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發什麼什麼意思

成語發什麼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1-01-28 01:32:27

⑴ 什麼積什麼發的成語

厚積薄發(hòu jī bó fā)現代漢語成語,形容長時間的積累,在某個瞬間一下子發揮和表現出來。
成語示例
所以,陳吉生著述中呈顯出「史料豐富」、「厚積薄發」、「言必有據」、「考證周詳」、「
厚積薄發
行文朴實」、「議論精簡」等方面的文風特點。——陳吉生教授撰《 試論壯族著名史學家黃現璠對20世紀中國「新史學」實踐與建設的貢獻》
厚積:指大量地、長時間的充分積蓄;c薄發:薄,是噴薄而出的意思,形容事物出現時氣勢壯盛,洶涌。

成語出處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蘇軾此題,出自蘇軾關於讀書作文的名言:「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以筆者的理解,這里的「約取」,不單指少取,主要是指慎取、精取,而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所謂「取」,就是對書中所言之事、所論之理、所抒之情的認可和接受。「取」不貴其多,而貴其精,應以「少少許勝多多許」。
歷觀中外讀書經驗,如果說博覽群書重要,那麼慎取、精取則更重要。有些書,即使是佳作,也往往並非字字珠璣,句句真理,而是玉瑕共存,精粗混雜。因此,不能對其不加分析,兼收並蓄,必須認真思考,分清優劣,去粗取精,棄偽存真。越是博覽,越須慎取精取。否則,不加分析,盲目濫取,那就「盡信書,不如無書」,輕則無益,重則有害了。
知貴精,不貴多。真正有學識者,不是記住很多死知識的人,而是積累了知識精粹的人。古今學界有識之士,治學都很注重「博觀而約取」。觀而有選,取而有擇,有的放矢,唯真是取。
唐代韓愈,在《原道》中批評有些人讀書作文,「擇焉而不精,語焉而不詳」。王安石提倡:讀書要「深思而慎取」。清代精於讀書之道的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解釋杜甫詩句「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時說:「蓋破其卷,取其神,非囫圇用其糟粕也……讀書如吃飯,善吃者長精神,不善吃者生痰瘤。」
愛因斯坦在談到讀書時有段很精闢的話:「在閱讀的書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處的東西,把其他一切統統拋掉,也就是拋掉使頭腦負擔過重並將自己誘離要點的一切。」無疑,這是基於切身體悟的真知灼見,發人深思,堪資借鑒。
要做到博觀精取,首先要能識精。這就要對所觀之書熟讀精思,反復玩味,慧眼識珠,知其精義。宋代朱熹的「剝皮、去肉、見髓」之法,頗有見地。他說:書之精華,「猶如數重物色包裹里許」,須要一重重剝開,「去其皮,見其肉;去其肉,見其骨;去其骨,見其髓。」明白了「皮、肉、骨、髓」之所在,方能心中有數,取其精髓。否則,盲目濫取,也就難得其精了。
這里,筆者記起英國文學家柯爾律治的讀書四喻。他說:有的人「像濾豆漿的布袋,豆漿都流了,留下的是豆渣」;有的人「好像是計時的沙漏,注進水,流出來,到頭來一點疤痕也沒留下」;有的人「像海綿什麼都吸收,擠一擠,流出來的東西原封不動,甚至還弄臟了些」;還有的人「像是寶石礦床的苦工,把礦渣甩在一邊,只撿純凈寶石」。此喻形象貼切,給人啟迪。
有些人讀書不懂「約取」之道,或如「布袋」,取粗去精;或如「沙漏」,不留痕跡;或如「海綿」,啥都吸收。如此閱讀,效果可想而知。我們讀書應當像寶石礦的苦工那樣,辨明瑕玉,甩掉「礦渣」,只取寶石。
博觀:指大量的看書,多多閱讀,了解事物;約取:指少量的慢慢的拿出來。

⑵ 什麼發什麼什麼 成語

朝發夕至

zhāofāxīzhì

[釋義] 早上出發;晚上到達。
[語出] 屈原《離騷》版:「朝發軔於蒼梧兮;權夕余至乎縣圃。」
[正音] 發;不能讀作「fà」。
[辨形] 夕;不能寫作「歹」。
[近義] 一箭之地
[反義] 千里迢迢
[用法] 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連動式。
[例句] 現在出差;交通方便;常常是~。

⑶ 後起撥發成語什麼意思啊

是厚積薄發吧?意思是抄多多積蓄,慢慢放出,只有準備充分才能辦好事情。形容只有通過長期的量變過程積蓄力量打好基礎,建立完善的穩固的實力從而得到質的突破,穩步向前,不露破綻。厚積:指大量地、充分地積蓄;薄發:指少量地、慢慢地放出。
希望可以幫到你,求採納,謝謝。

⑷ 四字成語發什麼決什麼

是發策決科。

策:策問;科:等第。釋義為拆閱策問題目,以決定錄取。舊時指版應試權取中。

出自:漢·揚雄《法言·學行》。

原文:書與經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或人啞爾笑曰:須以發策決科。

釋義:書與經同,但世人不重視,研究一下可以嗎?有人啞你笑著說:必須以考試的內容考取功名。

(4)成語發什麼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反義詞名落孫山

在我國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名叫孫山的才子,他為人不但幽默,而且很善於說笑話,所以附近的人就給他取了一個「滑稽才子」的綽號。有一次,他和一個同鄉的兒子一同到京城,去參加舉人的考試。放榜的時候,孫山的名字雖然被列在榜文的倒數第一名,但仍然是榜上有名,而那位和他一起去的那位同鄉的兒子,卻沒有考上。

不久,孫山先回到家裡,同鄉便來問他兒子有沒有考取。孫山既不好意思直說,又不便隱瞞,於是,就隨口念出兩句不成詩的詩句來:「解名盡處是孫山,賢郎更在孫山外。」他這首詩全部的意思是說:

「榜上的最後一名是我孫山,而令郎的名字卻還在我孫山的後面。」從此,人們便根據這個故事,把投考學校或參加各種考試,沒有被錄取,叫做「名落孫山」。

⑸ 成語 發什麼意思

比喻極危急: 蹤。同「發上沖冠」: 聵,積谷之處: 原指周初《武》樂的舞蹈動作。發科打諢: 揭露隱蔽的壞人壞事,意氣昂揚,象徵太公望輔助武王伐紂時勇往直前的意志: 昏頭昏腦的風趣話:醒悟。發指眥裂。發號施令。決心奮斗。發上沖冠。發蹤指使。頭發向上豎,實施仁政。發蹤指示。仿《孝經》「某某章第幾」的說法,解除束縛:啟發。發屋求狸,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發布: 發揚。發植穿冠。發禿齒豁發憤圖強: 關發脫光。後指請示賑濟:齊國地名。後比喻精神奮發;棠。聲音很大。發揚光大。發言盈庭。同「發上沖冠」。同「發上沖冠」,努力謀求強盛:發展:解除束縛。發怒穿冠。發現野獸的蹤跡: 形容極度憤怒: 盈。比喻剛參加工作就顯露出出色的才幹。發人深省、傳統等得到發展和提高: 發: 發布政令: 發憤,蹈地而猛烈。發布命令: 毛發豎起貌:發放: 拆除房屋以求捕得狸貓。發踴沖冠: 操縱指揮;眥裂。啟發人深刻思考。形容極度憤怒,眼瞼全張開: 發: 毛發豎起的樣子。發憲布令。發棠之請。形容好多人聚在一起議論。現在也用來形容指揮別人,提倡:耳聾:滿:頭發直豎。形容人已衰老:決心努力:眼眶裂開;施,意氣昂揚。手足發揚。形容極度憤怒;請: 號。發怒沖冠:蹤跡:磨刀石: 毛發豎起貌: 以滑稽的動作和語言引人發笑,蹈地而猛烈。手足發揚,有所醒悟。發昏章第十一:輝煌而盛大: 猶發號施令。發揚踔厲。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形容極度憤怒。發綜指示;圖: 硎。使好的作風: 猶言發上指冠:請求,牙齒豁落。指啟發蒙昧。象新磨的刀那樣鋒利:啟發蒙昧。發聾振聵: 原指周初《武》樂的舞蹈動作;光大。比喻因小失大。形容極度憤怒: 獵人發現野獸的蹤跡。發政施仁。同「發縱指使」;省;解縛,指示獵狗跟蹤追捕。發硎新試。發蒙解縛: 發指:謀求: 發蒙,得不出一致的結論:號令。形容非常憤怒: 一根頭發系著千鈞重的東西。後比喻精神奮發。發揚蹈厲。發引千鈞。亦作「發蹤指使」。比喻統治者施行開明政治。比喻在後面操縱指揮。同「發上沖冠」,指示獵狗跟蹤追捕。形容極度憤怒。發縱指使。原指孟軻勸請齊王發放棠邑糧食賑濟飢民: 操縱指揮。比喻在幕後操縱指揮。發隱擿伏,意見紛紛。發上指冠,象徵太公望輔助武王伐紂時勇往直前的意志

⑹ 成語萬什麼發什麼四字成語

成語是萬箭齊發。

1、萬箭齊發:是由游卡桌游推出的桌上游戲《三國殺》中的一種錦囊牌。

2、使用時機:出牌階段。

3、使用目標:所有其他角色。

4、作用效果:目標角色需打出「閃」,否則受到你造成的1點傷害。

按行動順序結算,除非目標角色打出一張「閃」,否則該角色受到「萬箭齊發」對其造成的1點傷害。使用目標:除你以外的所有角色。

5、卡牌文字:「得夫差水犀手,三千強弩射潮低」——蘇東坡。

(6)成語發什麼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萬箭齊發」棋牌的玩法

在《三國殺》所有游戲牌中只有1張「萬箭齊發」。群攻型錦囊,內奸抓到可以打出來大亂天下,中盤以後注意一下不要削弱弱勢一方的勢力。其他兩方則要看情勢而用,己方如有一點體力或者0手牌貧血者,要慎用。

反賊如果發現能速秒主公,那可以不在乎一血的隊友,隊友死了還能給你提供三張牌。

忠臣則要先注意自己的位置,如果下家有好幾個反賊,那不能秒一個反賊的話還是別用了,消耗主公的「閃」,後面的反賊若對主公形成集火,主公很危險。如果自己的位置靠後,那主公沒貧血或手牌多就可以用。

主公尤其要當心,因為誤殺忠臣是要棄光手牌和裝備的。有時候會出現好幾個反賊一血,忠臣也一血的情況,這時就要判斷位置,忠臣在一血反賊之前,那可以搏一下,因為「萬箭齊發」按位置順序結算,忠先死,棄光當前所有牌;賊後死,仍然能摸牌,主公不會面臨無手牌的危險情況。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萬箭齊發(桌游《三國殺》卡牌)

⑺ 發什麼發什麼,四字成語

最低0.27元/天開通網路文庫會員,可在文庫查看完整內容>
原發布者:我的紫色小妖
四海為家、遮三瞞四、六通四達、眼空四海、連三接四、四壁蕭然、語驚四座、挑三豁四、五行四柱、急三火四、鼓噪四起、四海一家、四海九州、撁五掛四、四方雲擾、四百四病、四海他人、倒四顛三、傳三過四、三妻四妾、極目四望、臂有四肘、差三錯四、四海晏然、揚名四海、言三語四、四時氣備、疑三惑四、投諸四裔、牽三扯四、三番四覆、四通八達、四鄰八舍、四六駢儷、四方輻輳、四角俱全、四肢百體、丟三拉四、四面受敵、九洲四海、志在四海、居徒四壁、八萬四千、文房四物、四時充美、拿三搬四、九州四海、四面出擊、重三迭四、三老四少、語四言三、說三道四、調三窩四、捱三頂四、志在四方、四時八節、拉三扯四、一謙四益、挑三揀四、四近之臣、綱紀四方、沒三沒四、四海昇平、吃四方飯、四海飄零、挑三窩四、四衢八街、丑聲四溢、四海困窮、巴三攬四、四體百骸、四姻九戚、三清四白、目空四海、三長四短、推三宕四、四山五嶽、張三呂四、丟三落四、商山四翁、四體不勤、挨三頂四、半三不四、四大皆空、駢四儷六、囊括四海、文房四藝、挑三嫌四、文房四寳、四戰之地、倒三顛四、四海承風、四海昇平、揭竿四起、四鄰不安、五湖四海、四面楚歌、求三拜四、四紛五落、三反四覆、三從四德、四至八道、調三斡四、大化有四、巴三覽四、欺三瞞四、四平八穩、三檐四馬、四海鼎沸、吼三喝四、三親四眷、四沖八達、四海承平、室徒四壁、四停八當、三瓦四舍、張三李四、文房四士、四海為家、遮三瞞四、

⑻ 意氣風發這個成語是什麼意思

意氣風發的釋義: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意氣風發[ yì qì fēng fā ]

1.【解釋】內:意氣:意志和容氣概;風發:象風吹一樣迅猛。形容精神振奮,氣概豪邁。

2.【出自】:毛澤東《介紹一個合作社》:「從來也沒有看見人民群眾像現在這樣精神振奮,鬥志昂揚,意氣風發。」

3.【示例】:偉大的中國人民正在意氣風發地建設自己的祖國。

4.【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8)成語發什麼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近義詞:神采飛揚[ shén cǎi fēi yáng ]

1.【解釋】:形容興奮得意,精神煥發的樣子。

2.【出自】:丁玲《夢珂》:「她居然很能夠安逸的,高貴的,走過去握那少年導演的手,又用那神采飛揚的眼光去照顧一下全室的人。」

3.【示例】:他神采飛揚地走向主席台開始做報告。

反義詞:心灰意冷[ xīn huī yì lěng ]

1.【解釋】:灰心失望,意志消沉。

2.【出自】:明·吳承恩《西遊記》第四十回:「因此上怪他每每不聽我說,故我意懶心灰,說各人散了。」

3.【語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人意志消沉。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