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滿足成語
① 什麼成語的意思是:不知滿足
貪得無厭tān dé wú yàn
【解釋】:厭:滿足。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自】:《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貪婪無厭,忿類無期。」
【示例】:他~的性子,隨著年歲的增長,更加殘忍了。 ◎梁斌《紅旗譜》八
【近義詞】:得寸進尺、貪心不足
【反義詞】:一塵不染、知足常樂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人的貪婪
② 貪得無厭,不知滿足是什麼成語
「貪得復無厭,不制知滿足」不是成語,
表達「貪得無厭,不知滿足」的成語有「欲壑難填」。
欲壑難填
【全拼】: yù hè nán tián
【釋義】: 欲:慾望;壑:深谷。形容慾望象深谷一樣,很難填滿。指貪心重,沒法滿足。
【出處】: 《國語·晉語八》:「叔魚生其母視之,曰:『是虎目而豕喙,鳶肩而牛腹,溪壑可
盈,是不可饜也,必以賄死。』」
③ 形容「不知滿足」的成語是什麼
形容「不知滿足」的成語是「貪得無厭」、「得寸進尺」、「貪心不足」。
④ 形容不滿足的成語
1.貪得無厭
【讀音】tāndéwúyàn
【釋義】貪:求多;得:獲取;厭:滿足。追求財物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明·馮夢龍、蔡元放《東周列國志》:「用民不恤;貪得無厭。」
【用法】用作貶義。形容人的貪婪。一般作謂語、定語。
【例句】①他~的性子;隨著年歲的增長;更加嚴重了!
②統治階級~地剝削壓榨廣大窮人。
2.眼饞肚飽
【讀音】yǎn chán dù bǎo
【釋義】形容人貪心大,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16回:「往蘇州走了一趟回來,也該見點世面了,還是這么
眼饞肚飽的。」
【用法】聯合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
【例句】而這似乎正是小羚羊倖免於難的秘密,因為很可能當小羚羊誤入魔爪時,這些食肉動
物早已眼饞肚飽,而且因為前一次奔襲而精疲力竭。
⑤ 不知滿足的成語有哪些
知足常樂
zhī
zú
cháng
lè
【解釋】知道滿足,就總是快樂。形容安於已回經得到的利益答、地位。
【出處】先秦·李耳《老子》:「禍莫大於不知足,咎莫大於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結構】連動式。
【用法】含褒義。一般作謂語、賓語。
【正音】樂;不能讀作「音樂」的「yuè」。
【近義詞】樂無知命、自得其樂、心滿意足
【反義詞】憤憤不平、鬱郁寡歡、憂天憫人
【例句】我見到陋巷裡有比我住房困難的大眾;於是乎~;居然也心安理得了。
⑥ 形容不知滿足的成語是什麼
1、貪得無厭
【拼音】: tān dé wú yàn
【解釋】: 厭:滿足。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 《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貪婪無厭,忿類無期。」白話譯文:貪心永遠沒有滿足的時候而且還不會得到快樂。
【舉例造句】: 他貪得無厭的性子,隨著年歲的增長,更加殘忍了。
2、得寸進尺
【拼音】: dé cùn jìn chǐ
【解釋】: 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出處】: 《老子·道德經》:「不敢進寸而退尺。」白話譯文:不敢再進一尺而往後退了一步。
【舉例造句】: 法國得寸進尺,五年以後吞並了整個南圻,而心猶未足,還打算攘奪北圻,僅留下中圻給越南。
3、得隴望蜀
【拼音】: dé lǒng wàng shǔ
【解釋】: 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出處】: 《後漢書·岑彭傳》:「人苦不知足,既平隴,復望蜀,每一發兵,頭鬢為白。」白話譯文:人總是苦於不知足,得到了隴地,還想要得到蜀地。每次發兵兩鬢頭發都斑白了。
【舉例造句】: 我很希望兄有空,再畫幾幅,雖然太有些得隴望蜀。
4、貪心不足
【拼音】: tān xīn bù zú
【解釋】: 貪得無厭,永不滿足。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五回:「汝貪心不足!既得吳郡,而又強並吾界!」白話譯文:你真是貪得無厭,永不滿足。既然已經得到了吳郡又要強占我的領土。
【舉例造句】: 一個人活到九十歲了,要還有這些忌諱,那就叫貪心不足,不知好歹了。
5、貪求無厭
【拼音】: tān qiú wú yàn
【解釋】: 厭:滿足。貪圖獲得好處而沒有滿足的時候。
【出處】: 春秋·魯·左丘明《國語·晉語八》:「及桓子驕泰奢侈,貪欲無藝。」白話譯文:他驕傲自大,奢侈無度,貪圖獲得好處而沒有滿足的時候。
【舉例造句】: 他貪求無厭,最終會沒好下場。
⑦ 不知滿足的成語
貪得無厭。
⑧ 不知滿足的成語是什麼成語
得寸進尺 [dé cù復n jì制n chǐ]
基本釋義
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心不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貶義
出 處
《戰國策·秦策三》:「范睢獻書秦王曰:『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⑨ 成語:不知滿足是什麼詞語的意思根據意思
貪得無厭
tāndéwúyàn
[釋義] 貪:求多;得:獲取;厭:滿足。追求財物沒有滿足的時候專。
[語出] 明·馮夢龍、屬蔡元放《東周列國志》:「用民不恤;貪得無厭。」
[正音] 得;不能讀作「děi」。
[辨形] 貪;不能寫作「貧」。
[近義] 得寸進尺 貪心不足
[反義] 一塵不染 知足常樂
[用法] 用作貶義。形容人的貪婪。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偏正式。
[辨析] ~和「得寸進尺」都有不滿足的意思。~形容人極其貪婪;不知滿足;多指人的性格;「得寸進尺」指逐步地掘取;多指人貪婪的行為。
[例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