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願鉤的成語
① 帶鉤願成語有哪些
鐵畫銀鉤、
鉤心斗角、
提要鉤玄、
鉤深致遠、
銀鉤蠆尾、
鉤章棘句、
鉤金版輿羽、
鉤輈權格磔、
鉤玄獵秘、
攝魄鉤魂、
鉤深索隱、
研精鉤深、
鉤深極奧、
銀鉤玉唾、
竊鉤竊國、
探賾鉤深、
鉤元摘秘、
鉤深圖遠、
鋸牙鉤爪、
竊鉤盜國、
規矩鉤繩、
盜玉竊鉤、
鉤元提要、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② 有鉤願的成語
願者上鉤
出自《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 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釣來!』」後以「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比喻心甘情願地上圈套。
③ 什麼鉤什麼願成語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讀音: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釋義:姜太公:姜尚,字子牙,西周初年幫助武王伐紂的功臣之一。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用法:作賓語、分句;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相近詞:心甘情願
同韻詞:百歲千秋、萬古千秋、雨散雲收、見好就收、一葉扁舟、山樑之秋、呶呶不休、騎馬乘舟、微顯闡幽、豆分瓜剖
示例:清·邗上蒙人《風月夢》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賈老爺若是愛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愛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這里。」
林語堂《蘇東坡傳》第六章:「據傳說他[姜太公]心腸好人公正,魚若從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餌,那是魚自己的過錯。普通說『~』便是此意。 」
典故
姜太公又稱姜尚,字子牙,東海上人。他是周傾商克殷的首席謀主、最高軍事統帥和西周的開國元勛,是齊國的締造者、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中國古代的一位影響久遠的傑出的韜略家、軍事家和政治家,被稱為「周師齊祖」「百家宗師」,在中國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姜尚出身低微,前半生可以說是漂泊不定、困頓不堪,但是他卻滿腹經綸、壯志凌雲,深信自己能幹一番事業。聽說西伯姬昌尊賢納士、廣施仁政,年逾七旬的他便千里迢迢投奔西歧。但是來到西歧後,他不是迫不及待地前去毛遂自薦,而是來到渭水北岸的磻溪(今陝西寶雞市陳倉區磻溪鎮)住了下來。此後,他每日垂釣於渭水之上,等待聖明君主的到來。
姜尚的釣法奇特,短干長線,線系竹鉤,不用誘餌之食,釣桿也不垂到水裡,離水面有三尺高,並且一邊釣魚一邊自言自語,「姜尚釣魚,願者上鉤。」一個叫武吉的樵夫,看到姜子牙不掛魚餌的直魚鉤,嘲諷道:「像你這樣釣魚,別說三年,就是一百年,也釣不到一條魚。」姜尚說:「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曲中取魚不是大丈夫所為,我寧願在直中取,而不向曲中求。我的魚鉤不是為了釣魚,而是要釣王與侯。」
後來,他果然釣到了周文王姬昌。姬昌興周伐紂迫切需要人才,得知年已古稀的姜尚很有才幹,他齋食三日,沐浴整衣,抬著聘禮,親自前往磻溪應聘,並封姜尚為相。姜尚輔佐文王,興邦立國,幫助姬昌之子周武王姬發,滅掉了商朝。自己也被武王封於齊地,實現了建功立業的願望。姜子牙釣出的可謂是一條「王候大魚」。
成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便源於此。
④ 帶願鉤字的成語有哪些
根據成語,猜猜看,
願者上鉤
就是這個成語。
⑤ 有鉤和願字的成語有哪些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
基本釋義
[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
太公專:指周初的呂尚,屬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出 處
《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負命者上鉤來!』」
⑥ 關於鉤,願的成語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解釋】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回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答願地上當。
【出處】《武王伐紂平話》卷下:「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負命者上鉤來!』」
【結構】復句式
【用法】復句式;作賓語、分句;比喻心甘情願地上圈套
【近義詞】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例句】這有何妨,~。(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齣)
⑦ 帶願和鉤的成語有哪些
帶願和鉤的成語 :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⑧ 有鉤和願的成語有哪些
願者上鉤
⑨ 瘋狂猜成語一個鉤子上掛著個願字是什麼成語
太公釣魚,願者上鉤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釋義] 太公:指周初的呂尚,即姜子牙。比回喻心甘情答願地上當。
[語出] 《武王伐紂平話》下卷:「姜尚因命守時,直鉤釣渭水之魚,不用香餌之食,離水面三尺,尚自言曰:『負命者上鉤來!』」
[用法] 復句式;作賓語、分句;比喻心甘情願地上圈套
[例句] 這有何妨,~。(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二十四齣)
⑩ 願什麼鉤的成語
願者上鉤
詞目:姜復太公釣制魚,願者上鉤
讀音:jiāng tài gōng diào yú,yuàn zhě shàng gōu
釋義:姜太公:姜尚,字子牙,西周初年幫助武王伐紂的功臣。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用法:作賓語、分句;比喻心甘情願地上當
相近詞:心甘情願
同韻詞:百歲千秋、萬古千秋、雨散雲收、見好就收、一葉扁舟、山樑之秋、呶呶不休、騎馬乘舟、微顯闡幽、豆分瓜剖
示例:清·邗上蒙人《風月夢》第十回:「我是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賈老爺若是愛厚我,我就不留他,他也不走;若是不愛厚我,我就再留他些,他也不在這里。」
林語堂《蘇東坡傳》第六章:「據傳說他[姜太公]心腸好人公正,魚若從水中跳出三尺吞他的餌,那是魚自己的過錯。普通說『~』便是此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