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灌頂
❶ 與「醍醐灌頂」相近的成語是什麼
發聾振聵[ fā lóng zhèn kuì ]
釋義:聵:耳聾。聲音很大,連耳聾的人也聽得見。比喻用語言文字喚醒麻木的人。
當頭棒喝[ dāng tóu bàng hè ]
釋義:佛教禪宗和尚接待初學的人常常用棒一擊或大喝一聲,促他醒悟。比喻嚴厲警告,促使人猛醒過來。
晨鍾暮鼓[ chén zhōng mù gǔ ]
釋義:暮:傍晚。 佛教規矩,寺里晚上打鼓,晚上敲鍾。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暮鼓晨鍾[ mù gǔ chén zhōng ]
釋義:佛教規矩,寺里晚上打鼓,早晨敲鍾。比喻可以使人警覺醒悟的話。
茅塞頓開[ máo sè dùn kāi ]
釋義:茅塞:喻人思路閉塞或不懂事;頓:立刻。 原來心裡好像有茅草堵塞著,現在忽然被打開了。形容思想忽然開竅,立刻明白了某個道理。
❷ 像醍醐灌頂這樣的成語
醍醐灌頂
茅塞頓開
如夢初醒
恍若隔世
歷盡滄桑
巫山雲雨
❸ 成語「醍醐灌頂」出自
成語醍醐灌頂的意思是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專智慧,使人徹底覺悟屬。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成語醍醐灌頂的拼音為tí
hú
guàn
dǐng,出自: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❹ 跟醍醐灌頂的意思相近的成語
跟醍醐灌頂意思相近的成語有:
一語中的、大徹大悟、如飲醍醐、恍然大悟、豁然開朗、如夢初醒、振聾發聵
醍醐灌頂
[tí hú guàn dǐng]
[釋義]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示例]
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出處]
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❺ 醍醐灌頂這個成語什麼意思
醍醐灌頂[ tí hú guàn dǐng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tí hú guàn dǐng ]
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出 處
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發聾振聵振聾發聵茅塞頓開
❻ 成語提弧灌頂是什麼意思
醍醐灌頂
tí hú guàn dǐng
【解釋】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用純酥油澆到頭上。佛教專指灌輸智慧,使人徹屬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出處】唐·顧況《行路難》詩:「豈知灌頂有醍醐,能使清涼頭不熱。」
【結構】主謂式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含褒義
【近義詞】茅塞頓開
【例句】王生聞得,滿心歡喜,卻似~,甘露灑心,病體已減去六七分了。(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十一)
❼ 醒腦灌頂是成語嗎
醍醐灌頂才是成語,你說的這個連詞語都算不上。
❽ 求問一句成語,形容聽到了某人的話醍醐灌頂,心靈受到了很大的觸動
振聾發聵_金山詞霸
【拼 音】:zhèn lóng fā kuì
【解 釋】:使聾子都受到振動和醒悟(發:開啟;聵:耳聾).比喻喚醒糊塗、麻木的人.
【出 處】: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
【示 例】:茅盾《聯系實際;學習魯迅》:「除了匕首;投槍;也還有~的木鐸;有悠然發人深思的靜夜鍾聲."
❾ 成語「醍醐灌頂」出自
醍醐: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精華,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佛教指灌輸智慧,使人回徹底覺悟。比喻聽了高明的意見使人答受到很大啟發。也形容清涼舒適 。許多研究者在討論乳類是否是我們中華民族先民日常飲食的一個組成部分時,大都引用成語「醍醐灌頂」來佐證各自的觀點。但是,「醍」和「醐」在古漢語里本是兩個字,而且並不是在同一時間產生的;「醍醐」一詞具有雙重含義。成語「醍醐灌頂」的內涵,隨著歷史的變遷也在演變。 出處《敦煌變文集·維摩詰經講經文》:「令問維摩,聞名之如露入心,共語似醍醐灌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