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得而得成語是什麼成語是什麼意思

得而得成語是什麼成語是什麼意思

發布時間: 2021-02-04 11:33:27

㈠ 什麼而什麼得成語

一蹴而就、顯而易見、不辭而別、脫口而出、從天而降、戛然而止

㈡ 得成語有哪些

〔 多多少少 〕或多或少
〔 積少成多 〕一點一滴的積累;就會從少變多。
〔 少見多怪 〕少見:見識專少。見識太少屬;遇到事情就以為奇怪。多形容見聞淺陋。
〔 多謀少斷 〕謀:計謀,計策;判:判斷。富於謀略,但缺少決斷。
〔 辭多受少 〕辭:推辭掉。受:接受。推辭不受的多而接受的少。
〔 以少勝多 〕用少數的力量戰勝多數的力量;以弱小戰勝強大。
〔 人多闕少 〕謂求官職的人多而空額少。闕,舊時指官職的空額。
〔 多許少與 〕答應人家的多,給予人家的少。
〔 狼多肉少 〕供不應求
〔 聚少成多 〕聚:集合,會合。一點一滴的積累,就會由少變多。
〔 會少離多 〕相會少,別離多。感慨人生聚散無常或別離之苦。
〔 僧多粥少 〕和尚多,而供和尚喝的粥少。比喻物少人多,不夠分配。
〔 立少觀多 〕指略一作為而影響很大 詳細»
〔 凶多吉少 〕估計事態可能向壞的方面發展;趨勢不妙。凶:不吉利。
〔 爭多競少 〕為得到的多少而爭吵。形容斤斤計較。

㈢ 得而成語是什麼

不得而知、
不得已而為之、
人人得而誅之、
不得已而用之、
不得已而求其次、
欲得而甘心、
唾手而得、
不得其門而入、
得而復失

㈣ 成語 得什麼意思

成語(chengyu,idioms)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片語或短句。成語是中版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權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在用詞方面往往不同於現代漢語,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慣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成語是漢文化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㈤ 什麼什麼得什麼的成語 答案

傲睨得志 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願望實現。形容因實現願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

拔十得五 想選拔十個,結果只選得五個。指選拔人才不容易。

成敗得失 得:得利。失:失利。成功與失敗,得到的與丟掉的。

出手得盧 盧:古時樗蒲戲一擲五子皆黑,為最勝采。比喻一下子就取得勝利。

穿井得人 比喻話傳來傳去而失真。

吹彈得破 好象吹一吹、彈一彈就會弄破似的。形容面部的皮膚非常細嫩。

春風得意 舊時形容考中進士後的興奮心情。後形容職位升遷順利。

動輒得咎 輒:即;咎:過失,罪責。動不動就受到指摘或責難。

讀書得間 間:間隙。比喻竅門。讀書得了竅門。形容讀書能尋究竅門,心領神會。

旱苗得雨 將要枯死的禾苗得到地場好雨。比喻在危難中得到援助。

雞蟲得失 比喻微小的得失,無關緊要。

蛟龍得水 傳說蛟龍得水後就能興雲作雨飛騰升天。比喻有才能的人獲得施展的機會。也比喻擺脫困境。

利害得失 好處和壞處,得益和損失。

盲者得鏡 形容事物不能發揮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沒人才。

迫不得已 被逼得沒有辦法,不得不這樣。

旗開得勝 剛一打開旗幟進入戰斗,就取得了勝利。比喻事情剛一開始,就取得好成績。

乞漿得酒 討杯水喝,卻得到了酒。比喻得到的超過所要求的。

求漿得酒 漿:飲料。比喻所得過於所求。

求仁得仁 求仁德便得到仁德。比喻理想和願望實現。

如魚得水 好象魚得到水一樣。比喻有所憑借。也比喻得到跟自己十分投合的人或對自己很合適的環境。

探驪得珠 驪:古指黑龍。在驪龍的頷下取得寶珠。原指冒大險得大利。後常比喻文章含義深刻,措辭扼要,得到要領。

淘沙得金 用水選的方法從沙子里取得真金。比喻除去雜質,提取精華。也比喻費力大而成效少。

萬不得已 表示無可奈何,不得不如此。

亡戟得矛 比喻得到的和失去的相當,或有失有得。

亡羊得牛 丟掉羊,得到牛。比喻損失小而收獲大。

小己得失 小己:個人。指個人的得失。

洋洋得意 形容得意時神氣十足的姿態。

揚揚得意 形容十分得意的樣子。

一索得男 舊時指頭胎生子。

因禍得福 變壞事為好事。

有一得一 不加也不減,有多少是多少。

自鳴得意 鳴:表示,以為。自以為了不起,表示很得意。

鑽火得冰 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佐雍得嘗 比喻助人為善,自己也分享光榮。

班師得勝 班:還。軍隊出征,得勝而歸。

逼不得已 指迫不得已。

必不得已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勢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無可奈何的意思。

除狼得虎 比喻除去一害又來一害。

得尺得寸 得:取得,獲得。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得寸得尺 指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後也指能得多少就得多少。

涸鮒得水 比喻絕處逢生,有所憑借。同「涸魚得水」。

涸魚得水 涸轍之魚得到水。比喻絕處逢生,有所憑借。

雞蟲得喪 比喻微小的得失,無關緊要。同「雞蟲得失」。

買王得羊 ①指想買王獻之字,卻得到了羊欣的字。意為差強人意。②指摹仿名人的字畫雖然逼真而終差一等。

剖蚌得珠 比喻求取賢良良的人材。同「剖蚌求珠」。

情非得已 指情況出於不得已。

如虎得翼 比喻因增加新助力,強者愈強,惡者愈惡。同「如虎傅翼」。

塞翁得馬 比喻得失無常,禍福相倚。

是非得失 正確與錯誤,得到的與失去的。

忘象得意 忘記物象,得到真諦。

小人得志 小人:指道德低下或行為不正派的人。指人格卑下的人人取得了權勢。

漁人得利 趁著雙方爭執不下而從中得到好處。

漁翁得利 趁著雙方爭執不下而從中得到好處。同「漁人得利」。

造因得果 指無論製造何種因緣,必得相應之後果。

佐饔得嘗 比喻助人為善者得善報。

㈥ 成語得什麼意思

得薄能鮮

得病亂投醫

得不補失

得不償喪

得不償失

得不酬失

得步進步版

得財買放

得尺得權寸

得寸得尺

得寸進尺

得寸入尺

得寸思尺

得寸則寸

得道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而復失

得風便轉

得風就是雨

得過且過

得江山助

得君行道

得雋之句

得窺門徑

得隴望蜀

得馬生災

得馬失馬

得馬折足

㈦ X得而X的成語都是沒做什麼而卻得到什麼的意思,不得而知的內容為什麼不同

關鍵在「而」字的理解上,「而」字在古文中有多種用法。1、表示轉折關系,版相當於權「然而」、「可是」、「卻」。其中不勞而獲 不期而遇中就有轉折的意思;2、表示承遞關系,相當於「而且」、「並且」、「就」或不譯。其中不得而知 其中的「而」在這里作語助詞,無意,只起承接作用。

另外還有的用法有:
3表示偏正關系,連接狀語和中心詞,相當於「著」、「地」等,或不譯。
例:①朝而往,暮而歸。②嘩然而駭者,雖雞狗不得寧焉。③蓋一歲之犯死者二焉,其餘則熙熙而樂。
4表示假設關系,連接主語和謂語,相當於「如果」、「假使」。
例:①人而無信,不知其可。②諸君而有意,瞻予馬首可也。
5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又」、「和」或不譯。
例:①敏而好學,不恥下問。②永州之野產異蛇,黑質而白章。③秦師輕而無禮。
6、通「如」:好像,如同。例:軍驚而壞都舍。
7、通「爾」,你,你的。例:①而翁歸。②若欲死而父。③而母立於茲。

根據語境判斷而字的含義,而不應該拘泥於一種。

㈧ 兩個得有什麼成語是什麼


【拼音】:dé cùn dé chǐ
【釋義】:指或多或少皆有所得。後也指能得多少就得版多少。
【出處】:《戰國策權·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得尺亦王之尺也。」
【例句】:惟須認定主見,中外一意,合力堅持,~,相機籌辦,必可循序就範。 ★清·薛福成《通籌南洋各島添設領事官保護華民疏》
寸得尺

得尺得寸
【拼音】:dé chǐ dé cùn
【釋義】:得:取得,獲得。指得到實實在在的好處,得多少就是多少。
【出處】: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三》:「王不如遠交而近攻,得寸則王之寸, 得尺亦王之尺也。」
【例句】:然後更易而少進焉,則~,雖少而皆為吾有矣。 ★宋·朱熹《答朱朋孫書》

㈨ 而得成語是什麼

  • 而得成語是什麼 :

  • 不得而知、

  • 唾手而得、

  • 得而復失_成語解釋

  • 【拼音】:版dé ér fù shī

  • 【釋權義】:復:又,再。剛得到又失去了。

  •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孔明變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復失,與不得同。公以此賀我,實足使我愧赧耳!』」

㈩ 成語因什麼而得

而得成語是什麼 :
不得而知、
唾手而得、
得而復失_成語解釋
【拼音】:dé ér fù shī
【釋義專】:復:屬又,再。剛得到又失去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九十六回:「孔明變色曰:『是何言也!得而復失,與不得同。公以此賀我,實足使我愧赧耳!』」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