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落窠臼成語典故100字
1. 不落窠臼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
詞
目
不落窠臼
發
音
bù
luò
kē
jiù
釋
義
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出
處
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四:「初學必從此入門,庶不落小家窠臼。」
2. 不落窠臼這個成語的意思
詞 目 不落窠臼
發 音 bù luò kē jiù
釋 義 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出 處 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四:「初學必從此入門,庶不落小家窠臼。」
3. 不落窠臼的典故
不落窠臼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 bú luò kē jiù,意思是指比喻不落俗套,有獨創風格(多指文章、作品)。窠臼:老套子,舊格式。
成語典故
宋代吳可的《藏海詩話》中有三首《學詩詩》,其中便有"跳出少陵窠臼外,丈夫志氣本沖天。"
【成語故事】中秋夜,賈府在大觀園中設團圓宴,眾人散去後,林黛玉獨自憑欄傷心流淚,史湘雲來安慰她。兩人轉換話題,改對月吟詩聯句,她們就大觀園的建築名稱由來而發感慨,其中"凸碧山莊"與"凹晶溪館"的取名不落窠臼。
注意:不可寫作"不落巢臼"。
造 句:頤和園的設計風格真是獨具匠心,不落窠臼。
示 例:1這位年輕畫家的畫在創作手法上不落窠臼,別具一格。
4. 別具一格的成語故事
別具一格_成語解釋
【拼音】:bié jù yī gé
【釋義】:別:另外。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出處】: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晉代文學家左思,小時候是個非常頑皮、不愛讀書的孩子。父親經常為這事發脾氣,可是小左思仍然淘氣得很,不肯好好學習。
有一天,左思的父親與朋友們聊天,朋友們羨慕他有個聰明可愛的兒子。左思的父親嘆口說:「快別提他了,小兒左思的學習,還不如我小時候,看來沒有多大的出息了。」說著,臉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聽到了,他非常難過,覺得自己不好好念書確實很沒出息。於是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刻苦學習。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左思漸漸長大了,由於他堅持不懈地發奮讀書,終於成為一位學識淵博的人,文章也寫得非常好。他用一年的時間寫成了《齊都賦》,顯示出他在文學方面的才華,為他成為傑出的文學家奠定了基礎。
這以後他又計劃以三國時魏、蜀、吳首都的風土、人情、物產為內容,撰寫《三都賦》。為了在內容、結構、語言諸方面都達到一定水平,他潛心研究、精心撰寫、廢寢忘食,用了整整十年,文學巨著《三都賦》終於寫成。
人們把它和漢代文學傑作《兩都賦》相比。由於當時還沒有發明印刷術,喜愛。
《三都賦》的人只能爭相抄閱,因為抄寫的人太多,京城洛陽的紙張供不應求,一時間全城紙價大幅度上升。
故事出自《晉書·文苑·左思傳》.成語「洛陽紙貴」,稱頌傑出的作品風行一進。
(4)不落窠臼成語典故100字擴展閱讀:
【近義詞】標新立異、別開生面、別有風味、獨具一格、不拘一格、別出機杼、別具匠心
【反義詞】如出一轍、千篇一律、依樣葫蘆、普普通通、老生常談、如法炮製
【成語】: 標新立異
【拼音】: biāo xīn lì yì
【解釋】: 標:提出,寫明;異:不同的,特別的。提出新奇的主張,表示與眾不同。
【成語故事】這個成語來源於《世說新語·文字》:《莊子·逍遙》篇,舊是難處,諸名賢所不可鑽味,而不能拔理於郭、向之外。支道林在白馬寺中將馮太常共語,因及《逍遙》,支卓然標新理於二家之表,立異義於眾賢之外,皆是諸名賢尋味之所不得。
支道林,名遁,是東晉時的佛教學。有一次,支道林在洛陽白馬寺同太常護國將軍馮懷一起聊天,談到《逍遙游》,支道林說出了一種新的道理,大大高於郭象、向秀的解釋,樹立了一種新的見解,超出當時許多著名學者的認識。
支道林所作的分析見解,都是那些著名學者苦苦搜求思索沒有能夠解決的。後來人們就吸收了支道林的意見來解釋《逍遙游》。
5. 不落窠臼這個成語的意思是什麼
詞 目 不落窠臼
發 音copy bù luò kē jiù
釋 義 窠:鳥獸的窩。臼:一種中間凹下的舂米器具。窠臼:比喻老套子,舊框框。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出 處 明·胡應麟《詩藪·內編》四:「初學必從此入門,庶不落小家窠臼。」
示 例 1.這「凸」、「凹」歷來用的人最少,如今直用作軒館之名,更覺新鮮,~。(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七十六回)
2.這位年輕畫家的畫在創作手法上不落窠臼,別具一格。
近 義 不落俗套
用 法 作主語、謂語、定語;用於文章和藝術
6. 不落窠臼成語練習
別出心裁
biéchūxīncái
[釋義] 別:另外;裁:安排取捨;心裁:出於個人內心的設計、構思、籌劃。指另外想出一種與眾不同的新主意、新辦法。也作「別出新裁」、「自出心裁」。
[語出] 明·李贄《水滸全書發凡》:「今別出新裁;不依舊樣。」
[正音] 別;不能讀作「biè」。
[辨形] 裁;不能寫作「栽」。
[近義] 別開生面 標新立異 獨出心裁
[反義] 千篇一律 鸚鵡學舌 如法炮製
[用法] 表示與眾不同的新主意或辦法。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動賓式。
[辨析] ~和「別具匠心」;都表示「想法獨特;與眾不同」的意思。但~偏重在「心裁」;指心中的設計、籌劃;可表示構思、主意或辦法與眾不同;「別具匠心」偏重在「匠心」;指「巧妙的心思」;一般用於藝術構思與眾不同;范圍比~窄。
[例句] 新聞報道的方式也~;把歷史鏡頭、現實鏡頭連續播映;把賽場內的比賽和賽場外的活動同時報道;使人耳目一新。
[英譯] beoriginalinone』sideas
7. 不落窠臼的成語意思
不落窠臼
不落窠臼 [bù luò kē jiù]
[釋義] 窠:鳥巢;臼:舂米的石器。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專套。
[出處] 明·胡屬應麟《詩藪》:「初學必從此入門;庶不落小家窠臼。」
8. 不落窠臼的成語故事
【成語故事】中秋夜,賈府在大觀園中設團圓宴,眾人散去後,林黛玉獨自憑欄傷心流淚,史湘雲來安慰她。兩人轉換話題,改對月吟詩聯句,她們就大觀園的建築名稱由來而發感慨,其中「凸碧山莊」與「凹晶溪館」的取名不落窠臼。
不落窠臼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 bú luò kē jiù,意思是指比喻不落俗套,有獨創風格(多指文章、作品)。窠臼:老套子,舊格式。
【近義詞】別具一格、別開生面
1、別具一格,拼音是bié jù yī gé,意思是比喻另有一種獨特的風格。
出處:清·呂留良《與施愚山書》:「詠見贈詩,風力又別具一格。」
2、別開生面,指新的面貌。原指畫像經重新繪制,面目一新,後比喻另外開辟一種新局面或創造出一種新的風格式樣。
《紅樓夢》中也典現「別開生面」一詞,「今日林妹妹這五首詩,亦可謂命意新奇,別開生面了。」
(8)不落窠臼成語典故100字擴展閱讀:
【反義詞】因循守舊、千篇一律
1、因循守舊,指的是沿襲舊規,不思革新,死守老一套,缺乏創新的精神。
用法:如果因循守舊不求進取,那麼人就不會進步。
2、千篇一律是一個成語,讀音是qiān piān yī lǜ,原指一千篇文章都一個樣。現指文章公式化。也比喻辦事按一個格式,非常機械。也泛指事物形式陳舊呆板、呆滯的意思。
出處:沙汀《磁力》她又開始說起千篇一律的懇求的話語來了。
9. 「不落窠臼」的成語解釋
意思是指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10. 成語100個
1.哀鴻遍野:比喻呻吟呼號、流離失所的災民到處都是。哀鴻,哀鳴的大雁,比喻悲哀呼號的災民。
2. 安步當車:古代稱人能安貧守*。現多用以表示不乘車而從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閑。
3. 安土重遷:安於本鄉本土,不願輕易遷移。重,看得很重。
4. 嗷嗷(áo)待哺(bǔ):形容受飢餓的悲慘遭情景。嗷嗷,哀號聲;哺,餵食。
5. 篳(bì)路藍縷:駕著柴車,穿著破舊的衣服去開辟山林。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形容創作的艱苦。
6. 抱殘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進。
7. 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就駿馬在細小的縫隙前飛快地越過一樣。白駒,駿馬。
9. 杯水車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車著了火的柴。比喻無濟於事。
10. 別無長(cháng)物:沒有多餘的東西。形容窮困或儉朴。
11. 不足掛齒:不值得一提。謙虛說法。
12. 不足為訓:不值得很為效法的准則。訓,准則。
13. 不可理喻:沒法跟他講道理。形容蠻橫或固執。比喻,使明白。
14. 不脛而走:比喻消息傳得很快。脛,小腿。
16. 不為(wéi)已ji甚:指對人的責備或處罰適可而止。已甚,過分。
17. 不即不離:不接近也不疏遠。即,接近。
18. 不卑不亢:對待人有恰當的分寸,既不低聲下氣,了不傲慢自大。卑,低下;亢,高。
19. 不稂(láng)不莠(yǒu):比喻人不成材,沒出息。稂、莠,田裡的野草。
20. 不落窠臼:比喻有獨創風格,不落舊套。
21. 不容置喙(huì):不容別人插嘴。喙,嘴。
22.不塞(sā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舊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壞,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樹立起來。
23.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含有輕視意。然,對,正確。
24. 不以為意:不放在心上,不加註意。
25. 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刊,削除,修改。
26. 不瘟不火:指戲曲不沉悶乏味,也一急促。瘟,戲曲沉悶乏味;火,比喻緊急、急促。
27. 側目而視:斜著眼睛看人,不敢用正眼看。形容拘謹畏懼而又憤怒的樣子。
28.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達到了絕妙的境地。
29. 城下之盟:敵軍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敵人訂的盟約。泛指被迫簽訂的條約。
30. 誠惶誠恐:惶恐不安。原是君主時代臣下給君主奏章中的套語。
31. 曾幾何時:時間沒有過去多久。
32. 曾經滄桑:比喻曾經見過大世面,不把平常事放在眼裡。
33. 蠶食鯨吞:用各種方式侵佔吞並。(蠶、鯨,名詞作狀語)
34. 滄海一粟(sù):比喻非常微小。粟,穀子。
35. 從善如流:接受善意的規勸,如同水流向下那樣迅速而自然。
36. 大快人心:壞人壞事受到懲罰或打擊,使大家非常痛快。
37. 大而無當:雖然大,但是不合用。
38. 大智若愚:某些有才智有才能的人不露鋒芒,表面看來好像很愚笨。多含褒義。
39. 大器晚成:指能擔當大事的人物要經過長期的鍛煉,所以成就比較晚。
40. 當仁不讓:遇到應該做的事就要勇於承擔,不謙讓,不推託。仁,正義,正義的事,引申為應該做的事。
41. 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含貶義。
42. 登堂入室:比喻學識或技能由淺入深,循序漸進,逐步達到很高水平。
43. 頂禮膜拜:比喻崇拜到極點,含貶義。
44.東山再起:東晉謝安退職後在東山做隱士,後來又出任要職。比喻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
45. 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紀。語出唐代杜牧詩。
46. 對簿公堂ì bù gōng táng:簿,文狀起訴書之類。對簿,受審問。指公堂上受審。
47. 多事之秋:事變很多的時期。
48. 耳濡目染:耳朵經常聽到,眼睛經常看到,不知不覺地受到影響。濡,沾濕。
49. 耳熟能詳:聽的次數多了,熟悉得都能夠詳盡地說出來。
50. 耳提在命:不但當面告訴他,而且揪著耳朵叮囑。形容懇切教導。語出《詩經》。
52. 匪夷所思:指言談行動超出常情,不是一般人所能想像的。夷,平常。
53. 分庭抗禮:原指賓主相見,站在庭院的兩邊,相對行禮。現在用來比喻平起平坐,互相對立。
54. 紛至沓來:紛紛到來,連續不斷地到來。
55. 粉墨登場:化妝上台演戲。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含譏諷意)。
56. 俯拾皆是:只要彎下身子來撿,到處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東西、要找的某一類例證、文章中的錯別字等很多。也說"俯拾即是"。
57. 感同身受:心裡很感謝,如同親身感受到恩惠一樣。多用於代人向對方致謝。
58. 高屋建瓴(líng):形容居高臨下,不可阻擋的形勢。建,傾倒;瓴,水瓶。
59. 革故鼎新:去掉舊的,建立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