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尺加日讀什麼成語

尺加日讀什麼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1-30 09:56:14

A. 9寸+1寸=1尺打一成語是什麼

得寸進尺。

分析過程:9寸加1寸等於1尺,九寸得到一寸就等於一尺,所版以是得寸權進尺。

得寸進尺,讀音dé cùn jìn chǐ,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 指貪心不滿足,有了小的,又要大的。

出處:《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譯文:大王您還不如和遠方的國家結盟,而進攻近距離的國家,這樣得到一寸的土地是大王您的,得到一尺也是大王您的一尺。

(1)尺加日讀什麼成語擴展閱讀:

得寸進尺近義詞:得隴望蜀、貪得無厭、貪心不足、接二連三。

得寸進尺反義詞:心滿意足、如願以償、稱心如意、得償所願。

得寸進尺歇後語: 有了饅頭想肉吃;侵略者的邏輯。

得寸進尺用法: 作謂語、定語、狀語;指貪心。

得寸進尺的用法示例如下:

1、你得了好處就要知足,別再得寸進尺了。

2、殖民者掠奪殖民地人民的財富,總是得寸進尺,恨不得全部搜刮干凈。

3、這種得寸進尺的人,不必對他客氣!

B. 什麼什麼什麼尺成語

尺的成語有:近在咫尺、火冒三尺、天涯咫尺、冰凍三尺、得寸入尺等等。

1、近在咫尺:形容距離很近。咫:古代長度名。周制八寸,合現在市尺六寸二分二厘。

出處:宋·蘇軾《杭州謝上表》:「凜然威光,近在咫尺。」

譯文:嚴肅而可敬畏的樣子,近在眼前。

原著介紹:《湖州謝上表》是北宋文人蘇軾調任湖州知府時,向宋神宗寫的一道謝表。此表為謝恩而寫,卻也歷述自己坎坷遭遇,把平時心中憤慈見諸文字,以示對時政的不滿。

後御史中丞李定,御史舒亶、何正臣等人摘取蘇軾《湖州謝上表》中語句和此前所作詩句,以謗訕新政的罪名逮捕了蘇軾,成為烏台詩案的導火索。

2、火冒三尺:形容憤怒到極點。同「火冒三丈」。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 》第一卷第十五章:「當自成在路上才得到報告時,他不禁火冒三尺,恨恨地罵了一聲:『該死!』」

釋義:剛剛李自成在路上才得到報告的時候,他忍不住憤怒,惡狠狠的罵了一聲,該死。

原著介紹:姚雪垠(1910年10月10日~1999年4月29日),河南鄧州人,中國現代小說家。在逆境中開始創作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

小說以明末義軍領袖李自成、明末皇帝崇禎為中心,塑造了一系列形象鮮明的歷史人物,揭示了明末農民革命戰爭的特殊規律和封建社會階級斗爭以及民族斗爭的復雜局面。其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文筆新穎,堪稱農民革命戰爭的歷史畫卷。

這部巨著從1957年動筆起,歷時30餘年,約230萬字,分為5卷。從20世紀60年代出版第一卷時,就影響較大。曾獲日本文部省、外務省頒發的文化獎。

第2卷於1982年榮獲首屆「茅盾文學獎」。《李自成》書除有中、日文版本外,尚有英、法文等譯本,在國際上影響日增。2019年9月23日,姚雪垠長篇小說《李自成》入選「新中國70年70部長篇小說典藏」。

3、天涯咫尺:比喻距離雖近,但很難相見,像是遠在天邊一樣。

出處:春秋末年左丘明《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

譯文:天子的威嚴,離我不過咫尺。

原著介紹:《左傳》,相傳為左丘明著,原名為《左氏春秋》,漢代改稱《春秋左氏傳》,簡稱《左傳》,是中國古代一部敘事完備的編年體史書,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它標志著我國敘事散文的成熟。漢朝時又名《春秋左氏》、《左氏》。

漢朝以後才多稱《左傳》。它與《公羊傳》、《穀梁傳》合稱「春秋三傳」。舊時相傳是春秋末年左丘明為解釋孔子的《春秋》而作。

4、冰凍三尺:比喻事態的嚴重不是一天造成的,是日積月累而成的。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九十二回:「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

譯文:冰凍三尺,不是一天的寒冷可以凝成的。

原著介紹:《金瓶梅》,中國明代長篇白話世情小說,一般認為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其成書時間大約在明朝隆慶至萬曆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

5、得寸入尺:得了一寸,還想再進一尺。比喻貪得無厭。

出處:梁啟超《論民族競爭之大勢》:「其奈得寸入尺、獲隴望蜀者,既眈眈相逼乎前;而政府之懾狐威者,今日許以寸,明日予以尺。」

釋義:他怎麼這么貪得無厭、得到這個還想著另一個,既然虎視耽耽相逼到眼前;而政府的恐懼這些狐假虎威的人,現在允許用一寸,改天就要讓一尺。

原著介紹:《論民族競爭之大勢》倡導民族主義,在那個民族矛盾成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大大加深的年代,喚起了民眾的民族意識,為中華兒女救亡圖存運動增強動力。

C. 帶「尺」字的成語有哪些

  1. 尺水丈波(chǐshuǐ zhàng bō):比喻說話誇張,不真實。出自唐·孟郊《君子勿鬱郁士有謗毀者回作詩以贈之答》之一:「須知一尺水,日夜增高波。」

  2. 尺幅千里(chǐ fú qiān lǐ): 一尺長的畫幅,畫進了千里長的景象。比喻外形雖小,包含的內容很多。出自 《南史·昭胄傳》:「幼好學,有文才,能書善畫,於扇上圖山水,咫尺之內,便覺萬里為遙。」

  3. 尺短寸長(chǐ ǎn cù cháng):比喻人或物各有長處,也各有短處。戰國·楚·屈原《楚辭·卜居》:「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數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4. 尺寸之功(chǐ cù zhī gōng):微末的功勞。出自西漢·劉向《戰國策·燕策一》:「夫民勞而實費,又無尺寸之功,破宋肥仇,而世負其禍矣。」

  5. 進寸退尺(jǐn cùn tuì chǐ):進一寸,退一尺。比喻得不償失。出自先秦·李耳《老子》:「用兵有言,吾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

D. 尺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尺成語:尺有所短、近在咫尺、百尺竿頭、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火冒三尺內、魔高一尺,容道高一丈、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垂涎三尺、得寸進尺、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寸蹏尺縑、百尺無枝、高絙百尺、進寸退尺、寸男尺女、寸土尺地、尺竹伍符、尺壁寸陰、咫尺天涯、尺之木必有節目、枉用三尺、冰凍三尺、六尺之託、一尺水,一丈波、尺寸之功

E. 九寸加一寸等於一尺猜成語

得寸進尺。

猜謎是一項有趣的智力游戲,深受人們歡迎。古人把猜謎稱為「射覆」,「專射」是屬猜度之意,「覆」是覆蓋之意。由一人隨意擇一物覆蓋起來,射者通過占筮等途徑來推測裡面的物品,類似於猜謎游戲只是謎面為各自所得的卦象,根據易經八卦的象、數、理從無限種可能的事物中推斷出某種具體事物來。

由於謎語結構纖巧、寓意奇妙、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變化多端,所以猜謎語者既要具備廣博的知識,還要有思維推理判斷的好習慣,再加上掌握一些基本猜謎方法,才能做到迅速破謎,娛樂身心,啟迪智慧。否則,胡猜亂想,既傷腦筋,又索然無味。歸納起來,破謎技巧關鍵在別解。所謂「別解」,是指謎底與謎面的扣合並不像字典、辭書那樣對某字、某詞作出通常意義上的正確解釋,而是有意識地利用漢字、漢語的特點進行曲解。

很多人都說謎語難猜,其主要問題就是沒有把握別解的要領。別解不是常規思維,而是一種非常規思維。拿現代人的說法就是要「頭腦多轉彎」,就是不要正面去想,而是要轉一個彎,進行非常規思維。由於謎語猜射時「非想非非想」,所以才妙趣橫生,餘味無窮。

F. 尺什麼什麼什麼的成語

尺度分明

G. 一個尺子,一個入字一個出字成語是什麼

答案是:量入為出

解析:圖中的尺子是計量的工具,左邊一個入,右邊一個出,結合圖片和字面意思可得出成語為:量入為出。

量入為出:[ liàng rù wéi chū ]

1.【解釋】:量:計量。根據收入的多少來定開支的限度。

2.【出自】:《禮記·王制》:「五穀皆入然後制國用。用地小大,視年之豐耗。以三十年之通制國用,量入以為出,祭用數之仂。」

譯文:因為要等五穀入庫之後才能編制預算。編制預算,要考慮國土的大小,年成的豐歉,用三十年收入的平均數作依據來編制預算,根據收入的多少來決定如何開支。

3.【示例】:我們要靠自己的收入,維持自己的生存,所以仍然要嚴格遵守量入為出的原則。鄒韜奮《事業管理與職業修養·關於服務的態度五》

4.【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定語;指根據收入的多少來決定開支的限度。

(7)尺加日讀什麼成語擴展閱讀:

近反義詞辨析:

近義詞:量力而行[ liàng lì ér xíng ]

1.【解釋】:量:估量;行:行事。按照自己力量的大小去做,不要勉強。

2.【出自】:《左傳·昭公十五年》:「力能則進,否則退,量力而行。」(意思:有能力的人就進一步爭取,沒有的就暫且退下, 人應該按照自己能力的情況去做事情。)

3.【示例】:各位同學呢,大家量力而行,能捐多少就捐多少。 葉聖陶《英文教授》

4.【語法】:偏正式;作謂語;指做事實事求是的態度。

反義詞: 入不敷出[ rù bù fū chū ]

1.【解釋】:敷:夠,足。收入不夠支出。

2.【出自】: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七回:「但是家計蕭條,入不敷出。」

3.【示例】:他家人口太多,收入少,常常入不敷出。

4.【語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貶義,形容經濟困難。

H. 尺的成語有哪些

帶尺的成語有:
1、垂涎三尺
[解釋]垂:東西的一頭向下,涎:口水。流出的口水有三尺長。原形容嘴饞到極點。現多形容見了別人的好東西就眼紅,並極想弄到手的貪婪樣子。
[發音]chuí xián sān chǐ
[出處]老舍《趙子曰》第三章:「對面坐著一個垂涎三尺的小黑白花狗,擠眉弄眼的希望吃些白薯須子和皮。」
[例句]帝國主義者對海灣國家的石油早就垂涎三尺了。
2、百尺竿頭
[解釋]桅桿或雜技長竿的頂端。比喻極高的官位和功名,或學問、事業有很高的成就
[發音]bǎi chǐ gān tóu
[出處]唐·吳融《商人》詩:「百尺竿頭五兩斜,此生何處不為家。」
[例句]功名百尺竿頭,自古及今,有幾個干休。 ◎元·張養浩《折桂令》曲
3、咫尺天涯
[解釋]比喻距離雖近,卻像遠在天邊一樣(咫:古代長度單位,八寸,天涯:天邊)。
[發音]zhǐ chǐ tiān yá
[出處]《左傳·僖公九年》:「天威不違顏咫尺。」
[例句]國家動盪期間,有時住在同一地區的親友也難得一見,真是咫尺天涯。
4、魚傳尺素
[解釋]尺素:古代用絹帛書寫,通常長一尺,因此稱書信。指傳遞書信。
[發音]yú chuán chǐ sù
[出處]古樂府《飲馬長城窟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例句]驛寄梅花,魚傳尺素,砌成此恨無重數。(宋·秦觀《踏莎行》詞)
5、尺有所短
[解釋]比喻事物有其短處,並非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是合適的
[發音]chǐ yǒu suǒ ǎn
[出處]南朝·梁錘嶸《詩品》卷下:「元長士章,並有盛才,詞美英凈,至於五言之作,幾乎尺有所短。譬應變將略,非武侯所長,未足以貶卧龍。」
[例句]比喻又自然存在它的『尺有所短』之處,任何比喻都僅僅是對比之中的一點罷了。 ◎秦牧《<藝海拾貝>跋》

I. 日和尺的成語

日行千里
rì xíng qiān lǐ
【解釋】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驚人。

【出處】《魏書·吐谷渾回傳》答:「吐谷渾嘗得波斯草馬,放入海,因生驄駒,能日行千里,世傳青海驄者是也。」

【結構】動賓式。

【用法】用作褒義。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行;不能讀作「hánɡ」。

【近義詞】一日千里、急若流星

【反義詞】慢條斯理、蝸行牛步

【例句】改革開放以後;我國如~的駿馬;奮起閃光的銀蹄;向著新的世紀;騰飛於世界。

J. 日尺成語瘋狂猜成語

  • 日行千里_成語解釋

  • 【拼音】:rì xíng qiān lǐ

  • 【釋義】:一天能走一千里。形容速度驚人。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