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不知老之將至是成語嗎

不知老之將至是成語嗎

發布時間: 2021-01-26 12:19:44

⑴ 發憤忘食樂以無憂不知老之將至雲想到成語

廢寢忘食
fèi qǐn wàng shí
【解釋】廢:停止。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專心努力。

【出處版】《列子·開權瑞篇》:「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南朝·齊·王融《曲水詩》序:「猶且具明廢寢,昃晷忘餐。」

【結構】聯合式。

【用法】多含褒義。用來形容人非常專心努力。一般作謂語、狀語、定語。

【正音】寢;不能讀作「qìn」;食;不能讀作「sí」。

【辨形】廢;不能寫作「費」;寢;不能寫作「寐」。

【近義詞】兢兢業業、夜以繼日、發憤忘食

【反義詞】心不在焉

【例句】總理為了國家大事;日理萬機;~。

⑵ 厚德載物什麼意思

厚德載物基本大意釋義:重視品德像大地一樣能容養萬物。 形容品德像地一樣容
納百川。舊指道德高尚者能承擔重大任務 出處《易經》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厚德育人
大意:人有聰明和愚笨,就如同地形有高低不平,土壤有肥沃貧瘠之分。農夫不會為了土壤貧瘠而不耕作,君子也不能為了愚笨不肖而放棄教育。天地間有形的東西,沒有比大地更厚道的了,也沒有什麼不是承載在大地 上的。所以君子處世要效法「坤」的意義,以厚德對待他人,無論是聰明、愚笨還是卑劣不肖的都給予一定的包容和寬忍。
「厚德載物」意思是說,以深厚的德澤育人利物,今多用來指以崇高的道德、博大精深的學識培育學子成才。
成語出處
1.出自《周易》中的卦辭:「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地最大,它包容萬物。對天地的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為金,地為土;天性剛,地性柔。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沒有天地便沒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這就是古代中國人對宇宙的樸素唯物主義看法,也是中國人的宇宙觀。所以八卦中乾卦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載物。然後從對乾坤兩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釋屬性中進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樣高大剛毅而自強不息,要像地那樣厚重廣闊而厚德載物。
「上善若水」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易經》有坤卦,其《大象》曰:「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國語.晉語六》:「吾聞之,唯厚德者能受多福,無福而服者眾,必自傷也。」厚德載物,雅量容人上善若水和厚德載物兩個詞語所蘊含的意義是一樣的,故大家常把這兩個詞語放在一塊使用。
成語典故
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清華大學校訓解釋:來源於《周易》的兩句話: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乾卦);一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坤卦)。民國時期,梁啟超在清華大學任教時,曾給當時的清華學子作了《論君子》的演講,他在演講中希望清華學子們都能繼承中華傳統美德,並引用了《易經》上的「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等話語來激勵清華學子。此後,清華人便把「自強不息,厚德載物」8個字寫進了清華校規,後來又逐漸演變成為清華校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兩句意謂: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處世,應像天一樣,自我力求進步,剛毅堅卓,發憤圖強,永不停息;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譯為:君子應該像天宇一樣運行不息,即使顛沛流離,也不屈不撓;如果你是君子,接物度量要像大地一樣,沒有任何東西不能承載。
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國學大師,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張岱年先生把中華民族精神概括為「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作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國學大師,他終生勤勉,致思學問,造福祖國的文化學術事業,堪稱一代學人楷模。
成語啟示
人世沉浮如電光石火,盛衰起伏,變幻難測。如果你有天才,勤奮則使你如虎添翼;如果你沒有天才,勤奮將使你贏得一切。命運掌握在那些勤勤懇懇工作的人手中。推動世界前進的人並不是那些嚴格意義上的天才,而是那些智力平平而又非常勤奮、埋頭苦乾的人;不是那些天資卓越、才華四射的天才,而是那些不論在哪一個行業都勤勤懇懇、勞作不息的人們。即使你身體有殘缺,即使你沒有過人的天資,即使別人看不起你。但是,只要你自強不息,就能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就能開拓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天賦超常而沒有毅力和恆心的人只會成為轉瞬即逝的火花。許多意志堅強、持之以恆而智力平平乃至稍稍遲鈍的人都會超過那些只有天賦而沒有毅力的人。懶惰是一種毒葯,它既毒害人們的肉體,也毒害人們的心靈。無論多麼美好 的東西,人們只有付出相應的勞動和汗水,才能懂得這美好的東西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真正的智慧總是與謙虛相連,真正的哲人必然像大海一樣寬厚。淺薄的嫉恨和無知的輕蔑都是真正不尊重勞動、不尊重勤勞的表現。人們常說:播下行為的種子,你就會收割習慣;播下習慣的種子,你就會收割性格;播下性格的種子,你就會收割一定的命運。 「聞雞起舞早耕耘,天道酬勤有志人。」讓我們養成勤勞的習慣,培養勤奮的性格,收割豐收的果實!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有人曾用清華大學的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為題,要學生寫文章。發現學生雖能從正面理解「自強不息」之意,然對其深厚的意蘊卻是不甚了了的;至於「厚德載物」,絕大多數人更是字面意思亦不能瞭然,對此我覺得非常遺憾。
有人曾說,我國學校校訓之最佳者,當推清華大學的校訓,因為它表述的是傳統文化的精粹。「自強不息」,出於《易·乾象》:「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天上的日月星辰在不斷運行,這就是「天行健」的意思。君子效法天,要像天那樣不斷運行,不斷努力。「厚德載物」,見《易·坤》:「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土地的地勢就是厚廣,可以承載萬物,君子取法地,要積累道德,方能承擔事業。
所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是要人們效法天地,在學、行各方面不斷去努力。傳統文化強調「天人合一」,人源於天地,是天地的派生物,所以天地之道就是人生之道。古代不少學者,能深刻體認這種精神並自覺加以踐履,如孔子,自述「發憤忘食,樂而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孔子有一次在河邊對學生們說:「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就是激勵他們效法自然,珍惜時光,努力進取。
明末顧炎武有詩雲:蒼龍日暮還行雨,老樹春深更著花。他認為「有一日未死之身,則有一日未聞之道」。王夫之於垂暮之年,疾病卧床,猶克服各種無法想像的困難,勤奮著書。《姜齋公行述》說他:「迄於暮年,體羸多病,腕不勝硯,指不勝筆,猶時置楮墨於卧榻之旁,力疾而篡注。」他們所體現的,都是這種精神。這種精神由於人們的踐履,使我們後人仍時時感受到它那幽杳的理性與璀璨的美。傳統文化中富含極有價值的東西是絕無疑義的,對這一點,人們口頭上似也都能道,然我總覺得等閑視之或視而不見者仍滔滔皆是。如此優秀的自家珍藏不知寶愛教人不可思議,近來讀到一條注釋尤讓我嘆息不已。《朱子語類》載朱子語曰:「試思人以眇然之身,可以贊天地之化育;以常人而可以為聖賢……。」某大學出版社出版之《朱子語類選注》注「贊」字為「稱頌,贊美」,真是大錯特錯。這里的「贊」,應解為「助」,人可以助天地之化育,是儒家所樂道的,這也是傳統文化的一種常識。注釋者的無知令人吃驚。同書又注禪家話頭「雲在青天水在瓶」雲:「要考查行為的結果,考慮到行事的困難。」更是胡說八道。如果敢於注釋古書的人如此不學淺陋,對傳統文化如此隔膜無知,則前面說到的我的學生們不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出處與意蘊,也就不足為奇了。可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人們已疏離到何等程度。
「上善若水,厚德載物」,意思是說多做好事,善事日積月累就象滴水匯成江河湖海而升華為高尚的品德,具有高尚品德的人就會受到人們的擁戴,恪守道德准則的團體就會與時俱進,健康發展。筆者認為具有五千年文明歷史的中華民族之所以雖歷盡滄桑卻一脈相承依然屹立在世界東方,是一代代龍的傳人上下求索揚善棄惡的必然結果。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孔子的「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毛澤東的「為人民服務」,都無不勸誡提倡人們從善。從這個角度說,中華民族的發展史就是一部追求「善」的歷史。所謂「善」就是「好」,「善事」就是遵循大多數人認可並遵守的行為准則或游戲規則所做的「好事」。

⑶ 不知老之將至是成語嗎

老之將至 [lǎo zhī jiāng zhì]
生詞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多用作自稱衰老之語。
出 處
宋·陳亮《謝胡參政啟》:「少不如人,所向牆壁;老之將至,乃罣網羅。」

⑷ 不知老之將至是成語么


不知老之復將至 [bù zhī制 lǎo zhī jiāng zhì]
基本釋義 詳細釋義
不知道老年即將來臨。形容人專心工作,心懷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出 處
《論語·述而》:「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

⑸ 古人勤奮好學的故事有哪些

1、鑿壁偷光

匡衡勤奮好學,但家中沒有蠟燭。鄰家有蠟燭,但光亮照不到他家,匡衡就在牆壁上鑿了洞引來鄰家的光亮,讓光亮照在書上讀書。同縣人不怎麼識字,但家中富有,有很多書。匡衡被他家雇去勞作,卻不要報酬。主人感到很奇怪,問他為什麼這樣,他說:「我希望讀遍主人家的書。」主人驚訝,資助給匡衡書,後來他成了大學問家。

2、岳飛學藝

民族英雄岳飛生逢亂世,自幼家貧,在鄉鄰的資助下,拜陝西名師周桐習武學藝,期間,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離失所,萌發了學藝報國的志向,克服了驕傲自滿的情緒。寒暑冬夏,苦練不綴,在名師周桐的悉心指導下,終於練成了岳家搶,並率領王貴,湯顯等夥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國的愛國洪流中。

3、厲歸真學畫虎

五代畫虎名家歷歸真從小喜歡畫畫,尤其喜歡畫虎,但是由於沒有見過真的老虎,總把老虎畫成病貓,於是他決心進入深山老林,探訪真的老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獵戶伯伯的幫助下,終於見到了真的老虎,通過大量的寫生臨摹,其的畫虎技法突飛猛進,筆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幾可亂真。從此以後,他又用大半生的時間游歷了許多名山大川,見識了更多的飛禽猛獸,終於成為一代繪畫大師。

4、王羲之與"墨池"

王羲之是東晉有名的書法家.他每天堅持練字,練完後就在家邊的一口池塘里洗筆.這樣日復一日,竟將整口池塘的水染成了黑色,像墨一般.於是人們把這口池塘叫作"墨池",也叫"洗硯池","洗筆池"。

5、孟軻刻苦學習的故事

古時候,有個學問家叫孟軻。他剛上學的時候,很用心,寫字一筆一劃,很工整。不久,他覺得學習太辛苦,不如在外面玩耍快活。於是,他逃學了,常到山坡上樹林中去玩,好開心啊!

一天,他回到家裡,正在織布的媽媽問他:「怎麼這么早就放學了?」他只好承認逃學了。媽媽生氣地說:「我辛辛苦苦織布供你讀書,你卻逃學,太沒出息了!」小孟軻連忙給媽媽跪下。

媽媽拿起剪刀,一下子把沒織完的布剪斷了,說著:「你不好好讀書,就像這剪斷的布,還有什麼用處!」

小孟軻哭著說:「我錯了!今後再也不貪玩了。我一定好好讀書!」從此,小孟軻勤奮學習,從不偷懶。後來他成了著名的大思想家。

⑹ 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雲爾。會讓我們想到的成語有:

1. 【成語】發憤忘食

【解釋】努力學習或工作,連吃飯都忘了。常與「版樂以忘憂」連用,形容權十分勤奮。

【年代】古代

【英文】be so absorbed in one's work or study as to forget one's meals

【近義詞】廢寢忘食、發憤忘餐

【相反詞】游手好閑、好吃懶做

⑺ 壞心情變好心情的成語

.破涕為笑 ,雨過天晴 ,轉悲為喜,揚眉吐氣,.一掃陰霾,如釋重負,興高采烈……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