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重詞輕用的錯誤
① 急 求初三語文關於成語、詞語的錯別字總結
描寫人物心情的成語:
大喜過望 心平氣和 平心靜氣 暴跳如雷 心有餘悸
驚魂未定 心安理得 心如刀割 心如死灰 心馳神往
心曠神怡 心亂如麻 心膽俱裂 心神不定 心神恍惚
心悅誠服 心驚肉跳 心花怒放 心慌意亂 心煩意亂
心驚膽戰 心猿意馬 心潮澎湃 樂不可支 樂以忘憂
百感交集 感慨萬端 歡天喜地 歡欣鼓舞 悲痛欲絕
憂心如焚 憂心忡忡 悶悶不樂 欣喜若狂 怏怏不樂
膽戰心驚 柔腸寸斷 悔恨交加 驚喜交集 喜不自勝
喜出望外 憤憤不平 悲喜交集 提心吊膽 悲不自勝
悲憤填膺 痛不欲生 痛心疾首 痛快淋漓 痛哭流涕
義憤填膺
描寫人物神態(表情)的成語:
大驚小怪 大驚失色 大惑不解 從容不迫 毛骨悚然
心不在焉 六神無主 泰然自若 心平氣和 平心靜氣
目瞪口呆 處之泰然 半信半疑 畢恭畢敬 自言自語
喃喃自語 全神貫注 興致勃勃 興高采烈 呆若木雞
將信將疑 含情脈脈 坐卧不安 悵然若失 忸怩作態
沒精打采 沉吟不決 張口結舌 張皇失措 遲疑不決
局促不安 忍俊不禁 啞然失笑 幸災樂禍 若無其事
若有所失 若有所思 和顏悅色 和藹可親 垂頭喪氣
受寵若驚 狐疑不決 怡然自得 誠惶誠恐 勃然大怒
惱羞成怒 炯炯有神 洗耳恭聽 舉止失措 神氣十足
神色活現 神色自若 神采飛揚 神采奕奕 神思恍惚
屏息凝神 眉飛色舞 眉開眼笑 眉來眼去 怒不可遏
怒氣沖天 怒火中燒 怒發沖冠 怒形於色 破涕為笑
熱淚盈眶 唉聲嘆氣 哭天抹淚 哭笑不得 笑逐顏開
笑容可掬 疾言厲色 談笑風生 談笑自若 冥思苦想
捧腹大笑 悠然自得 得意忘形 得意洋洋 驚恐萬狀
驚慌失措 喜上眉梢 慌手慌腳 聚精會神 愁眉不展
愁眉苦臉 精神恍惚 精神煥發 嫣然一笑 橫眉冷對
嘻皮笑臉 噤若寒蟬 瞠目結舌 黯然神傷 黯然銷魂
面面相覷
描寫春天的成語: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山如笑 春光燦爛 春風和氣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 春蛙秋蟬 春意盎然 春意闌珊 紅情綠意 花紅柳綠 花香鳥語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滿園春色 柳綠花紅 鳥語花香 雙柑斗酒 尋花問柳 雨絲風片 鶯歌燕舞 雨後春筍 有腳陽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齊放 奼紫嫣紅 倡條冶葉 尺樹寸泓 出水芙蓉 摧蘭折玉 繁花似錦 凡桃俗李 紛紛揚揚 紛紅駭綠 風吹雨打 風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標傲世 桂馥蘭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飄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紅衰翠減 鳥語花香
春風和氣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 春蛙秋蟬 春意盎然 春意闌珊 紅情綠意 花紅柳綠 花香鳥語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滿園春色 柳綠花紅 鳥語花香 雙柑斗酒 尋花問柳 雨絲風片 鶯歌燕舞 雨後春筍 有腳陽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齊放 奼紫嫣紅 倡條冶葉 尺樹寸泓 出水芙蓉 摧蘭折玉 繁花似錦 凡桃俗李 紛紛揚揚 紛紅駭綠 風吹雨打 風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標傲世 桂馥蘭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飄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紅衰翠減 鳥語花香
春暖花開,春意盎然,滿面春風,春光無限,四季回春 綠草如蔭,春風和氣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 春蛙秋蟬 春意盎然 春意闌珊 紅情綠意 花紅柳綠 花香鳥語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滿園春色 柳綠花紅 鳥語花香 雙柑斗酒 尋花問柳 雨絲風片 鶯歌燕舞 雨後春筍 有腳陽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齊放 奼紫嫣紅 倡條冶葉 尺樹寸泓 出水芙蓉 摧蘭折玉 繁花似錦 凡桃俗李 紛紛揚揚 紛紅駭綠 風吹雨打 風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標傲世 桂馥蘭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飄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紅衰翠減 鳥語花香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山如笑 春光燦爛 春風和氣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 春蛙秋蟬 春意盎然 春意闌珊 紅情綠意 花紅柳綠 花香鳥語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滿園春色 柳綠花紅 鳥語花香 雙柑斗酒 尋花問柳 雨絲風片 鶯歌燕舞 雨後春筍 有腳陽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齊放 奼紫嫣紅 倡條冶葉 尺樹寸泓 出水芙蓉 摧蘭折玉 繁花似錦 凡桃俗李 紛紛揚揚 紛紅駭綠 風吹雨打 風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標傲世 桂馥蘭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飄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紅衰翠減 鳥語花香
春風和氣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 春蛙秋蟬 春意盎然 春意闌珊 紅情綠意 花紅柳綠 花香鳥語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滿園春色 柳綠花紅 鳥語花香 雙柑斗酒 尋花問柳 雨絲風片 鶯歌燕舞 雨後春筍 有腳陽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齊放 奼紫嫣紅 倡條冶葉 尺樹寸泓 出水芙蓉 摧蘭折玉 繁花似錦 凡桃俗李 紛紛揚揚 紛紅駭綠 風吹雨打 風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標傲世 桂馥蘭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飄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紅衰翠減 鳥語花香
春暖花開,春意盎然,滿面春風,春光無限,四季回春 綠草如蔭,春風和氣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 春蛙秋蟬 春意盎然 春意闌珊 紅情綠意 花紅柳綠 花香鳥語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滿園春色 柳綠花紅 鳥語花香 雙柑斗酒 尋花問柳 雨絲風片 鶯歌燕舞 雨後春筍 有腳陽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齊放 奼紫嫣紅 倡條冶葉 尺樹寸泓 出水芙蓉 摧蘭折玉 繁花似錦 凡桃俗李 紛紛揚揚 紛紅駭綠 風吹雨打 風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標傲世 桂馥蘭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飄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紅衰翠減 鳥語花香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山如笑 春光燦爛 春風和氣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 春蛙秋蟬 春意盎然 春意闌珊 紅情綠意 花紅柳綠 花香鳥語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滿園春色 柳綠花紅 鳥語花香 雙柑斗酒 尋花問柳 雨絲風片 鶯歌燕舞 雨後春筍 有腳陽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齊放 奼紫嫣紅 倡條冶葉 尺樹寸泓 出水芙蓉 摧蘭折玉 繁花似錦 凡桃俗李 紛紛揚揚 紛紅駭綠 風吹雨打 風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標傲世 桂馥蘭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飄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紅衰翠減 鳥語花香
春風和氣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 春蛙秋蟬 春意盎然 春意闌珊 紅情綠意 花紅柳綠 花香鳥語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滿園春色 柳綠花紅 鳥語花香 雙柑斗酒 尋花問柳 雨絲風片 鶯歌燕舞 雨後春筍 有腳陽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齊放 奼紫嫣紅 倡條冶葉 尺樹寸泓 出水芙蓉 摧蘭折玉 繁花似錦 凡桃俗李 紛紛揚揚 紛紅駭綠 風吹雨打 風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標傲世 桂馥蘭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飄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紅衰翠減 鳥語花香
春暖花開,春意盎然,滿面春風,春光無限,四季回春 綠草如蔭,春風和氣 春光漏泄 春光明媚 春花秋月 春華秋實 春暉寸草 春回大地 春蘭秋菊 春暖花開 春色撩人 春色滿園 春山如笑 春深似海 春生秋殺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 春筍怒發 春蛙秋蟬 春意盎然 春意闌珊 紅情綠意 花紅柳綠 花香鳥語 枯木逢春 柳暗花明 漏泄春光 滿園春色 柳綠花紅 鳥語花香 雙柑斗酒 尋花問柳 雨絲風片 鶯歌燕舞 雨後春筍 有腳陽春 暗香疏影 百花齊放 奼紫嫣紅 倡條冶葉 尺樹寸泓 出水芙蓉 摧蘭折玉 繁花似錦 凡桃俗李 紛紛揚揚 紛紅駭綠 風吹雨打 風花雪月 浮花浪蕊 孤標傲世 桂馥蘭香 桂林一枝 桂子飄香 含苞待放 含苞欲放 紅衰翠減 鳥語花香
成語辨析
A.
愛不釋手:喜愛得入迷,捨不得放下。不能用來形容學習的"入迷"。
按圖索驥:比喻按照線索尋找,也比喻辦事機械、死板)
愛莫能助:心裡願意幫助,但是力量做不到。前面不能加"感到"。
安居樂業:前面如加"生活"就重復了。
安之若素:只能在"處於逆境時"才能用這個成語。
安步當車:有從容自得的意思。當:dàng
安土重遷:指不願意離開故土。
B.
不約而同--不謀而合:沒有經過商量而見解一致。
不厭其詳:不嫌詳細--不厭其煩:不嫌煩瑣,不嫌麻煩。
不名一文:沒有錢,一文錢也沒有--不值一文:鄙視之詞,猶言毫無價值。
不期而遇:沒有約定而意外地相遇,一般指人與人之間--不期而至:未經約定而意外地遇見。
不置可否:不說對,也不說不對:--不以為然:不以此認為是對的,或不把它當回事。
不足為訓:不能當作典範或法則,所以本詞不能與"錯誤"、"危險"等意思的詞搭配--不足掛齒:不值得一提。
不孚眾望:不為大家所信任。貶義。
不以為然:不認為是對的,表示不同意(多含輕視意)。不能用來形容不把困難放在心上。
不拘一格:不限於一種規格方式。
不絕如縷:指音樂。
不知所雲:不知道說的是什麼。指語言紊亂或空洞。不能用來形容聽不懂。
不刊之論:形容不能改變或不可磨滅,形容文章寫得非常好。不形容文章差。--文不加點:也形容寫得好,指沒有修改符號。
不可思議、不知所雲、不可理喻:主語是不可思議、不知所雲、不可理喻的東西,如"這件事真是不可思議。這個人說話真是不知所雲。"區別是:"不可思議"有這樣的用法:令人不可思議,我感到不可思議。"不知所雲、不可理喻"不能這樣用。
不堪設想:用於預料將來的結果很壞或很危險。
不脛而走:指消息傳播得很快。
不負眾望、深孚眾望:意思相同,都指符合人們的願望--不孚眾望:不符合人們願望。
不恥下問:一般用在長輩或地位高的問地位低的。
不贊一詞:(1)不發表評論(2)指太好了,以至不能說一句話。
不瘟不火:形容技藝純熟,不緊不慢,恰到好處。
不由自主:生理反應一般用"不由自主"較好--情不自禁:指主觀情感,不能用於生理反應。
比翼雙飛:指夫妻親密無間,形影不離。不能形容朋友。
杯弓蛇影:貶義詞,指疑神疑鬼,自己嚇自己。
篳路藍縷:比喻創業的艱難。
筆走龍蛇:指寫作或繪畫筆力雄健。
阪(坂)上走丸:比喻形勢發展迅速,或辦事非常容易。不能形容處境危險。
別無長物:形容除此之外空無所有。
暴殄天物:指任意糟蹋東西,"天物"指自然界的鳥獸草木等。不能形容一般的災難
不贊一詞:指文章寫得好,別人不能再添一句話(也指一言不發)。不能形容文章差。
不足為訓:不能當作典範或法則。不能把"訓"理解成"教訓"。
敝帚自珍:對自己的東西珍惜。不能形容人家送給的東西。
遍地開花:比喻好的事物到處出現。
別出心裁--別出機杼(一般指文藝作品)
半斤八兩:貶義詞。
半青半黃:莊稼半熟半不熟,也比喻事物或思想未達成熟階段。不能形容臉色。
C.
觸目驚心:看到某中嚴重的情況引起內心的震動--驚心動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動很大。
處心積慮:千方百計地盤算,含貶義--殫精竭慮:竭盡智慧和力量,多用於褒義。
出神入化:形容技藝到了絕妙境界--廢寢忘食:形容專心致志。
誠慌誠恐:十分惶恐不安,封建時代奏章中常用的套話--驚恐不安、驚惶失措
陳陳相因:比喻沿襲老一套,沒有改進。不能用來形容繁榮景象。
曾幾何時:沒有多長時間。
稱心如意:事與願和,極為滿意。"稱"有"使······滿意"的意思,本詞不能用於這樣場合:大家稱心如意地離開了食堂。
陳陳相因:指沿襲老一套,沒有改造。
厝火積薪:比喻潛伏著極大危機。
穿雲裂石:指聲音高亢有力。
川流不息:指行人、車輛往來--絡繹不絕:指人往來。
從長計議:指不急於作出決定,或慢慢地設法解決。
長此以往:貶義詞,指會出現壞結果。
差強人意:尚能令人滿意。
暢所欲言:調查組調查時,不能用本詞。
出爾反爾:比喻言行前後矛盾,反復無常。
側目而視:不滿而又懼怕地看著,有敢怒而不敢言之意。不能誤解為"目光輕蔑地看"。
楚楚動人:形容形態或體態嬌美可愛。不能用來形容讀文章的感受。
城下之盟:比喻兵臨城下,被迫屈服講和,訂立喪權辱國的條約。不能用來形容平等談判。
寸草不留:形容消除凈盡,什麼東西都沒有留存。不等同於寸草不生。
持之有故:立論或見解主張都有根據。
存而不論:把問題擱置下來,不加推究和討論。不能形容接受某事物。不能做名詞。
慘淡經營:本指作畫之前的苦心構思。後來形容苦費心思於謀劃並從事某項事業或事情。
D.
得寸進尺(比喻貪欲無限)--急功近利(急於謀求眼前利益)
大音稀聲(最好的音樂並不以高音取勝)--杳無音信(一直得不到一點消息)
東山再起(比喻失勢之後,重新恢復地位)--死灰復燃(比喻失勢者重新得勢,也比喻已經停止活動的事物又重新活動起來)
顛撲不破:比喻理論正確,無法駁倒,無法推翻。不能形容東西堅固。
大模大樣:形容傲慢、自大的樣子。不能形容大方。
大相徑庭:指差別很大。
大快人心:指壞人得到懲治。
豆蔻年華:指女子十三四歲的年齡。
簞食壺漿:指犒勞軍隊。
登高自卑:比喻辦事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
登堂入室:比喻學識由淺入深,達到很高的造詣。不能形容走入廳堂或轉為正式,也不能用於初學者。
地老天荒:時間長久。不能用來形容地方。
燈紅酒綠:形容尋歡作樂的腐化生活。不能形容繁榮景象。
燈火闌珊:燈火將盡。不是燈火輝煌之意。
E.
耳熟能詳:聽得久了,熟悉了,也就能詳盡地說出來。"學校中的事,同學們已經耳熟能詳"是錯誤的--耳濡目染:形容見得多聽得多了,無形之中受到影響。
耳提面命:形容教誨殷切。
爾虞我詐:不能受"互相"修飾
F.
翻雲覆雨:比喻反復無常或玩弄手段。不能用來形容筆力。
鳳毛麟角:不僅言其稀少,更用來說明珍貴。不能用來一般的數量少。
風流雲散:指人才紛紛流散。
風平浪靜:可以指社會形勢、政治形勢比較平穩。
風起雲涌、波譎雲詭:都是指社會政治變幻不定。形容氣勢雄大,比喻事物迅速發展,聲勢浩大。不能形容許多人搶著買東西。
風馬牛不相及:完全沒有關系。
風聲鶴唳:指疑神疑鬼。
分庭抗禮:除了實力相當之外,還有對抗的意思。
紛至沓來:中性詞。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一般不用於別人,只用於自謙。不能形容速度快。
沸沸揚揚:"像沸騰的水一樣",多形容議論紛紛,不能用來形容"大雪",--"紛紛揚揚"
飛黃騰達:比喻官職、地位上升得很快。不能用來形容發展變化快。
粉墨登場:指壞人經過喬裝打扮登上政治舞台。除用在演戲場合,其餘為貶義。
逢凶化吉:遇到凶險而能化為吉祥。"'唐裝熱'的流行,激活了杭州的絲綢服裝產業,使不少企業逢凶化吉,出現了少有的蓬勃生機。"是錯誤的。句意變成:"唐裝熱"就是凶。
方興未艾:前面不能用"正"這個詞。
蜚短流長::指造謠生事,搬弄是非
否極泰來:厄運到頭,好運開始。
反躬自省:回過頭來檢查自己的過錯。
G.
廣開言路(盡量創造條件,讓人們有充分發表意見的機會。不能用於廣泛引述材料)--旁徵博引。
光怪陸離:中性詞。形容現象奇異,色彩紛雜。
根深蒂固(比喻基礎穩固)--盤根錯節(比喻事情繁難復雜,不易解決)
見仁見智(指對同一個問題各人有各人的見解)--各抒己見
管窺蠡測、管中窺豹、一孔之見(比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管中窺豹,見其一斑(比喻從觀察到的部分,可以推測全貌)
過眼雲煙(比喻很快就消失的事物)--平淡如水(平平常常,沒有味道)
過江之鯽:形容趕時髦的人很多,或形容多而紛亂。貶義。
管窺蠡測:比喻眼光狹窄,見識短淺。不能用來形容透過現象看本質。
改弦更張:比喻改革制度或變更方法。不能用來形容關系的緊張。
耿耿於懷:形容有心事,放不下,不一定指仇恨。"一直耿耿於懷"是對的。
高談闊論:漫無邊際地大發議論(多含貶義)。
顧影自憐:除了自我哀憐的意思,還有自我欣賞的意思。
感同身受:指感激得像自己親身受了恩惠一樣。用於代別人感激。
攻守同盟:貶義詞,指私下裡互相串通。
瓜田李下:指身處嫌疑之地。
瓜熟蒂落:比喻條件成熟了,事情自然會成功。不能用在對知識的掌握上。
怪里怪氣:形狀、裝束、聲音等奇特。怪模怪樣:指打扮奇特。
各執一詞:不能用於辯論賽。
改頭換面:只在表面上有所改動,其內容卻依然如故(貶義)--改換門庭:指投靠新主人。
古道熱腸:指待人真摯熱情
勾心鬥角:不能受"互相"修飾
狗尾續貂:再寫下去或拍下去,質量低劣,貶義詞。
H.
邯鄲學步:比喻模仿別人不到家、連自己原來會的東西都忘了。
駭人聽聞:真的壞消息,令人震驚--聳人聽聞:指編造出來的假消息。
虎頭蛇尾:比喻開始聲勢很大,後來勁頭很小,做事有始無終。
海底撈針(比喻極難找到)--海底撈月(比喻根本做不到,白費氣力)
揮金如土(用於浪費)--一擲千金(形容揮霍無度)
渙然冰釋(誤會消除)--煙消雲散(比喻事物消失)
諱莫如深:指隱瞞事實真相,惟恐被人知道
繪聲繪色:形容敘述、描寫生動逼真。不能說"說得繪聲繪色",只能說"繪聲繪色地說",也不能形容表演。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險給別人出力,自己上了大當,一無所得。
厚此薄彼:重視或優待一方,輕視或慢待一方。
鴻篇巨制:敬稱他人的規模宏大的作品(著作或電視電影作品)。
禍起蕭牆:比喻內部發生禍亂。
汗牛充棟:形容藏書非常多。
毀家紓難:拿出家財來救國難。
河清海晏:指太平盛世。
海外奇談:貶義詞,指荒誕不經。
豁然開朗:形容一下子領悟某種道理。不能形容人性格開朗。
I.
J.
驚惶失措:因驚慌而舉止失常--張口結舌:形容理屈、害怕或驚愕。
敬謝不敏:不敏:沒有才能 謝:推辭 因自己才能不夠而不能做某事。本詞只能指自己。表示謙虛。
今非昔比:指今天比過去好。不能形容過去不現在好。
津津有味:形容興味濃厚--津津樂道:形容饒有興趣地談論。
既往不咎:對過去的錯誤不再責備--一如既往:完全像過去一樣。
金甌無缺:只用於國土。
噤若寒蟬:形容因害怕等不敢作聲。不能用來形容安靜
舉棋不定:"困難"一詞後不能用"舉棋不定",而要用"畏葸不前"等詞。
舉案齊眉:指後漢梁鴻之妻把食具抬舉到眉眼那樣的高度遞給丈夫,極言夫妻相互敬愛之至。
竭(涸)澤而漁:比喻做事不留餘地,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
見危授命:在危難關頭勇於獻出生命。"授命"不是接受使命。
見微知著:見到一點苗頭就知道它的發展趨向或問題的實質。不等同於"窺一斑而見全豹"。
見仁見智:主語一定是復數,不如"大家見仁見智",不能說"我見仁見智"。
詰屈聱牙:形容文句艱澀,不通順暢達。不能形容性格孤僻,不合群。
濟濟一堂:形容許多有才能的人聚積在一起。不能形容一般人。
見異思遷:指個人意志不堅定或喜愛不專一。不能用在思考上。
江河日下:比喻事物日衰,景象日非。
酒囊飯袋:指只會吃喝、不會做事的人,用來諷刺無用之人,並非指人的腸胃。
進寸退尺:意同"得不償失"。
進退維谷:進不得退不得--騎虎難下:貶義詞,指只能往下做。
借箸代籌:代人籌劃。
具體而微:內容大體具備而形狀或規模較小。不能形容具體而小的問題或事情。
舉足輕重:所處地位重要,一舉一動都關繫到全局。不能形容作家在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
K.
空穴來風:比喻消息或傳言並不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空谷足音:指能夠震撼人的先進的觀點思想。
苦心孤詣:中性詞,指費盡心機。
侃侃而談:理直氣壯地直抒己見。不能形容廢話多。
空頭支票:比喻不實踐的諾言
口傳心授:指口頭傳授,不訴諸文字--口誦心惟:一面朗讀一面思考。
刻不容緩:比"迫在眉睫"更緊急--迫在眉睫:主語一般為某種社會形勢或變化舉動。
L.
樂此不疲:樂做某事,不覺疲倦。不能用於沉迷風景--流連忘返
樂不思蜀:樂而忘返,樂而忘本,貶義詞。
另眼相看:比喻特別重視--刮目相看:用新眼光看人。
良莠不齊:好人壞人都有--參差不齊:高低長短大小不一。
屢試不爽:屢次實驗都沒有差錯。強調"試驗","祖傳秘方"不能跟它搭配,因為早就實驗過了。
爐火純青:指技藝非常精湛。
玲瓏剔透:形容手工藝品。不能形容文章。
鱗次櫛比:指房屋或商店整齊地排列。
良莠不齊:形容品行優劣參差不齊。
洛陽紙貴:比喻著作廣為流傳,風行一時。
流風余韻:指好的文雅的傳統流傳下來。
臨淵羨魚:只看不做。
M.
名不虛傳:實在很好,不是空有虛名--名副其實:所傳的名聲與實際相符。
名山事業:指著書立說,可以流傳後世。
面目全非:貶義詞。
滿目瘡痍:指社會國家經歷戰爭、動亂後的混亂悲慘情況。
滿城風雨:指到處都在議論。指壞事,貶義。
摩肩接踵:後面不能跟"人群"(重復)。
美輪美奐:形容高大華美,多用於贊美新屋。不能用來形容文章等。
門戶之見:由派別情緒產生的偏見。不等同於個人見解。
勉為其難:勉強做力所不及的事(指自己)。強人所難(指別人)。
目無全牛:形容技藝達到極純熟的境界。亦形容辦事情精明熟練。不能形容只看到事物的一個方面,不重整體。
漠不關心:冷淡,不經意。後不跟賓語。
莫衷一是:指議論紛紛,得不出一個統一的結論。
妙手回春、著手成春:指醫術高明。
冒天下之大不韙:不顧天下人的反對,公然做罪惡的事。不韙:不對,過失。
N.
念念有詞(形容念叨)--振振有辭(形容理由似乎很充分,說個不休,貶義)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結果卻反而壞了事)--弄假成真(本來是假裝的,結果反而變成了真事)--節外生枝(比喻在問題之外又岔出新問題)
泥牛入海:比喻一去不復返。不能形容很投入。
濃墨重彩:指敘述或描寫著墨多。不等同於"絢爛"。
難能可貴:指難做的事居然能做到,十分可貴,用於人
年富力強:指中年人。
泥沙俱下:比喻好壞混雜在一起
南轅北轍:本義是"心裡想往南,卻駕車往北走",多比喻行動和目的的相反,一般是就同一事物而言。--背道而馳:可以指兩個事物之間
O.
P.
拋磚引玉(以淺拙引出高明的謙辭,用於討論等的開始,一般不用於別人,只用於自謙。)--狗尾續貂(用於結尾)
撲朔迷離(形容事物錯綜復雜,不易看清真相)--錯綜復雜(形容很多頭緒糾結在一起,情況重疊雜亂。
判若鴻溝、判若雲泥、天淵之別、天壤之別:判若鴻溝指差別很大。後三詞除了指差別很大之外,還有優劣相差巨大的意思。
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歸,辛勤勞作。不能用來形容工作得很遲。
披肝瀝膽:不能說"共產黨和各民主黨派披肝瀝膽",未說完,後面還要加"坦誠相間"。"肝膽相照"可以直接用,後面不用加。
萍水相逢:比喻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注意是以前未見過。
品頭論足:比喻十分挑剔。中性詞。
破鏡重圓:只用於夫妻之間。
蓬畢生輝:一般不用於別人,只用於自謙。
Q.
千鈞一發:比喻極其危險。不能表述成"兩件事都是千鈞一發",要表述成"兩件事都處在千鈞一發的狀態"。
期期艾艾:形容說話結巴。
曲突徙薪:比喻預防危險發生。
巧奪天工:人工的精巧勝過自然。形容技藝巧妙。不能用在自然景物上。
趨之若騖:比喻很多人爭相趨附、前往。貶義。
氣勢磅礴:形容氣勢雄偉。不能形容"英雄氣概"。
氣沖牛斗:形容氣勢或怒氣很盛。
罄竹難書:形容罪惡多得寫不完。
奇文共賞:新奇的文章(內容荒誕)共同欣賞。
青梅竹馬:形容男女兒童之間兩小無猜的情狀。
清規戒律:貶義詞。
窮原竟委:指的是探究事物的本源和歸宿。不等同於"日暮途窮"(指沒落勢力、敵對勢力到盡頭,即將滅亡)
窮形盡相:形容細致地描繪出事物的形狀,不能用來形容人物的困苦狀。
求全責備:對人對事要求完美無缺。貶義詞。
求田問舍:指胸無大志。
煢煢孑立:一個人孤零零地活著。(常與"形影相弔"連用)
R.
如坐春風:比喻與品德高尚而有學識的人相處並受其熏陶。
如雷貫耳:指名聲很響。
如虎添翼:中性詞,指強大的得到援助後更強大,也指凶惡的得到援助後更凶惡。
如蟻附膻:貶義詞,指追逐利益或權勢。
如花似錦:一般用來形容前景未來。
如火如荼:形容旺盛、熱烈或激烈。如"如火如荼的花園城市建設,將英雄城裝點得一天比一天靚T.
② 成語出錯的類型有哪些
1、望文生義
例:張明這次的作文字跡潦草,文不加紅。
解析:「點」,改動、修改。意思是指作文水平極高,寫文章一氣呵成,無須修改。易誤解成文章不加標點。
這類成語還有明日黃花、不足為訓、目無全牛、萬人空巷、大動干戈等等。
2、褒貶誤用
詞語是有感情色彩的。感情色彩一般分為中性、褒義、貶義三類。如果褒義和貶義詞用反,就會出現錯誤。
例:陳水扁贊揚台灣志工精神時說:「有很多我們的志工團體,不管是政府代表或者是民間企業幫忙等等,這些都是罄竹難書,非常感人的成功故事。」
解析:罄竹難書,比喻人的罪行極多,難以寫盡,貶義。陳水扁在這里本意是贊揚,可用了一個貶義詞,給世人留下了天大的笑柄。
這類成語還有鳳毛麟角(褒)、神機妙算(褒)、洋洋大觀(褒)、滿城風雨(貶)、半斤八兩(貶)、大言不慚(貶)、始作俑者(貶)等等。
3、謙、敬辭誤用(不得體)
這一類型與褒貶誤用型類似。中國人習慣於尊重別人,所以用敬辭;對自己謙虛,所以用謙辭。人、我不能顛倒,否則就會出笑話。
例:張明站起來說道:「劉老師剛才那番話拋磚引玉,我下面將要講的只能算是狗尾續貂。」
解析:「拋磚引玉」的意思是「先把自己不是很好的觀點或文章介紹給大家,目的是為了引出別人的高見或佳作」,表示自謙,只有陳教授自己來說,而由別人來說就不恰當了。
表謙辭的成語有:蓬蓽生輝、敝帚自珍、貽笑大方、無功受祿、忝列門牆、一孔之見、掛一漏萬、姑妄言之、管窺蠡測等等;表示敬辭的成語有:鼎力相助、虛懷若谷、率先垂範、虛左以待、洗耳恭聽、高抬貴手等等。
4、用錯對象
有些成語使用的對象是一定的,如果對象不對,就用錯了。
例:大陸與台灣雖尚未統一,但定會有破鏡重圓的一天。
解析:破鏡重圓,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後重新團聚與和好。也就是說這個詞語僅限於用在夫妻這個對象上。
這樣的詞語還有相敬如賓(夫妻)、汗牛充棟(書籍)、三令五申(上對下)、人老珠黃(婦女)、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耳提面命(長輩對晚輩)等等。
5、語義重復
如果成語中的某些成分在句子中仍然有呈現,就會造成語義重復。
例:在縣人大會議上,很多代表都提出了真知灼見的建議。
解析:真知灼見,正確而透徹的見解。這個詞本身就有「見解」之義,與「建議」重復。
再如下列短語中已有的成分與成語中加紅部分重復:(1)勞苦大眾民不聊生 (2)廣大災民哀鴻遍野 (3)百姓生靈塗炭 (4)連著幾天幾夜通宵達旦地忙活 (5)一天天地日臻完善 (6)眾多的莘莘學子 (7)寒舍真是蓬篳生輝 (8)活蹦亂跳的生猛海鮮 (9)目前當務之急 (10)妄自菲薄自己等等。
6、多義成語
成語也有一詞多義現象,我們要全面掌握。考察時往往會在比較生疏的義項上做文章。
例:最後,朱老先生說這只是一次粗枝大葉的討論,希望大家能從中領略運用文字所應具有的謹嚴精神。
解析:粗枝大葉,①形容很簡略,不細致,不具體;②形容作風草率、不認真。在此句中其意思為①。
7、不合語境
成語也是詞,它必須符合一定的語言環境。語境不合,自然造成誤用。
例:張明與李亮幾乎天天一起上學,一起踢球,相知相信,相濡以沫,簡直是一對親兄弟。
解析:相濡以沫比喻同處困境,相互救助。句中並沒有提到兩人共渡難關的信息,所以不合語境。
再如:力挽狂瀾,比喻盡力挽回險惡的局勢,如果語境中沒有險惡的局勢,不能用;名不虛傳,「名」是名譽,是好名聲,一般名聲、惡名、臭名不可用;差強人意,大體上還能使人滿意,不能用來表示不滿意等等。
8、不合語法
有些成語有自己的習慣用法,切合了習慣用法,則使用正確,反之,則使用不當。
例:中科院計算機研究所的研究員們津津樂道著「龍芯」1號的研發成功,這是我國首次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CPU,又稱「中國芯」。
解析:「津津樂道」不具備帶賓語的功能,因此這里使用不當。
其他如求全責備、司空見慣、漠不關心都不帶賓語。有的成語只能用於否定句、疑問句中,如同日而語、相提並論、一概而論、等量齊觀、善罷甘休、等閑視之等;有的只用於否定句,如望其項背、吹灰之力、萬應靈丹等;有的多適用於詼諧諷刺句,如神通廣大、壽終正寢、洗王恭聽、沐猴而冠、嗚呼哀哉、一命嗚呼等。
③ 題中經常考的成語運用錯誤類型有哪些
一、望文生義
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而且許多源自典故,並且有些成語中還含有生僻的古義,這就加大了同學們理解成語的難度。如果同學們在做題的過程中不仔細辨析,一瞥而過,就容易造成望文生義的錯誤。
例句:
今年初上海鮮牛奶市場燃起競相降價的烽火,銷售價格甚至低於成本,這對消費者來說倒正好可以火中取栗。(火中取栗:受人利用,冒了風險,吃了苦頭,卻沒得到好處。)
二、褒貶不分
有些成語有明顯的褒貶色彩,或贊頌、表揚,或貶斥、指責,如果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都是不恰當的。讀起來好像沒什麼問題,實際上這就是陷阱!
例句:
辯論會上,選手們唇槍舌劍,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場面贏得了現場觀眾陣陣掌聲。(巧舌如簧:形容花言巧語,能說會道。帶有貶義的感情色彩。)
三、語義重復
成分贅余是語言運用中常見的語病,成語的運用中突出存在這樣的問題。雖然成語的意思在句中是正確的,但要防止與句中其他詞語的重復,近幾年高考題中,有所涉及,做題時更應該注意。
例句:
某些中學生的語文水平實在低劣,被人貽笑大方,影響了學校的聲譽。(貽笑大方:被大方之家恥笑,已有「被」的意思。)
四、不合語境
成語有其特定的含義,使用是否恰當,關鍵是看其是否符合語境。如果與所在的語境不能協調,使用就是不恰當的。
例句:
出於自身利益的考慮,一些地區畫地為牢,實行地方保護主義,人為地分割和控制煤炭資源。(畫地為牢:喻只許在指定范圍內活動,不合此處語境。)
五、輕重失當
有些成語詞義較重,有些成語詞義較輕,這就要求根據特定的語境選用輕重適度的成語,以避免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
例句:
為了出版這本畫冊,他義無反顧地放棄了休息時間。(義無反顧:「道義上不容許徘徊退縮;只能勇往直前」。而句中「為出版畫冊而放棄休息時間」與「道義」無關。)
六、對象錯位
每個成語都有其相對應的使用對象,如果在使用時不分對象,就會張冠李戴,鬧出笑話。
例句:
只見演員手中的摺扇飛快閃動,一張張生動傳神的戲劇臉譜稍縱即逝,川劇的變臉絕技贏得了觀眾的一片喝彩。(稍縱即逝:形容時間或機會很容易過去。)
七、謙敬誤用
有些成語是謙辭,只能用於自己;有些成語是敬辭,只能用於他人;如果辨別不準,就會導致謙敬錯位。
例句:
張廠長的一席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許多搞好產品質量的好建議。(拋磚引玉:謙辭,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
八、固定搭配
成語在使用中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搭配方式,若果脫離這種搭配就會出錯。(不合語法)
例句:
據介紹,這位盲人並非走後門照顧來的,她在美國女子1500米奧運選拔賽中名列第三,許多明眼運動員只能望其項背。(望其項背:其用法是多用於否定句中。句中要表示的意思是許多明眼運動員比不上她,所以應改為「許多明眼運動員難以(或「不能」)望其項背」。 )
九、不合語法
成語在使用中形成了語法上相對固定的搭配方式,若果脫離這種搭配就會出錯。
例句:
我們都司空見慣了那種「違者罰款」的告示牌。(司空見慣:看慣了就不覺得奇怪。後邊一般不能帶賓語。)
十、形近混淆
有些成語由於字音、字形或詞義相近,使用時極易混淆,設題者專門找一些極為相近的成語來迷惑大家,因而必須區別近義成語的意義和用法。
例句:
眼下,報刊發行大戰硝煙漸起,有些報紙為了招徠讀者而故意編造一些駭人聽聞的消息,其結果卻往往弄巧成拙。(駭人聽聞:使人聽了非常吃驚,多指社會上發生的壞事。此處應改成「聳人聽聞」。聳人聽聞:誇大或捏造事實,使人聽了感到驚異或者震動。)
④ 常見的敬謙不當、對象用錯的成語
1、高抬貴手
讀音:[ gāo tái guì shǒu ]舊時懇求人原諒或饒恕的話。意思是您一抬手我就過去專了。
造句:我們屬再三幫他求情,對方才肯高抬貴手,不再計較。
2、不吝賜教
讀音:[ bù lìn cì jiào ]吝:吝惜;賜:賞予;教:教導,教誨。不吝惜自己的意見,希望給予指導。請人指教的客氣話。
造句:新手一個,剛開始接觸兵器,希望各位老師不吝賜教。
3、洗耳恭聽
讀音:[ xǐ ěr gōng tīng ]洗干凈耳朵恭恭敬敬聽別人講話。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造句:他把身子往我這兒一傾,露出洗耳恭聽的樣子。
4、敝帚自珍
讀音:[ bì zhǒu zì zhēn ]敝:破的,壞的;珍:愛惜。把自己家裡的破掃帚當成寶貝。比喻東西雖然不好,自己卻很珍惜。
造句:如果你連敝帚自珍都做不到那你也應該成不了大事情。
5、敬謝不敏
讀音:[ jìng xiè bù mǐn ]謝:推辭;不敏:不聰明,沒有才能。 恭敬地表示能力不夠或不能接受。多作推辭做某事的婉辭。
造句:我實在沒有能力來承擔這一事務,只好敬謝不敏了。
⑤ 巧辨成語使用中常見的錯誤
語句前後是否疊床架屋 例如:只有密切接觸社會,聯系群眾,才能對國家安危和人民憂樂提出具有真知灼見的意見。 解析:「真知灼見」與「意見」語義重復。
從適用對象角度判斷 部分成語有特定的適用對象,如果對這些成語所搭配的固定對象缺乏了解,就會使陳述對象與被陳述對象之間出現張冠李戴的現象。 例如:……,被人貽笑大方。 解析:「貽笑大方」指被有見識、有學問的人笑話。成語本身已經含有被動的意思,前面再加上「被人」就多餘了。
從語法角度判斷 成語從詞性上大致可分為動詞性、名詞性、形容詞性、副詞性四類。動詞性成語(如「苟延殘喘」「喜新厭舊」)數量最多;形容詞性成語(如「合情合理」「自私自利」)可以作主、謂、定、狀語。名詞性成語(如「繁文縟節」「緩兵之計」)可以作主、定、賓語。副詞性成語(如「設身處地」「不約而同」)較少,只作狀語。
從側重點角度判斷 某些成語含義大致相同,但細究其意義,會發現側重各有不同。 例如:明代工藝品的名字大都先強調年號,再強調東西本身。但景泰藍不是在景泰年間出現,而是在元代就出現了。到了景泰年間,皇家的重視使它享譽中外,因此有了今天這樣一個通俗易懂且帶有文學色彩的名字——景泰藍。 解析:這里的「享譽中外」側重的是名聲傳得廣;「聲名鵲起」側重的是聞名的速度之快,根據語意這里應用「聲名鵲起」。
從程度輕重角度判斷 某些成語含義相近,但在程度輕重上存在差別。如「慘無人道」與「慘絕人寰」、「信口開河」與「信口雌黃」,後者程度比前者重。在解題過程中要根據特定的語言環境選用適當的成語,以避免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情況的發生。
⑥ 成語使用中的常見錯誤類型
用不準,張冠李戴,
詞不達意。
⑦ 中考常出的成語使用錯誤的例子有哪些
中考常見成語使用錯誤歸類!!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一:張冠李戴
每個成語都有共適用范圍和對象,若使用不當,張冠李戴,就要鬧出笑話。
1、翹首西望,海面托著的就是披著銀發的蒼山。蒼山如屏,洱海如鏡,真是巧奪開工。(「巧奪開工」用於描述人工製作的東西,對象錯)
2、博物館里保存著大量有藝術價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種花鳥蟲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輪美奐。
3、她終於認識了自己,戰勝了自我。在新的學年裡,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並駕齊驅,被評為優秀學生幹部。(「並駕齊驅」用來陳述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范圍錯)
4、他呀,做起事來可麻利了,無論做什麼都倚馬可待。(「倚馬可待」特指人的文思敏捷,范圍錯)
5、突然,一個影子如白駒過隙般地一閃而過,快捷如飛。(「白駒過隙」比喻時間過得很快,對象錯)
6、三月的呼倫貝爾大草原草長鶯飛,春光迷人。(「草長鶯飛」是形容江南春色的詞語,對象錯)
7、公園里擺放的各種盆栽菊花,奼紫嫣紅,微風一吹,更是風姿綽約。(「風姿綽約」形容女子姿態優美,對象錯)。
8、文章生動細致的描寫了小麻雀的外形、動作和神情,在敘述、描寫和議論中,傾注著強烈的感情,讀來楚楚動人,有很強的感染力。
(「楚楚動人」是形容女人打扮光鮮,姿態嬌柔,能打動人。對象錯)
9、他從小就喜歡畫畫,常在紙上信筆塗鴉,現在他畫的鳥已是栩栩如生。(「信筆塗鴉」是指寫字,不是畫畫,范圍錯)
10 這對老朋友分別了近半個世紀,沒想到這次居然大街上萍水相逢,於是站在路邊暢談起來。(「萍水相逢」比喻素不相識的人偶然相遇。用該成語形容老朋友相遇屬對象誤用。)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二:望文生義
有些成語的意蘊是約定俗成的,我們看到某一不明含義的成語,如果只從字面上去附會,就極易出現望文生義的毛病,作出錯誤的或片面的解釋。
1、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萬人空巷,人們在家裡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萬人空巷」是說人們都從巷子里出來到大街上,多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本句從語勢上看,要表述的是人們閉門不出在家裡欣賞電視劇)
2、成都五牛俱樂部一二三線球隊請的主教練及外援都是清一色的德國人,其雄厚財務令其他甲B球隊望其項背。(「望其項背」是「能夠望見脖子和背,表示趕得上比得上」,此當作「只能望見項背,形容差得遠」來理解了。)
3、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展開了潛艇戰,於是使用水聲設備來尋找潛艇,成為同盟國要解決的首當其沖的問題。(「首當其沖」比例
最先受到攻擊或遭遇災難,此誤解為「首先、首要」)
4、「國足掛帥」一說的准確性到目前依然無從核實,但人們都相信這絕非空穴來風。(「空穴來風」指消息。傳聞不是完全沒有原因的,這里誤解為「虛假傳聞」)
5、興華實業公司與菇農的糾紛,在有關方面調解無果後,不得不對簿公堂。(「對簿公堂」是指「到堂上受審訊」,此誤解為「到法庭對質」)。
6、運動會上,他借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見肘。(「捉襟見肘」本指衣服破爛,後喻困難重重,應付不過來,與「不合身」無關)
7、得了冠軍,就對同伴側目而視,頗有點老子天下第一的勁頭。(「側目而視」意為敢怒而不敢言,此誤解為「瞧不起人」)
8對茶的重視很不夠也說明了這一點,甚至形成偏見,以為中國的茶只是下里巴人解渴的東西,檔次不如一些進口飲料。(「下里巴人」原指流行於戰國時楚國的《下里》《巴人》兩首民間歌曲。後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藝作品,多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而(l)句在使用「下里巴人」這條成語時,把它誤解成地位不高的人。)
9為了應付高考,教師越教越細,其結果是肢解了課文,長此以往,學生自然目無全牛,見一斑而不見豹。(「目無全牛」指解剖牛的肢體時,看到的是其各個相連部分的空隙,已不再注意牛的外形。後比喻技藝達到爐火純青的程度,亦形容辦事准確熟練。而(2)句在使用該成語時,把它誤解成只見部分不見整體了。)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三:重復贅余
與成語相同的意思在句子的上下文中已有表述,導致語意重復。
1、遺憾的是,因臨時有事我未能去黃浦碼頭送行,這是我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與陶先生和張老失約,一直耿耿於懷,迄今也未能忘記。(「耿耿於懷」就是「一直未能忘記」的意思)
2、看到黃宏表演的小品,一向嚴肅的父親也忍俊不禁地笑起來。(「忍俊不禁」就是「笑起來」)
3、夜深人靜,王小東獨自孑然一身地匆匆穿過小巷,閃進了巷口的一個漆黑的大門。(「孑然一身」就是「獨自」)
4、他只不過在做自己的事情,順便幫了一下別人,沒想到卻受到了不虞之譽。(「不虞」就是「沒料到」,與句中「沒想到」重復)
5、江姐不幸被捕,雖全身打得遍體鱗傷,但仍然堅守黨的秘密。(「遍體」與「全身」重復)
6你看他雙眉緊鎖,沉默不語,恐怕真是有什麼難言之隱的苦衷吧。(「難言之隱」指難以明說的事情或緣由。該成語與句中的「苦衷」義有重復。)
7我倆半斤八兩,各有千秋。(「半斤八兩」比喻彼此不分上下。該成語與句中的「各有千秋」義有重復。)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四:自相矛盾
有些成語在運用中,它自身的意義與句子其他部分表達的語意不是一
5每個考生都要注意休息,否則有個三長兩短,就會影響考試。(「三長兩短」多用來指意外的事故或災禍常用作「死亡」的委婉語。用來形容考生,有些言重了。)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六:不辨色彩
成語在感情色彩上有褒義、貶義、中性之分,不辨色彩主要表現在褒貶誤用、語體色彩不當等方面。
1、這些年輕的科學家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無所不為」是指「什麼壞事都敢幹」,此誤將貶義詞作褒義詞用)
2、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競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鶩。(「趨之若鶩」指「許多人追逐壞東西」,此誤將貶義詞作褒義詞用)
3、敵人被打跑了,但我們知道,他們不會甘心失敗,一定會重整旗鼓,卷土重來。(「重整旗鼓」是指「失敗後,重新聚集力量再干」,此誤將褒義詞作貶義詞用)
4、他出獄後,仍不思悔改,和一個盜車犯同心同德,半年之內偷了三輛摩托車。(誤將褒義詞作貶義詞用)
5、陝西剪紙粗獷朴實,簡練誇張,同江南細致工整的風格相比,真是半斤八兩,各有千秋。(在書面語體風格的句中用口頭語成語「半斤八兩」,語體色彩不妥)
6、老王一句話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氣沖霄漢。(「汽沖
霄漢」常形容大無畏的氣概和精神,用於此既感情色彩不當,又不分輕重)
7全市幾百名警察傾巢出動,終於將歹徒捉拿歸案。(「傾巢出動」比喻全部出動,多含貶義。用來形容警察有誤。)
8在成克傑治下,廣西貪官前赴後繼上刑場。(「前赴後繼」形容英勇戰斗,勇往直前,多含褒義。用來形容貪官有誤。)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七:不合邏輯
有些成語從意義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從邏輯推理角度推敲則存在問題。
1、這位責任編輯敢對文字部分負責任,書籍的其他環節,如插圖裝訂等,他就望塵莫及了。(「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與上文不構成轉折關系)
2、他的學說不僅內容充實,而且閃爍其辭,全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閃爍其辭」形容「說話吞吞吐吐」,同「內容充實」不構成遞進關系)
3、美國國務卿的中東之行,並未解決美伊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一勞永逸。(「一勞永逸」意為辛苦一次將事情辦好,以後可永遠不再費力了,可「局勢」是指政治、軍事等方面在一個時期內的發展情況,它是動態的,絕不可能「一勞永逸」的)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八:不當修飾
成語的修飾不當主要表現在修飾語中心詞之間的搭配。
2、當登上黃山天都峰的鯽魚背時,人們都常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的那種恐懼之感。(「如臨深淵、如履薄冰」表示小心、謹慎,不能修飾「恐懼」這一中心語)
3、兄弟倆原來關系親密,好得不可開交,但是自從弟弟結了婚,不知怎的,兩兄弟漸漸形同路人。(「形同路人」表現的是一種結果,不能受「漸漸」限制)
4、參加座談會的同志,對中央的方針政策表示堅決擁護,還與調查組的同志暢所欲言,反映了不少問題。(「暢所欲言」與前邊的「還與調查組的同志」不搭配)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九:數字不當
那是一張兩人的合影,左邊是一位英俊的解放軍戰士,右邊是一位文弱的莘莘學子。(「莘莘」有「眾多」之意,與定語「一位」矛盾)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十:謙敬顛倒
有些成語有謙詞與敬詞之分,如果辨別不準,就會犯謙敬顛倒的錯誤。 1王教授已談了這些,算是拋磚引玉,下面請諸位發表高見。(「拋磚引玉『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常作謙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別人身上,犯了謙詞敬用的錯誤。) 2劉廠長是這方面的行家,下面請他不揣冒昧地跟大家講幾句。(不揣冒昧「指不揣度自己言行輕率,常作謙詞。把它用在劉廠長身上、同樣犯了謙詞敬用的毛病。)
3使用我廠生產的塗料裝飾您的居室,保您蓬蓽生輝。(「蓬蓽生輝」
作為謙詞。)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十一:功能混亂
每個成語在句中都有自己不同的語法功能,如果對此把握不準,就易造成功能混亂的錯誤。
1這則笑話,對舊中國辦事推諉,漠不關心人民疾苦的「學習諸公」給予了有力諷刺。
2他往四周一看,發現漫山遍野都是這種怪石,這時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勝叛軍的妙計了。
「漠不關心」是一個動詞性成語,在句中一般作謂語,不能帶賓語。「出奇制勝」也不能帶賓語。
成語誤用原因分析之十二:形近混淆
有些成語與其他成語由於具有某些共同的語素,在使用時極易混淆。 3周老師對我們的學習和生活非常關心,真稱得上無所不至。(「無所不至」指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後多含貶義。把它與一字之差的成語「無微不至」混淆了。)
4隻要我們按照科學的方法去做,無疑一定能改變那種事半功倍的狀況。(把事半功倍「當成了」事倍功半「,意思用反了。)
⑧ 成語誤用例析
一 望文生義「搭錯車」
因為要表達的話中有某個字眼恰與成語中某個字相同,甚至意義也接近,於是便錯用該成語。例【如】:
1、走進大廳,她爽朗一笑,引來眾人側目而視(形容畏懼而又憤恨)。
2、老張被兒子因車禍致殘這件痛心疾首(形容痛恨到了幾點)的事弄得疲憊不堪。
3、相聲小品的發展趨勢也一樣,數量越多,質量越差強人意(大體上還能夠使人滿意)。
4、事故的隱患越來越明顯,廠領導還是認為不足為訓(不值得作為遵循或仿效的法則),以致釀成了大禍。
5、他多年勤奮工作,不孚眾望(孚,使人信服),被選為模範。
6、標點重要,寫文章,怎麼可以文不加點(形容寫文章文思敏捷,寫作技巧純熟)?
二、褒貶不明「入歧途」 有些成語具有鮮明的感情色彩,使用的時候如果不分褒貶之義,便會出錯。【如】:
1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藝術愛好者趨之若騖(貶義指成群的人爭先恐後地跑過去)競相觀摩。
2、這一期看來又得延期出版,來稿雖多,但都是不刊之論(褒義形容不能改動或不可磨滅的言論)。
3譚嗣同是甘願為改革流血的始作俑者(貶義比喻某種壞事或惡劣風氣的創始者),值得稱贊。
4、這個飯店的服務質量之差是有口皆碑(褒義指對突出的好人好事的一致贊揚)但又別無去處,難啊!
5我國體育健兒又取得了驚人的好成績,人們無不彈冠相慶(貶義比喻因即將做官而互相慶賀,多比喻壞人上台)。
6、多年來父母傾注心血扶育我,對父母的感激真是罄竹難書(貶義指罪惡極其多)。7、這一段時間,劉翔這個名字是炙手可熱(貶義比喻氣焰勝,權勢大)
三、輕重不分「出入大」 許多成語語義輕重有別,該輕不宜重,反之亦然,否則就會誤用。例如:
1他上課遲到,老師為了以儆效尤(用於警告學壞的人),當眾批評了他。
2、要想寫出象樣的調查報告,就必須為社區群眾肝腦塗地(竭盡忠誠,不惜犧牲)。
3、老師針對班上同學良莠不齊(指好人壞人都有,夾雜在一起)的現狀,講課時分類指導,效果很好。
4、這次辯論會上,他的觀點被大家駁得體無完膚(形容渾身上下都是傷)一無是處。
5、工作中,你掩蓋缺點,那無異於飲鴆止渴(比喻用有害的方法解決面臨的困難,而不顧後果) 。
6你昨天遲到,今天早退,真是積重難返,不可救葯了(兩成語都用語過重)。
四、語境不合「太懸殊」 使用成語,許多時候要講究語境,否則也會誤用。【例如】:
1:他們痛愛自己的孩子,孩子也喜歡他們,一家三口相濡以沫(指人處在困境中,用微薄的力量相互救助),美滿幸福。
2、如果不修這些水利工程,遇到嚴重的水旱災害,其後果是不可思議(應為不堪設想)的。
3、作為課題負責人,他責無旁貸(應為當之無愧)地走上了領獎台。
4、教育要講究方法,不能總是耳提面命(形容教誨殷切,與下文矛盾),擺家長作風。
5、洪水來了,在這千鈞一發,迫不及待(應為刻不容緩)之際,他挺身而出沖在最前面。
6、他們很快就熟悉了,站在河邊,不拘一格(應為無拘無束)地談笑著。
五、對象不適「戴錯帽」 有些成語與各自的適用對象有著固定的搭配關系,如果張冠李戴,必然誤用。【例如】:
1那石刻上的花鳥蟲獸,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美輪美奐(用來形容房屋建築高大眾多)
2、老王一家三代,十多年來和睦相處,互敬互愛,真可謂相敬如賓,舉案齊眉(這兩個成語只能用於夫妻之間)。
3、小商店百貨齊全,琳琅滿目,真可謂汗牛充棟(只用於形容書多)啊。
4、黃山怪石、青松千姿百態,真是巧奪天工(指人工的精巧勝過天然)。
5、我討厭那些背後搬弄是非,期期艾艾(形容說話不流利)的小人。
6、新疆庫爾勒香梨真是膾炙人口(用於贊美詩文),遐邇聞名。
7、我剛剛學繪畫,請你務必多加指教讓我感同身受(用於代人向對方致謝)。
8、她們平均年齡還不到25歲,是第一批邁出高等學府的警花,正值豆蔻年華(特指女孩十三四歲)啊。
六、不合邏輯 「裝錯壺」
有些成語從意義上看似乎符合句意,但從邏輯推理角度推敲則存在問題。
1、這位責任編輯敢對文字部分負責任,書籍的其他環節,如插圖裝訂等,他就望塵莫及了。
(「望塵莫及」比喻遠遠落後,與上文不構成轉折關系)
2、他的演說不僅內容充實,而且閃爍其辭,全場觀眾無不為之動容。
(「閃爍其辭」形容「說話吞吞吐吐」,同「內容充實」不構成遞進關系)
3、美國國務卿的中東之行,並未解決美伊矛盾,海灣地區的局勢也不會從此一勞永逸。
「一勞永逸」意為辛苦一次將事情辦好,以後可永遠不再費力了,可「局勢」是指政治、軍事等方面在時期內的發展情況,它是動態的,絕不可能「一勞永逸」的。)
4、公園里的花,奼紫嫣紅,微風一吹,更是風姿綽約(只用於形容人一個)。
5、我們必須打破老一套的墨守成規(不但語義重復,動詞性短語應為「陳規陋習」)
6、這篇文章觀點陳舊,材料單薄,語句不通,可謂不刊之論。(刊,刪改。指不能刪改的、極為精當的言論。)
七、形貌不辨「頻出錯」 有些成語之間文字形貌頗為相近,宜辨清記牢,使用時不可「亂點鴛鴦譜」,以免誤用。例如:
1、 我們剛入學,老師對我們的關懷真是無所不至(貶義指什麼事都幹得出來)。
2、 有了計算機,也不意味著一切工作可以事倍功半(應為「事半功倍」),一蹴而就。
3、 這些人對個人利益斤斤計較,對廣大群眾的疾苦卻不聞不問,漫不經心(應為「漠不關心」)
4、 他待人謙和,不論遇到誰都先付之一笑(用一笑來對待,表示毫不介意)。
5、 他不注意影響,甚至亂來,結果鬧得小鎮上紛紛揚揚(應為「沸沸揚揚」
6、寄生植物,望文生義(應為「顧名思義」),它是攫取寄生養料和水分養活自己的一種植物。
八、語義重復「添蛇足」使用成語時不細致揣摩含義,以致句義累贅,前後重復,可謂畫蛇添足。【例如】:
1、 當年,他在敵人的監獄里,倍受折磨,渾身被打得遍體鱗傷(「渾身」與「遍體」重復)
2、 這部好電影,感人至深,大家談論起來津津樂道(「談論」與「樂道」重復)。
3、 他突然辭職這一決定真有點出人意料之外(「之外」贅余)了。
4、 夜深人靜,他獨自孑然一身漫步在林蔭道上(「獨自」宜刪)。
5、 雖說是新聞稿,可是真情卻早已溢於言表之外了。(「之外」宜刪)
6、校園里,許許多多的莘莘學子都勤奮學習,志存高遠。(「莘莘」,即眾多,句中「許許多多」應刪)
【看來若不誤用成語,當重視】:
望文生義「搭錯車」,褒貶不明「入歧途」。
輕重不分「出入大」,語境不當「太懸殊」。
對象不適「戴錯帽」,邏輯不合 「裝錯壺」。
形貌不辨「頻出錯」,語義重復「添蛇足」。
【附易用錯的成語選】:借箸代籌 獨步天下 因人成事 功敗垂成 耳熟能詳大音稀聲 碩大無朋 不易之論 不逞之徒 不虞之事 不以為然 屢試不爽罪不容誅 罰不當罪 弔民伐罪、勉為其難 無所點定 目無全牛 刮目相看另眼相看 狗尾續貂 繪聲繪色、有聲有色 差強人意 差可告慰 洗心革面石破天驚 卓爾不群 明日黃花 食古不化 改弦更張 待價而沽 將伯之助亦步亦趨 處心積慮 折沖樽俎 對簿公堂 危言聳聽 徹頭徹尾 焚膏繼晷稗官野史 虛與委蛇 自怨自艾 置若罔聞 白駒過隙 匪夷所思 韋編三絕俯首帖耳 聊勝於無 薄海同歡 沆瀣一氣,兼權熟計 處心積慮 求全責備比屋可封 頤指氣使 嘆為觀止 時乖命蹇 秀色可餐 披褐懷玉 信誓旦旦
(希望能幫到你!O(∩_∩)O~)
⑨ 談談成語的誤用
在漢語的語言寶庫中,擺放著一顆顆瑰麗奪目的寶石,這就是成語。成語是一種相沿慣用的特殊固定短語,它以其言簡意賅、形象生動的特點,成為我們日常閱讀和口頭表達、文章寫作中密不可分的好朋友。正確使用成語,不僅事關學生日常生活口語表達的水準,更主要的是在高考語文試卷中成了必不可少的一道「保留題目」。雖然如此,成語誤用仍然層出不窮。原因何在?作為多年來工作在教學一線的教師,通過多年的成語教學實踐和對近年來關於成語使用方面的高考試題研究,筆者認為:沒弄清成語誤用的類型,僅憑自己識記的成語意思解答相關題目是形成這種結局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對於廣大中學生來說,全面正確地掌握成語誤用的類型,就顯得尤為重要。下面筆者交具體談談成語誤用的幾種類型,希望同學們能引以為戒,並從中舉一反三,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畫蛇添足型
這種類型的成語,它們在句中的共同特點就是會與原句中某一個或一些詞在語意上存在重復。用上這個成語就會使得原句有重復之嫌而生累贅。
病例1:這里有良好的水土條件,又有一個團結向上的領導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樂業。
「安居樂業」,安:安定;樂:喜愛,愉快;業:職業。指安定愉快地生活和勞動。「居」與前面的「生活」一詞在語意上存在重復。
病例2:他一心想向上爬,這次被上司破格提拔,他感激涕零地流下眼淚。
「感激涕零」,涕:眼淚;零:落。因感激而流淚。形容極度感激。這個詞本身就有「流下眼淚」之意,與後文中的「流下眼淚」形成語意重復。
病例3:他親自耳聞目睹了這次事故的經過,向大家一五一十的講述著。
「耳聞目睹」,聞:聽見;睹:看見。親耳聽到,親眼看見。這個詞已經暗含了「親自」之意,所以與原句中的「親自」存在語意重復。
病例4:綿延七八年,禍及半個中國的安史之亂,造成了人民的生靈塗炭。
「生靈塗炭」, 意為形容政治混亂時期人民處在極端困苦的環境中。「生靈」與前面的「人民」意思重復。
練習:
判斷下列句中的成語使用是否正確,並說明理由。
1、張成同志在獄中雖然全身被敵人打得遍體鱗傷,但仍然堅守黨的秘密。
2、你看他雙眉緊鎖、沉默不語,恐怕真是有什麼難言之隱的苦衷。
參考答案:
1、「遍體鱗傷」使用錯誤。「遍體鱗傷」意為滿身都是傷痕,形容傷勢重。「遍體」與前面的「全身」意思重復。
2、「難言之隱」使用錯誤。「難言之隱」 意為難於說出口的藏在內心深處的事情。「隱」與後面的「苦衷」意思重復。
二、感情不合型
「感情不合」在這里的意思是指成語的感情色彩與成語所在的原句體現出的感情色彩不吻合,導致成語的錯用。成語的感情色彩可謂褒貶分明,如「無微不至」與「無所不至」,僅一字之差,感情色彩卻截然不同,因此,我們在運用時,要因目的、場合、對象的不同而異,用於贊揚、誇獎的使用褒義成語,用於貶斥、批評的使用貶義成語。否則,成語運用就不恰當了。如:
病例5 齊白石畫展在美術館開幕了,國畫研究院的畫家竟相觀摩,藝術愛好者也趨之若騖。(1997年高考題)
趨之若騖:像鴨子一樣成群跑過去。比喻很多人爭著趕去,含貶義。而句原旨在突出「畫家」,尤其是「藝術愛好者」觀摩「齊白石畫展」的熱情,用含貶義的成語來表示,運用不恰當是不言而喻的,可用「紛至沓來」。高考考過這樣的成語還有:「無所不為」(1995年),「處心積慮」(1998年),「殫精竭慮」(1999年),「蠢蠢欲動」(2000年春季),等等。
病例6斯韋思林杯終於回到了我們的懷抱!當普天彈冠相慶時,人們不由得佩服蔡振華用人的眼光和膽量。
「彈冠相慶」這一成語出自《漢書·王吉傳》:「吉與貢禹為友,世稱『王陽在位,貢公彈冠』,言其取捨同也」(彈冠:撣去帽子上的塵土,准備做官)。後來用「彈冠相慶」指一人當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夥也互相慶賀將有官可做。這是封建社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寫照,可見它是一個貶義成語。斯韋思林杯回到了我們的懷抱,人們高興慶賀,並非人人皆都想當官,用貶義成語很顯然不符合原句的語境。
病例7我英勇的公安人員在車站守株待兔,一舉將殺人後潛逃的罪犯擒獲。
「守株待兔」是一個人們熟知的寓言故事,出自《韓非子·五蠹》。說的是宋國有一個耕田的人,一天看見一隻奔跑的兔子撞在地里的樹樁子上,折斷脖子死了。這意外的收獲使他非常高興,他於是便放下手中的農具,整天在樹樁子旁守著,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但以後他再也沒有得到,自己的愚蠢行為卻成為笑料。韓非子在文中用此諷刺了那些拘守狹隘經驗、不知變通的人。後來人們常用此成語來比喻有的人不主動地努力,而存萬一的僥幸心理,希望得到意外的成功。很明顯,這是一個貶義成語,然而它卻出現在了上面例句中。作者的本意是要贊頌公安人員神機妙算、勇擒兇犯的事跡,但由於未能正確理解「守株待兔」的貶義色彩,錯用在此處,反將他們比喻成了不思進取,幻想不勞而獲的庸碌之輩。另外,「守株待兔」的原意是枉費工夫,絕不會再有所收獲。那麼公安人員既是「守株待兔」,又怎能一舉將罪犯擒獲呢?這前後顯然自相矛盾。
病例8這個飯店服務質量之差是有口皆碑的,但因別無分店,只好在這里吃飯了。
「口碑」比喻群眾口頭上的稱頌(稱頌的文字有很多是刻在碑上的),「有口皆碑」這一成語比喻人人稱贊,是一個褒義成語。作者批評飯店服務質量差是絕不能用這個成語的。如果是用以諷刺,也需要用引號標明出來。
練習:
判斷下列句中的成語使用是否正確,並說明理由。
3、自從中國頒布實施外商投資法規以來,不少外商蠢蠢欲動,紛紛來中國投資。
4、為了救活這家瀕臨倒閉的工廠,新上任的廠領導積極開展市場調查,狠抓產品質量和開發,真可謂處心積慮。
5、這些年輕的科學家決心以無所不為的勇氣,克服重重困難,去探索大自然的奧秘。
6、譚嗣同是甘為變法而流血的始作俑者,相比之下,康梁二人確乎少些剛烈。
7、《三國演義》中《火燒赤壁》一回,活畫了蔣干這個不學無術,胸無城府的腐儒形象。
8、(春天的故事)曲詞優美,為群眾喜聞樂見,真不愧為陽春白雪。
參考答案:
3、蠢蠢欲動:南朝·宋·劉敬叔《異苑·句容水脈》:「掘得一黑物,無有首尾,形如數百斛舡,長數十丈,蠢蠢而動。」 蠢蠢:爬蟲蠕動的樣子。後來用來比喻敵人策劃進攻或壞人准備搗亂破壞。含貶義。原句外商來中國投資沒有貶義語境,所以用錯。
4、處心積慮:《穀梁傳·隱公元年》:「何甚乎鄭伯?甚鄭伯之處心積慮成於殺也。」 處心:存心;積慮:圖謀了很長時間。後來用來形容蓄謀已久。含有貶義。原句領導狠抓質量沒有貶義語境。所以用錯。
5、無所不為: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張溫傳》:「揆其奸心,無所不為。」為:做。後來用來指沒有不幹的事情,即什麼壞事都干。含有貶義。而原句中科學家克服困難,探索奧秘,是值得贊揚的,所以用錯。
6、始作俑者:先秦·孟軻《孟子·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最初意為開始用俑殉葬的人。後來用來比喻某種壞事或惡劣風氣的肇始人。含有貶義。原句含有贊揚之意,所以成語用錯。
7、胸無城府:《宋史·傅堯俞傳》:「堯俞厚重言寡,遇人不設城府,人自不忍欺。」形容襟懷坦白,不隱瞞什麼。含褒義。
8、陽春白雪: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而已。」 原指戰國時代楚國的一種較高難度的歌曲。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學藝術。含貶義。
三、不知輕重型
這一類型的成語誤用主要表現在原句中所誤用的成語程度或過輕或過重。也就是應該用程度輕的卻用成的重的了。應該用程度重的卻用成了輕了。如:
病例9考前每個考生都應充分做好復習准備,否則,上了考場萬一有個三長兩短,就會影響正常水平的發揮。
「三長兩短」出自明·羅貫中《三遂平妖傳》:「萬一些後再有三長兩短,終不能靠著太醫活命。」它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也特指死亡,程度很重,而原句中本指學生如果做不好復習工作,在考試時會發揮不正常,還談不上「災禍或事故」,更談不上「死亡。所以「三長兩短」一詞不適易用於原句中。
病例10李老師身兼班主任、年級組長二職,又擔任三個班的數學課,真是日理萬機。
「日理萬機」出自明·余繼登《典故紀聞》第二卷:「朕日理萬機,不敢斯須自逸,誠思天下大業以艱難得之,必當以艱難守之。」 理:處理;萬機:紛繁的政務。一天要處理成千上萬件事物,形容當政者每日處理政務的繁忙,也多指高級領導人政務繁忙。原句中身兼班主任、年級組長二職的數學老師雖然工作很勞累,但用「日理萬機」來描述,顯然詞意輕重失當。
病例11遼沈戰役中,我軍打得敵人頭破血流,狼狽潰逃。
「頭破血流」出自唐·呂道生《定命錄·桓臣范》:「其如果偷兩千而去,至徐州界,其婢與夫相打頭破血流。」它一般指在斗毆中被打的慘狀。原句用「頭破血流」描述舉世聞名的「遼沈戰役」中敵人失敗的情形,明顯程度不夠。可改為「丟盔卸甲」或「潰不成軍」或「一敗塗地」。
練習:
判斷下列句中的成語使用是否正確,並說明理由。
9、如果把缺點掩蓋起來,無異是飲鴆止渴。
10、幾名因搶劫殺人而被捕的罪犯今天伏法,人們認為他們真是自作自受。
參考答案:
9、飲鴆止渴: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霍諝傳》:「譬猶療飢於附子,止渴於鴆毒,未入腸胃,已絕咽喉。」說得是東漢時期州郡長官宋光為人正直,秉公辦案,得罪了皇親國戚,被誣陷入獄,他的外甥霍諝決定為舅舅伸冤,就在申辯信中寫道:「宋光不會冒死去篡改詔書,那樣做無異於飲鴆止渴。」大將軍梁商看中霍諝的才識就親自向皇帝匯報救了宋光。鴆:毒酒。比喻只解決眼前的困難而不顧嚴重後果。原文將掩蓋缺點與「飲鴆止渴」等同起來,很明顯,成語用的過重。
10、自作自受:《敦煌變文集·目連緣起》:「汝母在生之日,都無一片善心,終朝殺害生靈,每日欺凌三寶,自作自受。」意思是自己做錯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結果。原句中作者用以表述人們對罪犯判處死刑一事的看法,很明顯感情程度過輕。可改為「死有餘辜」或「罪有應得」。
四、偷梁換柱型
這種類型的成語,其所表達的意思與原句所要表達的內容不一致。如:
病例12各種花卉,爭奇斗研;若用國色天香來形容,實不為過。
①中「國色天香」,唐·李濬《松窗雜錄》:「臣嘗聞公卿間多吟賞中書舍人李正封詩曰:天香夜染衣,國色朝酣酒。」原指色香俱備的牡丹花,不用於「各種花卉」。
例②民謠雲:「賈不假,白玉為堂金作馬。」足見賈府金玉之多,簡直達到了汗牛充棟的地步。
例③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真是巧奪天工。
辨正——
②中「汗牛充棟」,形容圖書很多。不用指金玉之類。
③中「巧奪天工」,意為「精巧的人工勝過天然」。而「桂林的山水黃山的松」本身就是天然,不在「人工」之列。
病例7:中國男子體操隊在世界錦標賽中,技壓群芳,榮獲冠軍。
芳,《現代漢語詞典》中的一個義項是:敬辭,用於對方或跟對方有關的事物,指人時專指女性。如「芳齡(指女子的年齡,一般用於年輕女子)」「芳名(指女子的名字,一般用於年輕女子)」「芳心(指年輕女子的心)」。可見「技壓群芳」只能用以指女子的技藝超過同性其他人,不能用來稱頌男子體操隊。筆者認為,可改為「力挫群雄(雄:這里指男性)」。
病例8:真奇怪,我的語文書怎麼不見了,難道會不脛而走?
「不脛而走」:沒有腿卻能跑。形容傳布迅速(脛:小腿)(《現代漢語詞典》。),可見其使用對象是「消息、新聞、事件」等,不能用以指物品。本成語可改為「不翼而飛」(沒有翅膀卻能飛。比喻東西突然不見了)。
病例9:張廠長的一席話起到了拋磚引玉的作用,引出了許多抓好產品質量的好建議。
「拋磚引玉」:謙辭,比喻用粗淺的、不成熟的意見引出別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見(見《現代漢語詞典》)。可見,這一成語只能由說話或寫文章的人自己說或寫,第三者稱別人的講話或文章為「拋磚引玉」是不禮貌的。上面例句中作者使用這一成語的本意是要褒揚張廠長的講話,但由於混淆了謙辭和敬辭的界限,結果欲褒實貶。
A.古人中不乏刻苦學習的楷模,懸梁刺股者、秉燭達旦者、聞雞起舞者,在歷史上汗牛充棟。
D.每天早晨,他都要一個人跑到花園里,指手畫腳地練動作,抑揚頓挫地背台詞。
B、我本來就對那裡的情況不熟悉,你卻硬要派我去,這不是差強人意嗎?
D.有些同志對於自己工作中出現的一些小的錯誤總是不以為然,認為這只是十個指頭中的一個指頭,無關大局。
B.學習基礎知識,應當由淺入深,按部就班,切不可一味貪多求快,否則,欲速不達。
A.除了銀河系的星星以外,河外星系裡還有無數的星星,真是不勝枚舉。
A 圍棋大師聶衛平經常走出一些出其不意的妙著,使對手防患未然。
⑩ 成語避重就輕什麼意思
避重就輕 [ bì zhòng jiù qīng ]
釋義
避開重要的而揀次要的來承擔,也指迴避主內要的問題,只談無關容重要的方面。
出 處
宋·劉摯《忠肅集·待御史黃君墓誌銘》:「民始不以多男為患;父子始不以避重就輕相去。」
例 句
我們有了錯誤,應認真檢查,決心改正,不能採取~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