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不達意的成語
⑴ 詞不達意的成語解釋
成語詞條:來 詞不達意
成語源發音: cí bù dá yì
成語釋疑: 詞:說話或詩歌、文章、戲劇中的語句;意:意思。泛指詞句不能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情。
備註:
在現代漢語詞典(第五版)中,查詞一字(P221),在基本釋義的第一個義項中的舉例中可見~不達意。但在辭這個字中始終不能找到(也未能找到單獨的有關該成語的詞條)。如果認為應當使用辭,請出具更新版的現代漢語詞典作為佐證。對於高考來說,只有現代漢語詞典和新華字典可以作為標准資料,其他任何考證出處皆沒有其有效。
⑵ 詞不達意類似成語
答非所問:回答的不是所問的內容。 詞不達意:泛指詞句不能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情。
⑶ 表示「詞不達意」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1、言不盡意[ yán bù jìn yì ]:情意曲折深遠,言語難以全部表達。常用於書信末尾,表示說的話沒能把意思都表達出來。
出 處:《易·系辭上》:「書不盡言,言不盡意。」
例 句:由於時間所限,他雖講了好半天,還覺得言不盡意,很想繼續講下去。
2、斷章取義[ àn zhāng qǔ yì ]:斷:截斷;章:音樂一曲為一章。指不顧全篇文章或談話的內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與原意不符。
出 處:《左傳·襄公二十八年》:「賦《詩》斷章;余取所求焉。』
例 句:~,無限上綱,是一種惡劣的文風!
3、囫圇半片[ hú lún bàn piàn ]:囫圇:完整的,整個兒的。 一個整體中的一部分。指只聽懂或理解了其中的大概意思。
例 句:這才~地聽出點意思。
⑷ 詞不達意 的成語
詞不達意
發音 cí bù dá yì
釋義 詞:言詞;意:意思。指詞句不能確切地表達出意思和感內情。
出處 《容儀禮·聘禮》:「辭多則史,少則不達,辭苟足以達義之至也。」宋·惠洪《高安城隍廟記》:「蓋五百年而書功烈者,辭不達意,余嘗嘆息之。」
示例 不然,必有個詞不達意的毛病。(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三十回)
近義詞 言不盡意 拐彎抹角
反義詞 酣暢淋漓 言必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