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嚴肅的成語是什麼意思
① 不嚴肅的笑(帶笑的成語)
笑逐顏開、忍俊不禁、貽笑大方、
談笑風生、回眸一笑、哭笑不得、
嬉皮笑臉、啼笑皆非、不苟言笑、
望採納,謝謝
② 形容嚴肅的成語。
號令如山 指軍令嚴肅,不容更改
凜若冰霜 冷得像冰霜一樣。比喻態度嚴肅,不易接近
目不斜視 眼睛不往旁邊看。形容目光莊重,神情嚴肅
壁壘森嚴 壁壘:古代軍營四周的圍牆;森嚴:整齊,嚴肅。原指軍事戒備嚴密。現也用來比喻彼此界限劃得很分明。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隨便。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
大義凜然 大義:正義;凜然:嚴肅、或敬畏的樣子。由於胸懷正義而神態庄嚴,令人敬畏。
道貌岸然 道貌:正經嚴肅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樣子。指神態嚴肅,一本正經的樣子。
吊爾郎當 形容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
浩氣凜然 浩氣:即正氣,剛直正大的精神;凜然:嚴肅,令人敬畏的樣子。浩然之氣令人敬畏。
渾渾噩噩 渾渾:深厚的樣子;噩噩:嚴肅的樣子。原意是渾厚而嚴正。現形容糊里糊塗,愚昧無知。
侃然正色 剛直嚴肅的樣子。
斂容屏氣 斂容:收起笑容,態度變得嚴肅。屏氣:閉住氣不敢出聲。比喻有所畏懼而恭敬謹慎,不敢稍微放肆。
肅然起敬 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
玩世不恭 玩世:以消極、玩弄的態度對待生活;不恭:不嚴肅。因對現實不滿而採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
威風凜凜 威風:威嚴的氣概;凜凜:嚴肅,可敬畏的樣子。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
嬉皮笑臉 形容嬉笑不嚴肅的樣子。
笑比河清 形容態度嚴肅,難見笑容。
妖由人興 妖物因人而生。指不正常事物是由於人自己不嚴肅、不正派引起的。
艷如桃李,冷若冰霜 形容女子容貌艷麗而態度嚴肅。
一本正經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規范的經典。後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有時含諷刺意味。
鄭重其事 鄭重:審慎,嚴肅認真。形容說話做事時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油腔滑調 形容說話輕浮油滑,不誠懇,不嚴肅。
正言厲色 正:嚴正;厲:嚴厲,嚴肅;色:臉色。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小心翼翼 翼翼:嚴肅謹慎。本是嚴肅恭敬的意思。現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正襟危坐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著。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岸然道貌 指嚴肅的神態。
詞嚴義正 措詞嚴肅,道理正當。
慎重其事 謂對某一事的態度嚴肅認真。
台閣生風 台閣:東漢尚書的辦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閣中嚴肅的風氣。比喻官風清廉。
儼乎其然 十分嚴肅正經的樣子。帶有諷刺意味。
言笑不苟 不隨便談笑。形容態度嚴肅莊重。
義正詞嚴 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亦庄亦諧 形容既嚴肅又風趣。
正兒巴經 亦作「正兒八經」。亦作「正二八擺」。①正經的;嚴肅認真的。②真正的;確實的。
整襟危坐 整衣端坐。形容嚴肅拘謹。
正經八百 ①正經的,嚴肅認真的。②猶名副其實。
正容亢色 謂神色嚴肅。
正色直言 正色:嚴肅或嚴厲的神色。態度嚴肅,語言正直。形容剛直不阿。亦作「正色危言」。
整整截截 端方嚴肅貌。
正正經經 ①嚴肅而認真。②猶言堂堂正正。
鄭重其辭 謂說話態度嚴肅認真。
直言正色 謂言語正直,儀容嚴肅。
吊兒郎當 〖解釋〗形容儀容不整,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或不認真。
愀然不樂 〖解釋〗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愀然無樂 〖解釋〗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肅然生敬 〖解釋〗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同「肅然起敬」。
正色敢言 〖解釋〗態度嚴肅,敢於直言。
正色危言 〖解釋〗態度嚴肅,語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岸然道貌 指嚴肅的神態。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黃巾氅服,岸然道貌。」
壁壘森嚴 壁壘:古代軍營四周的圍牆;森嚴:整齊,嚴肅。原指軍事戒備嚴密。現也用來比喻彼此界限劃得很分明。
出處:劉復《代某君壽某將軍夫婦》:「聲威震攝長愉塞,壁壘森嚴細柳營。」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隨便。不隨便說笑。形容態度莊重嚴肅。
出處:《禮記·曲禮上》:「不登高,不臨深,不苟訾,不苟笑。」
大義凜然 大義:正義;凜然:嚴肅、或敬畏的樣子。由於胸懷正義而神態庄嚴,令人敬畏。
出處:宋·曹輔《唐顏文忠公新廟記》:「大義凜然,奮裙首倡。」
道貌岸然 道貌:正經嚴肅的容貌;岸然:高傲的樣子。指神態嚴肅,一本正經的樣子。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成仙》:「又八九年,成忽自至,黃巾氅服,岸然道貌。」
道貌凜然 猶道貌岸然。指神態嚴肅,一本正經的樣子。
出處:《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光嚴整行之次,忽見維摩,道貌凜然,儀形壘落。」
道貌儼然 猶道貌岸然。指神態嚴肅,一本正經的樣子。
出處:巴金《家》九:「爺爺從前原也是荒唐的人,他到後來才變為道貌儼然的。」
吊兒郎當 形容儀容不整,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或不認真。
吊爾郎當 形容儀容不整,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或不認真。
號令如山 指軍令嚴肅,不容更改。
出處:《宋史·岳飛傳》:「岳節使號令如山,若與之敵,萬無生理,不如往降。」
浩氣凜然 浩氣:即正氣,剛直正大的精神;凜然:嚴肅,令人敬畏的樣子。浩然之氣令人敬畏。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我善養吾浩然之氣……其為氣也,至大至剛,以直養而無害,則塞於天地之間,其為氣也,配義與道;無是,餒也。」
渾渾噩噩 渾渾:深厚的樣子;噩噩:嚴肅的樣子。原意是渾厚而嚴正。現形容糊里糊塗,愚昧無知。
出處:漢·揚雄《法言·問神》:「虞夏之書渾渾爾,商書灝灝爾,周書噩噩爾。」
斂容屏氣 斂容:收起笑容,態度變得嚴肅。屏氣:閉住氣不敢出聲。比喻有所畏懼而恭敬謹慎,不敢稍微放肆。
出處:《論語·鄉黨》:「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
愀然不樂 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出處:《荀子·修身》:「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愀然無樂 愀然:憂愁的樣子。臉上憂愁嚴肅,心中不愉快。
出處:《荀子·修身》:「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
慎重其事 指對某一事的態度嚴肅認真。
肅然起敬 肅然:恭敬的樣子;起敬:產生敬佩的心情。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規箴》:「弟子中或有惰者,遠公曰;『桑榆之光,理無遠照,但原朝陽之暉,與時並明耳。』執經登坐,諷誦朗暢,詞色甚苦。高足之徒,皆肅然增敬。」
肅然生敬 形容產生嚴肅敬仰的感情。同「肅然起敬」。
出處: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魯直專學子美,然子美詩讀之使人凜然興起,肅然生敬。」
台閣生風 台閣:東漢尚書的辦公室。泛指官府大臣在台閣中嚴肅的風氣。比喻官風清廉。
出處:《晉書·傅玄傳》:「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竦踴不寐,坐而待旦。於是貴游懾伏,台閣生風。」
玩世不恭 玩世:以消極、玩弄的態度對待生活;不恭:不嚴肅。因對現實不滿而採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
出處:《漢書·東方朔傳贊》:「依隱玩世,詭時不逢。」
威風凜凜 威風:威嚴的氣概;凜凜:嚴肅,可敬畏的樣子。形容聲勢或氣派使人敬畏。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
嬉皮笑臉 形容嬉笑不嚴肅的樣子。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回:「你見我和誰玩過!有和你素日嬉皮笑臉的那些姑娘們,你該問他們去!」
涎眉鄧眼 猶嬉皮笑臉。形容嬉笑不嚴肅的樣子。
小心翼翼 翼翼:嚴肅謹慎。本是嚴肅恭敬的意思。現形容謹慎小心,一點不敢疏忽。
出處:《詩經·大雅·大明》:「維此文王,小心翼翼。」
笑比河清 形容態度嚴肅,難見笑容。
出處:《宋史·包拯傳》:「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人以包拯笑比黃河清。」
言笑不苟 不隨便談笑。形容態度嚴肅莊重。同「不苟言笑」。
出處:《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妙觀變以師道自尊,妝模做樣,盡自矜持,言笑不苟。」
儼乎其然 十分嚴肅正經的樣子。帶有諷刺意味。
出處:魯迅《偽自由書·文學上的折扣》:「刊物上登載一篇儼乎其然的像煞有介事的文章,我們就知道字里行間還有看不見的鬼把戲。」
妖由人興 妖物因人而生。指不正常事物是由於人自己不嚴肅、不正派引起的。
出處:《左傳·庄公十四年》:「妖由人興也。人無釁焉,妖不自作。」
一本正經 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規范的經典。後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有時含諷刺意味。
出處:晉·葛洪《抱朴子·百家》:「正經為道義之淵海,子書為增深之川流。」
一字一板 形容說話從容清楚,吐字清晰,也指嚴肅認真,毫不苟且或正正經經,合乎規矩。
出處:老舍《二馬》:「溫都太太把房錢,吃飯的時間,晚上鎖門的時候,和一切的規矩,都當著伊牧師一字一板的交待明白了。」
義正詞嚴 義:道理。詞:言辭。道理正當公允,嚴肅的措詞。亦作「義正辭嚴」、「辭嚴義正」、「辭嚴意正」、「詞嚴理正」、「正義嚴辭」。
出處: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丹鉛新錄四》:「子玄之論,義正詞嚴,聖人復起,弗能易矣。」
亦庄亦諧 形容既嚴肅又風趣。
出處:吳福輝《沙汀傳》第八章:「你是否感到毛澤東的講話是他身上最有魅力的地方?據說由於毛能運用古語、俗語、笑話,弄出滿堂笑聲……不過毛說話大而化之,亦庄亦諧的風格是獨特的。」
油腔滑調 形容說話輕浮油滑,不誠懇,不嚴肅。
出處:清·王士禎《師友詩傳錄》:「若不多讀書,多貫穿,而遽言性情,則開後學油腔滑調,信口成章之惡習矣。」
整襟危坐 整衣端坐。形容嚴肅拘謹。
出處:元·脫脫 《宋史·儒林傳六·李道傳》:「道傳少莊重,稍長讀河南程氏書,玩索義理,至忘寢食,雖處暗室,整襟危坐,肅如也。」
整整截截 形容端莊嚴肅。
出處:宋·曾敏行《獨醒雜志》卷八:「入其門,升其堂,整整截截,動有條理。」
正兒巴經 ①正經的;嚴肅認真的。②真正的;確實的。亦作「正兒八經」。亦作「正二八擺」。
正襟危坐 襟:衣襟;危坐:端正地坐著。整一整衣服,端正地坐著。形容嚴肅或拘謹的樣子。
出處:《史記·日者列傳》:「宋忠、賈誼瞿然而悟,獵纓正襟危坐。」
正經八百 ①正經的,嚴肅認真的。②猶名副其實。
出處:張天民《創業》第二章:「秦發憤卻當了真,正經八百地說:『抗美援朝的時候起的。』」
正經八板 正經的,嚴肅認真的。同「正經八百」。
出處:陸星兒《北大荒人物速寫》:「鐵娃把孩子塞給了秀娟,披著的棉衣也甩到了炕上,正經八板地坐了起來。」
正經八本 正經的,嚴肅認真的。同「正經八百」。
出處:郭澄清《大刀記》第十八章:「可是,我們幹革命,只要正經八本地干,哪有不忙的時候兒?」
正容亢色 謂神色嚴肅。
出處:茅盾《第一階段的故事》五:「『這就該說是『上海的外國小姐』才對呀!』趙夫人正容亢色地說。」
正色敢言 態度嚴肅,敢於直言。
出處:《明史·王竑傳》:「十一年授戶科給事中,豪邁負氣節,正色敢言。」又《劉健傳》:「健學問深粹,正色敢言,以身任天下之重。」
正色危言 態度嚴肅,語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同「正色直言」。
出處:《宋史·杜衍等傳論》:「迪、曾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習,不敢窺覦。」
正色直言 態度嚴肅,語言正直,能使人望而生畏。
出處:《晉書·王恭傳》:「恭每正色直言,道子深憚而忿之。」
正言厲色 正:嚴正;厲:嚴厲,嚴肅;色:臉色。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出處:《漢書·王莽傳》:「盱衡厲色,振揚武怒。」《後漢書·翟酺傳》:「目見正容,耳聞正言。」
正言厲顏 話語嚴正,表情嚴肅。同「正言厲色」。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回:「錢典史聽了這話,便正言厲顏的對他說道:『世兄!用到這樣管家,你做主人的總要有點主人的威勢才好。』」
正顏厲色 顏:面容。形容板著臉,神情非常嚴厲。
出處:《漢書·王莽傳》:「盱衡厲色,振揚武怒。」《後漢書·翟酺傳》:「目見正容,耳聞正言。」
正正經經 ①嚴肅而認真。②形容正大光明。
出處:清·李漁《憐香伴·狂喜》:「哄我正正經經聽了半日,只說當真,原來又是說笑。」
鄭重其辭 謂說話態度嚴肅認真。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六回:「他才恭肅其貌,鄭重其辭說道:『年兄!你今日束修來見我,其實慚愧。』」
鄭重其事 鄭重:審慎,嚴肅認真。形容說話做事時態度非常嚴肅認真。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所以鄭重其事,必得三日後方進門。」
直言正色 謂言語正直,儀容嚴肅。
出處:《三國志·魏志·國淵傳》:「每於公朝論議,常直言正色,退無私焉。」
艷如桃李,冷若冰霜 形容女子容貌艷麗而態度嚴肅。
出處:清·傷時子《蒼鷹擊·割愛》:「敢道艷如桃李,冷若冰霜,芝蘭其馨,金石其操,故是青樓賤質,紅粉庸姿。」
③ 嚴肅不可傾犯的成語是什麼
望而生畏:【基本解釋】:看見了就害怕。
【拼音讀法】:wàng ér shēng wèi
【使用舉例】:這座內鋼鐵的龐然大物,讓人容~。
【近義片語】:望而卻步、退避三舍
【反義片語】:無所畏懼
【使用方法】:連動式;作謂語;用於人
【成語出處】:《論語·堯曰》:「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視,儼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
【歇後語】:山羊見了老虎皮
④ 匪君不肅成語解釋
這不是成語,它出自陸雲《晉故散騎常侍陸府君誄》:「六言六行,匪君不肅。」
匪,通「斐」。指有文采貌。(但匪也有行為不正的意思)
不肅:不嚴厲、不嚴肅、不恭敬。
⑤ 形容人不熱情不溫和也形容人態度嚴肅的成語
形容人不熱情或不溫和,也比喻態度嚴厲,不可接近時多用(冷若冰霜)來形容.
原指身體某部分失去知覺,後比喻對事物反應遲鈍或漠不關心則可以概括為(麻木不仁).
⑥ 態度不嚴肅的成語
吊兒郎當】:形容儀容不整,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或不認真。
吊爾郎當】:形容專儀容不整,屬作風散漫,態度不嚴肅或不認真。
玩世不恭】:玩世:以消極、玩弄的態度對待生活;不恭:不嚴肅。因對現實不滿而採取的一種不嚴肅、不認真的生活態度。
嬉皮笑臉】:形容嬉笑不嚴肅的樣子。
涎眉鄧眼】:猶嬉皮笑臉。形容嬉笑不嚴肅的樣子。
妖由人興】:妖物因人而生。指不正常事物是由於人自己不嚴肅、不正派引起的。
油腔滑調】:形容說話輕浮油滑,不誠懇,不嚴肅。
⑦ 形容態度不嚴肅的詞語
敷衍了事,草草了事
不冷不熱,代答不理
視耳不聞,灰土腫臉
含糊其詞,含糊不清
⑧ (言語舉動等)不莊重,不嚴肅時什麼詞語的意思
(言語舉動時)不莊重,不嚴肅什麼詞語的意思
⑨ 不嚴肅的開玩笑叫什麼笑四字詞語
嬉皮笑臉[ xī pí xiào liǎn ]
【解釋】:形容嬉笑不嚴肅的樣子。
【出自】:清·曹雪回芹《紅樓夢》第三十回答:「你見我和誰玩過!有和你素日嬉皮笑臉的那些姑娘們,你該問他們去!」
【示例】:班長隨又~岔了一句。
⑩ 什麼成語的意思是庄嚴嚴肅
專心一志 [zhuān xīn yī zhì][出自:《荀子·性惡》:「今使途之人服術為學,專心一志,思索熟察,加日懸久,積善而不息,則通於神明,參於天地矣。」教室里,同學們正在~地學習。 ]
解釋: 形容一心一意,集中精力。
專心致志 [zhuān xīn zhì zhì][出自:《孟子·告子上》:「夫今弈之為數,小數也,不專心致志,則不得也。」不由我不~搞這一套。(葉聖陶《招魂》) ]
解釋: 致:盡,極;志:意志。把心思全放在上面。形容一心一意,聚精會神。
不知肉味 [bù zhī ròu wèi][出自:《論語·述而》:「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於斯也。」 ]
解釋: 原指被美妙的音樂所陶醉,因而辨不出肉味。後形容專心學習,吃東西辨不出味道。也形容生活困難,無肉可吃。
篤學不倦 [dǔ xué bù juàn][出自:明·方孝儒《與鄭叔度書》:「中下淳明慈良,有君子之器,又篤學不倦,其至於古人也奚御,願益加之意,以果所望。」 ]
解釋: 篤學:專心好學。倦:疲倦。專心好學,不知疲倦。
篤學好古 [dǔ xué hào gǔ][出自:《三國志·吳志·孫瑜傳》:「濟陰人馬普篤學好古,瑜厚禮之。」 ]
解釋: 篤學:專心好學。指專心致至地學習古代曲籍。
廢寢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出自: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但得個寄信傳音,也省的人~。(元·曾瑞卿《留鞋記》第一折) ]
解釋: 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埋頭苦幹 [mái tóu kǔ gàn][出自:我們從古以來,就有~的人。(魯迅《且介亭雜文·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 ]
解釋: 專心一意地刻苦工作。
目不窺園 [mù bù kuī yuán][出自:《漢書·董仲書傳》:「少治《春秋》,孝景時為博士。下幃講誦,弟子傳以久次相授業,或莫見其面。蓋三年不窺園,其精如此。」董江都~,隱居求志,天人三策,偉大光明。(清·陶曾佑《中國文學之概況》) ]
解釋: 形容專心致志,埋頭苦讀。
坐不窺堂 [zùo bù kuī táng][出自:《三國志·魏鄭渾傳》:「張孟卓(邈)東平長者,坐不窺堂。」林教授成天在書房中看書,~,啥家務事也不幹。 ]
解釋: 端坐不斜視,專心一意。
心無二用 [xīn wú èr yòng][出自:漢·桓譚《新論·專學》:「使左手畫方,右手畫圓,令一時俱成,雖執規矩之心,回剟劂之手,而不能成者,由心不兩用,則手不並運也。」自古道~。(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五) ]
解釋: 指做事要專心,注意力必須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