古知今」。「博」、「通」都有見識廣大的意思,一個人如果對於古今之事都能通曉,學問自然十分淵博。《孔子家語.卷三.觀周》中記載著孔子曾對弟子南宮敬叔稱贊老子,說老子的學問淵博,通曉古今,又明白禮樂的源流演變,明白道德的道理,可以作為自己的老師,便要弟子駕車,前往拜訪老子,向他請教禮樂之事。後來「博古通今」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形容人學問淵博,通曉古今。
Ⅲ 有沒有「博古通今」這種形式的成語
化敵為友
繼往開來
開天闢地
惹是生非
拋磚引玉
破舊立新
起死回生
棄舊圖新
Ⅳ 博古通今成語解釋
博古通今 bó gǔ tōng jīn:
含義:
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回容知識淵博。通答: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
近義詞:
滿腹經綸、真才實學、見多識廣、通今博古、才華橫溢、學富五車。
反義詞:
不學無術、寡見少聞、孤陋寡聞、目不識丁、一知半解。
出處如下:
《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
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博古通今。(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
Ⅳ 成語博古通今的意思是什麼
博古通今
bó gǔ tōng jīn
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專自】:《孔子家語·觀周屬》:「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
【近義詞】:滿腹經綸、真才實學、見多識廣
【反義詞】:不學無術、寡見少聞、孤陋寡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稱頌人
Ⅵ 類似博古通今的成語
博古通今 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不古不今 指事物不正常,古代現代都不曾有過。原譏諷人學無所得卻故作詭異。後常比喻折衷。
弔古傷今 吊:憑吊。憑弔古跡,追憶往昔,對現今狀況有所感傷。
亘古通今 亘:橫貫;通:貫通。指從古到今。
貴古賤今 只看重古代的事,而看不起當代的事。
厚古薄今 厚:推崇,重視;薄:輕視,怠慢。推崇古代的,輕視現代的。多用於學術研究方面。
借古諷今 借評論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現實。
借古喻今 借:假借。喻:比喻。假借古人古事比喻現實中的今人今事。
是古非今 是:認為對;非:認為不對,不以為然。指不加分析地肯定古代的,否認現代的。
頌古非今 指不加分析地頌揚古代的,否定現代的。
以古非今 非:非難,否定。用歷史故事抨擊當前的政治。
震古爍今 爍:光亮的樣子。震動古代,顯耀當世。形容事業或功績非常偉大。
尊古卑今 尊崇古代的,鄙薄現在的。
陳古刺今 即借古諷今。借評論古代某人某事的是非曲直,影射現實。
鎔古鑄今 融會貫通古今知識。同「鎔今鑄古」。
格古通今 窮究古代,通曉當代。指學富識廣。
亘古亘今 亘:橫貫。指貫串古今,從古到今。
行古志今 按古道行事,為當今服務。指時異勢遷,不可食而不化。
稽古揆今 指考古衡今。
稽古振今 指考查古事作為借鑒,以振興現代。
極古窮今 指窮盡古今。
繼古開今 指繼往開來。
講古論今 談論古今事情,形容話題廣泛。
邁古超今 指超越古今。
慕古薄今 慕:羨慕,仰慕;薄:輕薄。指厚古薄今。
泥古非今 拘守古代的而否定當今的。形容崇尚陳規舊法,貶低新鮮事物。
披古通今 披:翻閱。通:通曉。研究歷史,通曉古今。
榮古陋今 推崇古代,苛責現今。同「榮古虐今」。
榮古虐今 推崇古代,苛責現今。
熔古鑄今 指融會貫通古今知識。
茹古涵今 猶言博古通今。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說古道今 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形容話題廣泛。同「說古談今」。
說古談今 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形容話題廣泛。
鑠古切今 猶言融貫古今。形容學識淵博。
談古論今 從古到今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談古說今 從今到古無所不談,無不評論。
通古博今 形容知識淵博。同「通今博古」。
以古方今 用古代人的人事與今天的人事相比。
以古喻今 喻:說明。借用古代的事來說明今天的事情或道理。
以古制今 按照古代的成規來處理當今的事務。
引古喻今 徵引古代史實或文獻來喻說當前的現實。
引古證今 用古代的經驗教訓,證明現實中的事情。
援古證今 援:引。引述古事來證明今事。
援古刺今 引述故事古義以諷刺今事。
越古超今 超越古今。同「超今冠古」。
震古鑠今 震動古人,顯耀當世。形容事業或功績偉大。
酌古參今 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參照。
酌古沿今 指斟酌古今沿革,以明源流。
酌古御今 指擇古之善者以為治今的借鑒。
酌古斟今 指斟酌古今之事,互相參照。
酌古准今 擇取古代之事,用來比照今天的情況。
Ⅶ 博古通今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
【解釋】:通:來通曉;博:廣博,源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自】:《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示例】: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
【近義詞】:滿腹經綸、真才實學、見多識廣
【反義詞】:不學無術、寡見少聞、孤陋寡聞
【語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用於稱頌人
Ⅷ 博古通今這是成語嗎
是的。
博古通今_成語解釋
【拼音】:bó gǔ tōng jīn
【釋義】: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處】:《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知今。」
【例句】:你向有才女之名,最是~。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回
Ⅸ 成語博古通今的意思
博古通今 [bó來 gǔ tōng jīn]
生詞本
基本釋義源
通:通曉;博:廣博,知道得多。對古代的事知道得很多,並且通曉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豐富。
出 處
《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通今。」
例 句
1. 我們的歷史老師~,受到同學們的愛戴。
Ⅹ 博古通今成語
博古通今復bógǔ制tōngjīn
[釋義] 博:廣博;知道得多;通:通曉。通曉古代和現代的事情。形容知識淵博。
[語出] 《孔子家語·觀周》:「吾聞老聃博古通今。」
[正音] 通;不能讀作「tònɡ」。
[辨形] 博;不能寫作「搏」。
[近義] 滿腹經綸 真才實學 見多識廣
[反義] 不學無術 寡見少聞 孤陋寡聞
[用法] 用來稱頌人。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聯合式。
[辨析] ~和「博學多才」;都含有「學問淵博;知識豐富」的意思。但~偏重在通曉古今之事;「博學多才」泛指學問廣博;具有多方面的才能。
[例句]
①我們的歷史老師~;受到同學們的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