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普通人的成語
1. 形容一個人很普通、平凡的詞有哪些
俗人、凡庸、平庸、凡俗、等閑。
一、俗人
世俗的人;一般人(對僧、回尼、道士等出家答人而言)。
引證解釋: 魯迅 《南腔北調集·論翻印木刻》:「 中國 的雅俗之分就在此:雅人往往說不出他以為好的畫的內容來,俗人卻非問內容不可。」
二、凡庸
平平常常;普普通通(多形容人):才能~。~之輩。
引證解釋: 範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緒言:「 明朝皇帝,除了明太祖和 明成祖 ,一般是凡庸貪婪的皇帝。」
三、平庸
尋常而不突出;平凡:才能~。相貌~。~的一生。
引證解釋:何其芳 《夢中道路》:「我曾在一日夜間以百餘行寫出一個流利的平庸的故事。」
四、凡俗
平凡庸俗;平常:不同~。流於~。
引證解釋: 魯迅 《南腔北調集·<守常全集>題記》:「他的模樣是頗難形容的,有些儒雅,有些朴質,也有些凡俗。」
五、等閑
平常:~之輩。~視之。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
引證解釋:毛澤東 《長征》詩:「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2. 形容普通人的成語
丁俗客——白丁:沒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輩。
布襪青鞋——原指平民的服裝。舊時比喻隱士的生活。同「青鞋布襪」。
布衣芒屩——布衣:麻布衣服;芒屩:草鞋。穿布衣和草鞋。指平民百姓。
布衣芒屏——芒屏:草鞋。穿布衣,和草鞋。古代平民的衣著。指平民百姓。
布衣雄世——布衣:平民。一個平常的人成為人世間的英雄。
布衣之交——布衣:平民。舊指貧寒老友。
朝野側目——朝野:舊指朝廷與民間,不論官吏還是平民,都不敢正眼相看。形容權勢極大。
村哥里婦——指平民百姓。里,里巷。
村野匹夫——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舊指沒有知識、沒有地位的人。
大家小戶——大家:高門望族;小戶:平民百姓。指各種社會地位的人家。
短衣匹馬——短衣:短裝。古代為平民、士兵等服裝。穿著短衣,騎一匹駿馬。形容士兵英姿矯健的樣子。
販夫俗子——販夫:指販賣貨物的小商人。泛指商販等下層平民。
瞽言芻議——瞽:瞎眼;芻議:草野平民的言論。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論。
瞽言萏議——萏議:草野之人的議論。盲人和草野平民的言論。常用作自謙之辭。
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匹夫:平民男子。指國家興亡大事,每個平民都有責任。
國之存亡,匹夫有責——匹夫:平民男子。指國家興亡大事,每個平民都有責任。
黃冠草服——粗劣的衣著。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
黃冠草履——粗劣的衣著。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同「黃冠草服」。
黃冠野服——粗劣的衣著。借指平民百姓。有時指草野高逸。同「黃冠草服」。
3. 形容人很普通的成語
平民百姓
píng mín bǎi xìng
【解釋】指普通百姓。
【出處】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回第三卷:「假如桀是個平答民百姓,還造得許多惡業否?」
【結構】聯合式成語
【用法】作主語、賓語、定語;指普通百姓
【近義詞】平頭百姓
【反義詞】達官貴人
【例句】孫犁《小說雜談》:「對於一般的事物,即平民百姓,懲勸時可以直抒胸臆,用不著忌諱。」
4. 形容人普通的成語
【成語】:復 等閑之人
【拼音】:制 děng xián zhī rén
【解釋】: 等閑:尋常,一般。指普通人。
【出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五回:「魏有鄧艾,足智多謀,非等閑之輩。」
【舉例造句】: 女人聽了,重新把闖王渾身上下打量一眼,看相貌不是等閑之人。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二十四章
【拼音代碼】: dxzr
【近義詞】: 等閑之輩
【反義詞】:
【歇後語】:
【燈謎】:
【用法】: 作賓語;多用於否定句
5. 形容普通民眾的成語
布衣黔首 布衣:稱呼平民;黔首:戰國及秦代稱呼百姓。古代指一般百姓
閭閻安專堵 指平民安屬居樂業
白丁俗客 白丁:沒有功名的平民。泛指粗俗之輩。
布衣之交 布衣:平民。舊指貧寒老友。
村野匹夫 村野:荒村山野。匹夫:平民百姓。舊指沒有知識、沒有地位的人。
短衣匹馬 短衣:短裝。古代為平民、士兵等服裝。穿著短衣,騎一匹駿馬。形容士兵英姿矯健的樣子。
匹夫匹婦 平民男女。泛指平民。
匹夫無罪 匹夫:古指平民中的男子,後泛指一般人。一般人是沒有罪過的。
青鞋布襪 原指平民的服裝。舊時比喻隱士的生活。
6. 說自己是普通人的詞語
【超凡入聖】: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聖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峰。
【等閑人物】:等閑:尋常,平常。指普通人。
【等閑之人】:等閑:尋常,一般。指普通人。
【凡偶近器】:指平庸之輩;普通人才。
【匹夫溝瀆】:指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節。
【入聖超凡】: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聖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峰。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山中無好漢,猢猻稱霸王】: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同「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國家的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人都有一份責任。
【蠅附驥尾】:驥:千里馬。蒼蠅因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指普通人因沾了賢人的光而名聲大振。
【蠅附驥尾而致千里】:蒼蠅因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賢人的光而名聲大振。
【踴貴屨賤】:踴:古代為受過刖刑的人製作的鞋;屨:用麻、草製成的鞋。受刖刑者穿的鞋價錢比普通人穿的鞋還要貴。比喻社會現象不正常。
【貞高絕俗】:高尚堅貞的節操超出普通人。
【眾人役役】:役役:勞作不息。普通人都辛勤勞動不息。
【眾人重利】:眾人:普通人。普通人看重利益。
【狀貌不及中人】:壯貌:容貌;中人:一般人。容貌不如普通人。
7. 形容人平凡普通的成語
不咸不淡 ①平平淡淡;普普通通。②指冷言嘲笑。
超凡入聖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聖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峰。
出處:唐·呂岩《七言之二》:「舉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勝弗為難。」
淡而無味 淡:薄,與「濃」相對。菜餚因鹽少而沒有味道。亦泛指清淡無味。亦形容說話、寫文章內容平淡,無趣味。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二回:「庶民因其淡而無味,不及米穀之香,吃者甚少。」
二缶鍾惑 二:疑,不明確;缶、鍾:指古代量器。弄不清缶與鍾的容量。比喻弄不清普通的是非道理。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天地》:「以二缶鍾惑,而所適不得矣。」
凡偶近器 指平庸之輩;普通人才。
出處:《後漢書·文苑傳下·邊讓》:「使讓生在唐虞,則元凱之次,運值仲尼,則顏冉之亞,豈徒俗之凡偶近器已者哉!」
凡胎濁骨 指人間普通的,平庸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村樂堂》第一折:「我和這等愚眉肉眼難相瞅,凡胎濁骨難相守。」
凡胎濁體 指人間普通的,平庸的人。同「凡胎濁骨」。
出處:元·昊昌齡《張天師》第一折:「念小生凡胎濁體,怎敢和仙子陪奉?」
凡桃俗李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
出處:明·王冕《題墨梅圖》:「凡桃俗李爭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目不識丁 連最普通的「丁」字也不認識。形容一個字也不認得。
出處:《舊唐書·張弘靖傳》:「今天下無事,汝輩挽得兩石力弓,不如識一丁字。」
匹夫溝瀆 指拘守普通人的小信小節。
出處:《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
匹夫小諒 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節小信。
出處:語出《論語·憲問》:「豈若匹夫匹婦之為諒也,自經於溝瀆而莫之知也。」《後漢書·皇甫嵩朱俊傳論》:「故梁衍獻規,山東連盟,而舍格天之大業,蹈匹夫之小諒,卒狼狽虎口,為智士笑。」
匹夫之諒 指普通老百姓所抱守的小節小信。同「匹夫小諒」。
匹婦溝渠 指拘守普通婦女的小節。
平淡無奇 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出處:郭沫若《塗家埠》八:「江西境內的風物,太平淡無奇了,這兒和長江沿岸所見到的別無二致。」
平澹無奇 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同「平淡無奇」。
入聖超凡 凡:指凡人,普通人。超越平常人而達到聖賢的境界。形容學識修養達到了高峰。
出處:唐·呂岩《七言之二》:「舉世若能知所寓,超凡入勝弗為難。」
菽水承歡 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飲食;承歡:侍奉父母使其歡喜。指奉養父母,使父母歡樂。
出處:《禮記·檀弓下》:「啜菽飲水盡其歡,斯之謂孝。」
詢於芻蕘 詢:問;芻蕘:割草打柴的人,借指地位低微的人。指向普通老百姓了解情況,徵求意見。
出處:《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一介書生 一介:一個。舊時讀書人的自稱或對普通讀書人的雅稱。
出處: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閣餞別序》:「勃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芸芸眾生 芸芸:形容眾多;眾生:原指一切生物,後指許多人。原指世間的一切生靈。後多指大群無知無識的人。
出處:《老子》第十六章:「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禮記·祭義》:「眾生必死,死必歸土。」
張王李趙 四者皆最常見的姓,連用泛指一般人。
出處:《梁書·儒林傳·范縝》:「亦可張甲之情,寄王乙之軀,李丙之性,托趙丁之體。」
張王趙李 泛指一些人。也指尋常之輩。
出處:《梁書·范縝傳》:「亦可張甲之情寄王乙之軀,李丙之性托趙丁之體。」
貞高絕俗 高尚堅貞的節操超出普通人。
眾人國士 眾人:普通人;國士:國中傑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國中傑出的人才。
出處:《戰國策·趙策一》:「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眾人遇臣,臣故眾人報之;知伯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
蠅附驥尾而致千里 蒼蠅因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而跑了千里的路程。普通人因沾了賢人的光而名聲大振。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伯夷叔齊雖賢,得夫子而名益彰。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國家的興盛或衰亡,每個普通人都有一份責任。
出處:清·顧炎武《日知錄》卷十三:「保天下者,匹夫之賤,與有責焉。」
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
出處:《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十四回:「靠著老子做過上海道,在城裡面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弄慣了的脾氣,陪著朋友來吃台把酒,就像是連四塊下腳錢都是冤枉花的。」
山中無好漢,猢猻稱霸王 俗語,比喻沒有能人,普通人物亦充當主要角色。同「山上無老虎,猴子稱大王」。
8. 形容眾多的平常人的成語
平淡無奇、平平淡淡、普普通通、平平常常 、淡而無味
一、平淡無奇 [ píng dàn wú qí ]
【解釋】:奇:特殊的。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出自】:郭沫若《塗家埠》八:「江西境內的風物,太平淡無奇了,這兒和長江沿岸所見到的別無二致。」
二、平平淡淡 [ píng píng dàn dàn ]
【解釋】:質量中等或低於中等水平;普普通通。
【出自】:錢鍾書《圍城》:「像現在平平淡淡,情感在心上不成為負擔這也是頂好的,至少是頂舒服的。」
三、普普通通 [ pǔ pǔ tōng tōng ]
【解釋】:平常的,一般的。
【出自】: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十章:「他一個普普通通的莊稼人,能有多少本事呢!」
四、平平常常 [ píng píng cháng cháng ]
【解釋】:
1、不值得注意。
2、普普通通。
3、缺乏魅力。
【出自】: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5回:「可是數十年來也不過做了一個無功無過平平常常的女子。」
五、淡而無味 [ dàn ér wú wèi ]
【解釋】:淡:薄,與「濃」相對。菜餚因鹽少而沒有味道。亦泛指清淡無味。亦形容說話、寫文章內容平淡,無趣味。
【出自】: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十二回:「庶民因其淡而無味,不及米穀之香,吃者甚少。」
9. 形容平凡人生的成語
形容平凡人生的成語有:
1、平淡無奇:(píng dàn wú qí),奇,特殊。平平淡淡,沒有什麼顯著的內、出色的容或奇特的地方。 指事物或詩文平平常常,沒有吸引人的地方。
2、平平常常:(píng píng cháng cháng),普普通通,不值得注意,缺乏魅力。
3、不咸不淡:(bù xián bù dàn),(1)平平淡淡;普普通通。(2)指冷言嘲笑。
4、凡夫俗子: ( fán fū sú zǐ ),泛指平庸的俗人;也有指只看中錢或利益的人。
5、碌碌無為
6、平平庸庸
7、默默無聞
10. 形容平凡人的成語
凡夫俗子 默默無聞 不見經傳 普普通通 雅俗共賞 其貌不揚
常鱗凡介一般的魚類、貝類。比喻平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