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帶人有什麼成語有哪些成語故事

帶人有什麼成語有哪些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2 14:35:27

1. 成語故事有哪些名人故事 帶有名人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退避三舍(重耳)抄 毛遂自薦(襲毛遂) 負荊請罪(廉頗\藺相如) 紙上談兵(趙括) 一鼓作氣(曹劌) 千金買骨(郭隗) 諱疾忌醫(蔡桓公) 卧薪嘗膽(勾踐) 殺妻求將(吳起)驚弓之鳥(更羸) 完璧歸趙(藺相如) 圍魏救趙(孫臏) 一字千金(呂不韋) 指鹿為馬(趙高) 焚書坑儒(秦始皇) 圖窮匕見(荊軻) 懸梁刺股(蘇秦、孫敬) 一飯千金(韓信) 四面楚歌(項羽) 約法三章(劉邦) 孺子可教(張良) 背水一戰(韓信) 破釜沉舟(項羽)

2. 成語故事有哪些

成語故事有:

1、濫竽充數成語故事:這則成語的濫是失實,與真實不符,引申為矇混的意思;竽是一種簧管樂器;充數是湊數。指沒有真才實學的人混在行家裡充數,或是以次充好,有時也用作自謙之辭。

這個成語來源於《韓非子.內儲說上》,齊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廩食以數百人。宣王死,潛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

戰國時期,齊宣王非常喜歡聽人吹竽,而且喜歡許多人一起合奏給他聽,所以齊宣王派人到處搜羅能吹善奏的樂工,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樂隊。而那些被挑選入宮的樂師,受到了特別優厚的待遇。

當時,有一個游手好閑、不務正業的浪盪子弟,名叫南郭。他聽說齊宣王有這種嗜好,就一心想混進那個樂隊,便設法求見宣王,向他吹噓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樂師,博得了宣王的歡心,把他編入了吹竽的樂師班裡。可笑的是,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會吹竽。

每當樂隊給齊宣王吹奏的時候,他就混在隊伍里,學著別的樂工的樣子,搖頭晃腦,東搖西擺,裝模做樣地在那兒吹奏。

因為他學得維妙維肖,又由於是幾百人在一起吹奏,齊宣王也聽不出誰會誰不會。就這樣,南郭混了好幾年,不但沒有露出一絲破綻,而且還和別的樂工一樣領到一份優厚的賞賜,過著舒適的生活。

後來,齊宣王死了,他兒子齊潛王繼位,潛王同樣愛聽吹竽。只有一點不同,他不喜歡合奏,而喜歡樂師門一個個單獨吹給他聽。

南郭先生聽到這個消息後,嚇得渾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膽的。心想,這回要露出馬腳來了,丟飯碗是小事,要是落個欺君犯上的罪名,連腦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潛王還沒叫他演奏,就趕緊溜走了。

5、紙上談兵成語故事:趙括從小學習兵法,自以為天下沒有人能夠與其匹敵。他的父親趙奢曾經評論說:「打仗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而趙括把它說得太容易了,假使將來趙國不任命他為將軍,那也就算了,如果一定要拜他為將軍,導致趙軍大敗的人必定是趙括無疑。」

後來趙括果然代替廉頗做了大將軍,長平一戰被秦將白起打敗,四十萬趙軍全部被消滅,趙括自己也戰死了。

3. 包含人名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含有人名的成語簡釋
【吳下阿蒙】吳下:現江蘇長江以南;阿蒙:指呂蒙。居處吳下一隅的呂蒙。比喻人學識尚淺。
2【江郎才盡】江郎:指南朝江淹。原指江淹少有文名,晚年詩文無佳句。比喻才情減退。
【事後諸葛亮】比喻事後自稱有先見之明的人。
【三個臭皮匠,賽過諸葛亮】比喻人多智慧多,有事請經過大家商量,就能商量出一個好辦法來。
5【伯樂相馬】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人或集體發現、推薦、培養和使用人才的人。
【再作馮婦】再作:重做;馮婦:人名。比喻再干舊行業。
【毛遂自薦】毛遂自我推薦。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8【周郎顧曲】原指周瑜業於音樂。後泛指通音樂戲曲的人。
【項庄舞劍,意在沛公】項庄席間舞劍,企圖刺殺劉邦。比喻說話和行動的真實意圖別有所指。
10【成也蕭何敗蕭何】蕭何:漢高祖劉邦的丞相。成事由於蕭何,敗事也由於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名落孫山】名字落在榜末孫山的後面。指考試或選拔沒有錄取。
12【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東施效顰】效:仿效;顰:皺眉頭。比喻胡亂模仿,效果極壞。
14【大禹治水】禹:三皇五帝時中原的領袖。大禹治理水患為百姓謀福。

4. 人的成語故事有哪些成語大全

葉公好龍
葉公喜歡畫龍。他住的地方,牆壁上,柱子上,到處都畫著龍。真龍得知後,好奇地飛到葉公家裡,葉公嚇得魂飛魄散,沒命地奔逃。

龍攔住他,和氣地對他說:「先生,別怕。你這么喜歡龍,我們是來和你交朋友的。」

葉公見龍真的沒有傷害他的意思,這才放下心來。從此以後,葉公和龍成了好朋友。龍經常來葉公家看葉公畫畫;葉公有真龍做模特,他畫的龍也就越來越逼真。後來,這些龍點上眼睛後,居然都從牆上飛了下來,騰雲駕霧,在空中飛舞。

「葉公把龍畫活了!」這個消息很快傳了開去,響尾蛇、黔驢、駑馬紛紛登門拜訪。

響尾蛇拿出一塊金子說:「先生,你的龍雖然畫的不錯,但尾巴沒有什麼特色。如果你能把我的尾巴畫上去,那麼,不但龍的尾巴可以搖出美妙的響聲,而且,你還可以得到這塊金子。」

龍的身上長出一條蛇尾巴,這該有多麼荒唐?可是,那塊金子的誘惑力實在太大了。葉公收下了金子,按響尾蛇的要求,把龍尾改成了蛇尾。

黔驢把一顆寶石放到葉公面前說:「葉大師,你的龍畫的好是好,可惜龍頭不好看。那一對角枝枝叉叉,顯得有些野蠻;那一張血盆大口尖牙利齒,叫人望而生畏。你如果按我的模樣改畫龍頭,一定可以創造出一個溫文爾雅的學者型的龍的形象來!」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餿點子啊!葉公剛要拒絕,一抬頭,看見那顆碩大的寶石,馬上改變了主意。他當著黔驢的面把龍頭改成了驢頭。而那顆寶石,則裝進了自己的腰包。

駑馬帶來的是一幅價值連城的古畫。它偏著頭把葉公畫的龍看了又看,提出了一條建議:「老兄,你的畫無與倫比,唯一的缺陷是龍爪太丑,看見這尖利的爪子,就使人聯想到兇狠霸道的禿鷹。尊貴的龍怎麼能和禿鷹同流合污呢?希望你把我的四蹄畫到龍的腿上。這幅畫嘛,自然應該由你這位傑出的繪畫大師來收藏啰!」

葉公實在太想得到這幅古畫了。於是,他滿足了駑馬的要求,把龍爪改成了馬蹄。

葉公富起來了,可是他畫的龍,再也活不起來。

5. 帶有故事的成語有哪些

帶有故事的成語有:

一、黔驢技窮

黔地這個地方本來沒有驢,有一個喜歡多事的人用船運來一頭驢進入這個地方。運到後卻沒有什麼用處,就把它放置在山腳下。老虎看到它是個龐然大物,把它作為神來對待,躲藏在樹林里偷偷看它。老虎漸漸小心地出來接近它,不知道它是什麼東西。

有一天,驢叫了一聲,老虎十分害怕,遠遠地逃走,認為驢要咬自己,非常害怕。但是老虎來來回回地觀察它,覺得它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本領。老虎漸漸地熟悉了驢的叫聲,又前前後後地靠近它,但始終不與它搏鬥。

老虎漸漸地靠近驢子,態度更加親切而不莊重,碰倚靠撞冒犯它。驢非常生氣,用蹄子踢老虎。老虎於是很高興,盤算這件事說:「驢的技藝僅僅只是這樣罷了!」於是跳起來大吼了一聲,咬斷了驢的喉嚨,吃光了它的肉,才離開。

二、刻舟求劍

戰國時期有一個楚國人做事很死板,書上怎麼寫的他就怎麼做,甚至遇到事情別人怎麼做的,他也學著怎麼做,從沒想過變通一下。有一次,他經過山林,看見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頭從手上飛脫,掉進山谷里去了。

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頭落下的地方做了一個顯眼的記號,然後從旁邊的小路繞下山去,對照著山上的標記,很快在草叢里找到了斧頭。這位楚國人對樵夫仰慕不已。這位楚國人喜愛劍術,總是隨身佩帶一把寶劍。一天,他搭乘一條渡船過江。他立在船舷邊,江兩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

船行至江中,陶醉於美景的他不小心,讓那把寶劍滑落到江里去了。只見他緊盯著劍掉下去的地方發呆。旁人勸他趕緊跳下江去打撈,這位楚國人卻笑著搖搖頭.他眼前浮現出樵夫刻記號的一幕。接著便鎮定地說:「別慌張!我自有妙法。」

只見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劍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記號,並且自言自語道:「我的劍就是從這兒掉下去的!」船繼續前行,待船家停船時,這位楚人站起身,面對驚訝的目光,從容不迫地脫了衣服,從船舷邊所刻記號處跳人水中。

他在水中撈來撈去,怎麼也撈不到那把劍,於是浮出水面撫摸著船邊的記號,如夢游般喃喃著:「我的劍明明是從這兒掉下去的,怎麼找不到了呢?」

三、胸有成竹

北宋時候,有一個著名的畫家,名叫文同,他是當時畫竹子的高手。文同為了畫好竹子,不管是春夏秋冬,也不管是刮風下雨,他都常年不斷地在竹林子里頭鑽來鑽去。三伏天氣,太陽像一團火,烤得地面發燙。可是,文同照樣跑到竹林里對著太陽的那一面,站在烤人的陽光下,全神貫注地觀察竹子的變化。

他一會兒用手指頭量一量竹子的節把有多長,一會兒又記一記竹葉子有多密。汗水濕透了他的衣衫,滿臉都流著汗,可他就跟沒事兒似的。有一回,天空颳起了一陣狂風。接著,電閃雷鳴,眼看著一場暴雨就要來臨,人們都紛紛往家跑。

可就在這時候,坐在家裡的文同,急急忙忙抓過一頂草帽,往頭上一扣,直往山上的竹林子里奔去。他剛走出大門,大雨就跟用臉盆潑水似地下開了。文同一心要看風雨當中的竹子,哪裡還顧得上雨急路滑!他撩起衣服,爬上山坡,奔向竹林。

他上氣不接下氣地跑進竹林,顧不得抹流到臉上的雨水,就兩眼一眨不眨地觀察起竹子來了。只見竹子在風雨的吹打下,彎腰點頭,搖來晃去。文同細心地把竹子受風吹雨打的姿勢記在心頭。由於文同長年累月地對竹子作了細微地觀察和研究,竹子在春夏秋冬四季的形狀有什麼變化;

在陰晴雨雪天,竹子的顏色、姿勢又有什麼兩樣;在強烈的陽光照耀下和在明凈的月光映照下,竹子又有什麼不同;不同的竹子,又有哪些不同的樣子,他都摸得一清二楚。所以畫起竹子來,根本用不著畫草圖。有個名叫晁(cháo)補之的人,稱贊文同說:「文同畫竹,早已胸有成竹了。」

四、聞雞起舞

東晉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祖逖是個胸懷坦盪、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閱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

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說,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與習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因起舞(劍)。

逖琨並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傑並起,吾與足下當相避於中原。』」是說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床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著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才。

一次,半夜裡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說:「你聽見雞叫了嗎?」劉琨說:「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祖逖說:「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床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床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

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征北中郎將,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

五、亡羊補牢

這故事出自「戰國策」。戰國時代,楚國有一個大臣,名叫庄辛,有一天對楚襄王說: 「你在宮裡面的時候,左邊是州侯,右邊是夏侯;出去的時候,鄢陵君和壽跟君又總是隨看你。你和這四個人專門講究奢侈淫樂,不管國家大事,郢(楚都,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北)一定要危險啦!」

襄王聽了,很不高興,生氣罵道:「你老糊塗了嗎?故意說這些險惡的話惑亂人心嗎?」庄辛不慌不忙的回答說:「我實在感覺事情一定要到這個地步的,不敢故意說楚國有什麼不幸。如果你一直寵信這個人,楚國一定要滅亡的。你既然不信我的話,請允許我到趙國躲一躲,看事情究竟會怎樣。」

庄辛到趙國才住了五個月,秦國果然派兵侵楚,襄王被迫流亡到陽城(今河南息縣西
北)。這才覺得庄辛的話不錯,趕緊派人把庄辛找回來,問他有什麼辦法;庄辛很誠懇地說:「我聽說過,看見兔子牙想起獵犬,這還不晚;羊跑掉了才補羊圈,也還不遲。」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黔驢技窮

網路—刻舟求劍

網路—胸有成竹

網路—聞雞起舞

網路—亡羊補牢

6. 成語故事有哪些名人故事 有名人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1、房謀杜斷

釋義:

唐朝宰相房玄齡;謀:計謀;杜:唐朝杜如晦;斷:決斷。兩人同心濟謀,傳為佳話。比喻能人合作。

故事:

房玄齡在李世民剛起兵之際,投奔李世民,與其一見如故,並成為謀主,一直不離左右,運籌帷幄,被李世民認為是大唐開國第一功臣。玄武門之變後,房玄齡成為貞觀首輔,主管朝政長達二十二年,直到去世。

房玄齡去世未滿一年,李世民也病逝了。二十三年的「貞觀之治」落下了帷幕。房玄齡不僅是大唐開國謀主、貞觀首輔,也是大唐第一名相。

李世民還是秦王時,杜如晦任秦王府兵曹參軍,不久調任陝州長史。當時王府的幕僚很多被調任地方官,李世民十分擔憂。房玄齡說:「其他人沒有什麼可惜的,杜如晦是輔佐帝王的人才,大王想經營四方,一定要有他才行。」

於是李世民立刻上奏請求讓杜如晦做自己王府的屬官。杜如晦與房玄齡經常跟隨李世民征伐,出謀劃策,運籌帷幄。軍隊里的事務很多,杜如晦拿到手上,即刻分析決斷,非常迅速。李世民常派房玄齡入宮奏事,高祖感嘆說:「玄齡為我兒奏事,雖然遠隔千里,卻好像與世民面談一樣。」

玄武門之變,房玄齡和杜如晦也都參與了謀劃。他們秘密出入秦王府,幫李世民拿定主意,出謀劃策,誅殺了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最終讓李世民當上了皇帝。公元629年,唐太宗李世民任命房玄齡為尚書左僕射,

杜如晦為右僕射,對他們說:「你們身為僕射,應當廣泛搜求賢才,按照才能授予官職,這是宰相的職責。最近聽說你們受理辭訟,每天的時間都不夠用,還怎麼能幫助朕尋求賢才呢?」於是下令:「尚書省具體事務由尚書左右丞負責,只有需要上奏的大事,才由左右僕射處理。」

房玄齡通曉政事,又有文才,日夜操勞,惟恐有一點差錯。他運用律法寬厚公平。他與杜如晦一起選拔士人,不遺餘力,甚至尚書省的制度架構,都是二人商量決定的。太宗每次與房玄齡議事,總是說:「一定要杜如晦決定。」

等到杜如晦來了,最後還是採用房玄齡的計策,這都是因為房玄齡善於謀劃,杜如晦善於決斷的緣故。房玄齡和杜如晦十分投合,齊心協力為國家效力。所以唐朝的賢德宰相,首推房、杜二人。公元630年3月,杜如晦病重,太宗派太子前去問候,隨後又親自去探病。

19日,杜如晦去世。太宗每次得到好東西,總是會想起杜如晦,派人賜給他的家人。過了很久,說起杜如晦,總是忍不住流淚。太宗對房玄齡說:「你與如晦一起輔佐我,如今只能看到你,看不到如晦了。」公元648年,房玄齡病重,太宗徵召他去玉華宮,讓他坐著轎子入殿,到皇帝御座旁再下來。

君臣二人見了面,相對流淚。太宗將他留在宮中療養,聽說他病情略有好轉,則喜形於色;聽說病情加重,則憂慮憔悴。房玄齡上表,勸太宗停止征討高麗。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娶了太宗的女兒高陽公主為妻,太宗對公主說:「你公公病得那麼重,還在為國事操心。」

於是,太宗親自前去探望,握著房玄齡的手,與他分別,悲傷得不能自已。7月24日,房玄齡因病去世。唐太宗的「房謀杜斷」用人搭配體系是非常高明的。

用人不僅表現在人才的多少,而且還在於人才的合理搭配。在一個人才眾多的群體中,不僅要有個體的優勢,更需要有最佳的群體結構。「全才」是極少有的,「偏才」是絕大多數,但「偏才」組合得好,就可以構成更大的「全才」。

2、毛遂自薦

釋義:

毛遂:戰國趙國平原君的一位門客。薦:推薦;薦舉。比喻自告奮勇,自己推薦自己擔任某項工作。

故事:

典故:戰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門客一起去。

經過挑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門下有一個叫毛遂的人走上前來,向平原君自我推薦說:「聽說先生將要到楚國去簽訂『合縱』盟約,約定與門客二十人一同前往,而且不到外邊去尋找。可是還少一個人,希望先生就以毛遂湊足人數出發吧!」

平原君說:「先生來到趙勝門下幾年了?」毛遂說:「三年了。」平原君說:「賢能的人處在世界上,就好比錐子處在囊中,它的尖梢立即就要顯現出來。如今,處在趙勝的門下已經三年了,左右的人們對你沒有稱道,趙勝也沒聽到贊語,

這是因為先生沒有什麼才能的緣故。所以先生不能一道前往,請留下!」毛遂說:「我不過今天才請求進到囊中罷了。要是我早就處在囊中的話,就會像錐子那樣,整個鋒芒都會露出來,不僅是尖梢露出來而已。」平原君終於帶毛遂一道前往。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

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緊退下!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台階。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

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3、雞鳴狗盜

釋義:

鳴:叫;盜:偷東西。指微不足道的本領。也指偷偷摸摸的行為。

故事:

戰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

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麼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秦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

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客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

說完就走了。原來這個門客最善於鑽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一時捨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他便借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鑽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

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並准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孟嘗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在今河南省靈寶市,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

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可怎麼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

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麼還沒睡蹭實雞就叫了呢?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

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鳴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4、乘興而來

釋義:

乘興:乘一時的高興。興沖沖地來到

「乘興而來」這則成語的乘興是指趁一時的高興。趁著興趣濃厚的時候到來。比喻高高興興地到來。

故事: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王徽之傳》,徽之曰:「本乘興而來,興盡而返,何必見安道耶?」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王子猷居山陰,夜大雪。眠覺,開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詠左思《招隱詩》。忽憶戴安道,時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經宿方至,造門不前而反。人問其故,王曰:「吾本乘興而行,興盡而返,何必見戴?」

王徽之是東晉時的大書法家王羲之的三兒子,生性高傲,不願受人約束,行為豪放不拘。雖說在朝做官,卻常常到處閑逛,不處理官衙內的日常事務。

後來,他乾脆辭去官職,隱居在山陰(今紹興),天天遊山玩水,飲酒吟詩,倒也落得個自由自在。

有一年冬天,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接連下了幾天,到了一天夜晚,雪停了。天空中出現了一輪明月,皎潔的月光照在白雪上,好像到處盛開著晶瑩耀眼的花朵,

潔白可愛。 王徽之推開窗戶,見到四周白雪皚皚,真是美極了,頓時興致勃勃地叫家人搬出桌椅,取來酒菜,獨自一人坐在庭院里慢斟細酌起來。他喝喝酒,觀觀景,吟吟詩,高興得手舞足蹈。

忽然,他覺得此景此情,如能再伴有悠悠的琴聲,那就更動人了。由此,他想起了那個會彈琴作畫的朋友戴逵。

「嘿,我何不馬上去見他呢?」

於是,王徽之馬上叫僕人備船揮槳,連夜前往。也不考慮自己在山陰而戴逵在剡溪,兩地有相當的距離。

月光照瀉在河面上,水波粼粼。船兒輕快地向前行,沿途的景色都披上了銀裝。王徽之觀賞著如此秀麗的夜色,如同進入了仙境一般。 「快!快!把船兒再撐得快點!」

王徽之催促著僕人,恨不能早點見到戴逵,共賞美景。

船兒整整行駛了一夜,拂曉時,終於到了剡溪。可王徽之卻突然要僕人撐船回去。僕人莫名其妙,詫異地問他為什麼不上岸去見戴逵。他淡淡地一笑,說:「我本來是一時興起才來的。如今興致沒有了,當然應該回去,何必一定要見著戴逵呢?」

5、螳臂當車

釋義:

當:阻擋。螳螂舉起前腿想擋住前進的車子。比喻不自量力或抗拒不可抗拒的強大力量必然導致失敗。

故事:

《莊子·人間世》說:「汝不知夫螳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另外,《莊子·天地》也有「猶螳螂之怒臂以當車轍,則必不勝任矣」這樣的話。

原話這個的「螳臂」,都並無貶義,後來則一般都把它比作不自量力、冒充英雄和妄圖抗拒某種強大力量的人。成語「螳臂當車」,正是從《莊子》的這個「不勝任」的原意轉化而來的。

春秋時,魯國有個賢人名叫顏闔(hé),被衛國靈公請去當其太子蒯瞶(kuǎi guì)的老師。顏闔聽說蒯瞶是個有凶德的人,到衛國後,就先去拜訪衛國賢者蘧(qú)伯玉,請教如何教好蒯瞶。蘧伯玉回答說,您先來問情況是對的,有好處,但要想用您的才能教好太子是很難達到目的的。

並進一步說道:「汝不知夫螳蜋(同螂)乎?怒其臂以當車轍,不知其不勝任也,是其才之美者也。戒之,慎之!」意思是:螳螂鼓起雙臂來阻擋前進的車輪子,它不知道自己是力不勝任的,而是確實認為自己的這種舉動是好的,是有益的。

顏闔啊!您的心是好的,但您的作為像螳臂當車一樣,您要戒備啊!慎重呀!

7. 帶有名人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岳母刺字
韓信點兵
孔融讓梨
孟母三遷

東施效顰
昭君出塞

8. 有關人物成語故事

完璧歸趙、毛遂自薦、高山流水、三顧茅廬、望梅止渴

一、成語完璧歸趙的故事:

楚國有一件叫做和氏璧的寶玉,為趙惠文王所得,秦昭王聽說後,表示願意用15城換取和氏璧。趙惠文王召見藺相如,藺相如表示願帶和氏璧去秦國,如果趙國得到秦國的城邑,就將和氏璧留在秦國,反之,一定完壁歸趙。

藺相如到秦國後,將和氏璧獻上,秦昭王大喜,卻全無將城邑給趙之意。藺相如誆說玉上有一小疵點,要指給秦昭王看,拿回了寶玉。

說:趙王擔心秦國自恃強大,得和氏璧而不給城邑,經過我勸說方才答應。不料大王禮儀簡慢,毫無交割城邑的誠意,現在若大王一定要搶走寶玉,我寧可將腦袋與寶玉一起在柱子上撞碎。秦昭王無奈,只得劃出15個城邑給趙。

藺相如估計秦昭王不過是假意應付,便提出要秦昭王也應齋戒5日,再鄭重其事地交換。秦昭王只好應允。藺相如便派隨從懷藏和氏璧,偷偷從小道返回趙國。

二、成語毛遂自薦的故事

春秋時,秦軍在長平一線,大勝趙軍。秦軍主將白起,領兵乘勝追擊,包圍了趙國都城邯鄲。

大敵當前,趙國形勢萬分危急。平原君趙勝奉趙王之命,去楚國求兵解圍。平原君把門客召集起來,想挑選20個文武全才的一起去。他挑了又挑,選了又選,最後還缺一個人。這時,門客毛遂自我推薦,說:「我算一個吧!」平原君見毛遂再三要求,才勉強同意了。

到了楚國,楚王只接見平原君一個人。兩人坐在殿上,從早晨談到中午,還沒有結果。毛遂大步跨上台階,遠遠地大聲叫起來:「出兵的事,非利即害,非害即利,簡單而又明白,為何議而不決?」楚王非常惱火,問平原君:「此人是誰?」平原君答道:「此人名叫毛遂,乃是我的門客!」楚王喝道:「趕快下去!我和你主人說話,你來干嗎?」毛遂見楚王發怒,不但不退下,反而又走上幾個台階。

他手按寶劍,說:「如今十步之內,大王性命在我手中!」楚王見毛遂那麼勇敢,沒有再呵斥他,就聽毛遂講話。毛遂就把出兵援趙有利楚國的道理,作了非常精闢的分析。毛遂的一番話,說得楚王心悅誠服,答應馬上出兵。不幾天,楚、魏等國聯合出兵援趙。秦軍撤退了。平原君回趙後,待毛遂為上賓。他很感嘆地說:「毛先生一至楚,楚王就不敢小看趙國。」

成語「毛遂自薦」由此而來,比喻不經別人介紹,自我推薦擔任某一項工作。

五、成語望梅止渴的故事

東漢末年,曹操帶兵打仗,在行軍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難,那就是,荒原百里,沒有水源,將士們都乾渴難忍,有的體弱的士兵,都被乾渴的暈倒了,曹操看到這樣的情形覺得非常難辦。

於是,曹操就急步登上前面的山頭,查看前方的狀況,當登上山頭的時候,曹操失望了,放眼望去,依然是沒有人煙,哪來的水源,不過,一個靈機一動,曹操想到了辦法。

他回過頭,對正處於乾渴中的士兵說:「將士們,翻過前面的那座山,就有吃不完的梅子」士兵們一聽到梅子,想起梅子那酸甜的味道,口中都不由得流出了口水,於是,士兵們突然都有了力氣,奮力向前前進。後來,他們終於到達了有水的地方,但是發現根本就沒有梅子林。

故事出自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假譎》:「 魏武行役,失汲道,軍皆渴,乃令曰:『前有大梅林,饒子,甘酸可以解渴。』士卒聞之,口皆出水,乘此得及前源。」

9. 人有是什麼成語故事

懸梁刺股 東漢孫敬。 4; 晉代孫康,抓緊時間讀書,直到月光不見為止,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1,再堅持讀書。 3,頭一低。 戰國蘇秦、鑿壁偷光 西漢匡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牛角掛書 隋朝李密, 馬上就清醒了,借用壁縫里透過來的鄰居的燈光讀書,用繩子把頭發綁在房樑上、隨月讀書 江泌就拿著書隨著月光一邊移動一邊看書,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繩子就會把頭皮扯痛了、囊螢映雪 晉代車胤,使自己清醒起來,便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 5。 6,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 2,沒錢買燈油,一打瞌睡,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韋編三絕 孔丘讀《易》

10. 帶有名人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三顧茅廬 懸梁刺股 初出茅廬 才華橫溢 料事如神 膽大心細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獨木難支 回天無力 外舉不避仇,內舉不避親 出以公心 鑿壁偷光 程門立雪 紙上談兵 破釜沉舟 負荊請罪 完壁歸趙 鐵棒磨成針 不恥下問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 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鑿壁偷光

西漢時有一個大學問家名叫匡衡。他小時候就非常喜歡讀書,可是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一到晚上就沒有辦法看書,他常為此事發愁。這天晚上,匡衡無意中發現自家的牆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來是牆壁裂了縫,鄰居家的燭火從裂縫處透了過來。匡衡看後,立刻想出了一個辦法。他找來一把鑿子,將牆壁裂縫處鑿出一個小孔。立刻,一道燭光射了過來,匡衡就著這道燭光,認真地看起書來。以後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著牆壁,借著鄰居的燭光讀書。由於他從小勤奮好學,後來匡衡成了一名知識淵博的經學家。

囊螢映雪

「囊螢映雪」這則成語的囊螢是晉代車胤家貧,沒錢買燈油,而又想晚上讀書,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螢火蟲來當燈讀書;映雪是晉代孫康冬天夜裡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書。後用「囊螢映雪」比喻家境貧苦,刻苦讀書。 「這個成語來源於《晉書.車胤(yin)傳》,胤......家貧不常得油,夏月則練囊盛數十螢火以照書。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 「晉代時,車胤從小好學不倦,但因家境貧困,父親無法為他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為了維持溫飽,沒有多餘的錢買燈油供他晚上讀書。為此,他只能利用這個時間背誦詩文。 「夏天的一個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見許多螢火蟲在低空中飛舞。一閃一閃的光點,在黑暗中顯得有些耀眼。他想,如果把許多螢火蟲集中在一起,不就成為一盞燈了嗎:於是,他去找了一隻白絹口袋,隨即抓了幾十隻螢火蟲放在裡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來。雖然不怎麼明亮,但可勉強用來看書了。從此,只要有螢火蟲,他就去抓一把來當作燈用。由於他勤學苦練,後來終於做了職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孫康情況也是如此。由於沒錢買燈油,晚上不能看書,只能早早睡覺。他覺得讓時間這樣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從睡夢中醒來,把頭側向窗戶時,發現窗縫里透進一絲光亮。原來,那是大雪映出來的,可以利用它來看書。於是他倦意頓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書籍,來到屋外。寬闊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裡要亮多了。孫康不顧寒冷,立即看起書來,手腳凍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時搓搓手指。此後,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過這個好機會,孜孜不倦地讀書。這種苦學的精神,促使他的學識突飛猛進,成為飽學之士。後來,他也當了高官。
劉綺燃荻讀書。梁代時彭城人劉綺,「早孤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折之,燃荻為燈」,發奮讀書。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