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才字開頭第三字為之的四字成語

才字開頭第三字為之的四字成語

發布時間: 2020-11-18 08:39:33

A. 才字開頭的成語有哪些

才字開頭的成語 :
才華橫溢、
才疏學淺、
才貌雙全、
才子內佳人、
才華超容眾、
才蔽識淺、
才大難用、
才薄智淺、
才高運蹇、
才大氣高、
才多識寡、
才氣過人、
才人行短、
才高七步、
才懷隋和、
才藝卓絕、
才高識遠、
才華蓋世、
才過屈宋、
才高氣清、
才識有餘、
才疏學薄、
才氣無雙、
才清志高、
才盡詞窮、
才不半古,功已倍之、
才疏計拙、
才輕任重、
才短氣粗

B. 四字成語中第三字是為的成語有哪些

指鹿為馬、
畫地為牢、
左右為難、
助人為樂、
不以為然、
步步為營、
習以為常、
以鄰為壑、
化險為夷、
歃血為盟、
不足為訓、
不以為意、
好自為之、
自以為是、
天下為公、
與人為善、
狼狽為奸、
以人為鏡、
先入為主、
引以為戒、
助紂為虐、
一言為定、
量入為出、
金石為開、
人滿為患、
無能為力、
四海為家、
攻心為上、
相依為命、
止戈為武
望採納。謝謝

C. 三字打頭的四字成語

三字打頭的四字成語很多,擇其常見者舉例如下:
三步兩腳
【拼音】:sān bù liǎng jiǎo
【解釋】:快速行走的樣子。

【出處】:周立波《民兵》:「她靸著鞋子,三步兩腳趕到側鋪的跟前。」
【語法】:作定語、狀語;用於口語
三曹對案
【拼音】:sān cáo ì àn
【解釋】:指審問對質。

【出處】:明·吳承恩《西遊記》第11回:「第一殿秦廣大王即差鬼使催請陛下,要三曹對案。」
【示例】:一個偷情,一個尋拿,拿住了~,我也無回話。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28回
【近義詞】:當面對質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審問案件當場對質
三朝元老
【拼音】:sān cháo yuán lǎo

【解釋】:元老:資格最老,聲望最高的老臣。原指受三世皇帝重用的臣子。現在用來指在一個機構里長期工作過的資格老的人。

【出處】:《後漢書·章帝紀》:「行太尉事節鄉侯熹三世在位,為國元老。」
【示例】:享堂落成,數人直宿其中,天明見堂上一匾雲:「~」。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三朝元老》
【語法】:作主語、賓語;指老資格

三從四德
【拼音】:sān cóng sì dé
【解釋】:封建禮教束縛婦女的道德標准之一。

【出處】:《儀禮·喪服·子夏傳》:「婦人有三從之義,無專用之道。故未嫁從父,既嫁從夫,夫死從子。」《周禮·天官》:「九嬪掌婦學之法,以九教御: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示例】:從來不出閨門里,羞答答怎便將男兒細窺,則我這~幼閑習,既嫁雞須逐他雞。 ★元·無名氏《隔江鬥智》第三折
【近義詞】:逆來順受、百依百順

【反義詞】:倒行逆施、大逆不道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封建禮教

三寸金蓮
【拼音】:sān cùn jīn lián

【解釋】:金蓮:舊指女子纏過的小腳。封建時代美譽婦女小腳的用語。

【出處】:《南史·齊東昏侯紀》:「鑿金為蓮花以帖地,令潘妃行春上,曰:『此步步生蓮花也。』」

【示例】:面貌雖黑,但彎彎兩道朱眉,盈盈一雙秀目,再襯著萬縷青絲,櫻桃小口,底下露著~,倒也不俗。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六回
【語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三寸之舌
【拼音】:sān cùn zhī shé
【解釋】: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出處】:《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不爛之舌,強於百萬之師。」
【示例】:他憑著~,使許多人聽信了他的謊言。

【近義詞】:三寸不爛之舌
【語法】:作賓語;比喻能說會辯的口才
三番兩次
【拼音】:sān fān liǎng cì
【解釋】:指屢次,多次。

【出處】:元·張可久《天凈沙·春情》曲:「一言半語恩情,三番兩次丁寧。」
【示例】:以前赤塔市面好得多呢,~的打仗,鬧得不成樣子。
★瞿秋白《餓鄉紀程》十
【近義詞】:二次三番、兩次三番、三番五次
【語法】:作狀語;形容反復多次

三番五次
【拼音】:sān fān wǔ cì
【解釋】:番:遍數。一再,多次。

【出處】: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一折:「你將書呈三番兩次調發小生到此,蕭條旅館,個月期程,不蒙放參。」

【示例】:~,纏的老和尚急了,說道:『你是何處光棍,敢來鬧我們!快出去!我要關山門。』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

【近義詞】:屢次三番、再三再四、接二連三
【反義詞】:絕無僅有、百年不遇
【語法】:作狀語;形容次數很多
三綱五常
【拼音】:sān gāng wǔ cháng

【解釋】:三綱: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封建禮教提倡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規范。

【出處】:《白虎通·三綱六紀》:「三綱者,何謂也?謂君臣、父子、夫婦也。」漢·王充《論衡·問孔》:「五常之道,仁、義、智、信也。」

【示例】:先生九經皆通,無書不讀,豈不曉~之理? ★元·賈仲名《蕭淑蘭》第二折
【近義詞】:清規戒律、三從四德

【反義詞】:大逆不道、離經叛道
【語法】:作主語、賓語;指封建的道德規范
三更半夜
【拼音】:sān gēng bàn yè
【解釋】:一夜分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時。指深夜。

【出處】:《宋史·趙昌言傳》:「四人者(陳象輿、胡旦、董儼、梁灝)日夕會昌言第。京師為之語曰:『陳三更,董半夜』。」
【示例】:他常常工作到~。

【近義詞】:半夜三更、夜半三更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深夜

三宮六院
【拼音】:sān gōng liù yuàn
【解釋】:泛指帝王的妃嬪。

【出處】:元·無名氏《抱妝盒》楔子:「兀那三宮六院,妃嬪彩女聽者:明日聖駕親到御園,打一金彈,金彈落處,有拾得者。」

【示例】:天子封我掌國邦,~皆欽付。 ★彈詞《英烈春秋》
【近義詞】:三妻四妾
【語法】:作賓語;泛指帝王的妃嬪
三姑六婆
【拼音】:sān gū liù pó
【解釋】:比喻不務正業的婦女。

【出處】:元·陶宗儀《輟耕錄》卷十三:「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者,牙婆、媒婆、師婆、虔婆、葯婆、穩婆也。」

【示例】:吾聞貴地有~,一經招引入門,婦女無知,往往為其所害,或哄騙銀錢,或拐帶衣物。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二回
【近義詞】:三教九流

【反義詞】:良家婦女
【歇後語】:九個婦女站兩旁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女性

三顧茅廬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釋】:顧:拜訪;茅廬:草屋。原為漢末劉備訪聘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誠意,一再邀請。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
【示例】:我住著半間兒草舍,再誰承望~。
★元·馬致遠《薦福碑》第一折
【近義詞】:禮賢下士
【反義詞】: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歇後語】:劉備訪賢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真心誠意邀請
三瓜兩棗
【拼音】:sān guā liǎng zǎo

【解釋】:北方口語,比喻微不足道的一點東西,或指有限的一點錢。
三皇五帝
【拼音】:sān huáng wǔ dì

【解釋】:三皇:伏羲、神農、黃帝;五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原為傳說中我國遠古的部落酋長。後借指遠古時代。

【出處】:《周禮·春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書。」
【示例】:自從盤古開天地,~到於今,歷史上曾經有過我們這樣的長征嗎?
★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近義詞】:不祧之祖
【語法】:作主語、定語;指遙遠的古代

三緘其口
【拼音】:sān jiān qí kǒu

【解釋】:緘:封。在他嘴上貼了三張封條。形容說話謹慎。現在也用來形容不肯或不敢開口。

【出處】:漢·劉向《說苑·敬慎》:「孔子之周,觀於太廟,右階之前,有金人焉。三緘其口,而銘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戒之哉,戒之哉!無多言,多言多敗。』」

【示例】:危行言遜,禍免生肘;金人示誡,~。 ★清·陳忱《水滸後傳》第十三回
【近義詞】:緘口不言、守口如瓶、默不做聲

【反義詞】:口若懸河、誇誇其談
【語法】:作謂語、賓語;用於對事保密程度
三角戀愛
【拼音】:sān jiǎo liàn ài

【解釋】:指一個人和兩個異性同時戀愛的不正常的關系。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2章:「『我不願意聽你們的三角戀愛故事!』少平叫道。」
【示例】:~是不道德的。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用於男女關系

三教九流
【拼音】:sān jiào jiǔ liú

【解釋】:舊指宗教或學術上的各種流派。也指社會上各行各業的人。

【出處】:宋·趙彥衛《雲麓漫鈔》卷六:「(梁武)帝問三教九流及漢朝舊事,了如目前。」
【示例】:他是個社會活動家,朋友遍及~。

【近義詞】:三姑六婆、五行八作
【反義詞】:正人君子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各種人

三老四少
【拼音】:sān lǎo sì shǎo

【解釋】:①老少眾人。②方言。稱參加青幫的人。猶言老少爺們或兄弟爺們。
三六九等
【拼音】:sān liù jiǔ děng
【解釋】:指等級和類別多,有種種差別。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5回:「只不過我這一會子輸了幾兩銀子,你們就三六九等了。」
【示例】:同是拉車的,為什麼有~呢?
★老舍《駱駝祥子》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許多等級和類別

三令五申
【拼音】:sān lìng wǔ shēn

【解釋】:令:命令;申:表達,說明。多次命令和告誡。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約束既布,乃設鐵鉞,即三令五申之。」漢·張衡《東京賦》:「三令五申,示戮斬牲。」

【示例】:昨已~,命汝等各處堅守,俱不遵吾命,何也?(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
【近義詞】:發號施令、千叮萬囑

【反義詞】:敷衍了事
【歇後語】:八個老漢劃拳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命令和告誡等

三年五載
【拼音】:sān nián wǔ zài
【解釋】:三、五:表示大概數量;載:年。指多年。

【出處】:元·楊文奎《兒女團圓》第二折:「也須知俺這三年五載,看看衰邁,還有甚精金響鈔,暗暗藏埋。」
【示例】:要一一介紹出來,恐怕~也說不完。
★馬烽《呂梁英雄傳·起頭的話》
【近義詞】:年復一年
【反義詞】:一年半載
【語法】:作謂語、狀語;用於時間很長
三朋四友
【拼音】:sān péng sì yǒu
【解釋】:泛指各種朋友。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五:「常言『同聲相應,同氣相求』,自有一班無賴子弟,三朋四友,和他擎鷹放鷂,駕犬馳馬,射獵打生為樂。」

【示例】:大學畢業,年屆三十,婚姻難就,累得~八方搭線,但一次一次介紹終未能成就。 ★賈平凹《笑口常開》
【近義詞】:狐朋狗友
【歇後語】:七個人聚會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各種朋友

三妻四妾
【拼音】:sān qī sì qiè
【解釋】:妻妾眾多的意思。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一回:「至如三妻四妾,買笑追歡的,又當別論。」清·李漁《風箏誤·逼婚》:「你做狀元的人,三妻四妾,任憑再娶。」

【示例】:褚氏道:「原來你是個獃子。那皇帝家有三宮六院,富貴家有~。日後正宮雖然沒分,我女兒偏宮是一定有的,你怎麼說出這呆話?」
★清·吳璿《飛龍全傳》第四十五回
【近義詞】:妻妾成群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妻妾眾多
三拳兩腳
【拼音】:sān quán liǎng jiǎo
【解釋】:形容不多幾下拳打腳踢。

【出處】:《金瓶梅詞話》第一回:「三拳兩腳,和大蟲敵斗,把大蟲登時打死了。」
【示例】:也就經不起~,一樣跌倒地下,想《拳經》不起來了。
★《何典》第二回
【歇後語】:武二郎打虎
【語法】:作賓語、狀語;指動作迅速
三人成虎
【拼音】:sān rén chéng hǔ

【解釋】:三個人謊報城市裡有老虎,聽的人就信以為真。比喻說的人多了,就能使人們把謠言當事實。

【出處】:《戰國策·魏策二》:「夫市之無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

【示例】:正是積毀成山,~。到開皇二十年十月,隋主御武德殿,宣詔廢勇為庶人。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二回

【近義詞】:眾口鑠金、道聽途說、三人成市虎
【反義詞】:眼見為實
【語法】:作賓語、定語、分句;指謠言

三人成眾
【拼音】:sān rén chéng zhòng

【解釋】:數目達到三人即可稱為眾人,已不算少數。
【出處】:《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三人同行,必有我師,三人成眾,必有一長。」
【近義詞】:三人為眾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人多
三三兩兩
【拼音】:sān sān liǎng liǎng
【解釋】:三個兩個地在一起。形容人數不多。

【出處】: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卷四十七引晉人《嬌女》詩:「魚行不獨自,三三兩兩俱。」宋·辛棄疾《念奴嬌·雙陸》詞:「袖手旁觀初未說,兩兩三三而已。」

【示例】:時文林街一帶已有歪戴呢帽的人~散在街上。 ★《聞一多全集·年譜》
【近義詞】:稀稀拉拉
【反義詞】:密密麻麻

【歇後語】:螞蟻遊玩;十個人排四隊
【語法】:作定語、狀語;形容數目不多

三山五嶽
【拼音】:sān shān wǔ yuè

【解釋】:五嶽:泰山、華山、衡山、嵩山、恆山。泛指名山或各地。
【出處】:清·曹寅《舟中望惠山舉酒調培山》:「三山五嶽渺何許?雲煙汗漫空竛竮。」

【示例】:~的好漢們各引著同宗同派,擺開了陣勢,拚一個你死我活。 ★茅盾《我們這文壇》
【近義詞】:名山大川、天南地北

【反義詞】:不毛之地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形容範圍大
三省吾身
【拼音】:sān xǐng wú shēn

【解釋】:省:檢查、反省;身:自身。原指每日從三個方面檢查自己,後指多次自覺地檢查自己。

【出處】:《論語·學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示例】:~,謂予無愆。 ★宋·洪邁《容齋續筆·十五·逐貧賦》

【近義詞】:吾日三省
【語法】:作謂語、定語;指自我反省

三十而立
【拼音】:sān shí ér lì
【解釋】:指人在三十歲前後有所成就。

【出處】:春秋·魯·孔丘《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

【示例】:他們都是在二十幾歲作出貢獻,三十開外就榮獲諾貝爾獎金,真可謂~。 ★陸繼宗《三十而立》
【近義詞】:而立之年
【語法】:作賓語、分句;指三十歲

三十六行
【拼音】:sān shí liù háng
【解釋】:舊時對各行各業的通稱。

【出處】:清·李漁《玉搔頭》:「三十六行,行行相妒。」
【示例】:~者,種種職業也。 ★徐珂《清稗類鈔·農商類》
【近義詞】:七十二行
【語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各行各業
三思而行
【拼音】:sān sī ér xíng

【解釋】: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經過反復考慮,然後再去做。
【出處】:《南齊書·公冶度》:「季文子三思而後行。」

【示例】:終身大事也應該~。 ★歐陽山《三家巷》三0
【近義詞】:深思熟慮、鄭重其事
【反義詞】:不假思索、輕舉妄動

【歇後語】:孔夫子出門
【語法】:作謂語、賓語;指經過反復考慮後再做

三天兩頭
【拼音】:sān tiān liǎng tóu
【解釋】:隔一天,或幾乎每天。形容經常、頻繁。

【出處】: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一部十二:「西北懸天起了烏黑的雲朵,不大一會,瓢潑大雨到來了,夾著炸雷和閃電,因為三天兩頭地下雨,道上黑泥總是不幹的,出門的人們都是光著腳丫子,順著道沿走。」

【示例】:你不要~往我這兒跑。
【近義詞】:隔三差五
【語法】:作狀語;指經常

三頭六臂
【拼音】:sān tóu liù bì

【解釋】:三個腦袋,六條胳臂。原為佛家語,指佛的法相。後比喻神奇的本領。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卷十三:「三頭六臂擎天地,忿怒那吒撲帝鍾。」
【示例】:呂岳在金眼駝上,現出~,大顯神通。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五十九回
【近義詞】:神通廣大、三首六臂
【反義詞】:黔驢技窮、一無所長
【歇後語】:廟里的妖怪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指神通廣大

三位一體
【拼音】:sān wèi yī tǐ
【解釋】:比喻三個人、三件事或三個方面聯成的一個整體。

【出處】:毛澤東《為爭取千百萬群眾進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而斗爭》:「為什麼提出'鞏固和平'、'爭取民主'、'實現抗戰'這樣三位一體的口號? 張

【示例】:我倆沒兒沒女,潔瓊常來,可以說是~,宛如一家 ★揚《第二次握手》
【近義詞】:親密無間、水乳交融

【反義詞】:格格不入、勢不兩立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一個整體

三五成群
【拼音】:sān wǔ chéng qún
【解釋】:幾個人、幾個人在一起。

【出處】: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二:「三五成群,高談嬉笑。」
【示例】:一般也有輕薄少年及兒童之輩,見他又挑柴,又讀書,~,把他嘲笑戲侮。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七
【近義詞】:成群結隊
【反義詞】:風流雲散、形單影只、人山人海
【歇後語】:公園里的遊客

【語法】:作謂語、狀語;用於人群的分散

三心二意
【拼音】:sān xīn èr yì

【解釋】:又想這樣又想那樣,猶豫不定。常指不安心,不專一。
【出處】: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一折:「爭奈是匪妓,都三心二意。」

【示例】:可是眼下大敵當前,後有追兵,你可千萬不要~,遲疑不決,誤了大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四章

【近義詞】:見異思遷、朝三暮四、二意三心
【反義詞】:一心一意、專心致志
【歇後語】:一雙腳踏兩只船;五個人值事

【語法】:作謂語、賓語、狀語;指不專心

三言兩語
【拼音】:sān yán liǎng yǔ
【解釋】:幾句話。形容話很少。

【出處】:元·關漢卿《救風塵》第二折:「我到那裡,三言兩句,肯寫休書,萬事俱休。」

【示例】:若不是我這老手~拿他降伏住,還不曉得鬧點什麼事情出來哩。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

【近義詞】:只言片語、簡明扼要、三言兩句
【反義詞】:長篇大論、喋喋不休
【歇後語】:五句話分兩次講

【語法】:作主語、賓語、狀語;形容說話簡明扼要

三陽開泰
【拼音】:sān yáng kāi tài

【解釋】:《周易》稱爻連的為陽卦,斷的為陰爻,正月為泰卦,三陽生於下;冬去春來,陰消陽長,有吉亨之象。常用以稱頌歲首或寓意吉祥。

【出處】:《易·泰》:「泰,小往大來,吉亨。」《宋史·樂志》:「三陽交泰,日新惟良。」

【示例】:設此三羊,以應開泰之言,喚做「~」,破解你師之否塞也。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九十一回
【語法】:作賓語、定語;指稱頌歲首的吉祥話
三長兩短
【拼音】:sān cháng liǎng ǎn

【解釋】: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特指人的死亡。

【出處】:明·範文若《鴛鴦棒·恚剔》:「我還怕薄情郎折倒我的女兒,須一路尋上去,萬一有三長兩短,定要討個明白。」

【示例】:要是萬一李嫂子有~,真是可惜!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十七章
【近義詞】:山高水低、一差二錯
【反義詞】:安然無恙

【歇後語】:五個指頭兩邊矮
【語法】:作賓語、定語;借指人的死亡
三足鼎立
【拼音】:sān zú dǐng lì

【解釋】:象鼎的三隻腳一樣,各立一方。比喻三方面對立的局勢。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莫若兩利而俱存之,叄分天下,鼎足而居。」

【示例】:近者流之衰末,~。 ★晉·陳壽《三國志·吳志·陸凱傳》
【近義詞】:鼎足之勢、鼎足三分
【反義詞】:不打自敗

【語法】:作謂語、賓語、定語;比喻三方對立

......

D. 第三個字是之字的四字成語有哪些

糟糠之妻 ?

E. 成語大全 四字成語轉字開頭第三個字是為

轉危為安、轉敗為勝、轉悲為喜、轉憂為喜、轉災為福、轉愁為喜、轉敗為成、轉嗔為喜、轉敗為功、轉禍為福
望採納,謝謝

F. 有字開頭 第三個字是有的四字成語是什麼

有條有理
形容層次、脈絡清楚。
有來有往
指對等行動。所指因文而異。
有三有倆
指有富餘錢財。
有板有眼
比喻言語行動有條理、有步調。
有物有則
指天地間凡事物皆有其法則、規律。
有始有終
有開頭也有收尾。指做事能堅持到底。
有根有苗
有根據,有線索。
有頭有臉
有面子;頭面人物。
有始有卒
指做事能貫徹始終,堅持到底。
有心有意
猶言誠心誠意。形容十分真摯誠懇。
有本有原
指有根源;源源本本。亦作「有本有源」。
有頭有尾
有開頭,有結尾。指做事能堅持到底。
有憑有據
既有憑證,又有依據。
有聲有色
形容說話或表演精彩生動。

G. 千開頭第三個字是成的四字成語

千水萬山、千山萬水、

千絲萬縷 、千思萬慮、

千思萬想 、千思萬慮、

千歲鶴歸 、千態萬狀、

千條萬端 、千言萬語、

千條萬縷 、千條萬緒、

千端萬緒、千頭萬序、

千頭萬緒 、千萬買鄰 、

千辛萬苦、 千形萬狀 、

千言萬說 、千言萬語、

千岩萬壑、 千語萬言 、

千言萬語、千章萬句、

千真萬確、千狀萬態 、

千態萬狀、千姿百態、

千姿萬態、千變萬化、

千變萬軫 、千變萬狀 、

千兵萬馬 、 千倉萬箱 、

千差萬別、千乘萬騎 、

千愁萬恨、千愁萬緒、

千村萬落、千刀萬剁 、

千刀萬剮、千叮萬囑 、

千恩萬謝、千方百計 、

千峰萬壑 、千岩萬壑、

千溝萬壑 、千紅萬紫、

千呼萬喚 、千迴百折 、

千回萬轉、

千匯萬狀 、千家萬戶、

千軍萬馬 、千了萬當、

千齡萬代、
千難萬苦 、千辛萬苦、

千難萬難 、千難萬險、

千秋萬代、千秋萬古、

千秋萬世、千秋萬歲、

千生萬劫 、千生萬死

H. 第一個字是教開頭,第三個字是之的四字成語

教猱升木 教猴子爬樹。比喻指使壞人干壞事。
教一識百 形容具有特殊的才能、智慧。
教婦初來,教兒嬰孩 指對一個人施加教育應該及時及早。
教無常師 受教不必有固定的老師。
教學相長 教和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得到提高。
教亦多術 教:教誨;術:方法。教誨人有多種方法。
教導有方 教育引導很有辦法。

I. 自字開頭第三而字的四字詞語,成語

第1詞為「自」、第3詞為「而」的成語共有5個
1)自鄶而下
2)自然而然
3)自上而下
4)自下而上
5)自崖而反

J. 成語第三字之的四字成語

()()之地(26個):
彈丸之地、
方寸之地、
立錐之地、
四戰之地、
一箭之地、
一射之地、
膏腴之地、
安身之地、
釣游之地、
尺寸之地、
不食之地、
容膝之地、
魚米之地、
不牧之地、
一隅之地、
置錐之地、
必爭之地、
無人之地、
桂玉之地、
要害之地、
首善之地、
一席之地、
立足之地、
不敗之地、
用武之地、
不毛之地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