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成語什麼立子

成語什麼立子

發布時間: 2021-01-29 04:57:02

1. (擾和立組成的成語)看圖猜成語:圖中是一個擾字。提示是一個立字。立子是成語的第三個字。應該是什麼

第三個字為立的成語:成家立業、行眠立盹、橫眉立眼、咄嗟立辦、臨機立斷、版樹碑立傳、成家立計、當家立紀、樹權元立嫡、當家立事、建功立事、破舊立新、貧無立錐之地、脩辭立誠、修辭立誠、當家立業、當家立計、安身立命、遣詞立意、貧無立錐、革故立新、安家立業、當機立斷、帶罪立功、戴罪立功、矜奇立異、頂天立地、迎刃立解、當機立決、橫眉立目、行眠立盹、標新立異、興邦立國、逢機立斷、廢私立公、程門立雪、身無立錐、砥行立名、興家立業、開階立極、廉頑立懦、開基立業、建功立業、詟諛立懦、樹俗立化、著書立說、援筆立成、著書立說、頂門立戶

2. 早生立子是不是成語

不是,早生貴子,祝福結婚的人。算是俗語

3. 贊美朱棣華大夫的話至少用一個成語

解縉 解縉(xie jin)(公元1369一1415年)字大紳,又字縉紳,號春雨,又號喜易,明朝第一位內閣首輔。洪武二年十一月初七日(公元1369年12月6日)出生在吉水鑒湖(今吉水縣文峰鎮)的一個書香門第之家。洪武進士,官至翰林學士。祖父解子元,元至正五年(公元1345年)進士,授安福州判宮,遷太史院校書郎,除承務部、東莞縣尹,在元末戰亂中於亂兵;父親解開,二魁胃監,五知貢舉,以父節贈官參知政事不拜,明初授以官又不受,一心從事著述、辦學,培養人才;母親高妙瑩,不但賢良淑慧,而且通書史、善小楷、曉音律。解縉生長在這樣的家庭,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傳說他自幼穎敏絕倫,其母畫地為字,於褪概中教之,一見不忘5歲時,父教之書,應口成誦;7歲能屬文,賦詩有老成語;10歲,日涌數千言,終身不忘;12歲,盡讀《四書》、《五經》,貫穿其義理。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參加江西鄉試,名列榜首(解元);次年,會試第七,廷試與兄綸、妹夫黃金華同登進士第。選為庶吉士,讀中秘書。明成祖時,入直文淵閣,進翰林學士,參與機務,後又兼右春坊大學士,一時詔令製作,皆出其手。 解縉有治國安邦之才。初入仕時,甚受朱元璋寵愛,常侍奉左右。一日,太祖在大庖西室對縉說:「與爾義則君臣,恩猶父子,當知無不言。」日上萬言書,剖切陳詞。他建議:政令要穩定,刑罰要簡省,要整理經史,制定禮樂,表彰賢士,崇祀先哲,禁絕娼優,易置寺閹,薄賦斂,減德役,焚經咒,絕鬼巫,裁冗員,節流開源,以蘇民困。他又指出朝廷用人當擇賢者,授職當最德才;應改革時弊,鼓勵農耕,實施授田均田之法,兼行常平義倉之舉,免去苛捐雜稅,使民休養生息;要尚武以固邊防,崇文以延人才;治罪不株連妻子,捶楚不加於屬官。奏疏呈上,太祖連連稱贊解縉有安邦濟世之奇才,治國平天下之大略。不久,縉又獻《太平十策》,再次陳述自己的政治見解。[編輯本段]解縉生平故事 解縉這個人從小就是神童,生而秀異,穎敏絕倫,在明史上是個集詩文和書法大成之人。其文雅勁奇古,詩豪放羊瞻,書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狂草名一時,然縱盪無法。 但凡這類年幼就名噪全國的人,骨子裡的才氣放逸,桀驁不遜,是後天名就者無法接近和比肩的。但有一點不好,這樣的品性,不加自修,很容易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所以他的下場就很凄慘。雖然他主持撰修《永樂大典》名流千古,但最終還是被錦衣衛活埋雪中而,年僅四十七歲。 別看只有四十七歲,解縉卻歷經明太祖、建文帝、成祖三朝。朱元璋的時候,因才氣過人被重用,後來因抗旨敢言被收拾罷官,朱允炆的時候從新啟用。到了朱棣的時候更慘,就因為進京奏事的時候,皇上不在家而見了太子,自以為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回去了,好傢伙,一個「無人臣禮」之罪,就被下旨入獄,酷刑伺候,然後雪中活埋。 胳膊擰不過大腿兒,這是真理,但這個「小胳膊」非要和「大腿」較量,那就是他的不識時務。得罪了誰別得罪小人,小人之人只認自己,不認道理,而解縉的嘲弄又是毫不留情的詩文伺候,當時的權臣對他既恨又怕,所以,陷害而不足為奇----得罪人的買賣,花了身家性命的血本賠了給人家。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個對子說給哪個文人,哪個文人都不願意聽。人家怎麼也是文人,有沒有真才實學,關你何事?你是才子又能怎麼樣哪?給你來點兒干凈的埋法----雪埋行不?讓你看別人都黑,看不見自己黑,好好讓你干凈干凈! 曾經一個當時的權臣本來依仗自己的權勢,想給你個小解縉一個教訓:「二猿斷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對鋸(句)?」這「小胳膊」一點兒也沒給人家個面子,上去就來:「一馬陷足污泥內,老畜生怎能出蹄(題)!」別人是看了「老畜生」的笑話了,「老畜生」卻要恨你一輩子,不陷害你陷害誰?你的對句高妙,那就來個高妙的辦法要你的命,還是雪埋! 要說解縉不懂溫柔也不是實事求是,他的對子:「蒲葉桃葉葡萄葉,草本木本;梅花桂花玫瑰花,春香秋香。」諧音、立意、意境完美無暇,但可是你這種溫柔怎麼就不能對那些世俗小人溫柔溫柔哪?對著那些花花草草溫柔有誰回報你嗎?到臨頭,讓你吝嗇對世俗小人的溫柔,給你找個沒花沒草的季節,冬天咋樣還就是雪埋! 文人、權勢和世俗,口誅筆伐的可畏,冤枉你個大才子,後人記住了《永樂大典》,後人記住了你解縉的豐功偉績,後人也面對你的才氣逼人暗自悲嘆,但是,後人之中有多少贊揚你的剛直不阿,而紛紛剛直不阿?表面贊揚你一下可以,但後人不想被雪埋,即使那樣很乾凈、很另類、很溫柔。說不定沒准兒埋你的時候,後人看見了還要說:「該埋!識時務者為俊傑,雖然我不如你,但至少我還活著。」抱著「活著」不放的人當中,不乏那種看似與你隔世神交而高呼「敬佩解縉」之人。 解縉不喜歡建文帝統治下的明朝,因為建文帝生性懦弱,不像朱元璋那樣有心計,所以」靖難軍」欲攻在德州時,幫了朱棣一回,使其改道進攻淮北的李景隆。 解縉不僅學識淵博,才華橫溢,而且為人耿直,剛正不阿,不畏權貴。他屢次上疏,針泛弊政,彈勸奸佞小人,由此導致他一生坎坷,時而得寵,時而失寵,時而升遷,時而貶謫,直至被人迫害致。 還是初人仕時,解縉曾指責兵部僚屬玩忽職守,尚書沈潛對此極為惱怒,上疏誣告解縉。太祖由此也責備解縉「散自怒」並貶他為江西道監察御史。韓國公李善長因罪被太祖處,縉代郎中王國用上疏為李善長辯冤;他又代御史夏長文革疏《論袁泰奸黠狀》,歷陳御史袁泰蔑視朝綱,貪贓枉法,陷害忠良之罪。袁泰受到處罰,對此懷恨在心。太祖認為解縉還缺乏涵養,必須修身養性,閉門思過,否則會成為眾臣攻擊的對象。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太祖召解縉父親進京,對他直說:「大器晚成,若以爾子歸,益令進,後十年來,大用未晚也。」縉只好隨父回歸吉水。在老家8年,他閉門著述,校改《元史》,補寫《宋書》,刪定《禮記》。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太祖病逝,縉進京吊喪。時惠帝臨朝,袁泰乘機進誨言,攻擊解縉「詔旨,且母喪未葬,父年90,不當舍以行。」帝聽信誨言,貶縉為河州(今甘肅蘭州附近〉衛吏。當時的禮部侍郎董倫為惠帝所信任,在惠帝面前為解縉說了不少好話,這樣,解縉才在建文四年被召回京師復職,任翰林待詔。永樂元年(公元1403年),成祖朱棣登基,摧解縉為翰林待讀,與黃淮、楊士奇、胡廣、金幼孜、楊榮、胡儼等進文淵閣參預機務,不久,又遷為翰林侍讀學士,奉命總裁《太祖實錄》、《列女傳》。這時,成祖對解縉很信任,曾對大臣們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永樂二年(公元1404年),解縉被摧升為翰林學士兼右春坊大學士。這是他仕途最得意之時。 皇帝的寵愛改變不了解縉剛正不阿、堅持正義的氣節,對不合禮儀之事,他還是要反對的。永樂三年(公元1405年),朱棣召解縉入宮,磋商立太子之事。當時成祖的意思是想立次子高煦為太子,但解縉仍直言說:「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若棄之立次,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鑒。」朱棣聽後面有不悅,對此議猶豫不決。解縉為說服皇上,只說了一句話:「好聖孫!」兩人相視而笑。最後同意立長子高熾為太子,次子高煦為漢王,並令解縉撰寫立儲詔書,以告天下。從此,高煦深恨解縉。高煦自以為有戰功,又深得朱棣寵愛,常存奪嫡之心。見此情形,解縉上疏勸阻說:「啟爭也,不可。」朱棣認為這是離間他們的父子關系,對縉很有意見。永樂四年,成祖賜黃淮等人二品紗羅衣,而獨不給解縉。漠國公邱福將朝廷機密"傳達延外",高照卻嫁禍解縉「禁中語」五年,解縉又被誣為「試閱卷不公」貶為廣西布政司參議。臨行前,禮部郎中李至剛因與解縉有宿怨,又誣縉,故即改貶交趾(今越南),命督餉化州。 永樂八年(公元1410年),解縉人京奏事,正遇成祖北征未歸,故只好覲謁太子高熾而返。於是朱高煦又乘機進誨言說:「伺上出,私現太子,徑歸,無人臣禮!」祖為此震怒。當時解縉已同檢討王到廣東去了,一路上,他倆看到贛江兩岸旱情嚴重,便上疏請鑿贛江通南北,引水灌田。疏上,成祖愈怒,詔令將解縉逮捕入獄。縉在獄中受盡嚴刑拷打,並株連多人。永樂十三年正月十三日(公元1415年2月22日),錦衣衛帥紀綱上囚籍,成祖看到有解縉的名字問了一句很有水平的話:「縉猶在耶?」綱一貫草營人命,深為解縉憎恨。因此,他怕成祖赦免和啟用解縉,便趕回獄中,假意置酒祝賀,將縉灌醉,活埋於雪中而。那時,解縉才47歲。解縉被害後,家中財產被抄沒,妻子、兒女、宗族都流放到遼東。 解縉在朝時,以賢德論主切好就說好,壞就說壞,毫不掩飾自己的觀點。成祖曾把朝廷大臣的名單給他,命他「疏其短長」解縉一一寫出:「天資厚重,中無定見。夏原吉有德量,不遠小人。劉情有才幹,不知顧義。鄭賜可謂君子,頗短於才。李至剛誕而附勢,雖才不端。黃福秉心易直,頗有執守。陳瑛刻於用法,尚能持廉。宋禮直憨而苛,人怨不恤。陳洽疏通警敏,亦不失正。方賓薄書之才,理償之心。」祖將奏疏交給太子朱高熾,朱高熾又詢問尹昌隆、王汝玉兩人情況,解縉即刻回答說:「君子,而量不宏;汝玉文翰不易得,惜有市心耳。」仁宗即位,拿出解縉的奏疏給首輔楊士奇說:「言縉狂,觀所論列,皆有定見,不狂也!」稱贊解縉的文章雄勁奇古,新意疊出,可與司馬迂、韓愈等人媲美。因此,下詔把解縉的妻子、兒女、宗族赦歸吉水。正統元年(公元1436年)八月,赦還所抄家產。成化元年(公元1465年)為解縉平反昭雪,恢復官職,贈朝議大夫,溢文毅。 解縉一生最大的功績是他親自主持了《永樂大典》的編纂工作。明成祖即位不久,命解縉編纂《文獻大成》,企圖把歷代文獻分門別類地搜集起來,但由於人手少,時間倉促,一年成書,成祖閱後,認為所纂尚多未備,過於簡略,不符合他的原意,於是決定增派太子少師姚廣孝、禮部尚書鄭賜等協同解縉為監修官,又徵召二千多人參加編專毒、較訂、錄寫、繪圖、圈點等工作,重新進行編寨。經過三年多的艱苦努力,這部大類書終於編成,取名為《永樂大典》。全書共有22877卷,凡例、目錄60卷,裝訂成11095冊,共3億7千萬字左右,「括宇宙之廣大,統會古今之異同。」成祖《永樂大典》序言)輯入經、史、子、集、釋藏、道經、北劇、南戲、平話、醫學、工技、農藝、志乘等各類著作七八千種,按《洪武正韻》的韻目排列次序。這是我國最大的一部類書。在世界文化史上,《永樂大典》被譽為編纂最早、規模最大、內容最廣的網路全書。 解縉不僅在學術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而且在詩歌、書法、散文等方面也很有成就。他才氣橫溢,下筆不能自休。尤工五言詩,現存詩五百餘首。他的古體歌行,氣勢奔放,想像豐富,逼似李白,而律詩絕句,亦近唐人。他又擅長書法,小楷精絕,行草皆佳,用筆之精妙,出人意表。他的著作有《白雲稿》、《東山集》、《太平奏疏》等。現在留存下來的有《解文毅公集》十六卷及《春雨雜述》一卷、《古今烈女傳》三卷。後人對他一生的評價是:「節千秋壯,文章百代尊。」鄒元標《解春雨學士舊墓》。[編輯本段]忠諫直言的江南才子——解縉 「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副流傳了500多年的著名楹聯,出自明代翰林學士、《永樂大典》的總編纂解縉筆下。要論根底,解縉侍奉過三代皇上,朱元璋曾經親口對解說:「朕與你義如君臣,恩猶父子,你對我有什麼諫言應當言無不盡才是啊!」要論經綸,解縉曾經領導3千多文人以3年時間,完成了3億7千多萬字,卷帙達2萬多(大部分於1900年被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時焚毀,現在全世界各大圖書館存書加起來只有八百卷)的宏大類書《永樂大典》。然而這位既有最強大靠山,又有滿腹長才的廟堂偉器卻沒得好,只活了47歲。 朱元璋叫他提意見,解縉果然大冒傻氣上萬言書,歷數朱元璋政令多變,一發火就除根剪蔓進行濫殺,小人趨媚,賢者遠避,貪婪者得計,廉潔者受刑,吏部無賢否之分,刑部無枉直之判……《孟子》里早有「知識分子不是東西論」:「士,誠小人也。」但有人對朱元璋解釋這句經典論斷時卻說:「士誠,小人也!」(《閑中古今錄》)以此嘲笑政治對手張士誠。解縉還向朱元璋上書《太平十策》,切中要害,惹得明太祖老大不高興,解終於被罷官。8年之後建文帝時又出仕;等朱棣奪了侄兒的皇位,遷都到北京時,解縉又得到重用。 可是,解縉對「皇帝心理學」一竅不通,這是最大最可怕的「腹中空」;對「官場關系學」尚未入門,這更是遭人嫉恨動搖官基的薄弱環節——「根底淺」。朱元璋叫你直言切諫,你沒想想,不用說老天的兒子——天子,即令是平頭百姓,有幾個是聞過則喜的?你明知朱元璋喜怒無常,濫殺忠良,卻偏要去顯顯愚忠,觸犯逆鱗,你這不是找嗎?幾經折騰,受到第三個皇帝的重用,讓你當《永樂大典》的總編輯,老老實實編你的書得了,你偏要介入最高層的權力斗爭,終於被二太子構陷,鋃鐺入獄,在錦衣衛(皇上的特務機關)被打得體無完膚去活來,被無辜關押了5年,叫你嘗嘗「言者無罪」是什麼味道。 官場如戲場。這一點,解縉連ABC也不懂。對同僚大臣十有八九,他都如實品評。說某人誕而附勢,雖有才而行不端;某人可算君子,卻短於才華;某人是薄書之才,駔儈(牲畜交易經紀人)之心;某人有德望,但不疏遠小人。然而這些被他藐視的人,恰恰都是一二品大員。他們聽到解縉的評論,能不嫉恨么?有一天,朱棣要錦衣衛都指揮僉事紀綱把監獄的囚犯名單給他看看,一下看到「解縉」二字,說了句:「縉猶在耶?」這無異於刑判決書。紀綱心領神會,回到獄中,將解縉用酒灌醉,扒光衣裳,扔到雪地里,活活凍了。[編輯本段]解縉趣事 其一 明代解縉才調宏達,尤善詼諧。據說某道士對解縉十分敬慕,特意拿了自己的畫像來拜見,恭恭敬敬地請解縉為其題詩。 解縉接過畫像,當即筆走龍蛇般連寫了三個「賊」字。道士一見,又驚又怒,正欲發作,只見解縉含笑從容續寫,連同前面所寫的三個「賊」字,成了一首頗有情趣的題畫像詩: 賊、賊、賊, 有影無形拿不得。 只緣偷卻仙丹葯, 而今反作蓬萊客。 「蓬萊」是神話傳說中的海上仙山,道士作了「蓬萊客」,就意味著成了仙,相傳八仙過海就是從蓬萊閣起程的。 此詩先說這位道士是賊,接下來遂將「賊」字妙解為對其修行的稱贊。難怪道士讀罷,由驚怒轉為驚喜,千謝萬謝而去。 其二 朱棣為朱元璋第四子,初封燕王,後起兵自稱「靖難」,奪取帝位,即明成祖,年號永樂。據說朱棣當了皇帝之後,為立太子事一時拿不定主意。這時,解縉正奉旨纂修《永樂大典》,很受永樂皇帝朱棣的賞識。朱棣於是就此事密召解縉,解縉進得宮來,就立太子事發表自己的看法:「立子為長,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人心歸附,若棄長立次,必興爭端。」因朱棣自己不是長子,對此說不感興趣,心中仍存猶豫。 正在這時,內宮太監送來一幅名為《彪虎圖》的畫:一隻白額回首望身後幼虎,情狀甚為親呢。解縉見此圖,當即吟詩曰: 虎為百獸尊,誰敢觸其怒? 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顧。 朱棣聽了,知道解縉是借著題詩婉轉進諫,頗受啟示,當即決定立長子高熾為皇太子,即後來的仁宗。 其三 相傳,永樂皇帝有一天突然對解縉說:「你知道昨夜宮中有喜事嗎?你就此吟首詩吧!」 解縉就「有喜」二字,想到可能是皇後生產,便吟: 君王昨夜降金龍, 把皇子喻為「金龍」,本是吉語。豈料永樂皇帝卻說:「生的是個女孩。」 解縉眼珠一轉,馬上續道: 化作嫦娥下九重。 通過一個「化」字,將生男改為生女,可謂巧妙自然,天衣無縫。 永樂皇帝本是藉此題為難解縉,於是故意嘆口氣說:「可惜剛出生便告夭折。」 解縉早有準備,脫口應道: 料是人間留不住, 永樂皇帝又說:「已將屍體扔到池塘里去了。」 解縉轉口又吟: 翻身跳入水晶宮。 這場君臣對話,充分表現了解縉出口成章,應付自如,正因為如此,才使避諱之語得以巧妙妥帖的解釋。 其四 雞冠花屬莧科一年生直立草花,以其卓然挺立的肉質花序有如雄雞之冠而得名。 有一次解縉與永樂皇帝在花園遊玩,皇帝突然命解縉以雞冠花作詩,解縉略一思索,起句道: 雞冠本是胭脂染, 一語剛落,只見皇帝從身後取出所執白雞冠花,說:「不是胭脂紅,是白的。」解縉隨機應變,當即又吟: 今日為何淡淡妝? 只因五更貪報曉, 至今戴卻滿頭霜。 解縉應對如流,用語不凡,聯想奇妙,皇帝聽了甚為高興。 其五 解縉自幼好學,出口成章。這年春節,他在後門上貼了一副春聯: 「門對千竿竹,家藏萬卷書。」 對門的員外看了,很不高興,心想,只有像我這樣的人家,才配貼這副對聯,就命僕人把竹子砍了。不一會,家人來報,解縉的春聯改成了: 「門對千竿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員外聽罷,非常惱火,令人把竹子連根挖出,不料解家的春聯又改為: 「門對千竿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其六 明代才子解縉到一大商賈家收稅款。事前,商賈家調皮的女兒在宅前貼上對聯,心想,看你解稅官怎麼進屋。對聯雲: 閑人免進,盜者休來。 解縉看罷一笑,叫人拿來筆往門聯左右各添三字便挺胸而入。商賈女兒出門一看,不得不佩服這位年輕稅官文思敏捷,巧補天成。原來解給將對聯補寫為: 閑人免進賢人進,盜者休來道者來。 其七 解縉幼時去河裡洗澡,把脫下的衣服掛在河邊的老樹上,這時縣令來了,對解縉說,我出個對子,若對得出來衣服便給你,對不出來我可就拿走了。然後指著老樹說:「千年老樹為衣架。」解縉昂首,脫口而出:「萬里長江作浴盆!」縣令大異,遂還衣於縉。 二猿伐木深山中,小猢猻也敢對鋸(句) 一馬失陷淤泥內,老畜生焉能出踢(題) 其八 毛澤東引用過這樣一副對聯:「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這副對聯的作者是明初才子解縉。 傳說他有一次上街,時值春雨連綿,不小心跌倒了。路上行人見了失笑。他隨口吟詩回敬:「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滑倒解學士,笑殺一群牛。」民間還流傳著他的許多巧對,例如他19歲考中江西解元後,出遊到一道觀,口渴求飲,老道士慕他的大名,出個上聯試他:「一盞清茶,解解解元之渴」,其中三個「解」字不同音,下聯也要如此,難度很大。解縉卻不費工夫屬對道:「三弦妙曲,樂樂樂府之音」,這三個「樂」字也不同音。 有關電視劇:《大明奇才》 <<大明奇才>>超鏈接http://ke..com/view/909346.htm 單口相聲「解學士」中主人公。 解縉是明朝有名的才子,他從小聰明好學,但家境貧寒。解縉家對面是一家財主,門對富豪的竹林。除夕,他在門上貼了一副春聯: 門對千根竹, 家藏萬卷書。 富豪見了,叫人把竹砍掉。解縉深解其意,於上下聯各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家藏萬卷書長。 富豪更加惱火,下令把竹子連根挖掉。解縉暗中發笑,在上下聯又添一字: 門對千根竹短無,家藏萬卷書長有

4. 立子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立竿見影來
立地成佛
立言不朽自
立賢無方
立馬追鐙
立身行道
立地擎天
立談之間
立此存照
立馬良久
立仗之馬
立木南門
立馬造橋
立功自效
立身揚名
立於不敗之地
立錐之地
立少觀多
立國安邦
立功立德
立錐之土
立身行事
立雪求道
立地書櫥
立愛惟親
立掃千言
立身處世
立盹行眠
立人達人
立定腳跟

5. 和昆蟲有關的成語和典故

螳臂當車
螳臂為螳螂的前腿。《莊子·人世間》:「汝不知夫螳鱗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意思是螳辮舉起臂膀抵擋車輪,不知道它力不勝任啊。後來就用「螳臂當車」比喻不自量力。
螳螂屬螳螂目。世界已知有1500餘種,主要分布在熱帶地區,我國已知約100種。為陸生不完全變態類捕食性昆蟲。由於螳螂的前足構造特殊,故有不少有關的描述。因常舉前足,形成擋道之勢,故有當郎、當輪等名。又因步行時以中、後足著地,昂首慢行,與馬相似,遂有「天馬」之稱。李時珍曰:「螳螂驤首奮臂,修頸大腹,二手四足,善緣而捷,以須代鼻,喜食人發」。又因其舉起前足狀如祈禱,因而有人迷信螳螂有「未卜先知」的能力。也有人說它這樣舉足昂首像是在「乞討」食物。螳臂雖不能當車,但它那粗壯並帶有利齒的前臂和靈敏的動炸,不但能捕住蟬,就是能飛善蹦的大蝗蟲也難逃它的攻擊。
斷肢自救
這是比喻為了逃避敵人的危害,可斷其肢體而救得性命。這種現象在雙翅目大蚊科昆蟲中比較普遍。大紋的腿又細又長,非常醒目,抓住或碰到後很容易脫落,而蟲體本身並不會受到傷害,卻可借機逃走。
大蚊屬雙翅目,大蚊科,與吸血傳病的蚊蟲,只能算是遠房姐妹。
大蚊的幼期一般生活在潮濕的泥土中,通常取食土壤中的腐爛物質,有些種類也危害植物的根,成為水稻的一害。因此,在稻叢中常見到大蚊的成蟲用前足抓住葉片,後面的兩對足伸得直直的垂吊著,搖搖晃晃的身體象是在盪鞦韆。如果不去觸動它,又好象一具乾枯的蟲屍,原來它是以裝死迷惑敵人。
大蚊的這套騙人把戲,可欺騙不了「捕蟲能手」青蛙的銳利眼睛。當青蛙看到垂吊著的大蚊時,便猛然跳起,張嘴伸出長舌捕住大蚊。本想享受一頓美餐,哪知捲入口中的只是一條細細的大腿。原來大蚊受到突如其來的攻擊,便斷肢自救,逃之天天了。
昆蟲中有不少種類能產生一種對不利環境的抗性行為。人發現蚊、蠅、蝶蛾類足上的跗節是殺蟲葯劑D.D.T極易通過的部位,接觸後經過一段時間,就會自行脫落而免於一死。生物學上把這種現象叫做「殘體自衛」。
蚍蜉撼樹
蚍蜉:大螞蟻。小小的螞蟻竟想撼動參天的大樹,這不是很可笑嗎?該成語比喻其力量很小,而妄想動搖強大的事物,不自量力。唐·韓愈詩:「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螞蟻屬膜翅目,蟻科,是多種蟻類的總稱。世界上記載的有4600種以上。幾乎全部是營社會性生活。為全變態陸生昆蟲。
漢語成語詞典中說蚍蜉是大螞蟻,究竟指哪種螞蟻恐伯無從考證。有些螞蟻確實兇猛,雖不能撼動大樹,但由於善吃肉食,不僅可捕食其他昆蟲和小形動物,甚至還可侵襲大型哺乳動物和鳥類。工蟻喜陰天或夜間群體活動,編隊而行,遇有小動物就群起進攻致敵於死命,形如大兵團作戰,因此中文名叫「軍團蟻」。
有一種螞蟻,它們雖不能掐動大樹,但可以將樹干蛀空,使大樹折倒。不過這種蟻不是黑螞蟻,而是屬於等翅目的白蟻。
飛蛾撲火
蛾子撲到火上,比喻自尋死路,自取滅亡。也可寫成「飛蛾投火」、「飛蛾投焰」或「燈蛾撲火」。〈梁書·到溉傳〉:「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魯迅先生在〈秋夜〉一文中描述過當他面對這些投向燈火的小飛蛾時,激起了贊賞的心情。
飛蛾是鱗翅目昆蟲中的一大類,與蝴蝶相對應。其腹部短而粗,休止時翅膀呈屋脊狀,多在夜間活動,但有趨光性,喜歡聚集在光亮處,因此民諺有「飛蛾撲火自燒身」的說法。人們利用該習性,用黑光燈(其波長更適合昆蟲的視覺)來引誘蛾類,既可用來捕殺害蟲,也可用來採集蛾類標本。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期,南朝的梁朝有一個少年才子,名叫到藎。他是當朝金紫光祿大夫、散騎常侍到溉的孫子。到藎十分聰明刻苦,自幼就能寫詩作文。皇帝蕭衍非常稀愛他,常帶他到京口,登上北固樓吟詩作賦。有一次,梁武帝蕭衍看過到藎寫的詩後很贊賞,便與到溉開玩笑說:「南怪你每次上書都寫得那麼出色,大概是孫子替你寫的吧?!」說完便哈哈大笑起來,並提筆為到溉題了一首詩,詩上說:「研磨墨以騰文,筆飛毫以書信。如飛蛾之赴火,豈焚身之可吝。必耄年其已及,可假之於少藎。」意思是:硯台磨出墨水來寫字,飛動起毛筆的毫鋒來寫書信與文章。這毛筆、硯台就像是飛蛾投火一樣,自己毀掉了身體也毫不吝惜。你的年紀已很老了,文章可由孫子到藎來代寫了。
朝生暮死
意為早上才出生,晚上即死亡,比喻壽命很短。詩雲:「蜉蝣之羽,衣裳楚楚。」《爾雅釋蟲》寫道:「蜉蝣,渠略也」。
蜉蝣真的是這樣命短嗎?其實「朝生暮死」是一種誤解,就從稚蟲到成蟲的全過程而言,蜉蝣的生命還是相當長的。
蜉蝣屬蜉蝣目,目前世界已知約1270種,其實遠不止比數。蜉蝣為原變態類的水生昆蟲,其特點是有一個亞成蟲階段。稚蟲生長發育到半成熟時,在胸部背面就長出了發達的翅芽,然後順著伸出水面的草莖,或岸邊的岩石爬出水面。這時它仍身體上的足、尾須和體內的生殖器官都還沒有完全發育成熟,此時稱之為亞成蟲。亞成蟲一般都是在夜間爬出水面,在水邊的草叢或石塊上停歇很短時間,即脫去亞成蟲的「外衣」,才變成觸角很短,復眼大,胸背上有兩對大而脆弱的膜質狀的翅,細長的身體,纖細的足,兩根比身體長一倍的尾須拖在腹部末端,性器官完全成熟的成蟲--蜉蝣。只要有亞成蟲停留過的地方,便留下了一個個像死蜉蝣一樣的空外殼,真的成蟲早已在天亮時飛走了,這也許便是誤認為蜉蝣「朝生暮死」的一個原因吧。
蜉蝣成蟲的壽命確實比其他昆蟲短得多,這可能是它退化了的口器不能取食以及由亞成蟲變為成蟲的過程中大量消耗了體內營養物質的緣故吧。
蠶食鯨吞
如蠶一般慢吃桑葉,像鯨一樣猛吞食物。比喻用種種方式侵佔、吞並。孫中山《興中會宣言》:「蠶食鯨吞,已效尤於接踵,瓜分豆剖,實堪慮於目前。」
蠶是鱗翅目蠶蛾科的昆蟲,以家蠶為代表。
蜂擁而來
像成群的蜜蜂似的一擁而來。清代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二回:「又等了一會兒,方見胡統領打著燈籠火把,一路蜂擁而來。」
蜜蜂屬於膜翅目蜜蜂科的昆蟲,以中華蜜蜂和義大利蜜蜂為代表。
蜻蜓點水
唐代杜甫《曲江二首》:「點水蜻蜓款款飛」。比喻做事膚淺浮泛,不深入。老舍《四世同堂》第二十八章:「那點悔意像蜻蜓點水似的,輕輕的一挨便飛走了」。
蜻蜓在昆蟲綱中自成一大類,叫蜻蜓目,世界已知的種類超過五千種。蜻蜓是人們熟悉的昆蟲,它的飛行速度在昆蟲中仍保持著冠軍的稱號;它在飛翔中捕食了大量的蚊蠅;它那「小憩釣魚桿」的姿態和「款款飛」的點水動作,為詩畫留下了情意。
蛻化變質
蛻化:指昆蟲脫皮掉殼後改變了原形態。比喻正派人腐化墮落而變壞。
昆蟲在胚後發育要經過變態,分不全變態和完全變態兩大類。不全變態有卵、幼蟲(若蟲)、成蟲三個蟲態。完全變態有卵、幼蟲、蛹、成蟲四個蟲態。
一條線拴兩螞蚱
比喻兩事物彼此相連,不可分離,也比喻二者的命運緊密聯系,誰也不能單獨逃脫。清代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因為咱們是一條線兒拴兩螞蚱,飛不了我,蹦不了你的。」
螞蚱是蝗蟲的俗稱,有的地方也兼指蚱蜢。蝗蟲和蚱蜢都是直翅目昆蟲。
螞蟻啃骨頭
機械製造工業中用幾台小型、簡易的機器設備加工大型工作件的形象比喻。螞蟻比喻小型、簡易的機械設備,骨頭指大型的工作件。
螞蟻屬膜翅目蟻科,種類繁多。
薄如蟬翼
形容非常薄,像蟬的翅膀一樣。古代用來形容一種薄的絲綢。
蟬屬同翅目蟬科,俗稱「知了」。
蠶頭燕尾
書法上說橫畫起筆著紙痴笨的,叫「蠶頭」;捺畫收筆出鋒出,提筆回鋒,分成叉式的,叫「燕尾」。這是不善於學習顏字碑刻所容易染上的一種習氣。
一窩蜂
比喻人多聲音雜亂,亂哄哄地一擁而上。
蜂類屬膜翅目昆蟲,主要指蜜蜂和馬蜂。
蜂目豺聲
眼睛像蜂,聲音像豺。形容面目凶惡,聲音可怖。蜂類屬膜翅目昆蟲,主要指蜜蜂和馬蜂,其復眼很大而呈球形,人的眼睛要長成這樣,那一定很可怕。
[成語故事]
傳說春秋時期,楚王准備立他的大兒子商臣為太子,一時沒有決定下來,便找令尹(宰相)子上來商量。子上說:「大王,你現在還很年輕,愛兒子的情感還不專一。如果你這樣早就立了太子,將來移情愛另外一個兒子時,再廢除這個太子,這樣做容易發生禍亂。況且在楚國歷代傳統中,真正繼承王位的常常是小兒子。就拿公子商臣的外貌來說,我覺得他眼睛長得像蜂眼似的可怕,說話聲音像豺狼叫一樣難聽。依相法來說,這種相貌的人是兇殘的,如果他做了太子,一定會做出不義的事來。」
楚王聽了這話不以為然,還是將商臣立為太子。商臣聽說子上在父親面前說了他很多壞話,便對子上懷恨在心。有一次,他利用和別國打仗的機會,在楚王面前說子上受了敵國行賄,楚王不問情由便將子上賜死。
後來,楚王了解真相時已後悔莫及。不久,楚王真的就像子上說的那樣開始討厭商臣,而喜歡上了第二個兒子子職,並想改立子職為太子。商臣知道這事以後,便與老師潘崇合謀,率領宮中軍隊將王宮圍住,逼死了父親,自立為王,稱作楚穆王。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
千里長的大堤,由於小小的螞蟻洞或白蟻穴而潰決。比喻小事不注意就會釀成大禍。〈韓非子·喻老〉:「千丈之堤,以螻蟻之穴潰。」
螞蟻屬膜翅目蟻科,白蟻自成一大類,稱為等翅目。
蠅頭小利
蠅頭,比喻細小的事物,多指小字或小的財利。《南史·衡陽元王道度傳》:「殿下家自有墳素,復何須蠅頭細書,別藏巾箱中。」蘇軾《滿庭芳》詞:「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蠅是雙翅目昆蟲,種類很多。我國最常見而與人類關系最大的為舍蠅(Musca domestica vicina Macquart) ,也就是家蠅或稱蒼蠅在我國分布的一個亞種。
與武器有關的歇後語
(1) 高射炮打蚊子--大材小用。
(2) 迫擊炮打蚊子--小題大作。http://..com/question/5696375.html?si=2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