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黔驢技窮的啟示
㈠ 用一個成語概括《黔之驢》 並說明啟示
黔驢之技:比喻有限且拙劣得一點本事 黔驢技窮:比喻僅有的一點本事也用完了 啟示:貌似強大的東西並不可怕 只要敢於斗爭 善於斗爭 就一定能戰勝(老虎角度)
㈡ 黔驢技窮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
道理:做人要實事求是,不能夠虛張聲勢,不自量力,否則終究走向失敗。
讀音:qián lǘ jì qióng
意思:黔:今貴州省一帶;技:技能;窮:盡。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出處:唐·柳宗元《黔之驢》。
內容:黔地無驢,有人從外地帶來一頭,放牧在山裡。老虎看見驢是個龐然大物,以為是神,老遠就躲開了。後來逐漸靠近,加以戲弄,驢大怒,踢了老虎一腳。老虎看透驢的本事不過如此,就把它吃掉了。
(2)成語黔驢技窮的啟示擴展閱讀
近義詞:
江郎才盡[ jiāng láng cái jìn ] 比喻才思枯竭。
出處:南北朝·鍾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郎才盡』。」
翻譯:有一次江淹在冶亭中睡午覺;夢見一個自稱郭璞的人,走到他的身邊,向他索筆,對他說:「文通兄,我有一支筆在你那兒已經很久了,現在應該可以還給我了吧!」江淹聽了,就順手從懷里取出一支五色筆來還他。據說從此以後,江淹就文思枯竭,再也寫不出什麼好的文章了。
反義詞:
出類拔萃[ chū lèi bá cuì ] 指超出一般(多用於形容品德、才能)。出:超越。拔:超出。萃(cuì):草叢生的樣子,比喻成群的人或物。
出處:先秦·孟軻《孟子·公孫丑上》:「聖人之於民;亦類也;出於其類;拔乎其萃。」
翻譯:聖人和其他人也是同類,但聖人已遠遠超出、高過其他人了。
㈢ 關於成語"黔驢技窮"
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也已經用完了
㈣ 看完成語故事黔驢技窮的感想是什麼
很久以前,在中國貴州沒有驢子這種動物,大家都不知道驢子長什回么樣子。有一天,有一個答人從別的地方運了一頭驢子到貴州,他把驢子放在山腳下,山裡的老虎遠遠看到驢子在叫,
心想:「這是哪來的怪物呀!看它的樣子好像很厲害,我還是離他遠一點比較安全!」過了一段時間,老虎看到驢子每天就是走來走去、偶而叫幾聲!老虎心裡又想:「這個傢伙個子是很大,不曉得會些什麼,我來試試它!」老虎就偷偷地走到驢子身邊,故意碰了驢子一下,驢子被碰了以後非常生氣:「你幹嘛碰我呀!」說完就舉起腳來踢老虎,一次、二次,三次,每次都沒踢中,老虎這才發現:「這個驢子只會用腳踢人,根本沒什麼本事嘛!」於是,老虎就張大嘴要把驢子吃掉,驢子嚇的大叫:「你不要靠過來喔!我會踢人喔!」
老虎大笑說:「你會的不過就是踢人,我還會吃人呢!」老虎說完就把驢子給吃到肚子里去了!後來,大家就把這只貴州的驢子被老虎吃掉的事變成「黔驢之技」這句成語,用來形容一個人做事的點子、方法都很普通,沒有特殊的地方!另外,也有人把這句成語說成「黔驢技窮」!
㈤ 黔驢技窮講了一個什麼道理
多用於諷刺一些虛有其表,外強中干,真干就露了馬腳的人。
㈥ 從文言文《黔驢技窮》中得到的啟示
不要害怕面對貌似強大的東西,只要敢於戰斗,善於戰斗,就能獲得成功
㈦ 黔驢技窮告訴我們的道理
告訴人們一個深刻的道理:貌似強大的東西,不足畏懼,只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就一定能戰勝它。
㈧ 黔驢技窮這個成語故事讓你懂得了什麼道理
貌似強大的東西,不足畏懼,只要敢於斗爭,善於斗爭,就一定能戰勝它。
比喻本領
,被人著穿。多用於貶義,諷刺入技
能低劣,無法解決窘境方面。
㈨ 黔驢技窮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了什麼道理
黔驢技窮這來個寓言故事說明了什麼源道理
我來答有獎勵
為正義而奮斗者
LV.20 2017-03-13聊聊
黔驢技窮這個寓言故事說明了看事物一定要透過現象看本質的道理,而從另一個角度看,一個人必須學到真正的本領才能保護自己。
黔驢技窮的寓言故事出自唐代柳宗元《柳河東集·黔之驢》。故事記述的內容是,從前貴州一帶沒有毛驢,有一個好事者從北方運來一頭毛驢放到山腳下吃草,山上的老虎發現了這個怪物,開始只有遠遠的望著,然後慢慢地靠近毛驢,被毛驢大叫嚇了一跳,最後發現毛驢只能用蹄踢,再也沒有別的本事就跳上去飽餐一頓。
在黔驢技窮的寓言故事中,老虎先是對驢「虎見之,龐然大物也,以為神」,只能躲藏在樹林里偷偷看它。但老虎通過小心地不斷出來接近它,發現驢的本領只有用蹄子踢,認識到驢的技藝不過如此,於是跳起來大吼了一聲,咬斷了驢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這啟示人們,主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就可以取得成功示。而從另一個角度看,驢外形龐大好像有德行,聲音洪亮好像有能耐,但可惜虛有其表,最終落得這樣可悲的下場,也意在告誡人們必須學到真正的本領才能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