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煢煢孑立
1. 煢煢孑立的成語解釋
【解釋】:孤身一人。形容一個人無依無靠,孤苦伶仃。
【出自】:專晉·李密《陳情表屬》:「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示例】:我湊著~的小油燈,盡情享受秋燈夜讀的樂趣。
◎何為《小燈》
2. 煢煢孑立的成語典故
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晉滅東吳,所謂「降孫皓三分歸一統」,結束了幾十年的割據局面,統一了中國。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一統,採取了有效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廣攬賢能」,著重於西蜀與東吳的遺老故臣,凡有聲望的、有本事的,都極力籠絡;籠絡不成,就設法除去,以達到不為我用就不許為我害的目的。同時,把「以孝治天下」作為其倫理總綱,提倡孝父母,敬老人,撫恤孤寡。
在「廣攬」中,西蜀的一個故臣引起了司馬炎很大的關注。此人姓李名密,又名虔,字令伯,武陽人。生下六個月時喪父;四歲時,其母何氏改嫁;靠祖母劉氏扶養成人。西蜀時,官居尚書郎,是個不大不小卻很重要的官。
蜀歸晉後,蜀地的先後兩名的地方官都曾推薦李密做官,可李密卻故國難忘,不肯致仕,都借故謝絕了。司馬炎格外看重他,特地下了一道詔書,要李密任職於宮廷的郎中,李密未允。後又改為顯要的太子官屬洗馬,李密仍借口推辭。司馬炎火了,又親手下令,指責李密傲慢。地方官日夜嚴逼,聲稱如再遲緩,就要逮治下獄,甚至按律問斬了。這使李密很為難:出去做官吧,仍懷戀故國,而且這么出去,也將大丟臉面;不出去吧,是會被殺頭的。經過深思,他就寫了一篇《陳情表》,呈給了司馬炎,文中以「以孝治天下」為主旨,說他幼時,「零丁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至於成立。」多虧了老祖母把他撫養長大。沒有老祖母,就沒有他的今天。「祖母劉今年九十有六,臣四十有四,是臣盡節於陛下之日長,報養劉之日短。」而今,老祖母已九十六歲,又長年卧病在床,沒有他,祖母怎麼度過晚年!他才四十四歲,報效國家的日子還長,而孝敬祖母的時間已不多了。懇請司馬炎體諒他的苦衷,讓他先盡孝再盡忠。
司馬炎看了很感動「士之有名,不虛然哉」無法怪罪,又為了籠絡人心,派了不少僕人幫他侍奉老祖母,並且說可以等到他祖母去世後他再出來做官。
3. 用100字概括煢煢孑立這個成語的故事
【成語】:煢煢孑立
【拼音】:qióng qióng jié lì
【解釋】:孤身一人。形容一個人無版依無靠,孤苦伶仃。
【成權語故事】:晉武帝統一全國後,推行「以孝治天下」,提倡孝敬父母及老人。他想啟用西蜀尚書郎李密,就下詔書任命他為郎中。李密不願做官,就寫《陳情表》上書晉武帝,說自己的祖母煢煢孑立、形影相弔、相依為命,待終養祖母後再出來做官。
4. 煢煢孑立的成語釋義
【漢語文字】煢煢抄孑立 【漢語拼音】qióng qióng jié lì
【詞語解釋】 煢煢:孤獨的樣子;孑:孤單。孤身一人,形容無依無靠,非常孤單。
【示例】我真的怕他離開,剛剛擺脫了恐懼凄涼的感覺,再也不想品嘗這煢煢孑立的滋味了。
——喬·辛 普森《生命之線》
【成語性質】中性詞語
【成語用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
【近義詞】 孤苦伶仃、舉目無親 、孑然一身、形單影只、闃無一人
【反義詞】 四世同堂、兒孫繞膝
5. 關於感傷凄美的詞語或成語 如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形單影只
曉風殘月
寂寞寒窗
雨打芭蕉
落花流水
英落繽紛
花謝花飛
孑然一身
月缺花殘
依稀往夢
淚雨如飛
……
6. 煢煢孑立,踽踽獨行.分別應該怎麽讀,什麽意思
煢煢孑立qióng qióng jié lì,踽踽獨行jǔ jǔ dú xíng。
(6)成語煢煢孑立擴展閱讀
1,煢煢孑立
【拼音】jǔ jǔ dú xíng
【釋義】形容非常孤獨。 踽(jǔ)踽:孤零的樣子。
【出處】宋·張柞《祭程伊川文》
7. 煢煢孑立成語故事
公元二六三年,魏國攻滅了蜀國。不到兩年,司馬炎代魏稱帝,建立了西晉王朝。晉武帝司馬炎為了籠絡蜀國舊臣,徵召他們到朝廷做官。李密也是被徵召的一個,晉武帝要他當太子洗馬。
李密主觀上是願意為晉王朝服務的,但客觀上因為需要克盡孝道,終養祖母劉氏。因此上表陳情,辭不赴召。他所上的《陳情表》,辭語懇切,筆調婉曲動人。
李密在表中首先陳訴了自己的悲慘的身世:「由於父親早亡,母親改嫁了,祖母憐恤我這個孤兒,才撫養我長大,我沒有叔伯。也無兄弟,門庭衰微,自己得子又很遲。可以說外無可以來往的近親,內無照應門戶的僮僕。只有我一個人孤苦伶仃地生活著,無依無靠。
經常形影相伴。但祖母又一直疾病纏身,時常睡在床上,需要我侍奉湯葯。晉朝建立後,我被舉為孝廉,後來又被舉為秀才。我都因無人供養祖母而推辭不去。後來下了詔書,拜我為郎中,不久又讓我當洗馬。郡、縣的官府都催我趕任,但祖母的病很重,使我進退兩難。
聖朝以孝治天下,凡是孤老,都受到朝廷哀憐撫育。如今祖母年事已高,日薄西山(像太陽要沒入西山一樣),氣息奄奄(連呼吸也很困難),能活多久很難預料。我沒有祖母,也就沒有我今天;祖母沒有我,也不能終天年。我今年四十四歲,祖母今年九十六歲,
我為陛下盡忠的時間還很長,但給祖母盡孝的時間已經很短了,所以懇請陛下允許我終養祖母。」
晉武帝讀了《陳情表》以後,深為感動,不再催李密上任。為嘉勉他的孝心,賜給他兩個奴婢,並責成郡縣供養他的祖母。劉氏去世後,李密守喪服終,才去擔任洗馬等官職。
8. 煢煢孑立成語題
煢煢孑立
qióngqióngjiélì
[釋義] 孤獨無依的樣子。
[語出] 晉·李密《陳情表》:「外無期功強近之親;內無應門五尺之童。煢煢孑立;形影相弔。」
[正音] 孑;不能讀作「zǐ」。
[辨形] 孑;不能寫作「子」。
[近義] 孤苦伶仃 舉目無親
[反義] 四世同堂 兒孫繞膝
[用法] 用作貶義。多與「形影相弔」連用。一般作謂語、定語。
[結構] 偏正式。
[例句]
①他沒有親人;~;十分可憐。
②老人很早就失去了所有的親人;多年來;~;一個人過著艱難的生活。
[英譯] aloneandhelpless
[成語故事]
晉武帝司馬炎太康元年,晉滅東吳,所謂「降孫皓三分歸一統」,結束了幾十年的割據局面,統一了中國。晉武帝司馬炎為了鞏固一統,採取了有效措施,其中之一,就是「廣攬賢能」,著重於西蜀與東吳的遺老故臣,凡有聲望的、有本事的,都極力籠絡;籠絡不成,就設法除去,以達到不為我用也不許為我害的目的。同時,把「以孝治天下」作為其倫理總綱,提倡孝父母,敬老人,撫恤孤寡。
在「廣攬」中,西蜀的一個故臣引起了司馬炎很大的關注。此人姓李名密,又名虔,字令伯,武陽人。生下六個月時喪父;四歲時,其母何氏改嫁;靠祖母劉氏扶養成人,西蜀時,官居尚書郎,是個不大不小卻很重要的官。
入晉後,蜀地的先後兩名的地方官都曾推薦李密做官,可李密卻故國難忘,不肯出仕,都借故謝絕了。司馬炎格外看重他,特地下了一道詔書,要李密做供職於宮廷的郎中,李密未允。後又改為顯要的太子官屬洗馬,李密仍借口推辭。司馬炎火了,又親手下令,指責李密傲慢。地方官日夜嚴逼,聲稱如再遲緩,就要逮治下獄,甚至按律問斬了。這使李密很為難:出去做官吧,仍懷戀故國,而且這么出去,也將大丟臉面;不出去吧,是會被殺頭的。經過深思,他就寫了一篇《陳情表》,呈給了司馬炎,表中以「以孝治天下」為主旨,說他幼時,「伶仃孤苦……煢煢孑立,形影相弔」,多虧了老祖母把他撫養長大。沒有老祖母,就沒有他的今天。而今,老祖母已九十六歲,又長年卧病在床,沒有他,祖母怎麼度過晚年!他才四十四歲,報效國家的日子還長,而孝敬祖母的時間已不多了。懇請司馬炎體諒他的苦衷。
司馬炎看了很感動,且無法怪罪,又為了籠絡人心,索性派了兩個女僕幫他侍奉老祖母。
9. 煢煢孑立,孑然一身,形影相弔…同類成語。
孤苦伶仃
【拼音】:gū kǔ líng dīng
【解釋】:伶仃:孤獨,沒有依版靠。孤單權困苦,沒有依靠。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於成立。」
【示例】:頭里有老太太,到底還疼我些;如今也死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如何了局?★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二回
【近義詞】:無依無靠、舉目無親、形單影只
【反義詞】:兒孫滿堂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無依無靠
形單影只
【拼音】:xíng dān yǐng zhī
【解釋】:形:身體;只:單獨。只有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出處】: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後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
【示例】:因得常哭於芸娘之墓,影單形只,備極凄涼。★清·沈復《浮生六記·坎坷記愁》
【近義詞】:形影相弔、孤苦伶仃、形單影單
【反義詞】:前呼後擁、門庭若市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孤獨
10. 什麼什麼什麼立成語
柴毀骨立、遺世獨立、功成名立、兵以詐立、誓不兩立、毛發悚立、長身鶴立、哀毀骨立、三足鼎立、金雞獨立、煢煢孑立、巍然挺立、三十而立,等等。
成語解析:
一、金雞獨立
【解釋】:指獨腿站立的一種武術姿勢。後也指用一足站立。
【出自】:現代茅盾《子夜》十七:「你站在這桌子上,金雞獨立,那一條腿不許放下來。」
【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用一足站立
二、煢煢孑立
【解釋】:孤身一人。形容一個人無依無靠,孤苦伶仃。
【出自】:現代何為《小燈》:「我湊著煢煢孑立的小油燈,盡情享受秋燈夜讀的樂趣。」
三、三十而立
【解釋】: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出自】:春秋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白話文:「我十歲有五而志於學,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做事合於禮。」
【語法】:復句式;作分句;指三十歲
四、柴毀骨立
【解釋】:形容因居父母喪過度哀痛,身體受到摧殘,消瘦憔悴的樣子。
【出自】:北宋李延壽《北史·陳孝意傳》:「在郡菜食齋居,朝夕哀臨,每一發聲,未嘗不絕倒,柴毀骨立,見者哀之。」
白話文:「在郡素食齋居,早晚哀哭,每一個發出的聲音,沒有不大笑,形容枯槁,看見的人悲哀的。」
五、遺世獨立
【解釋】:遺世:遺棄世間之事。脫離社會獨立生活,不跟任何人往來。
【出自】:宋·蘇軾《前赤壁賦》:「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白話文:「飄飄然如遺世獨立,如同神仙生了羽翼,飛上仙境。」
【語法】:偏正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