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拒付文人
1. 諷刺那些背信棄義,沒有好下場的人可什麼成語或俗話來形容
口惠而實不至、言而不信、 食言而肥、空頭支票、一紙空文
一、口惠而實不至
【解釋】:惠:恩惠。只在口頭上答應給別人好處,而實際的利益卻得不到別人身上。
【出自】:西漢·戴聖《禮記·表記》:「口惠而實不至,怨災及其身。」
【譯文】:人口惠而實不至,抱怨發生到他們身上。
【語法】:復句式;作謂語、補語;含貶義
二、言而不信
【解釋】:說話不講信用。
【出自】:西漢·劉安《淮南子·泰族訓》:「施而不仁,言而不信,怒而不威,是以外貌為之者也。」
【譯文】:施捨而不,言而不信,怒而不威,這是因為外貌為的方法。
【近義詞】食言而肥、言而無信、出爾反爾
【反義詞】言而有信
三、 食言而肥
【解釋】:食言:失信。指不守信用,只圖自己佔便宜。
【出自】:春秋·左丘明《左傳·哀公二十五年》:「是食言多矣,能無肥乎?」
【譯文】:這食物說多了,能不胖嗎?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含貶義
【近義詞】自食其言、言而無信、空頭支票、出爾反爾、言而不信
【反義詞】言而有信、信誓旦旦、一諾千金
四、空頭支票
【解釋】:空頭:有名無實的。指不能兌現,即取不到錢的支票。比喻不準備實現的諾言。
【出自】:茹志娟《在果樹園里》:「我知道會上根本沒研究她的什麼事,心裡有些怪黎鳳亂開空頭支票。」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近義詞】一紙空文、食言而肥、口惠而實不至、自食其言、言而無信
五、一紙空文
【解釋】:空頭:有名無實的。指不能兌現,即取不到錢的支票。比喻不準備實現的諾言。
【出自】:茹志娟《在果樹園里》:「我知道會上根本沒研究她的什麼事,心裡有些怪黎鳳亂開空頭支票。」
【語法】:偏正式;作主語、賓語;含貶義
【反義詞】一諾千金、言而有信
2. 形容不文明的人的成語
出言不遜
chūyánbùxùn
[釋義] 言:話;說;出言:說話;遜:謙讓;恭順。說版話不客氣;沒有權禮貌。也作「出口不遜。」
[語出] 《三國志·魏志·張郃傳》:「圖(郭圖)慚;又更巖郃曰:『郃快軍敗;出言不遜。』郃懼;乃歸太祖。」
[正音] 不;不能讀作「bú」;遜;不能讀作「sūn」。
[辨形] 遜;不能寫作「訓」。
[近義] 出口傷人 血口噴人 出言無狀
[反義] 謙厚有禮 彬彬有禮
[用法] 含貶義;用來指說話傲慢無禮;出口傷人。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你把我的書弄臟了;不但不道歉;反而~;對嗎?
[英譯] speakrudely
3. 諷刺人的文言文成語
自相矛盾[ zì xiāng máo dùn ]
生詞本
基本釋義詳細釋義
[ zì xiāng máo dùn ]
矛: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保護自己的盾牌。比喻自己說話做事前後抵觸。
出 處
《魏書·明亮傳》:「辭勇及武;自相矛盾。」
例 句
一篇文章的觀點要前後一致,不能~。
近反義詞
近義詞
格格不入漏洞百出前後抵觸首尾乖互相互抵觸鬻矛譽盾
反義詞
並行不悖天衣無縫滴水不漏順理成章自圓其說言行一致無懈可擊
典 故
楚國有一個賣兵器的人,到市場上去賣矛和盾。 好多人都來看,他就舉起他的盾,向大家誇口說:「我的盾,是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無論怎樣鋒利尖銳的東西也不能刺穿它!」,接著,這個賣兵器的人又拿起一支矛,大言不慚地誇起來:「我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無論怎樣牢固堅實的東西也擋不住它一戳,只要一碰上,嘿嘿,馬上就會被它刺穿!」 他十分得意,便又大聲吆喝起來:「快來看呀,快來買呀,世界上最最堅固的盾和最最鋒利的矛!」,這時,一個看客上前拿起一支矛,又拿起一面盾牌問道:「如果用這矛去戳這盾,會怎樣呢?」 「這——」 圍觀的人先都一楞,突然爆發出一陣大笑,便都散了。 那個賣兵器的人,灰溜溜地扛著矛和盾走了。
4. 形容兩個相互看不慣的文人的成語
文人相輕
wén rén xiāng qīng
【解釋】指文人之間互相看不起。
【出處】三國魏專·曹丕《典論·論文》:「屬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結構】主謂式。
【用法】用作貶義。一般作主語、賓語、定語。
【正音】相;不能讀作「xiànɡ」。
【辨形】輕;不能寫作「清」。
【例句】舊知識分子有一個很大毛病;那就是~。
【英譯】Twoofatradeneveragree。
5. 形容一步步緊逼,讓人不得不反的成語或者典故有些什麼不要太難聽的,文雅點的,不要「狗急跳牆」這樣的
1、官逼民反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廣西事情一半亦是官逼民反。正經說起來,三天亦說不完。」
【示例】朱自清《論雅俗共賞》:「 『官逼民反』,也是人之常情,梁山泊的英雄正是被壓迫的人民想望的。」
【有關的作品】《水滸傳》
【例句】 《水滸傳》揭示了在封建統治下官逼民反的社會現實。
2、逼上樑山
【釋義】逼;被迫,不是自願。被逼上樑山做土匪。比喻被迫起來反抗。現也比喻被迫採取某種行動。
【出處】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一回:「林沖雪夜上樑山。」
【示例】可以說差不多的人都是~的。(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八章)
3、揭竿而起
【解釋】揭:高舉;竿:竹竿,指旗幟。原形容秦末陳勝、吳廣發動農民起義時的情況,後泛指人民武裝起義。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
【示例】清·範文《沈華陽傳》:「張獻忠屢出沒於楚、蜀之交,所在殘破,揭竿而起者,不可制。」 《清史稿·戴鴻慈傳》:「俄滅波蘭而用嚴法以禁其語言,今揭竿而起要求權力者,即波蘭人也。」 魯迅《而已集·談激烈》:「憤激便有揭竿而起的可能,而'可嘆也夫'則瘟頭瘟腦,即使全國一同嘆氣,其結果也不過是嘆氣。」
4、迫不得已 【解釋】:被逼得不得不這樣做。迫:逼迫。 【出自】:《漢書·王莽傳上》:「為皇帝定立妃後,有司上名,公女為首,公深辭讓,迫不得已然後受詔。」 【示例】:吾之言愛國也,得毋為名乎,得毋為利乎,是毋為事勢~乎。(清·梁啟超《義大利建國三傑傳·結論》)
5、鋌而走險
解釋 鋌:快跑。走險:奔赴險處。多含貶義。指在無路可走的時候採取冒險行動。 出處 先秦·左丘明《左傳·文公十七年》:「鋌而走險,急何能擇?」 用法 偏正式;作謂語、定語、補語;褒貶意義皆可(根據《中華成語大詞典》例句推斷) 示例 峻青《海嘯》第四章:「而且大部分都是遭受壓迫~逼上樑山的人。」 近義詞 見義勇為、孤注一擲 、無路可走 反義詞 畏縮不前 .勇往直前 歇後語: 赤腳踩鋼絲;大肚子踩鋼絲——鋌(挺)而走險 ;疊肚皮過獨木橋。孕婦走獨木橋——鋌而走險
6. 形容一個人很有文筆文采但是偏偏利用自己的文化知識去做壞事欺負人的人,用什麼成語形容這類人
斯文敗類!希望我的回答讓你滿意
7. 成語故事奉公守法的白話文是什麼
奉公守法 [fèng gōng shǒu fǎ]
生詞本
基本釋義
奉:奉行;公:公務。奉公行事,遵守法令。形容辦事守規矩。
褒義
出 處
元·關漢卿《山神廟裴度還帶》:「韓公平昔奉公守法;廉於公謹。」
例 句
現在改革開放了,國家允許了,只要~做生意,國家就會支持。
近反義詞
近義詞
安分守己
反義詞
作姦犯科 無法無天 為非作歹 違法亂紀
典 故
春秋戰國時期,趙國大將趙奢是個足智多謀的人,他英勇善戰,屢戰屢勝,建立了顯赫的功勛。趙惠文王封趙奢為馬服君,官列上卿。
趙奢原來是一個普通的收取田稅的官吏。他對趙王一片忠心,收稅時大公無私,一視同仁。有一次,他來到惠文王之弟、平原君趙勝家收取田稅,但是趙勝的管家仗勢欺人,戲弄趙奢,拒付稅款。趙奢並不怕趙勝的權勢,他毫不客氣地,果斷地處理了這件事,且依照趙國法令殺了那些無事生非的鬧事者。趙勝聽說後,怒氣沖天,一定要趙奢抵命,以顯示他的權勢。趙奢得知趙勝的想法後,馬上去找了趙勝,真心誠意的對他說:「您是趙國棟梁之材,是受朝廷重用的大官。應該遵守國家法令,以昭示天下百姓。而現在您的管家卻依靠您的權勢,公然違反國家法令。如果百姓都拒不付稅,那麼天下還會太平嗎?國家還會富強嗎?到那時候,您還會有現在這樣顯赫的地位?但是,您要是能夠奉公守法,那麼百姓也會以您為榜樣,天下就會穩定,國家就會富強,您怎麼能輕視呢?」,趙勝聽了這番話,慚愧萬分。繼而轉怒為喜,將趙奢保舉給趙惠文王,趙王封了他一個掌管整個趙國稅收的官。趙奢上任後,沒有仗著權勢欺壓百姓,仍然公正、無私的處理一切事務。後來,趙奢又被趙王任命為大將,為趙國建立了很多戰功。
8. 不想請別人吃飯怕花錢抹不開面子 別人看出來不去反而怪別人不識抬舉這樣的人怎麼用成語或者古文來形容
裝腔作勢
zhuāng qiāng zuò shì
【解釋】拿腔拿調,故意做作想引人注意或嚇唬人。
【出處】內明·容西湖居士《郁輪袍·誤薦》:「窮秀才裝腔作勢;賢王子隆禮邀賓。」
【結構】聯合式。
【用法】含貶義。一般作謂語、賓語、狀語。
【辨形】勢;不能寫作「式」。
【近義詞】虛張聲勢、裝模作樣、裝聾作啞
【反義詞】神情自若、落落大方
【例句】有些文章真是~;令人難以卒讀;實該大掃此種不良文風。
9. 一個外國人和一個中國人,國人外國人低頭哈腰手拿條約公文給外國人是什麼成語
【成 語】崇洋媚外
【拼 音】 chóng yáng mèi wài
【含 義】 推崇除了自己國家以外的所有人或版事物,向外國人獻媚。權
不理解各國的文化差異中是各有利弊,會根據自己的缺失或喜好選擇性得無視他國的弊端,有雙重標准之嫌。形容人沒有民族自尊心,屬於逆向種族主義的一種。
10. 表示人苛刻的成語
【慘礉少恩】:慘:嚴酷;礉:核實,引申為苛刻;恩:恩情。形容用法嚴酷苛刻專。
【刁鑽屬刻薄】:刁鑽:狡猾奸詐。形容人狡猾奸詐,待人苛刻薄情。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躬自:自己;薄:少。對自己嚴格要求,對他人不苛刻要求。
【亟疾苛察】:指急劇猛烈,以苛刻煩瑣為明察。
【苛捐雜稅】:苛:苛刻、繁重;雜:繁雜。指反動統治下苛刻繁重的捐稅。
【冷酷無情】:冷漠苛刻,沒有感情。
【深文羅織】:深文:制定或援用法律條文苛細嚴峻;羅織:虛構種種罪名,對無辜者加以誣陷。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
【深文周納】:周納:羅織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條文,把無罪的人定成有罪。也指不根據事實,牽強附會地給人硬加罪名。
【深文周內】:歪曲或苛刻地援引法律條文,陷人以罪。
【手下留情】:下手的時候留點情面。比喻處理事情不要太苛刻。
【水清無魚】:水太清,魚就存不住身,對人要求太苛刻,就沒有人能當他的夥伴。比喻過分計較人的小缺點,就不能團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