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四字成語 » 描寫勤奮好學的四字成語故事

描寫勤奮好學的四字成語故事

發布時間: 2021-02-06 20:48:46

1. 關於勤奮學習的成語四字詞語

勤奮好學
廢寢忘食
分秒必爭
兢兢業業
一絲不苟
心無旁騖
持之以恆
卧薪專嘗膽:指的是春秋屬時期的越王勾踐艱苦奮斗努力圖強的故事
不恥下問
鑿壁偷光:把牆弄個窟窿接著別人的光讀書
映雪讀書
懸梁刺股
手不釋卷
目不窺園
堅持不懈
程門立雪:冒著大雪站在門口等老師
雞鳴而起
只爭朝夕
水滴石穿
通宵達旦
韋編三絕:勤奮努力的讀書,把書都讀爛三次
飽讀詩書

2. 關於勤奮學習的成語故事有哪些

韋編三絕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
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
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
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
有相當的重量。
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
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
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
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
用。
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牛角掛書
隋朝李密,少年時候被派在隋煬帝的宮廷里當侍衛。他生性靈活,在值班的時候,左顧右盼,被隋煬帝發現了,認為這孩子不大老實,就免了他的差使。李密並不懊喪,回家以後,發憤讀書,決定做個有學問的人。有一回,李密騎了一條牛,出門看朋友。在路上,他把《漢書》掛在牛角上,抓緊時間讀書。此事被傳為佳話。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開始由於知識淺薄得不到重用,連家裡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決心認真鑽研,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就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

3. 形容刻苦學習的。四字詞語小,故事簡便

廢寢忘食
故事來源:孔子年老時,開始周遊列國。在他六十四歲那年,來到了專楚國沈諸梁的封地屬葉邑(今河南葉縣附近)。楚國令尹、司馬沈諸梁,熱情接待了孔子。沈諸梁人稱葉公,他只聽說過孔子是個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出了許多優秀的學生,對孔子本人並不十分了解,於是向孔子的學生子路打聽孔子的為人。子路雖然跟隨孔子多年,但一時卻不知怎麼回答,就沒有作聲。後來,孔子知道了這事,就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回答他:『孔子的為人呀,努力學習而不厭倦,甚至於忘記了吃飯,津津樂道於授業傳道,而從不擔憂受貧受苦;自強不息,甚至忘記了自己的年紀。』這樣的話呢?」孔子的話,顯示出他由於有遠大的理想,所以生活得非常充實。

4. 關於刻苦學習的成語故事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車胤囊螢夜讀)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
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
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
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韋編三絕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孔子韋編三絕)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
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
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5. 描寫人物勤奮好學的四字成語

懸梁刺骨
鑿壁偷光
囊螢映雪
聞雞起舞
廢寢忘食
十載寒窗
牛角掛書
韋編三絕
手不釋卷
夙興夜寐
焚膏繼晷
孜孜不倦
鍥而不舍
勤奮好學
兢兢業業
一絲不苟

6. 有關勤學苦練的四字成語故事

  1. 懸梁刺股 形容刻苦學習。西漢·劉向《戰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樑。」

  2. 聞雞起舞 《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3. 程門立雪 舊指學生恭敬受教,現指尊敬師長。比喻求學心切和對有學問長者的尊敬。成語出自《宋史·楊時傳》:「至是,游酢、楊時見程頤於洛,時蓋年四十矣。一日見頤,頤偶瞑坐,游酢(音zuò)與時侍立不去。頤既覺,則門外雪深一尺矣。」

  4. 鑿壁偷光 出自西漢匡衡幼時鑿穿牆壁引鄰舍之燭光讀書,終成一代名相的故事。現用來形容家貧而讀書刻苦。

  5. 手不釋卷 書本不離手。形容勤奮好學。

7. 勤奮學習的成語故事

1、韋編三絕

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製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乾後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

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 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

孔子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

在這以後,為了深入研究 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來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2、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

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另一頭系在頭發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

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

5、鑿壁偷光

漢朝時,有一人叫匡衡,勤奮好學。 家裡很窮,白天必須幹活,晚上他才能讀書。但又買不起蠟燭,天一黑,就無法看書了。他的鄰居家一到晚上屋子都點起蠟燭把屋子照得通亮。對鄰居說:「晚上想讀書,可買不起蠟燭,能借用你們家的一寸之地呢?」

鄰居瞧不起比他們家窮的人,就說:「既窮得買不起蠟燭,還讀什麼書呢!」匡衡聽後非常氣憤,不過他更下定決心,一定要把書讀好。

匡衡回到家,悄悄地在牆上鑿了個小洞,燭光透過來了。借著這微弱的光線,如飢似渴地讀起書來,漸漸地把家中的書全都讀完了。附近有個大戶人家,有很多藏書。

一天,匡衡卷著鋪蓋出現在大戶人家門前。他對主人說:「請您收留我,我給您家裡白幹活不用報酬。只是讓我閱讀您家的全部書籍就可以了。」主人被他的精神所感動,答應了他借書的要求。

8. 關於勤奮學習的成語故事

一,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車胤囊螢夜讀)

二,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

三,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四,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五,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8)描寫勤奮好學的四字成語故事擴展閱讀:

成語典故指關於成語產生、形成、流傳的故事傳說。

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既代表了一個故事典故,又是一種現成的話,很多又有比喻引申意義而被廣泛引用。

9. 形容勤奮學習的成語故事

1、囊螢映雪:用螢火蟲照明讀書,借著雪光照明讀書。形容勤學苦讀
2懸梁刺股:把頭發掛在樑上,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形容發奮刻苦學習。

3、韋編三絕:韋:熟牛皮。韋編:古代用竹簡寫書,用熟牛皮條把竹簡編編聯起來,做「韋編」。三:多次。絕:斷。反復研讀,以致編聯竹簡的的皮繩斷了多次。指讀書勤奮刻苦。

4、程門立雪:冒著大雪在程頤的門前站著,形容尊師重道,虔誠求教。

5、鑿壁偷光:鑿穿牆壁引過光線。形容家境貧困仍刻苦勤學。

6、牛角掛書:把書掛在牛角上,邊放牛邊看書。比喻勤奮好學。

7、晝耕夜誦:白天種地,夜晚讀書,形容抓緊時間學習,讀書勤奮。

8、圓木警枕:用圓木做枕頭,睡著時容易醒,不會懶惰。形容鞭策自己,勤奮不懈。冬寒抱冰,夏熱握火:形容發奮圖強,刻苦磨練自己。

9、卧薪嘗膽:在柴草上睡覺,飯前先嘗嘗苦膽。比喻刻苦自勵,發奮圖強。

10、破釜沉舟:砸碎鍋,鑿沉船。比喻下定決心,不顧一切,干到底。

10. 有關於勤奮學習的成語故事

有關勤奮學習的成語故事

映雪囊(náng)螢
晉朝時候,有一個人名叫孫康,非常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燈油,夜晚不能讀書,他就想盡辦法刻苦地學習。冬天夜裡,他常常不顧天寒地凍,在戶外借著白雪的光亮讀書。(孫康映雪苦讀)
當時還有一個人,名叫車胤(yin),也和孫康一樣,沒有錢買燈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許多螢火蟲,盛在紗袋裡,用螢光照亮,夜以繼日地學習。(車胤囊螢夜讀)

負薪(xīn)掛角
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裡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朱買臣負薪讀書)
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李密牛角掛書)

懸梁刺股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樑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孫敬懸梁苦讀)

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於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後,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准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這就使蘇秦"刺股"的故事。(蘇秦刺股苦學)
[注]:從孫敬和蘇秦兩個人讀書的故事引申出"懸梁刺股"這句成語,用來比喻發奮讀書,刻苦學習的精神。他們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好的,但是他們這種發奮學習的方式方法不必效仿。

鑿壁借光
匡衡年輕時十分好學。他家裡很窮,買不起蠟燭,匡衡晚上想讀書的時候,常因沒有亮光而發愁。後來,他想了一個辦法,就在牆壁上悄悄地鑿了一個小孔。讓隔壁人家的燭光透過來。就這樣,他經常學到深夜,後來成了西漢著名的學者,曾做過漢元帝的丞相。
從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環境和條件)並不是決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極其艱難的條件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習和堅強毅力,終於一舉成員。這就說明內因才是事物發展、變化的根據和第一位的原因,外頭因只是影響事物變化的條件,它必須通過內因才能起作用。(匡衡鑿壁偷光)

以荻畫地
歐陽修先生四歲時父親就去世了,家境貧寒,沒有錢供他讀書。太夫人用蘆葦稈在沙地上寫畫,教給他寫字。還教給他誦讀許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齡大些了,家裡沒有書讀,便就近到讀書人家去借書來讀,有時接著進行抄寫。就這樣夜以繼日、廢寢忘食,只是致力讀書。從小寫的詩、賦文字,下筆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樣高了。(歐陽修以荻畫地)

手不釋卷
光武(劉秀》當兵馬之務,手不釋卷。」 釋義 「卷」指書。手中的書不肯放下來,比喻抓緊時間勤學,或看書入了迷。故事三國時代,東吳有一員大將名叫呂蒙字子明。年青時,家 境貧困,無法讀書。從軍後,雖作戰驍勇,常立戰功,卻苦於缺少文化,不能把戰例經驗總結寫下來。 有一天,吳主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是一員大將,掌權管事,更 應該好好地讀一些書,增加自己的才幹。」 呂蒙一聽主公要他學習,便為難地推託說:」軍隊里的事情又多 又雜,都要我親自過問,恐怕擠不出時間來讀書啊!」 孫權說:「你的事情總沒有我多吧?我並不是要你去研究學問, 而只是要你翻閱一些古書,從中得到一些啟發罷了。」 呂蒙問:「可我不知道應該去讀哪些書?」孫權聽了,微笑著說:「你可以先讀些《孫子》、《六韜》等兵法書,再讀些《左傳)、《史記》等歷史書,這些書對於以後帶兵打仗很有好 處。」 停了停,孫權又說:「時間嘛,要自己去擠出來。從前漢光武帝在行軍作戰的緊張關頭,手裡還總是拿著一本書不肯放下來呢!你們 年輕人更應該勉勵自己多讀點書。」
呂蒙聽了孫權的話,回去便開始讀書學習,並堅持不懈。
——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熱點內容
幼師專業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42:13 瀏覽:24
音樂小毛驢故事 發布:2021-03-16 21:40:57 瀏覽:196
昂立中學生教育閘北 發布:2021-03-16 21:40:47 瀏覽:568
建築業一建報考條件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66
2017年教師資格注冊結果 發布:2021-03-16 21:39:49 瀏覽:642
中國教師資格證查分 發布:2021-03-16 21:39:41 瀏覽:133
踵什麼成語有哪些 發布:2021-03-16 21:38:20 瀏覽:962
東營幼師專業學校 發布:2021-03-16 21:35:26 瀏覽:467
機械電子研究生課程 發布:2021-03-16 21:33:36 瀏覽:875
杭州朝日教育培訓中心怎麼樣 發布:2021-03-16 21:33:28 瀏覽:238