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馬字的成語寓言故事
A. 請寫出帶「馬」字成語10個,帶「水」字成語10個,出自寓言故事的成語10個,帶有反義詞的成語8個
帶「馬」字的:一馬當先、馬到成功、馬不停蹄、馬首是瞻、人仰馬翻、馬革裹屍、老馬識途、馬空冀北、塞翁失馬、馬齒徒增、馬馬虎虎、五馬分屍、一馬平川、馬上封侯、戎馬倥傯、一馬當先、萬馬齊喑、天馬行空……
帶「水」字的:鏡花水月、柔情似水、水到渠成、滴水穿石、水落石出、水乳交融、水泄不通、水漲船高、水中撈月、水深火熱、細水長流、心如止水、懸河泄水、拖泥帶水、行雲流水、飲水思源、跋山涉水、山高水長……
出自寓言故事的:鷸蚌相爭、螳螂捕蟬、畫蛇添足、狐假虎威、盲人摸象、買櫝還珠、拔苗助長、黔驢技窮(黔驢之技)、亡羊補牢、諱疾忌醫、紙上談兵、吳牛喘月,蜀犬吠日、守株待兔、按圖索驥、葉公好龍、引嬰投江、掩耳盜鈴、濫竽充數、自相矛盾、鄭人買履、相濡以沫……
帶反義詞的:七上八下、上行下效、上竄下跳、大同小異、大材小用、大法小廉、大醇小疵、口是心非、山高水低、黑白不分、賞罰分明、小題大做、天長地久、天羅地網、天南地北、天高地厚、無中生有、無足輕重……
歷史故事來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雞鳴狗盜、秦晉之好、紙上談兵、破釜沉舟、負荊請罪、毛遂自薦、鐵杵成針、危如累卵、卧薪嘗膽、一鼓作氣、一鳴驚人、夜郎自大、懸梁刺骨……
B.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50字
伊索寓言來中的馬與兵
戰爭期間源,一個士兵用大麥精心地喂養他的馬。然而戰爭一結束,那馬便被拉去服苦役,搬運沉重的貨物。後來戰火重燃,軍號吹響了,主人備好馬鞍,全副武裝騎著馬去迎敵。這時,馬卻毫無力氣,不斷摔倒,他對他主人說:「你還是趕快再去找一匹戰馬吧。因為你已把我變成一頭驢子,又怎麼還能把我當戰馬騎呢?」
這個故事帶出的啟示就是:和平、舒適的日子裡不能忘記了災難。
C. 帶有馬字的成語故事
陣馬風檣
檣:船上用的桅桿。風中的檣帆,陣上的戰馬。比喻氣勢雄壯,行動迅速。
仗馬寒蟬 仗馬:皇宮儀仗中的立馬。象皇宮門外的立仗馬和寒天的知了一樣。比喻一句話也不敢說。
招兵買馬 舊時指組織或擴充武裝力量。後比喻組織或擴充人力。
指鹿為馬 指著鹿,說是馬。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
獐麇馬鹿 比喻舉動匆忙慌亂的人。
竹馬之友 指兒童時期的朋友。
走馬看花 走馬:騎著馬跑。騎在奔跑的馬上看花。原形容事情如意,心境愉快。後多指大略地觀察一下。
走馬上任 走馬:騎著馬跑;任:職務。舊指官吏到任。現比喻接任某項工作。
走馬章台 章台:漢長安章台下街名,舊為妓院的代稱。原指騎馬經過章台。後指涉足妓間。
D. 含有動物的成語的寓言故事
一、鼠
鼠目寸光 鼠牙雀角 鼠竊狗盜 鼠腹雞腸 投鼠忌器 首鼠兩端 貓鼠同眠 梧鼠之技 十鼠同穴 兩鼠斗穴 窮鼠嚙狸 偃鼠飲河 抱頭鼠竄 獐頭鼠目 蟲臂鼠肝 過街老鼠 羅雀掘鼠 城狐社鼠 孤雛腐鼠 膽小如鼠
二、牛
牛刀小試 牛鼎烹雞 牛鬼蛇神 牛驥同皂 牛刀割雞 牛角掛書 牛頭馬面 九牛一毛 土牛木馬 對牛彈琴 木牛流馬 老牛破車 老牛舐犢 汗牛充棟 如牛負重 吳牛喘月 泥牛入海 童牛角馬 問牛知馬 蝸行牛步 鯨吸牛飲 目無全牛 賣劍買牛 九牛二虎之力
三、虎
虎背熊腰 虎踞龍盤 虎口逃生 虎視眈眈 虎頭蛇尾 虎落平川 虎口拔牙 虎入羊群 與虎謀皮 為虎作倀 為虎傅翼 如虎添翼 兩虎相鬥 放虎歸山 畫虎成狗 養虎遺患 調虎離山 談虎色變 騎虎難下 暴虎馮河 綉虎雕龍 餓虎撲羊 抱虎枕蛟 羊入虎口 熊據虎跱 鯨吞虎噬 燕頷虎頸 狼吞虎咽 狐假虎威 三人成虎 投畀豺虎 照貓畫虎 雲龍風虎 乳狗噬虎 虎毒不食兒 坐山觀虎鬥
四、兔
兔起鳧舉 兔起鶻落 兔絲燕麥 兔死狗烹 兔死狐悲 見兔放鷹 見兔顧犬 狡兔三窟 龜毛兔角 烏飛兔走 守株待兔
五、龍
龍飛鳳舞 龍肝豹胎 龍肝鳳髓 龍馬精神 龍蟠鳳逸 龍蛇飛動 龍蛇混雜 龍騰虎躍 龍潭虎穴 龍驤虎步 龍驤虎視 龍行虎步 龍吟虎嘯 龍躍鳳鳴 龍爭虎鬥 龍駒鳳雛 龍章鳳姿 一龍一蛇 一龍一豬 土龍芻狗 生龍活虎 來龍去脈 畫龍點睛 魚龍混雜 降龍伏虎 活龍活現 屠龍之技 群龍無首 攀龍附鳳 乘龍快婿 成龍配套 魚龍變化 雲龍風虎 元龍高卧 筆走龍蛇 驥子龍文 魚質龍文 老態龍鍾 雲起龍驤 葉公好龍 葯店飛龍 望子成龍 麟鳳龜龍 痛飲黃龍 直搗黃龍 炮鳳烹龍
六、蛇
畫蛇添足 驚蛇入草 握蛇騎虎 佛口蛇心 杯弓蛇影 打草驚蛇 封豕長蛇 春蚓秋蛇 虛與委蛇
七、馬
馬不停蹄 馬齒徒增 馬到成功 馬革裹屍 馬工枚速 馬首是瞻 馬壯人強 馬馬虎虎 一馬平川 一馬當先 萬馬齊喑 萬馬奔騰 天馬行空 五馬分屍 仗馬寒蟬 老馬識途 汗馬功勞 走馬觀花 飲馬投錢 快馬加鞭 金馬玉堂 駟馬難追 信馬由韁 秣馬厲兵 倚馬可待 盤馬彎弓 騎馬找馬 走馬上任 大馬金刀 兵強馬壯 人仰馬翻 人困馬乏 人歡馬叫 車水馬龍 車殆馬煩 兵荒馬亂 蛛絲馬跡 千軍萬馬 風檣陣馬 烏焉成馬 招兵買馬 非驢非馬 金戈鐵馬 單槍匹馬 盲人瞎馬 指鹿為馬 輕裘肥馬 素車白馬 害群之馬 懸崖勒馬 塞翁失馬 弊車羸馬
八、羊
羊腸小道 羊狠狼貪 羊質虎皮 羊落虎口 亡羊補牢 亡羊得牛 羚羊掛角 如狼牧羊 歧路亡羊 順手牽羊
九、猴
沐猴而冠 尖嘴猴腮 殺雞嚇猴
十、雞
雞蟲得失 雞飛蛋打 雞嗚而起 雞零狗碎 雞毛蒜皮 嗚鳴狗盜 雞犬不留 雞犬不寧 雞犬不驚 雞犬升天 雞犬桑麻 雞不及鳳 雞骨支床 雞屍牛從 雞鶩爭食 山雞舞鏡 牝雞司晨 聞雞起舞 偷雞摸狗 家雞野雉 鶴發雞皮 鶴立雞群 小肚雞腸 味如雞肋 陶犬瓦雞 呆若木雞 殺雞取卵 殺雞為黍
十一、狗
狗急跳牆 狗尾續貂 狗血噴頭 狗仗人勢 狗彘不若 狗拿耗子 狗皮膏葯 狗頭軍師 乳狗噬虎 蠅營狗苟 狼心狗肺 狐朋狗友 狗盜鼠竊 行同狗彘 飛鷹走狗 斗雞走狗 打落水狗 狗馬之心 白雲蒼拘
十二、豬
牧豬奴戲 冷水燙豬 豬仔國會 豬仔議員 豬朋狗友 豬頭三牲 泥豬瓦狗 泥豬疥狗 泥豬癩狗 指豬罵狗
E. 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鷸蚌相爭的故事
趙國將要討伐燕國,蘇代(戰國時策士,縱橫家蘇秦的弟弟)替燕國游說趙惠文王,講了如下的寓言故事:「我來的時候經過易水,恰好看到蚌出來曬太陽。鷸趁機啄蚌的肉,蚌把兩扇介殼一閉就夾住了鷸的喙。鷸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就有死蚌。』蚌也針鋒相對地說:『今天不出,明天不出(夾住不放),就有死鷸。』兩者誰也不肯罷休,這時過來一個漁父把兩者一起拎走了。」燕趙相對抗,都搞得很疲勞,我恐怕強大的秦國正在扮演漁父的角色,所以希望大王深思熟慮。惠文王贊同蘇代的意見,停止對燕國用兵。
守株待兔的故事
相傳在戰國時代宋國,有一個農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過剛剛吃飽穿暖;一遇災荒,可就要忍飢挨餓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懶,膽子又特小,干什麼都是又懶又怕,總想碰到送上門來的意外之財。
奇跡終於發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裡耕地,周圍有人在打獵。吆喝之聲四處起伏,受驚的小野獸沒命的奔跑。突然, 有一隻兔子,不偏不倚,一頭撞死在他田邊的樹根上。
當天,他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此,他便不再種地。一天到晚,守著那神奇的樹根,等著奇跡的出現。
成語「守株待兔」,比喻妄想不勞而得,或死守狹隘的經驗,不知變通。
自相矛盾的故事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大思想家韓非子曾講有一個賣矛和盾的人,見人推銷他的矛是世界上最尖利的矛,沒有穿不透的東西;一會又向人推銷他的盾是世界上最堅硬的盾,沒有什麼東西能戳穿它。人群中有人問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他只好落荒而逃。
畫蛇添足的故事
這個成語出自《戰國策·齊策二》。
楚國一位舍人得到了主人送的一壺酒,覺得幾個人一起喝嫌少,一個人獨喝又嫌多,於是讓幾個人在地上畫蛇,先畫成的就喝酒。有個人蛇先畫好了,拿起酒壺准備喝,看看其他人還沒畫好,又左手拿壺,右手給蛇畫腳,還沒等他畫好腳,另一人的蛇畫好了,奪過酒壺說:「蛇本來就沒有腳,你怎麼能添上腳呢?」說完把酒喝了。那個畫蛇腳的人,終於沒有喝上酒。
量體裁衣的故事
【成語故事】南朝齊國官員張融深受齊太祖蕭道成的器重和寵愛,說他是「不可無一,不可有二。」一次派人給張融送一件舊衣服,說是自己以前穿的,現叫裁縫根據他的身材改做好了,一定會合身的。張融收到後非常感激齊太祖的知遇之恩。
亡羊補牢的故事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
【成語故事】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 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 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與,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
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 么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 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 「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這是一則很有意義的故事,只知道享樂,不知道如何做事,其結果必然是遭到悲慘的失 敗無疑。 「亡羊補牢」這句成語,便是根據上面約兩句話而來的,表達處理事情發生錯誤以後, 如果趕緊去挽救,還不為遲的意思。例如一個事業家,因估計事情的發展犯了錯誤,輕舉冒 進,陷入失敗的境地。但他並不氣餒,耐心地將事情再想了一遍,從這次的錯誤中吸取教 訓,認為「亡羊補牢」,從頭做起,還不算晚呢!
庖丁解牛的故事
【成語故事】戰國時期道家代表莊周講一個故事:有個廚師替梁惠王宰牛,他的宰牛技術十分嫻熟,刀子在牛骨縫里靈活地移動,沒有一點障礙,而且很有節奏。梁惠王看呆了,一個勁誇他技術高超。廚師說他解牛已經19年了,對牛的結構完全了解。
曲高和寡的故事
戰國時期,楚襄王問文學家宋玉為什麼那麼多人對宋玉有意見,怎麼沒有附和的人?宋玉回答道:有一個唱歌的人在郢都街上唱《下里》《巴人》,很多人跟唱,唱《陽春》《白雪》,附和的人就少了,可見「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F. 收集寓言故事(四字成語)40個
八仙過海。 自相矛盾。 農夫與蛇。 亡羊補牢。 八仙過海。 精衛填海。
G. 關於寓言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1、指鹿為馬
秦朝二世皇帝的時候,丞相趙高想造反,怕別的臣子不附和,就先試驗一下。他把一隻鹿獻給二世,說:「這是馬。」二世笑著說:「丞相錯了吧,把鹿說成馬了。」問旁邊的人,有的不說話,有的說是馬,有的說是鹿。事後趙高就暗中把說是鹿的人殺了。
2、葉公好龍
古代有個葉公,非常愛好龍,器物上畫著龍,房屋上也刻著龍。真龍知道了,就到葉公家來,把頭探進窗戶。葉公一見,嚇得面如土色,拔腿就跑。
3、雞鳴狗盜
戰國時,齊國孟嘗君被秦國扣留。他的一個門客裝做狗夜裡潛入秦宮,偷出本已獻給秦王的狐白裘獻給秦王的愛姬,才得釋放。孟嘗君深夜到函谷關,城門緊閉,他的另一個門客學公雞叫,騙開城門,才得脫險逃回齊國。
4、掩耳盜鈴
春秋時侯,晉國貴族智伯滅掉了范氏。有人趁機跑到范氏家裡想偷點東西,看中了一口大大的鍾。這個人想要把它敲碎拿走,但是敲擊是有聲音的,於是他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以為這樣就聽不見了。結果在他敲鍾的時候,人們聽到鍾聲蜂擁而至把小偷捉住了。
5、負荊請罪
戰國時趙國大將廉頗跟大臣藺相如不和。後來他認識到了這樣對國家不利,便脫了上衣,背著荊條去向藺相如謝罪,請他用荊條責罰。
H. 有關馬的成語故事或寓言故事(超超超少字)
1、《老馬識途》(選自《韓非子·說林上》)
管仲和大夫隰朋隨齊桓公一同前往攻打孤竹, 齊軍是春天出征的,到凱旋時已是冬天,最後迷了路。管仲說:「老馬的智慧是可以利用的。」
於是放開老馬,人跟隨著它們,終於找到了回去的路。走到山裡沒有水,隰朋說:「螞蟻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如果蟻穴有一寸高的話,地下八尺深的地方就會有水。」
於是挖掘山地,終於得到了水。憑借管仲的精明通達和隰朋的聰明才智,碰到他們所不知道的事,不惜向老馬和螞蟻學習;現在的人不知道用自己愚蠢的心去學習聖人的智慧,不也是過錯嗎?
2、《塞翁失馬》(選自《淮南子》)
靠近邊境一帶居住的人中有一個精通術數的人,他們家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前來慰問他。
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
過了幾個月,那匹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壞事呢?」
他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喜歡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得大腿骨折。人們都前來安慰他們一家。那個老人說:「這怎麼就不能是一件好事呢?」
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境一帶,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作戰。靠近邊境一帶的人,絕大部分都死了。唯獨這個人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征戰,父子得以保全生命。
3、《馬和驢》(選自《伊索寓言》)
一匹馬在路上炫耀他的精美的馬飾,忽然遇到了一頭滿馱著貨物的驢子。驢子因貨物太重,只能慢慢地讓開路。馬傲慢地說:「我恨不得要用腳踢你。」
驢子絲毫不予計較,只是默默地祈求神保佑。不久,那匹馬患了氣喘病,被主人送回農庄來。驢子看見拖著糞車的馬,便譏笑他說:「驕橫的東西,你那華麗的馬飾現在到哪裡去了?你怎麼變成這樣一副倒霉相?」
這故事是說人們不能因一時榮華富貴而不可一世。
4、《驢子和馬》(選自《伊索寓言》)
驢子請求馬省一點飼料給他吃。馬說:「好,為顯示我高貴的尊嚴,如果我吃不完,剩下的就給你吃。晚上我回自己的廄中時,你若能來,我就給你滿滿一小袋麥子。」
驢子回答說:「謝謝你,我才不會相信。現在你連一點飼料都不給我,過一會兒還能給我更大的好處?」
這是說,別相信那些吝嗇鬼假惺惺的許諾。
5、《馬、牛、狗與人》(選自《伊索寓言》)
宙斯創造了人,沒給人長壽,卻給了人聰明才智。在冬天,人給自己建造好了房屋,舒適地住在裡面。
有一天,天氣異常庫冷,還下著雨,馬凍得再忍受不住了,便跑到人那裡,請求讓它住在屋內避寒。人說除非馬同意把它的部分壽命送給人,否則就不讓它進門。
馬高興地答應了。不久之後,牛也忍受不了寒冬,跑來找人。那人同樣地說,除非牛能把部分壽命送給人,不然就不收留它。牛獻出了部分壽命後,被收留下來。
最後,狗凍得幾乎要死了,也跑來把自己的部分壽命送給人,得到住處。這樣,人在宙斯所給的年歲內,純潔而善良;
到了馬給的年歲,就吹牛說大話,自命不凡;到了牛給的年歲,開始幹事業;而到狗給的年歲,便容易發脾氣,動不動就大吵大鬧。
這故事適用於愛發脾氣的固執的老人。
I. 關於馬的寓言故事或成語怎麼寫
馬失前蹄
【出 處】《孔子》
【示 例】想不到他一時疏忽,馬失前蹄,竟然輸在一個初出茅廬的孩子回上.
【故事】 清朝答,廣東有一舉子叫彭星堂,在江南貢院會試後進入殿試,在殿試時因「馬」字少了一點,皇上雖戀其才,但也迷信,認為此人壽命不長,不可重用,彭星堂回家後,吐血而死.讀書人十年寒辛,還要步行數月進京,一朝功名,還得由賴布衣等皇帝身邊的風水先生說了算,害人不淺.後人以馬失前蹄比喻人因意外,功敗垂成.
老馬識途
毛滂《寄曹使君》詩:「請同韶濩公勿疑,老馬由來識途久.」錢謙益《高念祖懷寓堂詩序》:「念祖以余老馬識途,出其行卷,以求一言.」黃景仁《立秋後二日》詩:「老馬識途添病骨,窮猿投樹擇深枝.
意為老馬認識曾經走過的道路.比喻有經驗的人對事情比較熟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