祠字成語
① 形容「宗祠」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宗祠」的成語有:
不祧之宗、不祧之祖、光宗耀祖、光前裕後、破國亡宗。
② 祠堂 四字成語有什麼
源遠流長、萬世流芳、德隆望尊、萬古長青、萬古長存
1、源遠流長
讀音: yuán yuǎn liú cháng
解釋:源頭很遠,水流很長。比喻歷史悠久。
出處: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誌銘》:「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
白話釋義:如果源遠的流長,根深的枝葉就茂盛。
2、萬世流芳
讀音:wàn shì liú fāng
解釋:好名聲永遠流傳。
出處:東漢張敏《頭責子羽文》:「洗耳逃祿,千載流芳。」
白話釋義:厭聞污濁之聲而隱居,好名聲永遠流傳。
3、德隆望尊
讀音:dé lóng wàng zūn
解釋:猶言德高望重。
出處: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先達德隆望尊,門人弟子填其室,未嘗稍降辭色。」
白話釋義:先達的道德聲望高,向他求教的學生擠滿了他的房間,他不曾把言辭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
4、萬古長青
讀音:wàn gǔ cháng qīng
解釋:萬古:千秋萬代。千秋萬代都像松柏一樣永遠蒼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誼永遠不會消失。
出處:元·無名氏《謝金梧》第四折:「也論功增封食邑,共皇家萬古長春。」
白話釋義:也論功行賞食物,供皇家千秋萬代。
5、萬古長存
讀音:wàn gǔ cháng cún
解釋:萬古:千秋萬代。指某種好的精神或品德永遠存在。
出處:元·無名氏《謝金梧》第四折:「也論功增封食邑,共皇家萬古長春。」
白話釋義:也論功行賞食物,供皇家千秋萬代。
③ 祠堂里的四字成語有什麼要多幾個
義無反顧,義憤填膺,義不容辭,氣勢如虹,氣定神閑,閑雲野鶴,雲淡風輕,輕描淡寫,微乎其微,微不足道,無懈可擊
④ 形容黃石公祠的四字成語
山清水秀shānqīngshuǐxiù
[釋義] 清:純凈;秀:秀麗。形容風景優美。
[語出] 宋·黃庭堅專《驀山溪·屬贈衡陽陳湘》:「眉黛斂秋波;盡湖南;山明水秀。』」
[辨形] 清;不能寫作「青」。
[近義] 山明水秀
[反義] 窮山惡水
[用法] 用作褒義。形容風景優美。一般作謂語。
[結構] 聯合式。
⑤ 形容宗祠的成語
流芳百世
liú fāng bǎi shì
【解釋】流:流傳;芳:香,指好名聲;百世:時間久遠。專好的名聲永屬遠流傳下去。
【出處】《三國志·魏志·後妃傳》:「並以聖明,流芳上世。」《晉書·桓溫傳》:「既不能流芳百世,亦不足復遺臭萬載耶!」
【結構】主謂式。
【用法】含褒義。多用於人。一般作謂語。
【正音】流;不能讀作「liū」。
【辨形】流;不能寫作「留」。
【近義詞】永垂不朽、名垂青史
【反義詞】臭名遠揚、遺臭萬年
【辨析】~和「名垂青史」都有「美名流傳於後世」的意思。但~用於人;也用於詩文;指在後代流傳下來;「名垂青史」專指人;指在史書上流傳下來。
【例句】革命先烈將~;永垂不朽;世世代代受人民的敬仰。
⑥ 祠堂用什麼詞語
硬山頂:人字形屋頂(或稱雙坡項)的一種,特徵是房屋的山牆與屋面取平取齊。
懸山頂:人字形屋頂(或稱雙坡頂)的一種,特徵是房屋兩面山牆上的屋面向牆外挑出。
歇山頂:由四面有斜坡的屋面、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四條餞脊和左右兩側斜坡屋面,上部轉折成三角形山花牆組成的屋頂。因為共有九條脊,故又稱九脊頂。
梁架:上下數層重疊的梁,稱為梁架。
額枋:祠堂檐柱之間橫放的構件,稱作額枋。它的作用是既聯系兩根柱子,又承載上面的斗拱。有的設一根枋,有的設兩根大小不一的枋於上下兩處。額枋大都施以彩繪。
疊澀:砌磚或砌石時進逐層向外伸出或往裡收的砌築做法,常常用來砌築檐口、須彌座、門窗沿口或穹窿等。
鴟吻:鴟吻,也稱作鴟尾、吻獸,是安裝在屋脊兩端的雕晶。它的形狀有的像鳳凰,有的似龍頭或鴟尾。傳說在屋脊上裝飾此物可以避免火災。
燕尾脊:形如燕尾的牆脊或屋脊。
譙樓:古代建在城門上用以瞭望的樓,稱作譙樓。祠堂中,下是門,上是樓的,也稱作譙門或譙樓。
神主龕:祠堂正廳的正面,供奉先祖神像或牌位的木室。
神主牌:古時為已死的君主或諸侯的牌位,用木或石製成。後世民間也為本姓氏先祖立神主牌以祭祀死者,用木製成,當中寫先祖以及所配妻室的名諱,旁題主祀者的姓名,排放於祠堂或家中的神主龕上。
橫案桌:神龕前狹長的桌子稱作橫案桌。
祠聯:廳堂前部的柱子稱為楹。懸掛、粘貼、鐫刻在柱子上的「對子」、「聯語」稱為楹聯。要求對偶工整、平仄協調,是詩詞形式的演變。祠堂里的楹聯,稱為祠聯。
祠匾:祠堂里懸掛在牆上、梁架上或門額上的匾牌,稱作祠匾。
誥封盒:誥封是明清時期官員及其先代和妻室授予封典的制度。五品以上用皇帝的誥命授予,稱為誥封。珍藏皇帝誥封詔令(聖旨)的木盒,稱作誥封盒,一般懸掛在祠堂或府第正廳最前頭的梁架上,上書「聖旨」二字。
進:成組建築物的計算單位。縱向一組建築物稱為一進,房屋、祠堂等分成前後幾個庭院的,每個庭院稱為「一進」。
扇:「扇」是指門扇或窗扇,因而以「扇」為單位統計門窗及隔扇的數目,類似於現代俗稱的「開間」,如「四扇三」意思就是四個隔扇三個開間。
祠埕:祠堂大門前的空坪,周邊多有圍牆。
照壁:對著祠堂大門作屏障用的牆壁,也稱照牆。照壁上都有彩繪或雕塑。以前多以磚石砌建,現在不少是石建築。
旗桿碣:封建時代有功名的族人在祠堂或府第前樹立的牌石。兩片相同的牌石上鑿有菱形或圓形的孔洞,牌石間用以樹旗桿,但現在已少見立桿掛旗了。
功名石:科舉時代稱科第為功名。鐫刻記載科第的石碑稱作功名石。
屏門:中隔祠堂中門即大門與祠廳中間的兩扇門。一般在重要慶典活動時(如祭祖或節慶等)打開。
執事牌:舊時慶典活動時所用的牌傘等物,牌傘上多寫有官家的職衍、郡望、堂號等。現在出有古代高官的祠堂,才設有執事牌。
堂號:有別於郡望的宗祠的稱號。例如,「六桂堂」、「立雪掌」、「同德堂」等。
入孝出悌:出自《孟子·梁惠王下》:「於此有人焉;入則孝,出輩則悌。」意思是入則事親孝,出則敬長輩;悌是順從的意思,古代悌與弟可通用,因此,「入孝、出悌」也可寫作「入孝、出弟」,常題作祠堂左右儀門的門額。
宗祠:同族子孫供奉並祭祀祖先的處所,也稱祠堂或家廟。也是族人聚會的場所。
總祠、支祠:在較大地理范圍內,同一始祖的姓氏祠堂稱為總祠,後輩族裔分支祠堂稱為支祠。
世系:一個姓氏世代血脈相傳的系統。
家聲:家族的名望聲譽。
世澤:先輩給子孫的影響,也指祖宗留給子孫的余蔭。
始祖:最先得姓的祖先。以後稱有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為始祖。開基某地的最早的一輩,稱為某姓在某地的開基始祖。
宗裔:同一祖宗的後代,也叫後裔。
昭穆:古代宗法制度,宗廟里的次序,始祖居中,以下為父子(或祖、父)遞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祭祀時子孫也按此種規定排列行禮。所以,昭穆就是區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的次序,也泛稱宗族的輩分。
行第:一姓世代相傳的先後次序,即輩分、排行。俗稱行第。每個宗祠或總祠、每隔若干代就續編一次世序、排行,以文字形式規定先後排行的稱謂,並記入族譜中。這種文字形式就稱作世序(行第)表.有的行第還有「名」與「字」之分。
宗功祖德:祖宗的功德.
俎豆:「俎」和「豆」都是古代祭祀用的器具。俎豆的引申義就是祭祀、崇奉。
簪纓:『「簪」和「纓」是古代達官貴人的冠飾,用來把冠固定在頭上。因此,以簪纓代稱做官的人。
族譜:記載本姓淵源、流派、世系、輩分、家族族賢、族規等內容的書籍。稱為族譜,也稱譜諜,作為敬宗收族、報本崇功的重要依據。
尋根問祖:尋找、訪問先輩的淵源。
祭祠:在神廟中的祭祀是祭神,在祠堂中的祭祀是祭祖.祭祠一般分作春秋兩祭,以供品、文辭等形式,祭拜先祖,是民間緬懷先輩的一種傳統形式。
晉主:請進先輩的牌位,安置於神主龕中,並接受後輩的祭拜等一系列儀式。
⑦ 和祠堂有關的成語
不祧之宗——不遷入祧廟的祖先。比喻創立某種事業而受到尊崇的人。祧:古代帝王的遠祖的祠堂。
不祧之祖——祧:古代帝王的遠祖的祠堂。不遷入祧廟的祖先。比喻創立某種事業而受到尊崇的人。
⑧ 祖祠什麼四字成語
繩其祖武來 繩:繼續;武:自足跡。踏著祖先的足跡繼續前進。比喻繼承祖業。
數典忘祖 數:數著說;典:指歷來的制度、事跡。談論歷來的制度、事跡時,把自己祖先的職守都忘了。比喻忘本。也比喻...
不挑之祖 比喻創立某種事業而受到尊崇的人。
成佛作祖 佛教語。指修成佛道,成為祖師。比喻獲得傑出成就。
訶佛罵祖 佛教語,斥罵佛祖,比喻不受前人束縛。
九宗七祖 泛指祖宗。
開山鼻祖 比喻一個學術流派、技藝的開創者。
開山老祖 開山:指在名山創立寺院;老祖:第一代創業的人。原指開創寺院的和尚。後借指某一事業的創始人。
開山始祖 原指開創寺院的和尚。後借指某一事業的創始人。同「開山祖師」。
列祖列宗 指歷代祖先。
⑨ 圖片中有祠猜成語
慎終追遠 shèn zhōng zhuī yuǎn
成語解釋終:人死;遠:指祖先。舊指慎重地辦理父母喪事,虔誠地祭祀遠代祖先。後也指謹慎從事,追念前賢。成語出處《論語學而》:「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成語繁體慎終追遠成語簡拼szzy成語注音ㄕㄣˋ ㄓㄨㄙ ㄓㄨㄟ ㄧㄨㄢˇ常用程度一般成語感情色彩中性成語成語用法作謂語、賓語;指舊的禮法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產生年代古代成語近 義 詞慎終思遠、謹終追遠成語例子五間正殿前,懸一塊鬧龍填青匾,寫道是:「慎終追遠。(清 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三回)
⑩ 祠組詞有哪些詞語
祠堂、宗祠、遙祠、寶祠、藂祠、祠位、專祠、禋祠、祠曹、祠主、祠厘、祠器、
貞祠、祠祿、祠廩、祠官、祠典、脩祠、解祠、鄉祠、詭祠、內祠、祠城、祭祠、祠監、
行祠、岱祠、祠兵、祠田、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