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草除根馬近義詞成語
① 斬草除根迥然不同猜出一條成語
斬草除根
zhǎncǎochúgēn
[釋義] 斬:砍斷;斬草:割草;除:去掉。割草要把草根回徹底除掉答。比喻除去禍根;不留後患。
[語出] 《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辨形] 除;不能寫作「鋤」。
[近義] 剪草除根 削株掘根
[反義] 放虎歸山 養癰遺患
[用法] 褒貶兩方面都可以用。一般作謂語、賓語。
[結構] 連動式。
[辨析] ~和「斬盡殺絕」;都有徹底消滅的意思。但~偏重在深度和事情的後果上;形容消滅得十分徹底;「斬盡殺絕」偏重在廣度和數量方面;形容全部消滅;不留一點兒。
[例句]
② 成語之最
膽子最大——(膽大包天) 看得最遠——(一望無際)
力氣最大——(力拔山河) 行走最快——(一日千里)
能力最強——(開天闢地) 胸懷最寬——(虛懷若谷)
揮霍最多——(揮金如土) 考慮最密——(深思熟慮)
根據最足——(鐵證如山) 時間最快——(轉瞬即逝)
材料最長——(長篇累牘) 說話最多——(千言萬語)
事最穩妥——(安如泰山) 性最剛直——(剛正不阿)
看得最近——(鼠目寸光) 身體最瘦——(骨瘦如柴)
身體最胖——(虎背熊腰) 才學最高——(才高八斗)
學識最廣——(無所不知) 文章最雅——(妙筆生花)
份量最重——(重於泰山) 寫作最快——(奮筆疾書)
膽子最小——(膽小如鼠) 漏洞最多——(錯漏百出)
48、幹了壞事,自作自受。(自食其果)
說了不算,不守信用。(自食其言)
自己勞動,養活自己。(自食其力)
吃飽肚子,不做事情。(飽食終日)
衣食簡單,生活儉仆。(布衣蔬食)
盛了湯飯,慰勞軍隊。(簞食壺漿)
衣食粗劣,生活窮困。(惡衣惡食)
刻苦努力,忘了吃飯。(發憤忘食)
不去睡覺,忘了吃飯。(廢寢忘食)
穿的吃的,都很富足。(豐衣足食)
肚子飢餓,來不及挑選食物。(飢不擇食)
關心別人,給人衣食。(解衣推食)
衣食精美,生活奢侈。(錦衣玉食 )
心中有事,吃飯不香。(食不甘味)
怕卡喉嚨,不敢吃飯。(因噎廢食)
49、放虎歸山——山高水長——長篇大論——論功行賞——賞心悅目— —目中無人——人山人海——海闊天空
50、(1)前門(拒)(虎),後門(進)(狼)
(2)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3)前人(栽)(樹),後人(乘)(涼)
(4)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③ 斬草除根的成語的故事
【斬草除根成語故事】:
隱公六年,衛國與陳國聯合討伐鄭國。鄭庄公戰敗,向陳桓公求和。陳桓公不同意。他的弟弟勸他:「跟善人處好關系,跟鄰國友好相處,這是立國根本,你就與他和好了吧!」陳桓公生氣地說:「宋、衛是大國,我們陳國不是他們的對手,不打還說得過去;可是鄭國是個小國,為什麼不攻打它呢?」於是陳桓公堅持繼續攻伐鄭國。兩年以後,鄭國國力強大了起來,派兵攻打陳國。陳國大敗,陳國的鄰國都沒有前來救助。就此事,百姓紛紛議論,說:「陳國自作自受,自討苦吃,這就是長期做惡事卻不知道悔過的結果。古書上說,做惡事很容易,惡事就如同草原上突然燃起的大火,無法撲滅,最後燒到自己的頭上。周朝有一位大夫名叫周任,他就講過這樣的一個道理:作為一國的國君,要能做到當機立斷,對待惡人、惡事,就像農夫在田間鏟草一樣,一定要連根挖掉,不讓它們有再生長的可能。」
【成語】: 斬草除根
【拼音】: zhǎn cǎo chú gēn
【解釋】: 除草時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長。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後患。
【出處】: 《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薀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近義詞】: 剪草除根、削株掘根
【反義詞】: 放虎歸山、養癰貽患
【用法】: 作謂語、賓語。
【舉例造句】:我們要徹底清理蚊蠅滋生的場所,做到斬草除根。
④ 用斬草除根的斬熱氣騰騰的熱組成一個成語
沒有含「斬」和「熱」的成語,含「斬」的成語如下:
過五關斬六將 〖解釋〗比喻克服重重困難。這是《三國演義》中描寫關羽的故事
過五關,斬六將 〖解釋〗比喻克服重重困難。
快刀斬亂麻 〖解釋〗比喻做事果斷,能採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
披荊斬棘 〖解釋〗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
搴旗斬將 〖解釋〗拔取敵旗,斬殺敵將。
先斬後奏 〖解釋〗原指臣子先把人處決了,然後再報告帝王。現比喻未經請示就先做了某事,造成既成事實,然後再向上級報告。
斬盡殺絕 〖解釋〗全部殺光。比喻做事不留餘地。
斬釘截鐵 〖解釋〗形容說話或行動堅決果斷,毫不猶豫。
斬頭去尾 〖解釋〗斬掉頭部,除去尾部。指將整體分割。也指剩下中間部分。
斬將搴旗 〖解釋〗搴:拔取。拔取敵旗,斬殺敵將。形容勇猛善戰。
斬木揭竿 〖解釋〗揭:舉起;竿:竹竿。砍削樹木當兵器,舉起竹竿作軍旗。比喻武裝起義。
斬草除根 〖解釋〗除草時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長。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後患。
截鐵斬釘 〖解釋〗同「斬釘截鐵」。比喻堅定不移,或果斷乾脆。佛教禪宗比喻截斷妄想。
快刀斬麻 〖解釋〗見「快刀斬亂麻」。
劈風斬浪 〖解釋〗沖破風浪。
劈荊斬棘 〖解釋〗①砍伐荊棘。②喻掃除前進中的困難和障礙。
斬釘切鐵 〖解釋〗同「斬釘截鐵」。
斬竿揭木 〖解釋〗猶言斬木揭竿。
斬鋼截鐵 〖解釋〗比喻乾脆利落,堅決果斷。
斬關奪隘 〖解釋〗砍斷門閂,攻破城門,奪取關隘。形容軍隊作戰勇敢,勢不可擋。
斬將刈旗 〖解釋〗同「斬將搴旗」。
斬荊披棘 〖解釋〗同「披荊斬棘」。
斬頭瀝血 〖解釋〗形容為匡扶正義而不顧生死。
快刀斬亂絲 〖解釋〗比喻做事果斷,能採取堅決有效的措施,很快解決復雜的問題。同「快刀斬亂麻」。
斬將奪旗 〖解釋〗砍殺敵將,拔取敵旗。形容勇猛善戰。同「斬將搴旗」。
⑤ 斬草除根成語典故
「斬草除根」這copy則成語的意思是割草要連同根一齊除掉。比喻除禍要除去禍根,不留後患。
這則成語來源於《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
隱公六年,衛國與陳國聯合討伐鄭國。鄭庄公戰不過,向陳桓公求和。陳桓公不同意。桓公之弟勸桓公:「跟善人處好關系,跟鄰國友好相處,這是立國根本,和好了吧!」陳桓公生氣地說:「宋、衛是大國,我們陳國不是他們的對手,不打還說得過去;可是鄭國是個小國,為什麼不打它呢?」於是陳繼續伐鄭。
兩年以後,鄭國國力強大了起來,派兵來攻打陳國。陳國大敗,陳國的鄰國都不來救助。
就此事,百姓紛紛議論,說:「陳國自作自受,自討苦吃,這就是長期做惡事卻不知道悔過的結果。古書上說,做惡事很容易,惡事就如同草原上突然燃起的大火,無法撲滅,最後燒到自己的頭上。周朝有一位大夫名叫周任,他就講過這樣的一個道理:作為一國的國君,要能做到當機立斷,對待惡人、惡事,要像農夫在田間鏟草一樣,一定要連根挖掉,不讓它們有再生長的可能。這樣,善事才會多起來。
⑥ 類似斬草除根的詞語
魑魅魍魎 酸甜苦辣 吃碰杠胡 妖魔鬼怪 春夏秋冬 點燒悶拉 說學逗唱 生老病死 筆墨專紙硯 東西南北 喜怒屬哀樂 梅蘭竹菊 琴棋書畫 吹拉彈唱 風雷雨電 江河湖海 坑蒙拐騙 漂泊盪漾 閃轉騰挪 躥蹦跳躍 吃喝嫖賭 瓜果梨桃 油糧蛋菜 兵馬糧草 青紅皂白 是非曲直 貓狗雞鴨 煎炒烹炸 虎狼蛇蠍 衣食住行 古今中外 日月星辰 山川河嶽 生殺予奪 愛恨情仇 酒色財氣 望聞問切 分崩離析 鰥寡孤獨 男女老少 車馬舟楫 水火冰炭 君臣將相 詩詞歌賦 花鳥魚蟲
0
⑦ 斬草除根,為民除害,勤學苦練,拜師學藝,這些成語都是形容什麼的人物,請再寫三
表示寓言故事的成語: 守株待兔,亡羊補牢,坐井觀天,刻舟求劍
表示神話故事的成語: 八仙過海 誇父追日 精衛填海
表示歷史故事的成語:三顧茅廬;指鹿為馬;濫竽充數;孟母三遷;掩耳盜鈴;
⑧ 斬草除根的成語典故
【出處】:
往年,鄭copy庄公請求與陳國講和,陳桓公不答應。五父勸諫說:「親近仁義而和鄰國友好,這是國家可寶貴的措施,您還是答應鄭國的請求吧!」陳侯說:「宋國和衛國才是真正的禍患,鄭國能做什麼?」於是就沒有答應。
君子說:「善不可丟失,惡不可滋長,這說的就是陳桓公吧!滋長了惡而不悔改,馬上就得自取禍害。縱是挽救,何能辦得到!《商書》說:『惡的蔓延,如同遍地大火,不可以靠攏,難道還能撲滅?』周任有話說:『治理國和家的人,見到惡,就要像農夫急於除雜草一樣,鋤掉它聚積起來肥田,挖掉它的老根,不要使它再生長,那麼善的事物就能發展了。』」
原文:
往歲,鄭伯請成於陳,陳侯不許。五父諫曰:「親仁善鄰,國之寶也。君其許鄭。」陳侯曰:「宋、衛實難,鄭何能為?」遂不許。
君子曰:「善不可失,惡不可長,其陳桓公之謂乎!長惡不悛,従自及也。雖欲救之,其將能乎?《商書》曰:『惡之易也,如火之燎於原,不可鄉邇(ěr),其猶可撲滅?』周任有言曰:『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蘊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左傳》
⑨ 成語接龍斬草除根
斬草除根 →根深蒂固 → 固壁清野 → 野草閑花 → 花殘月缺 → 缺吃短穿 → 穿壁引光 → 光采奪目 → 目別匯分 → 分崩離析 → 析辨詭詞 → 詞不達意 → 意出望外 → 外方內圓 → 圓頂方趾 → 趾高氣揚 → 揚長避短 → 短兵接戰 → 戰不旋踵 → 踵跡相接 → 接二連三
⑩ 斬草除根都有哪些成語快點快點
斬草除根
【近義】剪草除根、削株掘根
【反義】放虎歸山、養癰貽患
【釋義】除專草時屬要連根除掉,使草不能再長。比喻除去禍根,以免後患。
【出處】《左傳·隱公六年》:「為國家者,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薀崇之,絕其本根,勿使能殖,則善者信矣。」北齊·魏收《為侯景叛移梁朝文》:「若抽薪止沸,剪草除根。」
【用例】~,萌芽不發;斬草若不除根,春至萌芽再發。(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