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帶諷刺的話的成語

帶諷刺的話的成語

發布時間: 2021-02-01 19:23:28

Ⅰ 表示諷刺的成語

冷嘲熱諷
lěngcháorèfěng
[釋義] 冷嘲:冷言冷語;尖刁刻薄的風涼話;熱諷:辛辣難忍的諷刺語。用尖銳、辛辣的語言進行譏笑和諷刺。
[語出] 清·袁枚《隨園三十二種·牘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諷。」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神出鬼沒母子動身;冷嘲熱謔世伯受窘。」
[正音] 嘲;不能讀作「zhāo」。
[辨形] 嘲;不能寫作「朝」。
[近義] 冷言冷語 冷語冰人 赤誠相見
[反義] 誠心誠意 真誠以待
[用法] 多用來形容指責譏諷的話或文學手法。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冷言冷語」;都可以表示含有諷刺意味的話;但~含有辛辣的嘲笑的意思;諷刺的刻薄度更強;是中性成語;「冷言冷語」是貶義成語。
[例句] 對成績落後的同學要積極鼓勵;不要~。

Ⅱ 帶有諷刺的成語是

冷嘲熱諷
lěngcháorèfěng
[釋義] 冷嘲:冷言冷語;尖刁刻薄的風涼話;熱諷:辛辣內難忍的諷刺容語。用尖銳、辛辣的語言進行譏笑和諷刺。
[語出] 清·袁枚《隨園三十二種·牘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諷。」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神出鬼沒母子動身;冷嘲熱謔世伯受窘。」
[正音] 嘲;不能讀作「zhāo」。
[辨形] 嘲;不能寫作「朝」。
[近義] 冷言冷語 冷語冰人 赤誠相見
[反義] 誠心誠意 真誠以待
[用法] 多用來形容指責譏諷的話或文學手法。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結構] 主謂式。
[辨析] ~和「冷言冷語」;都可以表示含有諷刺意味的話;但~含有辛辣的嘲笑的意思;諷刺的刻薄度更強;是中性成語;「冷言冷語」是貶義成語。
[例句] 對成績落後的同學要積極鼓勵;不要~。

Ⅲ 帶「譏諷的」「冷冰冰的話」的成語有哪些

1、

冷嘲熱諷 [lěng cháo rè fěng]

[釋義] 冷:不熱情,引伸為嚴峻;熱:溫度高,引伸為辛辣。用尖刻辛辣的語...

[出處] 清·袁枚《隨園三十二種·牘外余言》:「人人知之;皆有不平之意。 故晉大夫七嘴八舌;冷譏熱諷。」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神出鬼沒母子動身;冷嘲熱謔世伯受窘。」

2、

指桑罵槐 [zhǐ sāng mà huái]

[釋義] 指著桑樹罵槐樹。比喻表面上罵這個人,實際上是罵那個人。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他每日那邊指桑樹罵槐樹;百般稱快。」

3、

冷言冷語 [lěng yán lěng yǔ]

[釋義] 冷:意含譏諷。帶譏諷意味的冷冰冰的話。


[出處] 宋·寶林《寶林禪師語錄》:「山門疏:關著門;盡是自家屋裡;何須冷言冷語;暗地敲人?」

4、

反唇相譏 [fǎn chún xiāng jī]

[釋義] 反唇:回嘴、頂嘴。受到指責不服氣,反過來譏諷對方。

[出處] 明·何良俊《回友齋從說》:「夫妻且有脫輻之隙;婦姑不免反唇之譏。「

5、

風言風語 [fēng yán fēng yǔ]

[釋義] 沒有根據的、不懷好意的、帶有譏諷的話。 另指私下議論暗中傳說。

[出處] 漢·焦贛《易林》:「華言風語;亂相誑誤。」

Ⅳ 具有諷刺意味的成語

【敗軍之將】:打了敗仗的將領。現多用於諷刺失敗的人。
【拜賜之師】:用以諷刺為復仇而又失敗的出兵。
【伴食宰相】:伴食:陪著人家一道吃飯。用來諷刺無所作為,不稱職的官員。
【補闕燈檠】:闕:缺;燈檠:燈架。沒有燈架,用人充作燈架。舊時諷刺男人懼內。
【不倒翁】:形似老人的玩具,上輕下重,扳倒後自己能豎立起來。現多用於諷刺巧於保持自己地位的人。
【吹大法螺】:法螺:做佛事時用的樂器。原比喻佛之說法廣被大眾。後藉以諷刺吹牛皮,說大話。
【大人先生】:舊時指有身分有地位的人。有時帶諷刺意味。
【對牛鼓簧】:比喻對不懂事理的人講理或言事。常含有徒勞無功或諷刺對方愚蠢之意。同「對牛彈琴」。
【伏獵侍郎】:侍郎:古代官名。後用其諷刺讀別字的官員。
【貴人多忘事】:高貴者往往善忘。原指高官態度傲慢,不念舊交,後用於諷刺人健忘。
【何見之晚】:為什麼到現在才見到它?諷刺人孤陋寡聞。
【滑天下之大稽】:強調事情非常滑稽可笑(帶諷刺意味)。
【話里帶刺】:指話中包含著譏笑和諷刺。同「話中帶刺」。
【話里有刺】:指話中包含著譏笑和諷刺。同「話中帶刺」。
【話中帶刺】:指話中包含著譏笑和諷刺。
【夾槍帶棒】:指言語中暗藏諷刺。
【借古諷今】:借評論古代的人和事來影射諷刺現實。
【金口玉言】:舊時俗指皇帝說的話。現在指說出口不能改變的話(用在諷刺)。
【荊人涉澭】:荊人:楚國人。澭:澭水。楚國人過澭水。後用以諷刺拘泥於成法,不知道根據情況的變化而變通的行為。
【敬而遠之】:表面上表示尊敬,實際上不願接近。也用作不願接近某人的諷刺話。
【口談道德,志在穿窬】:穿窬:指偷摸盜竊的行為。嘴上在講仁義道德,心裡卻在想著翻牆越壁偷東西。常用以諷刺偽君子。
【冷嘲熱諷】:冷:不熱情,引伸為嚴峻;熱:溫度高,引伸為辛辣。用尖刻辛辣的語言進行譏笑和諷刺。
【溜之乎也】:溜走(諷刺的、風趣的說法)。
【木猴而冠】:猴子穿衣戴帽裝扮成人樣。比喻虛有其表而無真本領。用來諷刺投靠權勢竊據權位的人。
【沐猴而冠】: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沐猴冠冕】: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沐猴衣冠】: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同「沐猴而冠」。
【難弟難兄】:形容兩兄弟都好,難分上下。現也反用,諷刺兩兄弟都壞。同「難兄難弟」。
【旁敲側擊】:側:旁邊;擊:敲打。比喻說話、寫文章不從正面直接點明,而是從側面曲折地加以諷刺或抨擊。
【袍笏登場】: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中拿的狹長板子,用玉、象牙或竹片做。原指官員打扮,上場演戲。現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諷刺之意)。
【乞兒乘車】:諷刺官職提升得快的話。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指空前絕後。亦用作諷刺。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指空前絕後。亦用作諷刺。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竊鉤盜國】: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成為諸侯。諷刺小盜被殺、大盜竊國的反常現象。
【竊鉤竊國】: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舊時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偷鉤的要處死,篡奪政權的人反倒成為諸侯。舊時用以諷刺法律的虛偽和不合理。
【欽差大臣】:過去指由皇帝派遣並代表皇帝外出辦理重大事件的官員。現在用來諷刺從上級機關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況就指手畫腳發號施令的人。
【仁人君子】:仁:仁愛。舊稱好心腸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語諷刺偽君子。
【三不開】:舊時諷刺那些懦弱糊塗,不敢有所作為的官僚。
【三寸鳥,七寸嘴】:比喻能說會道(多用於諷刺)。
【三旨相公】:用來諷刺庸祿低能的大官。
【傷言扎語】:方言。指說諷刺話。
【身在江海,心馳魏闕】: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築,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身在江湖,心存魏闕】: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築,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身在江湖,心懸魏闕】:魏闕:古代宮門外高大的建築,用作朝廷的代稱。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
【身在林泉,心懷魏闕】:舊指解除官職的人,仍惦記著進朝廷的事。後常用以諷刺迷戀功名寶貴的假隱士。同「身在江湖,心存魏闕」。
【詩禮發冢】:一邊念著《詩經》、《周禮》,一邊去挖墳盜墓。原是諷刺儒家倡導仁義的虛偽性。後用以諷刺口是心非、言行不一的偽君子作風。
【說風涼話】:站在事件之外說諷刺性的話。
【太平無象】:指太平盛世並無一定標志。後諷刺反動統治者粉飾昇平。
【踢斷門檻】:由於跑得太勤、太快,把人家的門檻都踢斷。諷刺那些溜須拍馬的走狗們。
【文選爛,秀才半】:文選:指《昭明文選》。意思是熟讀了《文選》,就可以成為半個秀才。諷刺科舉取士的話。現也含有熟讀詩文對寫作有益之意。
【五丈灌韮】:用來諷刺那些思想保守,守著老一套,拒絕接受先進經驗的人。
【儼乎其然】:十分嚴肅正經的樣子。帶有諷刺意味。
【一板正經】:正經:端莊正派。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規范的經典。後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有時含諷刺意味。
【一本正經】: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規范的經典。後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有時含諷刺意味。
【一人飛升,仙及雞犬】:用以比喻一人得勢,與其有關者亦皆隨之發跡。多含諷刺意。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
【衣冠沐猴】:冠:戴帽子;沐猴:獼猴。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權位的人。
【猗歟休哉】:猗歟:嘆詞,表示贊美;休:美好。多麼美好呀!原為古代贊頌的套話,現多含諷刺意味。
【以刺世事】:以:表示目的的連詞。來諷刺當世之事。
【以宮笑角】:宮、角,均為古代五音之一。拿宮調譏笑角調。比喻用自以為是的偏見去諷刺、否定別人。
【援古刺今】:引述故事古義以諷刺今事。
【者也之乎】:者、也、之、乎都是古漢語里常用的虛詞。指講話或寫文章咬文嚼字。含諷刺意。
【正人君子】:舊時指品行端正的人。現多作諷刺的用法,指假裝正經的人。
【鄭人買履】:用來諷刺只信教條,不顧實際的人。
【鄭人實履】:鄭人:春秋時期鄭國人。履:鞋。鄭國人買鞋。比喻只相信書本,不相信客觀實際。多用以諷刺教條主義者。
【之乎也者】:這四個字都是文言虛詞,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之乎者也】:這四個字都是文言虛詞,諷刺人說話喜歡咬文嚼字。也形容半文不白的話或文章。
【主文譎諫】:主文:用譬喻來規勸;譎諫:委婉諷刺。通過詩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進行諷諫。
【鑽研故紙】:故紙:指文籍,古書。諷刺脫離實際,一味讀古書的人。

Ⅳ 具有「諷刺意味」的成語

  1. 一本正經(yī běn zhèng jīng):原指一部合乎道德規范的經典。後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有時含諷刺意味。造句:看著小強一本正經的樣子,我忍不住笑了。

  2. 冷嘲熱諷(lěng cháo rè fěng):冷:不熱情,引伸為嚴峻;熱:溫度高,引伸為辛辣。用尖刻辛辣的語言進行譏笑和諷刺。造句:這個犀利的評論家,總是以冷嘲熱諷的筆調批評時事。

  3. 異想天開(yì xiǎng tiān kāi):異:奇異;天開:比喻憑空的、根本沒有的事情。指想法很不切實際,非常奇怪。造句:我們要腳踏實地地工作,不要老是異想天開。

  4. 明知故問(míng zhī gù wèn):明明知道,還故意問人。造句:這是你應該做的事,別明知故問好不好?

  5. 閑言碎語(xián yán suì yǔ):閑:與正事無關;碎:指說話嘮叨。嘮叨些與正事無關的話。造句:對於那些閑言碎語,你全當沒聽見好了。

  6. 冷言冷語(lěng yán lěng yǔ):冷:意含譏諷。帶譏諷意味的冷冰冰的話。造句:他一不高興就板著臉,對人冷言冷語的,任誰都受不了。

  7. 仁人君子(rén rén jūn zǐ):仁:仁愛。舊稱好心腸的正派人。亦用作反語諷刺偽君子。造句:看你一副仁人君子模樣,如何也是這般面諛背毀的小人作派?

  8. 話中帶刺(huà zhōng dài cì)指話中包含著譏笑和諷刺。造句:他說最後一句的時候語氣很鎮靜,可是話中帶刺。

Ⅵ 「帶有諷刺」的成語有哪些

1、敗軍之將

【注音】:[ bài jūn zhī jiàng ]

【解釋】:打了敗仗的將領。現多用於諷刺失敗的人。

【出處】:《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臣聞……敗軍之將,不敢語勇。」《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敗軍之將,不可以言勇;亡國之大夫,不可以圖存。」

2、拜賜之師

【注音】:[ bài cì zhī shī ]

【解釋】:用以諷刺為復仇而又失敗的出兵。

【出處】:《左傳·文公二年》:「春秋時,秦晉餚之戰,秦將孟明視被俘。獲釋時,孟謂晉君曰:『三年將拜君賜。』後三年,秦果然出兵伐晉復仇。又敗,晉人譏之為「拜賜之師」。

3、對牛彈琴

【注音】:[ ì niú tán qín ]

【解釋】:譏笑聽話的人不懂對方說得是什麼。用以譏笑說話的人不看對象。

【出處】: 漢·牟融《理惑論》:「公明儀為牛彈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聞;不合其耳矣。」

Ⅶ 含有諷刺的話的成語

1·表示說了很多話的成語.千言萬語
2,含有諷刺意味的成語.閑言碎語
3,無根據,惡意中傷的話的成語.流言蜚語
4,毫無根據,誣蔑,誹謗的話的成語.風言風語

Ⅷ 形容「諷刺」的成語有哪些

形容「諷刺」的成語有:話中帶刺、借古諷今、敗兵之將、冷嘲熱諷等。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